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日华人女作家获日本最高文学奖

  • c
    cold
    我读杨逸的《渗透时光的早晨》

    向宣

    在上班的电车上,看完了杨逸的《渗透时光的早晨》,有一种胸闷的感觉,茫茫然的,虽然深感到她的日语表现手法比《小王》要高出许多,虽然明知她这篇小说很有可能被评上日本最有权威性的文学奖项“芥川奖”,但是就是无法像喜欢《小王》,那样喜欢这部作品。

    去年,杨逸的《小王》被芥川奖提名,但可惜只以几分之差,与芥川奖失之交臂。说实话,我很喜欢她的《小王》,可以在字里行间看出在对一个在国际婚姻中挣扎的女性小王付出的爱和关怀。她的文字中有一种女性的温柔,丰富而又压抑,使她的《小王》充满了一种感情力量,朴素真实。我为《小王》没能获奖感觉惋惜。

    上周,日本朋友把今年第六期的《文学界》杂志,借给我。她和我一样喜欢杨逸写的《小王》。看到《文学界》杂志上有她的文章,就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她把书借给我时,说:“很有意思,好文章!”,我充满期望地翻开了杂志。

    但,看后有些失望,失望是由于《渗透时光的早晨》前半段的文字中有一种献媚,一种向日本文学界,猎奇者的献媚。杨逸写的是80时代后大学生,她把那时代的大学生写得封闭落后,连戴望书的诗都没有读过(那个年代,戴望书的情诗已经进入了高中语文课本),听了邓丽君的歌就满嘴流口水……我不知道杨逸有没有读过大学,其实不管多么封闭的地方,大学永远是走在当地思想最前线的象牙塔,由于各种信息交流,中国大学生比当地人更早地摆脱陈腐和愚昧,何必是80年代后的大学生,他们是最早走在思想前沿的一群人,何况是学哲学和文学专业的学生。我认为,得奖心切的杨逸之所以这样描写大学生活,除了对那个时代的大学生不了解之外,更多的是对日本人的献媚。海外人总希望更多地听到中国如何落后,中国如何封闭……

    当然,我比较欣赏这部小说的后半部分,虽然只占三分之一的笔墨,但比前面那些文字更加的魅力,也许是杨逸熟悉的生活吧,从文字上看,她这一群人充满了关怀,特别是浩远来到日本,面临生活的困顿和同志们的分奔离西,他的执着是让人感动的。杨逸对她独特的视角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群人在日本的飘泊感和无奈感。与前半部分的正好截然相反,宛若出自于二人之笔。

    我只能说杨逸是老实的作家,她能把自己熟悉的东西写得很好,但信口胡编却作不到天衣无缝。对小说前半部分极其不满的我对日本朋友讲叙了自己的看法后,日本朋友说:“其实在得奖前,许多作家为了获奖,都会写一些自己不愿意写,有些献媚的文字,但是等她得了奖,她就可以随意写她爱写的东西了。”

    但愿如此,希望杨逸在得奖凯旋后,可以写出更多真实和真情的小说。
  • s
    sunbx
    很不错嘛,想看小王...
  • r
    redpill
    厉害的,
    有中译本了么?
  • 无所谓q
    小王。。。 牛~
  • 论坛搬运工
    就看前半部分就知道不可能了
  • 海鸥
    翻译成中译本感觉就没那个味道了
  • 7
    788414
    都是献媚,都是露大腿,我说这样的评论还能再SB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