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大家对抄袭的纵容才成就了腾讯?

  • t
    taxidriver
    听风就是雨,icq到哪个版本才把好友列表搬到服务器上?
  • b
    babyone
    喷了这也能洗地,功能改进就不叫抄了?QQ最早可是叫OICQ
  • 奋斗男
    麻烦看楼主在当时找一个比OICQ更好用的出来? 那MSN一副高艳冷在中国非办公的情况下不死才怪
  • k
    kyouka0079
    说句中立的话,企鹅确实靠抄袭发家致富,但是他在抄袭的基础上优化的用户体验是原版没有的,也是他能做强做大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原创并不能代表成功,你在这个市场内,只要你想挣钱,你就要跟着这个市场的规则玩,不管这市场内的人是不是傻逼。很显然,企鹅把傻逼们的消费习惯和需求基本摸透了,傻逼们也越来越依赖企鹅。
  • c
    csyyohtl
    拟锅不存在版权意识,自然不存在纵容
  • M
    MysterioJr
    早些年的im市场,icq,oicq,ommo,picq,pcicq,sinauc等等,
    qq能活下来怎么能算是劣币驱逐良,最成功的狙击sinauc也在qq更新版本能发表情和自定义字体后迅速的垮了。。。
  • 悲剧逆流成河
    还真不是,IM软件的属性就是最终只能活下来不超过3款,因为你的社交圈子会逼迫你选用其中一款。
    假如当年QQ死了,活下来的是网易泡泡百度HI什么的,照样有人发帖缅怀QQ。
    再者,MSN/飞信这些软件死了,真的是腾讯做的恶吗?
    MSN趁着非典时大家对于网络办公的需求,拉了多少新用户?当年的大学生为了装逼都在用MSN,QQ都快被舍弃了。结果呢?微软自己往作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下去,谁拦得住?
    飞信呢?当年移动靠着飞信发短信不花钱的优势拿了多少用户,然后呢?屎一样的版本和用户界面,万年不更新的功能,谁用飞信谁傻逼

    [本帖最后由 悲剧逆流成河 于 2017-9-7 13:01 编辑]
  • s
    somesun
    抄袭本来就没啥,前提你得抄的比原来好

    讲真, 你看weibo,fb之类,你可以照葫芦画瓢做一个出来,记得微博火的几年,每家都推出了类似东西,结果还是微博胜出

    牛的公司根本不怕抄袭
  • 东北打机的汉子
    苹果加个指纹识别就算改变世界了
  • s
    stkoichi
    腾讯做得事情跟暴雪差不多,先抄袭个框架过来,然后优化超过原版。
  • t
    taxidriver
    你倒说说OICQ同期,做得比OICQ好的,朗玛UC?LAVA?还是天国的MSN?
  • 奋斗男
    还劣币驱逐良币都出来了.....就符合国情来说天国的MSN能比嘛?

    敢问当年聊天室下来之后怎么继续保持联系? 要么要地址写平信 要么就是QQ,要MSN的我是没看见有多少人,电子邮件普及率更低

    我印象中聊天室最火的时候QQ还兼容了这个功能 开个QQ进聊天室聊的来的直接QQ号登记下,敢问外国那个高大尚的有嘛?

    Q的抄袭成功就是符合国情,不符合国情的注定被历史淘汰,当然你也可以继续喷不用也是你的权利
  • r
    redxii
    大门一关,只剩下劣币能用了。
  • k
    kenjy
    [color=DarkRed][size=2]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size][/color]
    先不说国外的公司,一个腾讯是站在一大堆国内新小企业尸骨基础上。前几年媒体还没背BAT掌控的时候,常常会看到XX公司痛诉腾讯抄袭其核心功能业务,再利用自己的先发用户量迅速替代自己的报道。当然这几年看似一切太平,腾讯也不作恶了,这都是真的?掩耳盗铃罢了。
    如果没有TX也许中国早就出了真正的国际化互联网公司。可是历史没有如果。大势正在慢慢变化,适合新企业的土壤越来越有限。还看新兴市场的崛起吧。

    奉劝大家一句,说话要慎重。说不定哪天你就进去了还稀里糊涂。

    [i] 本帖最后由 kenjy 于 2017-9-7 13:42 通过手机版编辑 [/i]
  • 失恋狂
    最终用户才不管你抄不抄袭,谁做的好就用谁的,做的烂的就该进历史的垃圾桶
  • s
    somesun
    讲真,msn要当年出群功能,好用点qq还真不好说,微软自己垃圾怪谁
  • 西
    西塞尔
    Twitter的分组功能不如微博人性化,最无谓的一点就是你将关注人分组还默认发消息给被关注人

