旦暮遇之也,庄子歧解何其多

  • o
    oshee
    回复49#飞虫


    看到不可知和怀疑,已经比较切近庄子了。想知道的才觉得不可知,庄子可能会表示:没必要知,无所谓知。有肯定才有怀疑,庄子有可能表示:看不到哪里肯定,哪里怀疑。庄周梦蝶,哪里有肯定,哪里有怀疑?
  • o
    oshee
    庄子之前,没有吊诡这个词,那么是自创的,既然是自创的,那么这个吊是啥意思,为什么搭配诡?无缘无故搭在一起,那就没人能看懂了,所以像那个老外分开看或许是对的。

    台湾和国外按照paradoxical理解,也是根据国内的解读而翻译的。而且,晚上做梦哭泣,白天起来打猎还是梦,这个只有诡异的感觉而已,谈不上是一种悖论或矛盾,所以这个翻译甚至都不如国内的解读。

    这个“吊诡”,究竟是一个形容词,还是一个动宾词,没有人知道。或许这是一个千年误读,然后又渐渐约定俗成,被人当作一个有趣的词来使用。
  • h
    homeyardqd
    我的理解是早上和傍晚的相遇,意为难得。类似于动如参商的意思。 iOS fly ~
  • o
    oshee
    …… 予谓汝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我说你在做梦,这也是梦。这些话啊,可以说是诡异之至了。万世之后,遇到一个懂得这些话的明白人,对这些话就如日常之事,不会觉得诡异了。



    两个“遇”,一个是遇到大圣,一个是遇到(或对待)这些诡异之言。

    吊诡,按照唐代陆德明的释文:“吊,如字,又音的,至也;诡,异也。”
  • 飞虫
    从齐物论看,庄子对于世界的认识有自己的看法,也充满困惑,说“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其实用不了那么长时间,可也不会有这么一个大圣,而是需要无数探求世界奥秘、追寻真理真相的人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 甘恩
    抠字越抠越迷糊,从主题看,从大意看,才能明白——得意忘言。
  • o
    oshee
    回复56#甘恩
    基本的文本原意没搞清楚,谈什么得意忘言?多少人将自己的东西投射到别人的东西里而没有察觉? iOS fly ~
  • o
    oshee
    回复55#飞虫
    庄子很矛盾,说吧,我的说法成了跟百家一样的一种看法。那我跟他们的看法好像没有区别了。
    这一点庄子有讲到,原文可查。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有可能是,我没有看法,说是看法,那是被人接受成这样的。
    庄子的东西根本不是一种看法或说法,如果是,庄子可以扔到垃圾桶里去。
    至于什么真理云云,抱歉,看到这样的字词,我都退避三舍。甚至心里骂一句:真理真是个婊子,到处招摇撞骗。 iOS fly ~
  • 甘恩
    回复57#oshee

    好吧,慢慢抠。一叶障目……
  • o
    oshee
    回复59#甘恩

    人啊,都以为自己的才对。这才叫一叶障目。

    这片叶子可大了,让人什么都看不到,只看到自己想看的。
  • 甘恩
    回复60#oshee

    好吧,我收回,慢慢抠,不是一叶障目
  • o
    oshee
    回复61#甘恩

    看来你很喜欢抠这个字,用了三遍。
  • 飞虫
    对于庄子的思想主张,还是取其精华去其谬误吧



    庄子的主要思想
    (一)哲学本体论:以道为本
    《庄子·内篇·大宗师》: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二)庄子的人生观
    浮生如梦《庄子·内篇·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qú,惊疑貌)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 ”
    2.人生苦痛 《庄子·内篇·大宗师》:“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疒丸)溃痈。”
    3.死为至乐 《庄子·外篇·至乐》: 庄子之楚,见空髑(dú)髅,髐(xiāo空枯状)然有形,撽(击)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 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 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 于是语毕,援髑髅,枕而卧。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 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 庄子曰:“然。” 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纵)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4.对悲苦生命的忧患意识《庄子·内篇·齐物论》: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三)庄子的社会理想
    1.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庄子·外篇·胠qù箧qiè》: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滕(绳),固扃(jiōng,关钮)鐍(jué,锁钥),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滕扃鐍之不固也。然则向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守者乎?……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何 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
    2.小国寡民
    《老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有机事者必有机心《庄子·外篇·天地篇》: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滑滑(gǔ)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者仰而视之曰:“奈 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sù,速)如泆(沸溢)汤,其名为槔(gāo,即桔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性)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子贡瞒然(羞怍貌)惭,俯而不对。

    (四)庄子的认识论:“心斋”“坐忘”
    1.“坐忘”《庄子·内篇·大宗师》: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2.“心斋” 《庄子·内篇·人间世》:回曰:“敢问心斋?” 仲尼曰:“一若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庄子·内篇·应帝王》“儵忽与浑沌”:
    南海之帝为儵(shū),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庄子·外篇·天地》“黄帝失玄珠”: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喫(chī)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 j
    jinseng
    重点不是应该放在“遇一大圣,知其解者”么?为何要纠结在“万世”和“旦暮”上?

