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业遭转型阵痛:洗牌将至

  • 红叶
    京沪一套房 顶你开厂三年
  • H
    HMILY送的注册码
    确实是,但买房人的钱哪里来?
  • w
    weee
    拆迁撒,拆一套还3套,再搭一套现金,挡都挡不住 :D
  • 飞坦
    当年CRT时代就有过非常惨烈的价格战。
  • h
    handsomeken
    华乐街的动几下鼠标,顶几十上百套房。
  • h
    hudihutian
    中国制造业这个核心竞争力衰退确实是个问题,现在就连富士康都在搞机器人

    昨天看新闻,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发那科,第一工厂,月出货量200台,一共只有三个工人,剩下十八个都是机器人,而且是机器人生产机器人。

    等中国老龄化了,这劳动力的廉价可能就比不上人家机器人了
  • 东北打机的汉子
    说实话,搞制造的真是辛苦,压力大,收益低。

    产量大意味着质量风险也大,基层员工素质跟不上,品控再强也会有害群之马。

    数十年经验积累最后换得破产清算。

    机械制造专业的飘过。。。
  • r
    ruler510
    很好以后就让机器人养我们这些老家伙了。
  • 没钱的命
    制造业累,没钱
  • h
    handsomeken
    所以才会有自动化的需求啊。 但发那科的这种lights out概念大多还是出于市场宣传的需要,对于很多工厂来说并不实际。机器人的柔性不如人工,而且需要大量的维护和编程人员,外加物料的供应和流转也要靠人。发那科自己有大量的工程人员,但对于其它工厂,这成本就很可怕了。而且一旦真几个礼拜不管,结果可能甚至是大量的废品。
    才18个的话那最多是个装配或者零部件工厂。

    本帖最后由 handsomeken 于 2014-4-30 10:00 通过手机版编辑
  • s
    somesun
    都转型炒房啊, 剩下几个就能赚钱了
  • h
    hudihutian
    当然不是,整个工厂生产部门就三个人,是负责给机器人做准备工作的,实际生产全部是机器人完成,连物料配送都是全自动的。

    按工厂自己的说法,传统制造企业干这活要120人。

    另外弄错了,是安川电机

    [本帖最后由 hudihutian 于 2014-4-30 10:26 编辑]
  • h
    handsomeken
    看他怎么算了,这样编程和维护就不算生产的人了,但肯定远大于普遍工厂,因为原本的设备也要维护。
    10多个机器人真干不了太多,光从加工中心拿放物料到传送带上就得一个,算算工序就知道10几个机器人能干啥。一个汽车厂的光焊接工位可能就不止这些人了。
    我看这图不是Fanuc啊……
  • h
    hudihutian
    是的,编程和维护的确实没算进去。

    但是编程和维护都是高技术含量工种,这方面是美日欧的强项,中国的弱项,当人工成本和机器人成本到达拐点的时候,日本制造德国制造瑞典制造的制造成本怕是就比中国制造更低了。

    更何况安川最新的机器人已经不仅是搞切割焊接组装了,已经到了微电子加工、医疗领域了

    至于汽车行业,人家买机器人都是按k买的
  • h
    handsomeken
    医疗的话你可以查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至于加工领域,机器人本就在大量应用了,但是装配这块很难,小动作多,机器人难作。 还有就是矛性的问题,操作工只要组长发话,坐位换换就成,机器人你就整吧。 安川电机在这块算不上太领先的。
    再给个概念比较:前几年搞过个大加拿的项目,光包装肠子,就用了六台delta robot,你可以想想18台机器人能干些啥……
  • h
    hudihutian
    人家十八台机器人+三个大活人月产量200台,你说能干啥

    说实话,“给你机器人你用不出高效率来”,而人家能用出来,说明什么?
  • 2
    2000枪
    这种新闻报道的数据往往都是有水分的
  • j
    jFz
    做大家电就是做物流。
  • h
    handsomeken
    我的意思是这18台3个人有可能有数字游戏的嫌疑。 就算一个工序一个机器人,你觉得18个工序能装出一台机器人? 这让我说啥好呢……
    我再给你个数字比较:一条衬衫的装配线要30个人上下,大概也是十多个工序,有的工位就一个人,有的要三四个。这个即使用机器人,工艺设计也是差不多的。机器人的好处是精准,可以减少非无效时间,但缺点是你得给他放在夹具上,中间还尽量不能动。。。你琢磨下。

    本帖最后由 handsomeken 于 2014-4-30 12:08 通过手机版编辑
  • 雾桑
    别的懂的不多,FA产业的公司这两年在中国赚翻了。
    三菱电机、安川都在中国新建工厂了,而且是暴赚。
  • h
    hudihutian
    不要想当然,安川公司为了提高机器人的效率,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产品的设计要便于机器人加工

    而且这18个机器人在200平米空间内,是包含了从部件运输到组装到喷漆的全部工序,如果你真的无法想象,只能说明人家的工厂自动化技术已经超过你的想象力了,只能说明差距之大而已。
  • h
    handsomeken
    所有自动生产都是从零件到工艺到物流都要考虑进去的。
    您有更详细的视频可以看看么?
    别超出不超出的,无人工厂又不是昨天才有的。
  • f
    fanti
    没有技术含量只会价格战的公司都该倒闭
  • h
    hudihutian
    人家核心工厂怎么可能给你拍视频

    http://china.nikkeibp.com.cn/news/mech/70275-201404211453.html

    不过您这个一个工序需要一个机器人的古老思维,确实需要在新时代变一变了
  • h
    handsomeken
    所有自动生产都是从零件到工艺到物流都要考虑进去的。
    您有更详细的视频可以看看么?
    别超出不超出的,无人工厂又不是昨天才有的。
  • h
    handsomeken
    我从来没说一个工序一定需要一个机器人,但机器人的动作范围有限,您看到下面的夹具没?人可以控制这个夹具,机器人不行。
    而且您看标题了么:工厂无人化,减下来的15名员工去哪儿了? 泥玛原来就15个人……600平米的“工厂”才多大您有概念么? 这种文章也就给外行看热闹了……

    本帖最后由 handsomeken 于 2014-4-30 13:21 通过手机版编辑
  • z
    zcomic
    别扯了,等哪天手上的iphone从头到尾全部由机器人制造完成,等哪天公交车出租车全部由机器人驾驶,等哪天肯德基麦当劳全部由机器人来操作了再来谈机器人吧。
    几十个应用面窄到不能再窄的机器人在现代社会里连沧海一粟都算不上。

    从上个世纪开始就幻想21世纪家家都有智能保姆机器人可以干许多家务活,到今天保姆月嫂的薪酬节节上升,连个扫地机器人都普及不了,醒醒吧。

    整天机器人来机器人去,手机换个电池上个套都要手动,宅男们连个撸管机器人都见不到,还要普遍靠手动,机器人个毛啊。纯属幼稚病,看不清历史发展的节奏,和当年大干快上赶英超美没有本质区别。

    本帖最后由 zcomic 于 2014-4-30 13:53 通过手机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