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问题:郑和下西洋如何解决时差问题

  • s
    swf
    虽然完全不懂,但我总是猜测郑和他们航海技术上主要靠穆斯林歪果仁
  • d
    dos4gw
    回来会不对?去趟美国回来会多一天吗?
  • z
    znm
    他们为啥场景需要日历啊 iOS fly ~
  • s
    swf
    有什么关系吗?郑和他们估计就是玩玩稳妥的印度洋航线,基本沿着海岸线走,没有跨大洋的远距离航行,经度无所谓吧
  • e
    elixir
    选择性忽略.除非速度够快,无论你在地球上怎么跑,对于你我时间过去的速度一样.
  • a
    awk
    如果他们是用太阳升起计算一天的话 一直往一个方向航行才会有日期误差 原路返回不会
  • 北方一老狼
    他们又没有绕地球一圈,怎么走的怎么回,最后时间是对的。虽然每天时间会有一点变化,但那么慢的船速,根本感觉不出来。
  • t
    treotreo
    连精密到分钟的计时器都没有,何来时差问题
  • p
    pocketsnail2003
    郑和又没有环球,怎么走去的怎么回,怎么赚到的时差怎么丢掉。
  • l
    l32606
    那时候,海上航行时,计时本来就是估算,据说是用蜡烛,几个小时的时差可以忽略了,我瞎猜的
  • N
    Nick
    https://mp.weixin.qq.com/s/dQyuJ41b_CW1K_90VMphAw

    秦汉时代的远洋航海,人们已开始自觉使用季风航海。中国人已掌握了西太平洋与北印度洋的季风规律,并已应用于航海活动。实际上,东汉应勋在《风俗通义》已经提到:“五月有落梅风,江淮以为信风。”,“落梅风”意即梅雨季节以后出现的东南季风。两汉时期人们只有利用季风,才能做远洋航行。

    在先秦时期天文导航的基础上,秦汉时期的导航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据《汉书·艺文志》载,西汉时海上导航的占星书已有《海中星占验》十二卷,《海中五星经杂事》二十二卷等有关书籍总计达一百三十六卷之多,可能是中国航海人员载航海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天文经验和规律。其内容应是记录航海中对星座、行星等位置判定以确认航线。

    除天文导航外,地文导航与陆地定位在航海中也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汉时,人们已能利用“重差法”精确测量海上地形地貌。唐代李淳风《海岛精算》记载了这种利用矩或表进行两次观测,可求得海岛之高度和与船的距离,这对后世航图的测绘及航程的推算具有深远的影响。

    汉时,人们对潮汐已不仅局限与水面的涨落,而能找出其中的原因。王充在《论衡·书虚篇》第一次科学地将潮汐成因与月球运动联系起来,反映了人们对潮汐认识的进步,同时对人们航海借海潮流向进出港湾有一定的帮组。

    总之,秦汉时期造船业发达,已能利用季风航行,天文和地理导航几时进一步提高,并能对潮汐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航海技术的进步,使中国已步入了世界先进航海国家的行列。 iOS fly ~
  • z
    znm
    出来多少天按黑白天算就好,有啥场景需要一天不差么 iOS fly ~

    而且那时候可能没时差概念,他们认为自己算的是对的
  • N
    Nick
    明朝的航海技术主要表现在对海洋综合知识的运用以及航行技术方面有较大的提高与进步。

    第一,关于航路航向。明代指南针的应用更为普及与精确。过去指南针的运用,主要是单针与缝针之法。但明人《顺风相送》中已经有“定三针方法”、“定四针方法”。虽然不详其具体应用方法,但应该可以肯定其航路航向必然更为清晰准确,几个指南针一齐运用于确定航向,还必须有计量单位,确定航程。至迟在明代已经以“更”作为计量单位运用于航海之中。明清时期,一更约为六十里计。因此,“更”并非是一个单纯的计时单位,而是指一更时间内,船舶在标准航速下所通过的里程。以“更”用于航海,也是明代航海技术发展的一个标志,它与指南针结合,可以推算船位航速,令航行路线方向更为精确,明代“针”、“更”结合的航海方法已十分普遍,反映了明代航海技术所具有的先进性。

    第二,关于地形水势。大海航行,必须了解航路的地形水势,掌握航道的水深及暗礁浅滩,才能安全可靠地进行海上交通活动。

    明人测量水地深浅名为打水,以托为单位。明人在航海图绘制方面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虽然宋元时期已有航海图样问世,但只是以沿海为主,远洋航海似未能备及。直至明代,航海图的绘制已有很大的进步,具有很高的水平,不仅沿海地区,海外远洋地区也有掌握,最典型的是明人茅元仪所辑《武备志》卷二百四十附图上所载的《郑和航海图。该图自南京绘图,一直至东非沿岸,航图遍及广大西太平洋与印度洋海岸地区,记载了五百多个地名,并绘有针路,各处星位高低。对于航行途中的山峰、岛屿、浅滩、礁岩、险狭用的海图,显示了明人对掌握航路地形水势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具有深刻的认识。在实际应用中更反映了明代航海技术的发展水平。明代航海者对海外航路的地形水势已有相当的掌握。明代类似对航路地形水势的具体指南,趋于综合化与形象化,反映了明代航海技术的提高。

    第三,关于航海天象。观天象,包括星位、信风及海流潮汛的变化规律。

    牵星术来确定船舶的航行位置。牵星术,乃是当时一种利用天文状况进行测位的航海技术。即在船上利用牵星板来观察某一星辰的高度,借以确定船只所在的地理位置。特别是在深海中,地形水势难以提供有效的识别,无所凭依,往往以天象来确定航位。《郑和航海图》中就附有《过洋牵星图》,记录在印度洋地区的牵星航海。

    对信风的利用。明人费信《星槎胜览·占城图》中云:“十二月,福建五虎门开洋,张十二帆,顺风十昼夜至占城国。”又明人马欢《瀛涯胜览·满喇加》中谓,归航,“等候南风正顺,于五月中旬开洋回还”。表明明人对季风规律的掌握与运用,已经十分得心应手。

    明人对海上风云气候、海流潮汐的变化规律也十分熟悉。《顺风相送》和《指南证法》中就记载了许多关于这方面的气象记录和歌诀,说明了明人对航海天象的认识与重视,如《顺风相送》中“逐月恶风法”,“定潮水消长时候”,“论四季电歌”,“四方电候歌”等。按农历月日,对海洋气象的风雨规律作了详尽的记述。 iOS fly ~
  • w
    wxia321
    回复1#ihahe


    东亚西亚来回走不会有时差,绕球一圈才会有1天超前或滞后,参考《环游地球80天》
  • s
    syn198405
    回来后时间真不会差。。。又不是绕了一圈
  • j
    jeffrey_mys
    回复6#ihahe


    只有环球一周才会有问题,他们是原路返回的
  • s
    slapdash
    少了一天也不会扣工资,怕少发一天出差补贴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