    或许可以理解成:“有的问题可能是万世之后,一遇大圣,方能知其解者,这是早晚都会遇上的吧!
  • 飞虫
    庄子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文本、言说并不能完全表达现实,现实很多时候只能意会和身传。在这种情况下,海德格尔的“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就失去了支撑
  • o
    oshee
    回复63#飞虫


    我读庄子,除了文本考据,一般都无视任何学术解读。

    为什么?学术都跟历史联系起来,或跟思想联系起来。庄子跟历史无关,跟思想无关。——甚至跟哲学无关。

    在学术解读的前提下讲所谓的精华和谬误,非常可笑,乱解读一番,套几个框框而已。

    这一点庄子本人说得很清楚,在旦暮遇之随后几段就讲到,任何判断都无以定夺,可参阅。

    非学术的解读在国内也挺多的,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体验去读,虽说也脱不出一些观念,但一般都是基于某些共鸣,至少比学术上的纯傻逼腔调要好多了。
  • j
    jinseng
    54楼解释的不错。
  • o
    oshee
    回复65#飞虫

    现实在庄子那里是不清楚的,或者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的,这不是意会和身传的问题。这就是令人困惑的地方:意会不会令人不解,现实不存在,怎么可能?!

    海德格尔喜欢老庄,但路数不同,对老庄,可能只是摸个边。
  • 舒南
    万世后,有觉者参透宇宙本质,也就是宇宙消亡或重生的那一刻。(通俗的说就是,别做梦了,不可能知其解的。退一万步说,如果真有圣人知其解了,那世界已经不是现在的这个世界了。)
  • w
    wx_yue
    “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庄子说,现在讲给你们听,你们听不懂,只有等将来千年万年以后总会有人懂,碰到一个大智慧,大圣人,就懂了这个道理;“是旦暮遇之也”,这个人是早晚当面碰到的人一样,不稀奇的。你看庄子多会写文章!庄子没有骂人啊!换句话说,把天下人都骂了。你们通通不懂,只有千百年万年以后,有高明人会懂我的话。等于汉朝的司马迁写了《史记》以后,自序里头有两句话:“藏之名山,传之其人。”这也是骂人的话,他说我写的《史记》你们永远不会懂,所以我只有把它藏到山洞里去,“传之其人”,将来也同庄子说的一样,千秋万代以后,有个聪明人就会懂我的话。

    所以我常常对有些朋友说,多买一点书啦!留起来!不是什么财产,因为我喜欢书,一辈子到处买书。有好几个朋友对我讲,他也晓得书是好的,但看不懂耶!现在建筑的房子小,买回去没地方放。我说你第二个理由马马虎虎,还成个理由,第一个理由不成理由。你把书留着,你看不懂,你的孙子也看不懂吗?你把孙子都看成那么笨!说不定你儿子就比你聪明,就看懂了。说看不懂就不买书,这是很笨的事。
  • w
    wx_yue
    南怀瑾 - 庄子諵譁
  • 光头强
    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飞虫
    说学术解读就是说要有规范,而不是凭空解读,以致最后形成国学妖。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区分正确的学术解读和错误的学术解读。《庄子》里有光芒,也有许多坑。这句“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说好听点儿是庄子在给自己做广告,说难听点儿就是在吹牛皮——自己的观点虽然自己无法给出解释,但三十万年后有人能解,自己的观点已经成了常识,这也是大坑
  • o
    oshee
    回复71#wx_yue


    这调调像蒋勋。实际上在这句话上,这是误读。很多流行的误读之一。
  • 飞虫
    现实确实存在,重点在于如何认识现实
    西方在对于哲学的研究中早已经认识到了语言(文本和言说)的局限性,海德格尔也看到了语言的困境,但存在主义还是没能突破这个困境
  • o
    oshee
    回复72#wx_yue


    南怀瑾,骗了很多人。他根本不懂,但不懂的能讲那么多,所以他肯定以为自己懂。

    这样肯定会引起争议。这种争议还不少。实际上没必要,各取所需。
  • o
    oshee
    回复74#飞虫


    学术可以研究其他东西,不可能读”到“庄子。庄子对学术之类也看得很清楚,比如他谈到”知“的几句话。庄子这书对学术天然免疫。
  • o
    oshee
    回复76#飞虫


    跟语言没关系,跟哲学没关系。
  • 飞虫
    回复79#oshee
    说不清就入了玄路,而学术恰恰就是要解决这种问题
  • o
    oshee
    要说有关系,跟禅有关系,禅是道和佛碰撞的产物。

