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围棋看武术

  • t
    tit
    我小时候看过陈祖德九段的自传《超越自我》,虽然我不会下棋,但也看得津津有味。陈祖德是举国体制培养的第一代围棋选手,由他的自传,也能看出一点举国体制之前的中国围棋状况。这些天见论坛里总是在讨论武术,忍不住把这本书找来,摘录一些段落,让大家体会一下在民间的高手,是什么样的水平。


    如今围棋界很多人都知道“南刘北过”,即南方刘棣怀和北方过惕生。殊不知“南刘北过”是由“南刘北顾”演变而来的。顾水如先生30岁左右在北京,那时他已是国内最高水平的棋手。刘棣怀先生坐镇江南。这两位棋界臣匠在那个时代棋艺最精、名望最高,一南一北,分庭抗礼,各据半壁江山,于是被人称为“南刘北顾”。后来顾先生来到上海,安徽的过惕生却来到北京,代替了顾先生的位置,于是就成为“南刘北过”。碰巧的是对于上海人来说“顾”和“过”的发音完全相同,因此其演变就很为自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居然“南刘北顾”逐渐被人淡忘。

    1960年春,第一个日本围棋代表团来访。这次来访在中日两国的围棋交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可能因为是第一个日本围棋代表团的缘故,这次日本围棋界派出了一个了不起的、规格很高的代表团。代表团成员的名望和棋力都是日本第一流的,并最具有代表性。
    当时规定共赛七场:北京三场、上海三场和杭州一场。七场棋都是日本棋手让先跟我们下,由于水平相差悬殊,因此在比赛的形式上虽然不平等,但也无可奈何。实际上我国的围棋水平比日本的高段棋手少说也要差两个子。第一次中日围棋比赛以日本队32胜 1和2负的成绩告终。

    1962年的全国赛关系重大,因为它不仅是一次锦标赛,而且还要通过这次比赛第一次评选出我国的段位棋手。

    由于当时我国的围棋水平和日本有很大的差距,所以1962年全国赛中成绩最优秀者只能授予五段。根据这次比赛的成绩,获得前三名的能授予五段称号,这样过先生、我和淞笙三人是当然的五段。此外,还增加了刘棣怀先生。
  • j
    jjx01
    围棋不是靠吹和作秀的
  • l
    lvcha
    貌似每个时代都有个碾压一切的选手。不过现在这个选手是阿发狗了
  • q
    qqqqqq
    楼主的意思是任何东西在没有成体系、没有引入科学训练和评定之前,所谓的民间高人都是无知和吹捧
  • b
    bigwizard
    吴清源说黄龙士中盘十三段
    黄龙士=无认证民间高手
  • j
    jjx01
    缩在深山里不去交流见不得光的都是渣渣
  • f
    flytutu
    民国时期围棋实力处于低谷,估计和清鼎盛时期棋手下也得被让1子,如果黄龙士那估计还要更多(还有解释下,现代围棋棋手棋谱所展现的实力吊打古代顶级棋手棋谱所展现实力是因为围棋理论进步和体质进步,而民国时期国内围棋理论相对清时期变化不大,国民体质也不见得比得了清鼎盛时期)
  • 易水寒风
    古棋谱都流传下来了,水平高低一看便知
  • p
    ppst
    说白了还是要竞争,搞些公开比赛才能知道真正实力。

    天天玩表演就只能吹了。。。
  • z
    zsj1zsj
    为其好像非常依赖心算 年纪大了就不行了
  • x
    xpressure
    排名前三的怎么提高?
  • b
    bigwizard
    古代都是带彩头的,子子争先

    譬如现代,约定可以赌输赢,全国统一定价赢一子=一狗

    能出很多民间高手

    [本帖最后由 bigwizard 于 2017-5-17 12:07 编辑]
  • b
    b0207191
    这两个不好比,围棋规则中日都一样
    武术中国日本有统一标准么? 按打死算赢?
  • s
    sai2099584
    中国围棋在恢复和日本交流后通过被吊打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发愤图强,日本被中韩吊打后只知道闭门造车自己玩,顺便让平成四傻来国际大赛送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