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客气得说,大部分所谓的“量化”,不过是迷信的数量化版本

  • h
    hook
    说的同一个事情
    ----------------------------------------------------------------------------------------
    万维刚: 广义迷信

    今天咱们从一个比较高级的角度来谈谈“迷信”。咱们精英日课专栏的读者都是聪明人,我们不需要什么“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的科普。但我想说的可不是烧香拜神那种迷信,我要说的是“广义”的迷信。
    烧香拜神,是一个更一般的思维偏误的体现。这种思维偏误人人都有,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迷信。反思一下这方面的认知,会对我们有帮助。
    渥太华卡尔顿大学的认知科学家吉姆·戴维斯最近《鹦鹉螺》杂志发表一篇文章 [1],说迷信思维,有一个脑神经科学的机制,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生理现象。这个研究非常有意思。
    那迷信思维到底是什么思维呢?咱们先说一个洞见:当人面临不确定性的时候,就会有迷信思维。
    1.鸽子变得迷信了
    1948年,一位英国人类学家研究过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的一个原始部落。这个部落是以打渔为生。他们所在的岛上有个内湖,内湖里的资源非常稳定,只要去就有鱼,但是数量和质量都一般。所以渔民们有时候要出海捕鱼,而出海是充满不确定性的 —— 有时候能打到又大又多的鱼,有时候就会空手而回,搞不好还有危险。
    渔民有一种原始的宗教仪式,他们是迷信的。但是人类学家注意到,渔民并不*总是*迷信的。渔民只在出海捕鱼之前搞宗教仪式,要是去内湖捕鱼就不搞迷信活动。
    如果你真的信神,难道去内湖捕鱼就不要感谢神的馈赠了吗?看来渔民并不怎么在乎神的感受……他们只是想做一些事情去干预不确定性。
    求神帮忙是低端的办法,更高级的办法是靠自己。如果“运气”这么重要,那我能不能给自己增加一点好运气呢?比如佩戴一个增加运气的饰品?

    有不少运动员讲迷信。比如职业棒球,哪怕你击球技艺再高超,也只有1/3的可能性打出好球,不确定性非常大。那运动员自然就会去想,为什么我上一把击中了,这一把就没击中呢?肯定是我某件事没做对。
    如果运动员在某一场比赛发挥特别好,他可能从此只要是比赛就必须穿那场比赛穿的内衣。更普遍的做法是在每次击球之前做一些特定的小动作,比如舔一舔球棒,用球棒在地上敲打两下,或者在胸口画个十字。

    这种现象不仅在人类中存在,连动物界也存在。我们专栏第一季讲“行为设计学”的时候提到一个美国心理学家叫斯金纳(B. F. Skinner),他在1948年用鸽子做了一个实验。

    鸽子被关在笼子里,笼子里有个小机关。一开始,鸽子一碰机关就会得到食物,鸽子的行为很正常,想吃东西就去触碰机关。
    然后斯金纳改变了游戏规则。鸽子触碰机关能否得到食物,改成了随机的。有时候碰一下就有,有时候碰好几下都没有。但是鸽子不知道什么叫随机,它就琢磨,我上次到底做对了什么,结果就有食物呢?

    斯金纳发现鸽子的行为模式变了。现在鸽子每次触碰机关之前,会做一些多余的动作。有时候是晃一晃脑袋,有时候是转两圈……
    鸽子变得迷信了。
    我们看这三种现象,渔民进行宗教仪式、运动员追求好运气、鸽子做多余的动作,有的是指望神,有的是靠自己,但是本质上体现了同样一种思维 —— 那就是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人们总想做点什么事情来干预一下。
    这有点像是做科学实验,只不过实验结果永远都是这么做有时候好使有时候不好使。
    明知道做了也不一定好使,但是我们还是要做,因为不做心里就不踏实 —— 这就是迷信。
    2.火星上的人脸
    这是一张非常著名的照片,是海盗1号探测器在1976年拍摄的火星表面的某个地区 ——

    照片一公布,人们立即注意到其中有一张人脸!为什么火星上会有人脸形状的结构?这难道不是外星人故意建造的吗?
    我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相信这个阴谋论,但是这个问题其实早就解决了。下面这张是后来对同一地点拍摄的一张更高分辨率的照片 ——

