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一个人的毕业照”主人公,十年后搞起了AI

  • 武装野狼01
    她是北大“一个人的毕业照”主人公,2010级古生物专业独苗,十年后搞起了AI
    关注前沿科技 量子位 今天
    萧箫 鱼羊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高考全省文科第四名,毅然选择报考北大考古专业的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如今已经正式到北大报到。

    但关于“冷门专业值不值得报”的热议,却仍在继续。

    热议之中,钟芳蓉的另一位北大学姐,也再次“回到”网友们的视线——

    其实,因为冷门专业上热搜,钟芳蓉不是第一个人。还记得曾经刷屏互联网的“一个人的毕业照”吗?

    这是北京大学2010级古生物专业“合影”。

    说是合影,但照片上只有一个人,因为这一届的北大古生物专业,就只有一个学生,就是薛逸凡。

    不过现在,这位“冷门”专业而受关注的学霸,在做的可一点不冷门。

    因为她被现在身处时代热门列车AI之上,正在大厂亚马逊实习,从事NLP研究。

    从“一个人的古生物”到亚马逊NLP实习生

    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跟钟芳蓉的情况类似,薛逸凡是自主选择了北大古生物专业。

    据北大元培学院官方介绍,这个专业差不多每个年级都只有一个人,甚至有的年级是零人。

    冷门,小众,孤独。但薛逸凡说,对于古生物专业,自己当时确实是“自投罗网”。

    根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选择古生物学作为大学专业,是薛逸凡在高中时就确立的方向。

    我来元培学院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古生物。

    当初我查到全国只有北大在本科开设这个专业,所以决定报考北大。

    但当以全省文科第四名的成绩,选择了考古专业的北大学妹钟芳蓉再次引发对“冷门专业”的热烈讨论,却有网友把薛逸凡当作一个“反面案例”拎了出来——

    本科古生物的薛逸凡,如今还是选择进亚马逊实习,做起了人工智能研究。
    转专业的质疑

    古生物冷门,而人工智能正当红。

    这样的选择,似乎非常适合拿来做这场“是否应该选择冷门专业”的争论中,有利的反方论据。

    在外界看来,这样的选择是“顺应时势”,却也显得“走了弯路”。

    比如,在知乎的热门回答下,就不乏质疑与猜测的声音,其中讨论得最热烈的主要有两点。

    对此,薛逸凡自己,也公开在微博上做出了回应。

    1、“转行热门人工智能、做NLP的目的,是为了钱?”

    薛逸凡明确表示,不是。

    首先,在本科的科研工作中,薛逸凡就已经接触了数据建模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她意识到自己的数学和计算机基础不扎实。

    受此影响,在申请出国时,除了古生物,她也考虑了计算生物学方向。并最终为了深入学习建模知识,最后放弃了UC系古生物博士项目。

    另外一个原因,要从她观念上的转变说起。

    薛逸凡表示,自己过去喜爱古生物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对自然的崇拜和向往,对一切非人为事物的欣赏。相对的,对于感觉上总在破坏自然的人类、以及所产生的文化历史方面,就没那么有兴趣。可能是越活越回去了,接触多了生物医学领域,几年前,开始发自内心地想做点能直接有利于人的东西。就一下子从最不“人”的领域,跳到了最关切人类生命的领域之一。

    对于自己所做的研究,薛逸凡很谦逊。她表示,不敢说目前的研究进展有多大突破,但只要能成为累积的资料,推动数十年后领域发展,让更多的人能平安生活就好。

    正是这个观念上的转变,让薛逸凡从古生物专业一路走到了生物信息专业,开始研究起癌症相关的资料,并选择了癌症信号通路作为博士课题,具体的研究方向是深度生成模型在癌症数据的应用。

    具体而言,就是利用机器学习模型,研究癌症病人或者细胞系样本的基因数据,重建细胞内信号通路,提取相关特征值,提高癌症病人预后或药物响应预测的精准度。

    同时,由于希望提升自己的工业实验水平,她在读博第三年,选择去匹大的医学中心实习电子病历相关的项目,恰好接触到了NLP。

    但由于这段实习经历与NLP相关,以至于后来找其他实习时,递来橄榄枝的也多是NLP相关的项目,其中就包括这份亚马逊NLP的实习工作。

    听起来有点现实,但也很真实。

    当然,谈及钱本身,薛逸凡表示,钱肯定是要考虑的,没必要和生活过不去。

    但,她还不至于为了钱,而转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2、“现在看来,本科选了古生物,其实是人生中的一段弯路?”

