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汉学家顾彬:余华、莫言?他们根本不知道人是什么

  • w
    wx9003197
    没毛病 能思想的都OVER了
  • o
    orz2009
    看来鲁迅还是中西的交集啊
  • n
    nixidejing
    文学是人学

    不需要故事不敢苟同 连最基本的阅读快乐都无法保障 还怎么让人读下去 无论怎么写 基本都是重复前人写过的故事倒是真的 而且别人还写的比你好的多

    揭示 对外国人来说需要揭示吧 中国这点事 明白的人自然明白
  • f
    futurerui
    顾彬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2008年出版的,这篇十年前的文章怎么又翻出来了。
  • 恶魔的微笑
    说余华老师是垃圾我就呵呵了
  • b
    benquickavon
    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 咕噜咕噜咕噜
    许三观卖血记 真的不错啊。

    这书还不算写内心吗?
  • y
    yi_huan
    49年之后的中国经历了世界上最大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所以我不信中国作家写不出人心
  • 喜欢它likeit
    西方的三观是垃圾
  • 假设
    揭示太难了吧。审核无处不在
  • P
    Paradoges
    欧洲的作家写小说通常都写一个人,莫言的小说一写就是几十个人,这让人受不了。
  • 比如说,莫言的《酒国》,男的碰到女的,女的胸部很大,他就想摸一摸。我打开一本书,看到这样一句话,我马上就会把书合上。我不能接受他们对女人的态度。


    。。。。。。
  • c
    coolwind
    楼上这句我也觉得装逼过头了,人家说了是想,并没有付诸行动吧,连想都不让想,你这个学者也不过如此,难不成你对女人没想法?
  • 洗地
    这么说吧,文学性好的咱们都看不下去,这就跟看绘画一样,需要懂行,会看。

    当然了,没有文学性我觉得也不是贬义。

    不过天朝这种环境下讨论文艺作品没啥意义。
  • J
    Jeffrey
    我觉得苏童是比莫言更伟大的作家
  • n
    nightmare8424
    会思考的都被404了。。。
  • 易水寒风
    邮局港剧,我什么老外的书都看,唯独不看所谓汉学家研究中国的书
  • 妹妹的G点
    苏童的文风很阴柔恶毒人性。。莫言就是中性恶毒的人性,余华就是黑暗的人性
  • i
    inafford
    写得出来,但是写不出来啊。
  • g
    grammyliu
    莫言我没看过,余华写的什么玩意,水准明显在苏童和贾平凹之下。20世纪到现在,鲁迅和张爱玲是两个顶峰。不过整体别说跟欧美比,跟日本都没得比,三岛由纪夫默全秒中国这些战五渣。

    本帖最后由 grammyliu 于 2018-2-1 00:27 通过手机版编辑
  • g
    grammyliu
    兄弟懂行
  • d
    dirge
    一般人看到一个女的胸大都不会马上想到摸一摸的……
  • f
    foxerfly
    这帮蠢猴跟上下五千文明古国比自信
  • f
    ferrerorun
    德国也这样
  • d
    dragong
    除了摸一摸,我还想嘬一嘬,可能我不是一般人……
  • 阿翠
    余华莫言之类不过都是合格线以上的作家,只不过在这个文学水准非常平庸的时代,他们成了顶尖作家。
  • 砍掉重练
    我们需要的不是故事,而是揭示。但是中国当代作家没办法给我们揭示什么东西,不能给我们揭示为什么会发生某件事情,为什么一个地方会有某个特点,为什么有人会跳楼,为什么有人会对生活失望,人应该走什么路,人应该怎么办。


    摸胸那段的反应是受了女权影响,类似的好恶都看成是作者的个人兴趣就行了,不用太在意。最重要最命中的是上面这一句。不止是小说,电影、游戏、歌曲这些反应人的活动的文化作品在中国都出不了好货,原因就是揭示的权力被剥夺了
  • c
    clockworkjian
    其实本来嘛 文学这个东西
  • c
    coolwind
    作者说摸一摸实际上是把一个男人对女人的欲望具体化的一种说法,当然这种说法确实比较粗鲁,让人听了不舒服,但顾彬把正常的生理欲望和男人对女人的态度混淆在一起,反而显得他自己在装逼,啥叫态度好?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这不成了封建礼教了吗,如果是这样,我觉得还是粗鲁一点好。
  • 因果关系
    从1992年以后看,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一样,也慢慢迈上了走向市场的路。德国读者大部分不看德国文学。在德国出版的文学作品,70%都不是德国文学。德国读者喜欢看美国小说和中国小说。为什么呢?因为1945年以后,欧洲的小说家不再写什么真正的故事,对小说而言,不再是讲故事的时代。唯一还写故事的作家是美国人和中国人。这也是美国和中国小说受德国读者欢迎的原因。但这些读者不包括知识分子,也不包括汉学家。这些读者的文学素养和文化水平都是比较低的。

    ========================================================================
    看这一段就明白了,这是一个文化被侵蚀的国家的文化工作者的哀嚎。
    一个自己连本土读者都不看本国小说的国家,文学生命力还剩几何?
    至于1945年之后欧洲作家不再写什么真正的故事,这种调调和当年的纯文学鄙视通俗文学的语气何等相似?

    至于只写一个人的小说高于群像小说的优越性更不知道哪里来的,估计德国作家的写作水平已经退化到无法驾驭书中有多个主要角色的程度了。
    直接用当年被奉为神一样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抽丫脸就行了。
    还有在西方被视作文学最高奖项的诺奖,二战后倒是颁发了不少给讲故事的小说。
    这种负犬的哀嚎可以作为反向标看一看,当真就傻逼了。
  • t
    tigtag
    完全在瞎喷,人家本来就是写小说的,非要逼他们写哲学吗?瞎扯蛋嘛
  • g
    grammyliu
    估计你根本没有通俗文学和纯文学的概念
  • k
    kid205
    主要是这德国人立的标杆太高了
  • a
    anlacemaster
    九斤老太的调调,看看就得
  • N
    Naiman
    其实说的也没错,那些震撼人心的小说,往往写得都不是故事,而是人

    特别是短篇小说,比如最近看的断魂枪,区区几千字,情节近乎于无,但一个时代大潮面前自我流放的末路豪侠,通过作者的笔触,直接带给了一个世纪以后的读者无比的冲击和感动
  • o
    orz2009
    莫言至少炸弹文学,世界顶峰水平

    评论家的话,可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