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的高铁是自己挖到威震天了吗?

  • 爱你一棒陲
    不转让技术也没其他更大买家愿意出价啊,输出高铁技术那几个例如ICE、庞巴迪、川崎重工难道端着金饭碗等着饿死?
  • 心之一方
    都是买的,其实说白了为什么铁路玩市场换技术能成功而汽车不行,主要原因还在于对发达国家来说铁路已经是落后产业了,世界上对高铁有需求的国家就那么几个,所以从谈判,收购来说都容易很多,南车买了不少外国公司。
    另外对于中铁那二十几个局来说,要不忽悠国家多搞点新玩意,靠传统铁路早喝西北风了。
    高铁算是正好非常适合国内这种交通环境的东西了,有点类似日本。但你说我们真的从核心技术,运营,管理上,我觉得还是有差距的。
  • u
    umi360
    氣質上沒法比



  • z
    zo
    天朝这种经历春运锻炼出来高强度铁路运营,运营和管理上有哪个国家敢说一定能战啊
  • z
    zo
    日本的票价也领先了100年.....
  • u
    umi360
    日本天天春運
    全球客流量前50位的車站中
    有45個是日本車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 ... D.E4.BA.BA.E6.95.B8

    [本帖最后由 umi360 于 2014-7-27 01:51 编辑]
  • b
    banditcat
    …………
  • V
    VINCE
    高额的消费换来的是高端的服务和高端的体验

    国人的观念现在还停留在便宜就好的阶段,直白点说,中国人消费不起服务,不懂得为服务买单!
  • 永远的士官长
    [quote]原帖由 @umi360 于 2014-7-27 01:48 发表
    日本天天春
  • h
    heartbreaker
    刘跨越还是有一定水平的
  • 搔妮蒸饭
    其实就是山寨的本事,设计和基础科研还是一炮污

    谈到春运,每次都能看到嘲讽中国火车站铁栏杆的老外,其实现在所谓的火车技术不是瓶筋,反倒是很多车站的管理还处于80年代。
  • h
    handsomeken
    [quote]原帖由 @umi360 于 2014-7-27 01:48 发表 日本天天春

    稳定的常规的客流跟集中式的起伏很大的有可比性?

    本帖最后由 handsomeken 于 2014-7-27 07:30 通过手机版编辑
  • 富兰克林
    技术可以山寨,素质就没法山寨了,尤其有些大车站,那管理和服务态度,呵呵,不愧是国企。时刻提醒你中国服务业还有多落后。

    本帖最后由 富兰克林 于 2014-7-27 08:20 通过手机版编辑
  • 俗人
    这么说吧,中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句话也不是瞎掰,核心就是穷人占绝大多数。首要关心的应该是,还是先解决绝大多数人的问题再说享受的事儿吧
  • 飞雪莲天
    铁路关北清啥事,还是得看交大同济,高铁建设中交建啥的也不少参与。
  • r
    ryukyo
    高铁技术主要有分轨道和车体。车体不是业内,不谈。单说轨道。我们是领先的。CRTS I型是日本技术,CRTS II型是德国技术。CRTS III型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

    美国铁路已经被私有化玩毁了……欧洲一共才那么大,德国和日本有自主技术,不是领先一代技术的话为啥要进口……

    您说的椅子问题……车体里的椅子坏了您就说我国落后世界XX年……您这有点以偏概全了吧。
  • P
    Penny1
    京津已经是国内最好的高铁线路内饰最好的车体了……
  • p
    playez
    这个统计不准吧,大陆没一个上榜,你觉得可能么。北上广随便哪一个站会不如台北?
  • 富兰克林
    国内的铁路还是以长途客运为主,日本台湾的铁路以中短途为主,更像地铁,班次密,所以客流就高,人员疏散也快,不像国内火车站里候车大厅人总是那么多。
  • j
    jinye2001
    中国高铁,全世界铁路界的良心,这也会被喷?

    不过铁路的检票系统是个大垃圾,反应迟钝
  • m
    moon2007
    日本人脸皮做不到落后技术告人家先进技术抄袭。。。。。。
  • z
    zo
    就是单独把北京上海几个地铁站来说,流量超台北不是轻轻松松吗
  • 富兰克林
    因为中国的地铁公司又不归铁道部(铁路总公司)管,统计客流的时候不会算作铁路的客流吧。

    中国的地铁公司应该隶属所在地城市的交通局,和公交公司一个意思了。
  • h
    handsomeken
    现在可以刷身份证还不方便?
  • j
    jinye2001
    不是能刷什么的问题
    经常一张票要刷几次,某些口刷不出这些问题。你说几十号人排到你了刷不出,要换个口再去排是不是很窝火,更何况国内还没排队的习惯
  • k
    kashtan
    计划经济的典型成功案例
  • 双面胶
    德国都不用刷,直接自觉买票上车,座位自己找合适的。