    薛逸凡同样否认了这个观点。

    她认为,本科完成了古生物专业的学习,依然是到目前为止,最为令她骄傲和感到幸福的事之一。而且,于她而言,“学会东西”就能给人带来很单纯的满足感。

    之所以选择转专业,是因为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了:随着了解的领域变多,她能由衷感觉到,周围的世界也在变得更加有意思。

    薛逸凡表示,自己的每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但只是为了奋斗,而不是为了限制行动。

    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平台、见识、阅历、眼界都会发生变化,她允许自己每隔一段时间做出重大的调整,而不会纠结这是否是一段“弯路”。

    单从古生物对我的影响来说,虽然我本科的时候,因为体能差,出野外一直对我是个苦差事,可我出国后,还保留了徒步的爱好。

    ……休年假去国家公园,一天走七八公里野路也是可以的。

    别人看风景看七分热闹三分门道,我能看四分五分。生的动物植物,死的地层地貌构造,我都能比别人多看懂一分,哪怕是这一分,就足够我一路兴奋逼逼一整天。

    所以,这段本科学习经历看似和现在恰饭无关了,但显然会影响我一辈子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毕竟,所有决定都是基于自身情况的最优解做出的,再来一次还是会走同样的路。与其执着于人生效率,陷于自责,还不如解决问题,及时改变规划。

    当然,也有一些更重要的原因。

    比起所谓的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年龄我会更注重家庭建设(谁说这不是一种个人发展)。换句话说,我遇到了一位我觉得比古生物对我而言更重要的一个人。
  • g
    gammi
    这种每节课必到啊
  • M
    M3_GTR
    听说懂王的毕业照也这样,此子以后必成大器
  • t
    timtu
    弯路没啥
  • 云山
    古生物学托孤重臣
  • s
    stylejj
    学习能力强的人转行就是那么任性····我同学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出来感觉工作不太行自学法律很轻松就通过了司法考试,更离奇的是前一段时间听说他觉得做律师也没意思,现在在学会计专业。
  • 牛牛的想法
    古生物-癌症研究-机器学习研究,学霸就是这么随意
  • l
    liurene
    本科专业又不是那么重要,北大才是关键
  • 天色
    我认识的一个人也是,学人类学的……出来后来了我们公司,做商业零售管理,呆了三年多,刚好要升职做部门一把手助理了,辞职去了中储粮…稽查着稽查那的…两年不到考了公务员,去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又待了两年…期间过了司法考试……辞职出来去了律所……现在外派到柬埔寨的律所分所做法律顾问,疫情结束了准备过去找他玩几天…东南亚国家都很近,哈哈
  • 范不是
    学霸学啥都很强,学霸也要生活也要生存,为了工作学习。
  • c
    catabao
    标题党。。。人家学的本来就是计算生物学
  • 武装野狼01
    人家本来学是古生物学,出国读博转的计算生物。“首先,在本科的科研工作中,薛逸凡就已经接触了数据建模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她意识到自己的数学和计算机基础不扎实。受此影响,在申请出国时,除了古生物,她也考虑了计算生物学方向。并最终为了深入学习建模知识,最后放弃了UC系古生物博士项目。”
  • 孟德
    古生物的独门功夫要失传了,哎
  • c
    catabao
    她元培的,本科自选的方向是古生物学,但这个领域本身就有些分支要用算法建模的。硕士的时候选了计算生物学,因为她觉得自己数学计算机方面知识不够。这些具体的我们校友群里都讨论过了,也有她师姐出来解释,大体上并不像大家想的生物坑专业所以转it退坑,人家过程很连续的
  • c
    catabao
    另外,量子位新智元这种乱七八糟的公众号,根本都拿不到一手信息,随便看看就好,别被带节奏
  • 武装野狼01
    也算跨了啊,不能说用到就不算。
  • g
    genesisx
    我见过一个漂亮姑娘,随性选了个地质勘探专业。。。那姑娘时髦得不像学这专业的。。。
  • v
    vanro
    古生物+AI
    侏罗纪公园开业有望
  • h
    hippp
    人才干什么都是牛皮,以前分公司有个40岁老哥清华毕业(分公司合伙人),搞c++ 设备啥的,后来整起了java,2年后 比团队里5年+的水平成员都强不少
  • c
    coffeepig12
    这种都是小班教学。。。1对1的。
  • t
    timtu
    对对对,做律师要资源的。没资源没钱途
  • p
    pinghe1983
    这长相绝对的学霸
  • d
    dawsonfish
    跟我同一届啊,只不过我是2010江苏高考的亡魂。。。
  • w
    woodword
    希望能作一番事业
  • r
    royy
    换个角度,这只要分数够了,根本无人竞争啊啊啊啊
  • s
    sinacomcn
    这张图以前火过一次,15年的时候?
  • 机器锤
    记忆中《老友记》罗斯就是这个专业吧?剧情里有来过中国帮助鉴定挖掘物,倒也从侧面说明这个专业在咱国内不咋撕过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