    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山丘。之前所谓的人脸图案只不过是光影而已。而且我们现在回头再看,老照片里的其实也不怎么像是人脸。
    明明杂乱无章、完全随机的地方,我们总想看出什么意义和规律来。我们总觉得这东西背后肯定有个什么“说道”,我们拒绝承认不可控 —— 这也是迷信。
    3.迷信是一种生理反应
    我从鹦鹉螺的文章中学到一个新知识,那就是迷信思维其实是大脑的一种生理反应,而且可以通过药物控制。
    有个研究是这样的。先对受试者问卷调查,看看是否相信宗教和超自然现象这些传统的迷信项目,结果分出一个迷信组和一个怀疑组。然后研究者给这两组人看一些像是人脸的图案,其中有的的确很像人脸,有的根本就不像,等于是随机的图案。
    研究者发现,迷信组的人,非常善于在不是人脸的图案中识别出人脸来。就好像把火星上那个山丘看成人脸一样。而怀疑组的人就比较理性,他们不会强行认证人脸,不像就是不像。
    所以你看,强行发现规律和意义,跟传统意义上的迷信有密切联系。
    而科学家发现,这种强行发现规律和意义的能力,跟大脑分泌的多巴胺很有关系。
    我们专栏多次提到过多巴胺,这是一种神经递质,能影响情绪,相当于大脑中的一个奖励系统。比如赌博赢了钱,你的大脑就会大量分泌多巴胺。而这项研究还告诉咱们,多巴胺还能刺激人去发现规律。
    研究人员让受试者服用了一种叫“左旋多巴(Levodopa)”的药物,这个药能提升大脑里的多巴胺。结果吃了这个药之后,本来看不出图像中有人脸的人,现在也能看人脸来了!
    多巴胺调节了你发现规律的能力。多巴胺不足,明明有规律你也看不出来规律;多巴胺过多,明明没有规律你也能找出规律来。
    那如此说来,“迷信”跟“探索”其实是同一种思维,只有度数的区别。
    4.迷信的四个等级
    我们在世上生活,总要总结周围事情的规律,并且尝试干预和控制,这些是人的本能。找规律、想控制,这不叫迷信 —— 迷信是*过度地*找规律和想控制。
    反思自己到底是理性探索还是已经陷入迷信,我们需要问两个问题。
    第一,你相不相信身边有些事情是你不管做什么都控制不了的。
    第二,你相不相信这世界上有些事情是无缘无故发生的。
    如果你不相信,说“我命由我不由天”,一定要掌控自己的命运,认为世界上没有偶然的事情,那你这就是迷信思维。
    据此,我想把迷信分成四个等级。
    第一级是求神保佑。这个比较低级,寄希望于一种无法证明其存在的神秘力量,把命运交给神。
    第二级是追求好运气。这有点自我奋斗的意思,棒球运动员的小仪式和鸽子的多余动作,都算是积极的探索。
    第三级是阴谋论。不相信有什么巧合,认为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是有缘故的。
    比如我前天还在网上看到人说,德国队之所以成绩好都是靠裁判!裁判在世界杯照顾德国队不是一次两次了!一次两次也许是巧合,这么多次还能是巧合吗?这里面肯定有阴谋!
    这些人跟认为整个世界杯都被赌球集团操控的人一样,在明明没有规律的地方认为自己找到了规律。他们过低估计了操控世界的难度。
    第四级很难识别,是随时随地都能发现生活中的意义。
    美国一个超市曾经实行过一个政策。如果顾客结账用的是信用卡,他的名字就会出现在收据上,超市要求收款员看一眼顾客的名字并且念出来。比如收款员会对我说“谢谢你,万先生。”这样做能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结果这个政策没有实行多久就取消了,因为男顾客容易想多。有的顾客想,为什么这个女收款员要特意看一眼我的名字?她是不是对我有意思呢?有的顾客会主动找女收款员搭讪,甚至在停车场等着人家下班。……明明是个机械化的、例行公事的动作,他都能从中去找到某种意义。
    从第一级到第四级,越低级的迷信越明显,越高级的越普遍。
    关键就是怎么面对随机事件。公司某人犯了一个大错误,你作为领导应该怎么办呢?这人是不是故意犯错?我们公司会不会国将不国?是不是非得来个严惩,然后修改公司章程,要求全体员工学习,形成一个新制度来避免这种错误?如果有点啥事都这么干公司就没有正事儿了。
    事实是有些事儿就是无缘无故发生的,纯偶然 —— 或者你至少可以把它当做是纯偶然,因为你永远都控制不了。承认控制不了、放弃控制,才是科学态度。
    最后我们可以对迷信做个广义的定义 ——
    所谓迷信,就是在没有道理的地方寻找道理,在没有意义的地方找到意义,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在没有因果的地方强加因果。
    参考文献
    [1] Jim Davies, Explaining the Unexplainable, Nautilus, May 2018.
  • c
    compressor
    好文共享
  • l
    lxdwsuhua
    都是人心作祟,研究人心就行
  • 神说要有光
    深刻。。
  • 中华骚年
    先马克,等下看
  • h
    hook
    强行解释因果关系,可能是进化出来的生存机制…
    人和动物一样的
    iOS fly ~
  • 双倍余额递减法
    伪相关性
  • 莲尖
    回复4#lxdwsuhua
    有道理 iOS fly ~
  • c
    cattery
    这是说机器学习使用不当的副作用吗 iOS fly ~
  • 考试过关的艺术
    好文章谢谢分享
  • c
    cyberiser
    我觉得棒球运动员那个例子不太好
    比赛时心理暗示对于运动员发挥的影响显然是客观存在的
  • i
    icai
    随机宝箱效应被用在各种网游套牢玩家,一般让人沉迷的游戏都是这种。HiPDA·NG
  • l
    loveitmac
    感觉量化这个东西算是 大概率事件,不能说百分百
  • y
    yandongdiy
    好文学习下
  • 红小蝶
    易经紫微斗数这些怎么讲 iOS fly ~
  • 飘舟
    迷信的解释
  • i
    iKAR0S
    反过来考虑 ,大部分人在市场中的行为都是迷信的,也都是相对可以预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