    [本帖最后由 西塞尔 于 2017-9-7 13:59 编辑]
  • E
    Eri
    说疼逊抄icq,说疼逊无耻圈钱,搞垄断逼死中小企业什么的都对

    但qq成功可不是什么劣币驱逐良币,正是市场和用户的最终选择
    你说im市场繁荣的很,那么msn,新浪uc,网易泡泡,googletalk哪个用起来比当时的qq好用?疼逊当时可不是什么龙头
    微信刚出的时候,移动端有米聊,飞信,talkbox,momo,结果还是微信一家独大,只能说疼逊对于国内的im市场和用户需求绝逼是研究的最透彻的
  • h
    handsomeken
    这个也算月经了吧。
    汽车除了梅赛德斯都关门吧,居然抄袭。
    汽车厂除了丰田也全关了,居然搞精益和6sigma
    苹果没发明手机,微软也没发明操作系统
    回到im,icq也不是第一家啊亲
  • h
    handsomeken
    喷了,除了政府因素,你竞争不过人家还怪别人做的比你好?能不能再逗一点?
  • A
    Al.
    哪里有纵容,马化腾每天在网上死几千万次

    成就腾讯的是用户体验和同行衬托
  • t
    taishen001
    不一样啊 熊大熊二是特定人群看 微信QQ这些 早就是全民在用了!
  • t
    taishen001
    讲真 talkbox一出来 新鲜感 还可以说话对讲 觉得牛逼

    但是真心不好用!微信出来替代也是迟早的!
  • p
    pacman
    什么是劣币什么是良币先分清,有比QQ更好用的IM软件么?不好用活瘠薄该去死。
  • s
    skcfan
    msn不能找在线好友,只能通过email加人这点就已经傻逼过天际了
  • t
    taishen001
    早年用QQ 很多都是一个带一个注册 然后开始用QQ
    其实有亮点的软件也有 我还记得以前专门找类似聊天软件下来用!
    但是用来用去 还是没企鹅好用 主要是还是人少了 都不是傻逼 其他好用 还不用? 当时选择这个难道不是因为好用?而且当时网吧里面聊天软件起码都是四五种啊!

    [本帖最后由 taishen001 于 2017-9-7 14:38 编辑]
  • h
    handsomeken
    既然qq这么烂,要不您说说它怎么就活下来了?强制你用了?
  • t
    taishen001
    不是捧企鹅 当年网吧里面聊天软件最起码也有4-5个 小公司的也有 为啥都用企鹅? 当年企鹅势力没这么大吧 其他聊天软件也有一点的用户群 但是相比来说还是太少了!
    以前查找人 点N个下一页 然后点全部 QQ人是最多的! 其他软件人少的可怜!
  • 奋斗男
    脑洞开的真好,一个充其量是抄袭变为改为国人日常必备,一个干脆就是要人命,你居然拿2个跨界的来扯淡?

    多了懒得跟你扯淡,QQ和微信连我爸妈都会用,你弄个MSN那种高艳冷的还得弄邮箱去添加你让老人弄得来?从简单实用讲你这就是输在起跑线

    [本帖最后由 奋斗男 于 2017-9-7 14:55 编辑]
  • 好蓝啊
    你给我发消息ok,我不想回看到了也可以说没看见或者看见晚了,这才是im软件最好用的地方……
  • l
    lxiang
    创意没有办法申请知识产权啊。IM这块腾讯肯定是自由竞争的结果。
  • 0
    000月
    QQ肯定不算劣币驱逐良币,百度搜索算
  • 吉高由里子
    这题目的意思是否就是成功的东西多数是有原罪?
  • v
    virusG
    2000年刚开始上网还能申请到6位的QQ号就满大街都是OICQ了,也没见人用什么ICQ~
    MSN后来上班的时候用了几天,极其难用。后来就没人用了~
  • k
    kkaiosh
    腾讯自己的口号就是先模仿再超越,说得好听叫模仿,说得不好听那就是抄。应该学学美国硅谷的收购文化,很多不错的小公司产品都被大公司收购了,这样既合法,也给整个市场带来活跃
  • p
    ppkkhh
    msn最傻逼的是不用一段时间,会被注销吧?
  • t
    taishen001
    是的 而且还是在网络环境最宽松的情况下!当年不存在墙那些吧!
  • e
    elia
    wegame?????

    steam都快被墙了好么
  • A
    Anyun
    硅谷一样会抄,只是抄之前会评估,哪些公司可以抄,哪些公司不能抄,哪些公司直接收购比较划算。
  • l
    leeex
    喷了!!QQ最好的一点就是没有已读提示啊。连这个都想不通还来谈社交软件?
  • o
    oracle
    消费者只关心用户体验,啥时候用关心抄袭和创新了?
  • y
    yang_yii
    喷了。我觉得快递应该采用你这个思路,反正在鹅害饿国度。
  • q
    qqwqqw
    QQ显然是一个充分市场竞争下活下来的产品,居然有人说是劣币驱逐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