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德西韦神药是不是今天出结果?

  • i
    ink007
    结果有了吗?
  • b
    bartonhong
    没听到新闻就说明不用抱太大希望,要不然早吵翻了
  • s
    scpj
    据说停了
  • y
    yp99974600
    今年2月份,中国国家药监局已经批准中日友好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在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中开展瑞德西韦三期临床试验,预计试验结果于4月27日公布。

    国外的没查到,国内的听说临床样本也不够多,似乎结果不太可靠。
  • r
    rasyn
    中止了,说是入组率太低,我也不太懂
  • 白梦留
    难道是对比安慰剂的提升不明显?
  • 黄金狮子
    合适的病人太少,都被喂了中药,而且同时有70个方案在搞临床
  • s
    startkkk
    国内的停了,入组率太低。
  • m
    mijuu
    其实上个月开始,国外病例多,干扰也少,可以在国外双盲。
    不过既然没有做,应该是现有数据足够支撑“非特效药”这个事实了吧,那再做也没有太大意义,急需的还是特效药。
  • f
    fan112
    回复9#mijuu


    美国人还有不少说是吃了奎宁明显好转痊愈的病例,但是都不够“科学”
  • m
    mijuu
    有好转就是样本啊,不管是自愈,安慰剂,还是药物对少部分人群有一定疗效,都是参考样本。

    但药物有效和特效区别就大了,特效是明显高于安慰效应的,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也不敢说特效,哪个药物说自己特效,还真是要盲法验证一下。
  • f
    flying2010
    国内不是说停了?
  • l
    logic90
    真有效的话,大统领肯定该出来代言了。。。HiPDA·NG
  • i
    ibmfans
    国内已经停了,病人数量不够
  • r
    runox
    國内前一段就停了,樣本不夠
    歐洲和日本的測試似乎不好,副作用太大
    美國的測試效果説是很好
  • W
    Wade Zhao
    国内停的不是重症?
  • d
    disposable
    我看的说法是效果不好。
  • b
    beyond291
    上周说全部停止了,包括轻症那些的测试都停了,说是样本不够。
  • g
    guyjoes
    早就中止了,Remdesivir的基础太差,所以入组受到了比较大的限制,最后由于中国的疫情大幅缓解而成功失败。
  • w
    wam777
    中国治愈出院的从数据上有7万多人了,怎么出来的?国外那么多国家都选择无视么?
  • 1
    1024酒业
    成功失败-川酒新花 1024-
  • r
    richking
    出来了。特效药。是中药养肺汤。
  • n
    nick_ni
  • 阿基琉斯
    在绝对的疗效面前,所有的测试都是纸老虎,只有50%或者更低的疗效才需要科学地测试。

    这样想就对了。
  • 郭德纲
    国内的已经中途停了。订阅的新闻有此推送:
    https://www.statnews.com/2020/04 ... nding-to-treatment/

    这个STAT不知是否权威媒体。
  • g
    glucky
    估计除了美国效果都不好
  • b
    bluefall
    中国人还是适合中药
  • 月夜星涵
    看完本帖,如果不看穷叔的回帖,会以为兔子国又做了对不起人类的事儿。楼上那些欢迎你们去做神药的志愿者。小尾巴~
  • f
    fange99
    回复20#guyjoes
    穷叔,请问基础太差是指什么?是说本身RNA病毒抗性就差?药物代谢不好?适合的患者少?安全性差?埃博拉病毒失败造成的口碑差?政治不正确?
  • q
    qiuyijin

    其他瞎jb乱整的实验太多,挤兑了招不到病人。
  • g
    guyjoes
    说Remdesivir的基础太差,是指这个药物的前期研究基础太差。
    有做过Phase I试验,安全性还过得去,但没有大样本观察过,Phase I只有几十例的,很多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是需要在Phase II、III甚至是上市后的大样本研究中才能体现出来的;
    针对新的适应症COVID-19没有做过Phase II,也没有经过初步的有效性验证(比如POC试验)和剂量探索,只有之前针对MERS的不完整的Phase II的数据(因为有效性太差而终止);
    在体外试验中观察到的EC50在0.67~1μM,这个是代表抗病毒活性并不太高的,需要比较大的剂量,但是又在药代动力学和生物药剂学方面缺乏体内药物分布差异的研究,采用注射剂形式是否能获得足够的靶组织分布浓度,是否是合适的剂型也缺乏支持,只是简单而已;
    ……
    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的流程要求是有其科学规律和客观要求的,不能轻易跨越或省去其中环节,上述这些缺陷和数据缺乏的前提下,直接上PhaseIII,就会使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受到很多限制和制约,从临床试验方案中轻症和重症都采用的是相同剂量和用法,入排的criteria都设置了很多门槛等等都反映出了这种难堪。
    客观地讲,Remdesivir的临床试验招募入组困难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前期研发环节的缺失导致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的高门槛,尽管当时在武汉有大量COVID-19的患者,但是符合其入排条件的却很少,而非是其他药物的临床试验挤兑了Remdesivir的资源,反过来说也许更合适些。

