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和蔡徐坤超话 PK 第一怎么看?

  • p
    power_toy
    今天无意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对于"周杰伦和蔡徐坤超话 PK 第一怎么看?"
    原文链接:http://daily.zhihu.com/story/9713626
    文末是我由此文章引申开来的一点联想

    明星,是靠什么挣钱?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傻,却是区别这两代明星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讲,过去的明星们,都是通过作品,获得某些关键节点,比如电视台、制作公司的认可,再由这些公司,向大众推荐作品。接着是大众认可作品,进而认可明星,最终明星获得名气,通过作品或者是名气开始赚钱。

    这个过程中,其实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绝大多数明星,当他们红到一定程度,通过作品挣到的钱就远远不如通过名气挣到的钱多。就比如周杰伦,他代言一个什么品牌,当个什么综艺导师,挣到的钱比他拼命出一张专辑挣得多得多。这其实暗示了,挣钱和作品并不直接相关,只要有名气,不通过作品,也可以挣钱。

    因此,仔细审视一下,上一代明星挣钱的商业逻辑,就会发现这个链条太长、太不可控。从源头上就很难判断市场会接受什么样的作品,作品制作又费心费力,而通过作品获得名气的明星们,其才华和天赋都是稀有品质,可替代性低,导致明星们话语权高,资本掌控麻烦。

    因此,一帮非常聪明的人就会想,如果砍掉这个由作品名气到明星人气的过程,直接放弃作品带来的收益,只专注人气带来的收益,这个商业逻辑会变得更完美。一方面不用费心费力地制作作品,发掘天才,另一方面这些并没有作品认可傍身的明星们,更好掌控,议价能力更低,这就是小鲜肉流量的商业逻辑。从经济学原理讲,这是一种降低成本,聚焦核心市场的行为。

    但这里,产生了一个新问题,假设不通过作品名气来聚集明星人气,那为了获得名气应该采取什么办法。答案大家现在都知道了,就是所谓的卖人设,新一代的流量们不卖作品,他们只卖明星本身。现在这些流量们,清一色地卖努力啊、宠粉啊之类的人设,就是因为这种人设卖起来最简单,最容易共情。

    这种跳过作品直接卖明星本人的做法,在网络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前的中国,是难以想象的,因为人设虽然制作简单掌控轻松,但传播麻烦。你只需要看部电影听首歌,你就能立即 get 到某个好作品的魅力。但要让粉丝们了解到一个有吸引力的人设,要比让粉丝们了解到一个有吸引力的作品,动用的媒体资源更多。看综艺、读微博、玩同人、嗑 CP、加入粉丝群体,林林总总下来,才能了解这个人设的吸引力。这在传统传媒资源稀缺且管控的中国,搞起来太困难了。

    所以,现在这些流量们,是表面上看起来亲民宠粉,实际上对粉丝们的剥削在加重,它对一个粉丝的时间和注意力剥削都极重,你想要成为某个流量的粉丝,投入的沉没成本极高。这种对明星的各个方面了解都很深的粉丝,在过去都可以称作核心粉,但在现在,只是进入饭圈的基本门槛。接下来,你还要当作上学或者工作一样,天天打卡、转发、控评、做数据,耗尽精力和梦想。

    大家仔细想想,这些粉丝像不像某种堪称 007 的社畜,被明星及明星背后的资本们,把空余时间和精力剥削得一干二净。这背后反应的,是资本主义在娱乐行业的高强度剥削,被层层转嫁到最底层粉丝身上的悲惨事实。粉丝们耗尽精力和钱包,明星们还是朝不保夕,随时可以替换,在经纪公司面前毫无议价能力可言。

    正因为本来是娱乐的追星,变成了一场称得上惨烈的大型剥削,即便以爱与梦想为借口,也不可能像过去作品时代那样,吸引到广泛的路人群体。所以新一代流量的粉丝们,注定是小众,即便数据再热,也难有国民度可言,因为数据都是一小撮被压榨的社畜们拼命肝出来的。

    现在的流量粉丝们,类似于一个个的孤岛,根本与其他群体难以产生联系,所有的信息和热度都在孤岛内部碰撞,热度高数据好只是岛稍微大一点,岛外的人完全不在乎,所以饭圈有一个叫做“出圈”或者是“出村”的词,说明他们自己也隐隐约约意识到所谓热度的封闭性和局限性。

    所以,现在的流量们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现象,就是你如果不是粉丝,那你大概率对他的感官极差。而如果你不喜欢某类作品,但你大概率也不会听到作者的名字就讨厌。这就是,路人们在本能地反感这种高强度剥削的模式,本能地拒绝成为一头被极限压榨的社畜。所以,粉丝们越是拼命安利拉人入坑,越是受路人反感。

