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媒体为何如此热衷于造神?

  • S
    Snaky
    经过这次TLOU2事件,全球游戏媒体的公信力再次下降,甚至形成了和玩家群体的对立,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
    上一次媒体无脑打满分还是18年的大表哥2,R星细节堆料拉满的确牛逼,然而实际玩过的玩家都知道大表哥2在游戏体验上有着十分明显的缺陷,
    哪怕你细节牛逼到马蛋蛋,玩起来不爽就是不爽,MC玩家评分8.2多少能够反映这一点,大表哥2是个好游戏,但不配被捧上神坛,拿到97的高分
    大表哥2的缺点难道这么多游戏媒体都看不到?结果却是无脑打满分就是了,R星这么多钱不能白烧,游戏工业的最高规格,硬是造出个神作就完事了

    再到这次的TLOU2,同样的情况,索尼PS4的封笔之作,顽皮狗倾尽数年心血打造,代表当前游戏工业的最高水平,这能不是神作?能不给满分?
    游戏媒体评测人本身也应该是玩家,整个游戏体验过程中能完全找不出一点漏洞?整个剧情能没有一点不合理之处?就愣找不出一个扣分点?

    我觉得作为游戏媒体给TLOU2打高分无可厚非,索尼的因素也好,ZZZQ也好,制作水平也好,游戏内容也好,这款游戏都配得上一个高分,
    但如此多的媒体不去讲游戏的缺点,无脑打满分实在太过于恶心了。如此下去,会有越来越多的“神”作,只有真正的玩家知道,它们不配。
  • 体质的错
    狂吹是真神还是假神?RDR2是真神还是假神?TLOU2 是真神还是假神?我想把这些问题讲清楚会对媒体有更好的认识
  • 静哮苍穹
    是不配啊,可哪有那么多配的呢,没那么多神作媒体还有什么话题可炒吗?没话题还能有流量吗?没流量还能生存吗?这就是媒体的悲哀之处了。如果他们能事先知道美末2会引起这样的群情激奋,我相信他们中的很多人会愿意得罪厂商180°大转弯来痛批顽皮狗的。
  • 茛菪
    你见过广告里讲产品缺点的?
  • b
    byisme001
    又不是没有真神,野吹跟那放着呢
  • C
    Chia
    标题和内容不太搭

    客观上,这些顶尖工业产品,确实在大量维度下都是满分作品,甚至可以说是爆表作品,因为他们的硬指标能把很多中小型精品制作变成计量单位。
    因而只计较打分是无趣。媒体固然需要对测评有一个完整的交代,读者更需要学着去了解评分下方的内容——奈何普通人都是这无趣的一员。


    而后,我觉得这种大作的造神运动媒体也是被动方。
    在内,顶级制作的游戏也有顶级的宣发。就算没有直接利益输送,媒体人身处接受信息的渠道最多的外围圈,也是极易被**的对象。

    在外,不止游戏,消费领域造神已经是基本规则了。你不跟着造?几日前,Gamespot、IGNJP、Skillup等都是被网暴的对象。

    (头部限定)媒体能把握主动权的,还是独立游戏这块。
    对一个十万体量的游戏,IGN这种顶流一句话几乎就可以定调了。
  • 一个过路的
    因为不玩游戏的人比较多,他们需要谈资,需要符号,需要偶像。
  • 缺德猫
    圈子问题,厂商、媒体、玩家都这B样。
  • a
    acg_s1
    野吹不也一群人玩不下去,mc用户评分也就8.6(rdr2 8.2),按你的说法也是名不副实但媒体无脑满分了(和rdr2一样),结论就是媒体评分看看就好
  • 南去
    有个坛友讲的好,游戏媒体人面对厂商有一种不自信,容易用欣赏的态度全盘接纳。
  • a
    ace8848
    那我就要问了,大多数别的领域的媒体人都不会这样“不自信”,为什么独独你游戏媒体人会这样。是游戏这个领域太特别,还是这些“媒体人”太特别。
  • A
    Asimot
    我倒是觉得可能是一种商业上的必然。
    游戏媒体作为厂商和玩家的中间人,他垄断了一部分的信息,为了维持这种垄断当然是要上舔厂商的。
    我想游戏媒体心知肚明,他所垄断的信息,深度上和持久性上都是欠缺的,可作为媒体他必然追求某种话语权。
    话语权又可以由多种多样的东西构建起来,像这次的游戏媒体大翻车,实际上也就表明了,他们试图把话语权建立在解释权之上。
    那么,为了获得这种不同于玩家解释的话语权,他们也就必然神化自己要解释的对象,把它弄的云里雾里,以垄断这层解释。
    美末2,大致是表明了,游戏媒体和玩家之间,可以有一个垄断信息的媒体。但一旦当游戏直接面对玩家,玩家并不需要先通过媒体,再去打游戏。
    可这次媒体就是想要插在玩家和游戏之间,想要垄断游戏的解释,骑在玩家头上。