    当然中国人多,无法这样玩
  • a
    aqi
    在当年读书的时候有幸断断续续地参与了几个月轨道板生产的国产化自研工作,但因为我不是铁道部就这个领域的人,仅参与过一段自动控制的代码的编写,旁观之余也有些感受。

    高铁这种大项目的有一个特点是强行把国内相关行业的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与市场需求连接在了一起,决策者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要引进技术实现跨越式提升之外,还要想着如何去提升本国相关企业的技术储备和生产制造水平。

    比如我参与的轨道板的生产过程中,其中有一个钢筋的预应力张拉缓放的环节,要求在混凝土浇筑之前,把一块板子里的几根钢筋拉伸再缓放,要求钢筋之间的相对位移不得高于2mm(我有点记不清具体的数值了),但是国内厂子之前的生产流程都是靠人眼识别误差,然后喊口号指挥操作员按前进、停止、回退按钮控制这个相对位移的,误差太大,显然是满足不了高铁的要求。但对厂子而言,这套生产线完全满足了国内高铁以外的市场需求,可以养活厂子的n多人并创造盈利。

    所以,在技术储备上,很多高铁工程上的问题,不是国内跟不上,是国内之前没有这方面需求,企业也就没有动力去创新,就导致需求来了没有生产能力,而没有生产能力,也就意味着拿不出高规格的成果。因此,从结果上看,我们一言蔽之,也可以说是落后。

    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内也许是缺乏这样的一种机制,能够不断地提升和发现市场需求,并联动地对相关的企业、研究机构提出更高的技术需求和生产制造需求,也许就能够带动相关行业的飞速发展与提高。而在这个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当面对国内相对于国外的各种落后时(比如高铁),刘跨越式的这种强行立项强行建设的方法,其实也未尝不好。
  • 不落凡尘
    其他的不说就说个亲生感受

    才读大学的时候坐普通车从老家到成都要5个半小时。后来换成红皮车只坐3个小时解决4个小时。动车出来之后只要1个小时20分。那感觉真的太美好了
  • m
    magtree
    我觉得是硬积累吧
  • jia
    高铁核心技术应该不包括这个吧…
  • h
    handsomeken
    那不还要查票,这在便利性上差别真不大,而且德铁的车辆长度,发车密度都不好比,天朝这么干的话月台就挤爆了。
  • r
    refo
    就中国这种几十年的春运磨练下来

    各个局应对突发大客流的水平绝对世界第一

    至于服务水平,这个还是和利润率挂钩

    什么时候价格和欧洲接轨了再说吧
  • jia
    我觉得国内的检票简直就是为了制造就业机会,进火车站检,进候车厅检,从候车厅上车检,车上检,出站检,现在买票也要安检一次,最多5次票检加一次安检
  • m
    moon2007
    核心是怎样每年那么多车不出重大事故。
    而不是一人一个鎏金人体工程学大沙发。
  • j
    jbride
    tg高铁车辆至今没有出口单,中铁建亏本搞了个土耳其高铁的基建单,车辆是棒子国ROTEM中标
    你们感受一下,这高铁有多么高大上,还挖擎天柱,喷了
  • 傲笑乾坤
    讲真,现在通高铁的地方我都不考虑其他交通工具。:D

    自驾除外。
  • 逆寒冰冷雨
    不能同意更多!
  • l
    lin3chen
    高铁很方便,这点没什么可说的。
  • 扑街仔
    但是座椅实在太烂了,这个月做了4次,有两次坐垫是跟椅子分体的,其他没什么好黑
  • v
    vermilion
    人多点的火车站检票都排队的好不好……
  • n
    naughtyben
    不是说豆腐渣工程不少吗么,现在都不敢提速,啥时能到时速400公里才领先世界吧,短途高铁确实便利,但长途的像广州到北京还要开9小时的还不如睡一晚或者坐飞机。
  • g
    gintonic
    趁着欧洲和日本抢市场的机会,从两边都挖了巨多的技术,尤其是日本。有些技术天朝有,但是制约处在于本身材料工业问题,有些自己造的不太靠谱
  • 提拉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 l
    lastescaper
    高铁还是很棒的,不为了黑TG,而黑高铁

    期待长三角直通珠三角的高铁
  • d
    dgrca
    管理上,没感觉德铁比高铁强
  • l
    lichk
    技术再好也需要正确使用和日常保养,
    这又不矛盾。
  • 豬頭寶
    现在不就有么,广州到厦门的已经通了,整条沿海线路已经接上了~~
  • l
    lastescaper
    深圳经厦门到上海的是动车,深圳到上海要12个小时

    广州到武汉高铁是4小时,武汉到上海动车是6小时,一起10小时

    要知道上海到北京也才5个多少时,上海到北京与上海到广州的距离相差不太多,上海到广州直通高铁完全可以控制在6小时以内
  • l
    lindley007
    主要是上海到广州要是想拉得比较直的话,中途几乎都不会经过什么有经济效益的城市,这点和京广、京沪两线沿途比要差得多,所以可能还是依靠空路现实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