    举个例子,假如周杰伦粉丝想要安利周杰伦,他会直接向别人推荐周杰伦的歌,路人只要一听周杰伦的歌就知道结果,要么觉得好听,要么觉得垃圾,但这都只针对作品,很少有人会牵扯到周杰伦本身,说不定不喜欢周杰伦这个作品,也有可能喜欢上下一个作品。本质上来说,是周杰伦用他的作品在服务大众,大众用脚投票。所以对周杰伦粉丝讲,了解不了解周杰伦本人并不重要,了解是情分,不了解是本分。

    而蔡徐坤粉丝想要安利蔡徐坤,他只能说我家坤坤超帅气、超努力、有个性、有梦想、是奇迹、天选之子、超级宠粉、代言了 XX 顶奢、上了 XX 顶刊,看到没有,这些直接针对人本身的特质,路人需要深入了解才有可能判断是否正确,是否适合自己,所以粉丝们要拼命传播刷存在感,让路人去了解门槛这么高的一个人设。因此对蔡徐坤粉丝来讲,打榜、做数据,是当粉丝的义务,而不是顺手一做的情分。面对这么深的压榨,一旦某个路人判断不适合自己,会进而彻底否定蔡徐坤这个人,立即成为黑粉。对流量偶像来说,问题就变成非黑即白,要么粉丝,要么黑粉。比如下面这个典型粉丝:


    看到这里我想到的是:现在的国产知名电动汽车品牌所拥有的狂热粉丝是不是和二代明星有些许类似的地方?在公司抛开本身产品的产品力宣传基调下,所做出的其他所谓格调宣传,服务宣传等基本上就是二代明星的人设宣传套路.
  • x
    xuyn2003
    为什么会有粉丝这种玩意儿
  • H
    Hi!Shion
    你打球像徐蔡坤。
  • a
    aruinn
    cxk只是个表达态度的借用物
  • H
    Helmsman
    说的好
  • T
    Tension
    这文章说得不错 iOS fly ~
  • n
    noatall
    分析的很到位 iOS fly ~
  • s
    sakjsak
    以前明星卖作品
    现在卖人设,作品都什么玩意儿
  • 醋溜
    菜徐鲲的人设很诡异啊,毫无特长,彻底的刷流量啊
  • t
    truepfans
    看来知乎还是可以去逛逛的,比d版好,地板连酸菜鱼罗永浩都捧,又酸又菜又多余。
  • g
    gama
    微博促日活的策划,最近策划好几波了,周杰伦招谁惹谁了,和微博连合作都没有,也得被消费,这几天连喜羊羊都被拿出来搞了
  • 原味
    文章不错 字节数卡。
  • s
    sdfflair
    回复8#sakjsak


    卖作品的和卖人设的其实完全不是一回事,就比如搞计算机的有的是码农有的是运维一样天差地别,但是码农比较赚钱搞运维的觉得我上我也行就业去写代码了 日本不就是把偶像和传统的艺人区分开了么,这么多年走过来日本一样也是偶像当道流量为王,只能说现在的人太懒了只接受别人给的,稍微花点时间精力去了解都不愿意,商人自然只会拿给消费者愿意要的,至于人设的另一面真实的那边也没有人去花精力研究,凡是花精力研究的都在致力于消灭人设赚钱
  • v
    veron0701
    回复9#醋溜
    篮球打的好不算特长?小尾巴~
  • p
    power_toy
    产生一代粉丝我觉得挺正常
    比如这人唱的歌(作品或者产品),唱腔歌词啥的我挺喜欢,那么他新出一首歌或者一张专辑可能是类似风格的,我就想先睹为快,耳听为实.顺带和周遭朋友分享一下自己的喜悦,无形之中我就成了粉丝

    现在二代粉丝单纯喜欢的是这个明星(因为无作品无产品)!好帅呀,好靓呀,好屌呀!谁不喜欢谁就是不客观!
    至于为什么会产生二代粉丝那应该就是资本或者是资源的力量了
  • x
    xiong13
    不看.......
  • z
    zoubeibei
    回复8#sakjsak

    最后一句话你说的不对

    应该说 作品都是啥jb玩意儿
  • c
    conanlcuican
    蔡徐坤是啥玩意儿?
  • s
    sakjsak
    回复18#zoubeibei

    论坛禁止说j8!
  • c
    cookite_li
    +100000
  • x
    xvzan
    粉锤粉成这样也就罢了,粉个cxk怎么也粉成这逼样了?这个可真不是又不是不能用
  • g
    goodbyetime
    都是垃圾,学生时代从来就没喜欢过周杰伦的歌,一股沼气味。另外,蔡徐坤是谁?孙笑川的弟弟吗? iOS fly ~
  • w
    wladf20
    可是周杰伦我也看不上啊。 iOS fly ~
  • t
    tt3tt3
    为什么会有徐蔡坤这种玩意儿
  • 哈利波特大
    要是我仔以后也给蔡徐坤这样的人当粉丝,我能左巴掌扇出他的右耳屎来
  • j
    joseph_lcc
    回复26#哈利波特大


    我觉得你该好好想一下,为什么你的仔会喜欢上蔡徐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