    -- 来自 能手机投票的 Stage1官方 iOS客户端
  • 天知道
    野吹的MC是8.6,而不是2.6;这就是区别啊。
  • n
    nemesia
    野炊无脑满分只算是一个小错误,也算说得过去;马里奥奥德赛无脑满分错误就已经很严重了,引起了很多核心玩家/独立评测人员的不满;到了大镖客2就是一错再错,不仅评测人员不满,玩家群体也有一定比例不满;现在只是整个体系再来一次无脑满分而已,反正玩家群体的底线已经被试探了三四次。
    说白了为什么整个体系能如此傲慢,不加掩饰愚弄玩家?因为除了明显的这次试图把屎包装成金子失败了之外,其他把佳作吹捧成神作的成功的次数已经数不胜数。
  • n
    nemesia
    没有玩过大量同类游戏的普通玩家本来没能力评价佳作以上的游戏。这本来应该是媒体完成的任务,但是媒体选择误导玩家。油管独立评测人员认为奥德赛远远过誉的并不在少数,尤其是3d马里奥都玩过的核心玩家。
  • 七草真由美
    这不正好印证了游戏传媒已经是游戏商喉舌的事实了吗,和手机的kol一丘之貉。
  • C
    Corruptwing
    人总是要吃几次瘪才会醒悟过来的
    看什么游戏媒体争什么GOTY,自己玩的游戏什么水平自己心里还没有点数么,脑子不好用么
  • 莉莉橙
    流量时代,口碑声誉能换成真金白银的话,极少数人才会不换
  • a
    ace8848
    第一点我觉得有争议,比如育碧流水线的平均水平,真的比好莱坞流水线的平均水平差很多么,真的及格都没有么,不管看评分,还是我自己的体验,似乎都不是这样的。第二点倒也是我最近对这个风波底层原因的看法,大到理论体系小到媒体人水平都不够。
  • a
    ace8848
    工业水平当然会纳入评价体系,这是要看具体的作品,比如说《地心引力》的好评,就和它在技术上的成就密不可分。相对的,游戏这块一样也有评价的时候不怎么考量工业水平的类型,比如说最明显的独立游戏。
  • 艾登皮尔斯
    yysy,mc用户分8分真不低了
  • 体质的错
    有点不同意你的观点。这里工业水准在好莱坞的对位应该是摄影,音效,剪辑,演技,特效,化妆,选角。而这些都是评论必涉及的指标。一个电影作品这些方面是必须合格的没差错的甚至是“高级的”才可能得到整体的赞誉,在这些工业标准上出彩也是被特别关照嘉奖的。
  • 燃烬之眼
    围塞救美?
  • L
    Lunamos
    独立游戏是另一个评价体系,在完成度上也很可能不比那些3A差。而且其实独立游戏最近在制作水准上的竞赛也挺严重。朴实无华的独立游戏在12-14年那会儿还可以,各种井喷之后也越来越难走进人们的视线了,还是要保证制作和视觉的质量。
  • 体质的错
    那显然这个观点仅属于你自己,你可以去查一下电影的production value指什么范畴。还是说你脑中的所谓工业水准是对应的另一个概念?
  • L
    Lunamos
    你可以认为是把craftsmanship和industrial production分开。如果要放在一起说也可以,批评家对电影和游戏的产品质量要求其实并不一致,同时电影要达到制作质量及格门槛的难度也要低得多。
  • 体质的错
    感觉你没看过多少正经电影评论。而且你对电影工业水准的定义有一定的独创性。

    ———

    不过我回头来看你自己的评论,感觉也自相矛盾:

    工业工业,要有技术驱动、分工协作、大规模生产的特质。

    你这观点不就充分说明摄影、剪辑、演技、化妆、选角、音效、特效都是工业范畴的东西吗。你觉得哪一项好莱坞不是做成了成熟工业的?还是你以为每年好莱坞出产这么多工业水准合格的影片,是靠的单打独斗和小作坊式的粗放生产?
  • H
    Hidewhite
    我不认为电影和文学都过了这一阶段,除非把这种电影和文学局限在高级奖项类型里。而如果把视野放在大众接触范围的商业电影、绝大多数根本不看严肃文学之类而看的流行文学比如网络小说之类,“类似的工业水准”都是显而易见的重要指标。主流游戏本来也就这些类似,也就处于这一水平,并且大概将来主流也是这个水平。
  • C
    Chia
    普通人闭眼听音乐时,听的是音乐本身。
    乐器演奏者确实类似工具,换成软音源在FLS、cubase里跑一遍也一样听。
    当然另一个小提琴演奏家绝对不会同意。

    你和楼上的分歧就是这点创作者视角。
    但实际上不矛盾,工业体系和创作是相容的。我们说好莱坞电影工业发达时,代表的是他除了创意外的几乎每个方面都处于领先。
  • a
    ace8848
    你既然承认独立游戏和工业游戏有不同的评价体系,为什么就不能承认不同类型的电影也有呢?甚至电影可能分的更细。而如果笼统的说电影及格门槛低的话,就很难解释为什么现在很多类型片,依然只有好莱坞能拍到视觉上没有很大漏洞。另外我感觉,你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有意无意的在拔高游戏“及格”的门槛,就好像大多数育碧流水线,若放在整个游戏圈子里去评价,事实上远不止及格,甚至可以说是优秀了。
  • 体质的错
    对啊,成熟的创意产业工业体系就是既能让产出有稳定的、系统的质量控制,也能保证充足的创作空间和创意自由。哪里矛盾了?
  • t
    temsep
    我不知道国外的游戏媒体行业从业者是什么状况,但国内的游戏媒体行业从业者基本业务素质极低是能确定的
  • L
    Lunamos
    这点我确实不太理解,可能对电影里工业性的定义有分歧。为什么摄影、剪辑、演技、化妆、选角属于工业范畴,感觉都是30年代能做,现在也能做的事,而且不见得有很大的发展,这不是属于创意层面或者说艺术层面么?
  • a
    ace8848
    30年代连绿幕都没有。。。。。。
  • 体质的错
    你看看奥斯卡也是年年嘉奖在这些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匠人啊。就跟你说的一样,工业是技术驱动的。技术革新必然带来新的探索新的机会。就连演技也存在明显的技巧流派断代,这都是依附于艺术理论和潮流的东西,而这两者是不断演化的。
  • c
    cwlqxs
    演技选角没啥好工的,别的都可以工
  • a
    acg_gyanc
    “没有大量玩过同类游戏的玩家没能力”“3d马里奥都玩过的核心玩家”再看看你这话,你不觉得这和现在那些还在嘴硬的游戏媒体编辑是一个调调?一面批评游戏编辑脱离普通游戏玩家,一面自己又人为的将玩家群体分化,这难道不就是双标么
  • m
    miu255
    三十年代的摄像机很大很笨重,那会用固定镜头和现在那些爱用固定镜头不是一回事。而且三十年代还有不少默片,默片和有声片是两种概念的东西,拍摄思路不一样,后面很多欧洲导演去美国就是因为他们设备很好,服化道很好。
  • a
    ace8848
    选角其实现在已经有大数据了,这就是工业化的表现,至于演技,你很难完全否认那些学院派范式表演有流水线的成分。
  • L
    Lunamos
    感觉你们都没太理解我一开始表达的意思:还是从游戏的标准出发来看,电影其实从摄像机已经是彩色就已经基本度过了这个还在工业性上挣扎及格不及格的阶段,同理造纸术让文学度过了这个阶段,但游戏还没有。这也是为什么游戏的工业性在很多人的评价体系中占比依然较高的一个原因。
    关于你提出育碧游戏“连及格都没有么”,这里的评价也是对位电影、文学创作者表达自由度的角度去看基础设施的,因此才能得出不够好的结论,但大量其他游戏还没达到这个程度,以游戏的标尺看可以称之为优秀,这只是两把尺子的区别。游戏需要在基础设施“及不及格”上挣扎很久才能开始创作表达,而文学出生就及格了,铺纸拿笔开始表演即可。而(我认为)电影也基本度过了基础设施及不及格这个阶段,大部分人开始假设一个已经成熟的工业性,从而不把这部分权重看得过高了。
  • o
    operatbig
    要扩大受众,开拓市场啊,然而每次火出圈的都是不扯艺术文化的多人社交游戏。
  • a
    ace8848
    彩色摄像机?这个标准过于玄妙,仿佛在说现在的黑白片就是工业上不合格。表达自由?你真以为好莱坞的导演都有表达自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