    但禅在后,历史上虽有清流,但道沾上佛,不清不楚,现在早就变成一锅更加粘稠的鸡汤了。
  • 吉祥的云
    这个解释很通顺
  • o
    oshee
    回复80#飞虫


    不是玄,而是寡,不是寡,而是极,不是极,而是返。以上全不是,标签不管用。
  • 飞虫
    “玄、寡、极、返”不论其含义、概念还是标签,都是对现实、现象的描述,不管是修辞的还是诗性的,都是语言学里的问题。这个需要用专业的方法去解读
  • w
    wb.01
    我理解,万世之遇与旦暮之遇没什么不同,要习惯用平常心来看待。HiPDA怪兽版
  • g
    godzillaqqq
    有个短漫画很有意思,你按一下红色按钮,就给你100万,但是你会进入平行空间一个人呆100万年,之后会出来,然后你什么都不记得了, 你愿意试试吗?

    找到了 漫画地址https://tieba.baidu.com/p/259119 ... r.com&pn=0&
  • w
    wb.01
    赞。就这意思。
    人间飘忽自东西,窗外偶然蝴蝶低。
    晓梦醒时疑万世,穷途走处或芳溪。
    风来尘土流年散,春去杜鹃归路啼。
    昨夜终风方渡海,王孙还在叹萋萋。
    HiPDA怪兽版
  • o
    oshee
    回复85#wb.01
    有平常、日常的意思。林语堂也是这种理解,他的翻译是,在转角就碰上这样的人。但遇之的之,不是指人。
    但没有平常心的意思。从上下文看,详见54楼。“一……是”,相当于现代文中,发生什么之后,情况就变成怎样的一种句式,这种情况是相对于前文“吊诡”而言的一种变化。 iOS fly ~
  • z
    zhuguulii
    旦暮遇之,大白话不就是早晚遇到吗,说明庄子对人类的未来非常有信心,他的哲学,早晚会有人理解并认可的,HiPDA怪兽版
  • z
    zhuguulii
    纵使几万年后才有人理解我的思想,可这不是迟早的事吗?应了维特根斯坦那句话,凡是能用言语表达的事情就一定能说清。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科学界的神经网络研究越来越明了,意识,智慧,宇宙,生命,这些终极问题旦暮遇之也。HiPDA怪兽版
  • o
    oshee
    回复84#飞虫
    所以说,处理“现实”的学术显得迂腐。你提到的种种,庄子都有或明或暗的提及,早就被消解为可笑之举了。也就是说整个学术连同世俗的取向,在庄子看来可以大笑之。看看研究庄子的学术,会觉得是历史的反讽,梦里的玩笑。 iOS fly ~
  • o
    oshee
    这个帖子里,好几次提到是早晚的意思,好像旦暮很方便就跟早晚联想到一块儿。

    但现代文中的早晚,不是实指早上和晚上,而是类似早来了,晚到了这种副词的意思,早晚连在一起,是迟早的意思。而旦暮在古文中并没有这样的副词引申义。旦暮分开,就是早上晚上的意思,合起来,有日常的意思。 iOS fly ~
  • z
    zhuguulii
    旦暮 [dàn mù]
    旦暮,汉语词汇。
    拼音:dàn mù
    释义:1、白天与晚上;清早与黄昏。2、朝夕。谓整日。3、早晚。喻短时间内。
    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意为“短暂的时间”。
    中文名
    旦暮
    拼音
    dànmù
    释义
    短暂的时间
    出处
    《史记·魏公子列传》HiPDA怪兽版
  • z
    zhuguulii
    早晚。喻短时间内。
    ①《庄子·齐物论》:“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②《史记·魏公子列传》:“吾攻 赵 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 赵 ,必移兵先击之。”
    ③宋 叶适 《母杜氏墓志》:“吾疾非旦暮愈也,而汝所谋以养者在千里之外。汝去矣,徒守我亡益也。”
    ④《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二回:“一军若狂,以为吴兵旦暮可扫也。”
    ⑤章炳麟 《印度人之论国粹》:“求大同於百年以后,而不为旦莫计者,斯则为不知务耳。”
    ⑤叶圣陶 《穷愁》:“俄思一月期犹遥,阿母飱餐,则旦暮间事,必弗能缺,吾且舍远谋迩耳。”[1]



    百度搜的,不可置否HiPDA怪兽版
  • o
    oshee
    回复93#zhuguulii


    也有短时间内的意思,但没有迟早的意思啊,我前面说的重点就在于:旦暮没有早晚这样的虚词引申义。
  • 飞虫
    西方学术可以把研究对象“解剖”到毛细血管,《庄子》虽然是来自中国的古牛,但现在不缺学贯中西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