    造成公众对于Remdesivir试验被其他临床试验挤兑印象的,主要是因为当初WHO的专家组组长Bruce Aylward在总结的时候说过Remdesivir是唯一有效的药物。术业有专攻,Bruce在公共卫生和流行病领域是绝对Top的专家,但他不是药物专家或临床试验专家,Remdesivir根本还没有经过完整的临床验证,说其是有效药物就是个低级错误了,会严重误导的。因此,中国在发布中文版的WHO总结的时候特意把他说的这句话给省去了,目的其实是为了保护他的reputation。
  • g
    guyjoes
    昨天,美国NIH总算发布的第一版COVID-19的治疗指南,而中国在疫情爆发后的短短不到2个月时间内就发布和更新了7版诊疗方案。

    在NIH的这个首版指南中指出,由于没有足够的临床数据支持或反对绝大多数药物,因此没有足够的证据推荐任何治疗方法,包括瑞德西韦和羟氯喹。但是指南也明确建议不要使用一些疗法,包括将羟氯喹与阿奇霉素联合使用。
    尽管没有足够的临床数据支持或反对绝大多数药物,但专家组却在指南中明确表示:除了临床试验,建议不要使用羟氯喹与阿奇霉素(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AIII)的组合来治疗COVID-19,因为具有潜在的毒性。“羟氯喹和阿奇霉素的组合与COVID-19患者的QTc延长有关。”专家组警告说,QTc延长会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之前,我也提到过氯喹和羟氯喹这类药物在治疗病毒性感染时的安全性方面的问题,治疗窗口很难确定。尤其是对QT间期延长的影响,这是非常头疼的心脏安全性问题,容易引起致死性的尖端扭转型室速。而要考察这种安全性,FDA是有明确的要求要做全面QT评估试验的,这种临床试验的操作技术难度,耗时以及成本相比一般的临床试验都是很大的。

    因此,涉及COVID的药物和疫苗问题,普通公众都不应该想得太简单或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需要时间和过程的积累。
  • r
    ronaldinhox
    现代循证医学的药物研发确实太难了,顶穷叔
  • d
    dos4gw
    瑞德西韦天生自带光环吗?其他丑小鸭一律退散?
  • b
    bigmine
    回复32#qiuyijin

    莲花那个现在是类似于战略出口物资。有这货什么事………
    吹大了,谁还守着
  • 月夜星涵
    今天有必要顶一下这个贴
  • A
    Administer
    有没有效都不知道,就“唯一的有效药”,“人民的希望”,幸好国家没被鬼佬忽悠。
  • l
    lic
    美国已经差不多一百万,有足够的样本测试“美国人民的希望”…
  • f
    fange99
    回复33#guyjoes

    我去 颠覆想象,没做二期临床就在中国直接上三期,那岂不是直接国人当小白鼠。
    我有一个师伯,金博士,是吉列德的高层。他跟我们说,这药本来就是被扫进公司垃圾堆了,现在实际公司内部也没看好,只是借机蹭个热度。最近听说,NIH说临床结果是还不如安慰剂组。
  • j
    jinseng

    根据医药行业垂直媒体STAT报道,一项关于瑞德西韦的试验结果被意外披露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网站上。根据研究总结,这项于中国开展的针对重症新冠感染患者的临床试验里,瑞德西韦用药组同对照组在临床改善时间上未有明显的差异。

    但随后,这份文件又被撤下。

    这份未经同行审议的研究称,接受治疗一个月后,与对照组12.8%的死亡率相比,瑞德西韦用药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3.9%,未能显示出明显的差异。而在WHO误披露的摘要中,有文字表示“在这项针对重症患者并且提前结束的研究中,瑞德西韦与临床和病毒改善没有关联。”

    这项临床试验是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教授主导的、于武汉金银潭医院开展的一项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的临床试验。该项研究此前因国内患者数量不足,已经终止。

    按照原定计划,该研究计划招募453名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4月27日揭盲。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截图显示,该试验最终入组237例患者,158名进入瑞德西韦试验组,79人在对照组。

    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Daniela Bagozzi 针对此次误披露表示,此项数据仅为作者向WHO提供的初始版本,无意中发布在了网站上。“目前这篇文章还在接受同行审议,我们正等在最终版本,然后才会对此事作出评论。”

    =======================================

    说白了,“人民的希望”根本就没希望。

  • g
    guyjoes
    这种临床批准也不是随便批的,Gilead需要在Pre-IND meeting上提交足够的资料和数据,监管部门权衡各方面才能特批的,并非是把国人当小白鼠,临床试验首要的就是要保护受试者的利益,把受试者认为是小白鼠是对临床试验不了解的偏见。跨过Phase II直接上Phase III并非没有过,是一种事急从权,至少还是有一定的数据支持,只是支持不够充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