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媒体为何如此热衷于造神?

  • B
    Bojenkins
    因为电子游戏的黄金期已过,只能靠fake hype吊命了呀
  • n
    nemesia
    如果最终平均是9分当然合理,问题是现在奥德赛平均是9.7,跟野炊差不多水平,被捧到MC媒体评分历史游戏前二十。9分到9.7算不算“远远过誉”?如果游戏评分是均匀分布当然不算,然而评分数据高分段肯定是长尾的,考虑这点,我认为“过誉”还是很显著的。
  • l
    lbb3313725
    要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游戏业
  • n
    nemesia
    你这个不就是按照MC评分排得?用MC评分本身去证明MC评分合理?

    你就算看看你刚刚发的gamefaq排名就知道,奥德赛本世代在玩家口碑中连前8都难进,1 VS 1对上93分的游戏都打不过,97分明显是远远过誉。
  • 假山君
    游戏媒体评测人本身也应该是玩家 这需要打个问号,他们是工作是要靠这个吃饭的
  • L
    Lunamos
    没有否认电影在技术上同样有发展和其限制,只是说它跟游戏所处的阶段不同。游戏还在纠结组装摄影机和研磨镜片的时候,电影则已经开始体现边际效益。拍摄技术早已不会吸引过多目光,人们集中在内容创意和艺术水平上。
  • 是挞不是派
    从对垃圾游戏,游戏体验有硬伤的游戏给满分的不满扩大到对一个正常游戏给满分也有问题,搞扩大化有一手哦,建议把之前所有高分满分游戏都批判下

    —— 来自 OnePlus GM1910, Android 10上的S1Next-鹅版v2.2.2.1
  • M
    MANU终身为红
    并不是,按照MC game of all time来看,旷野之息是在奥德赛之上的
    这个40大本世代最佳独占奥德赛排第一是MC编辑自己的排位,就跟游戏驴子一样
  • 昴星长明
    1属实垃圾
    2有点拉垮
    3中规中矩
    4鹤立鸡群
    5旷世神作
    再±0.5以示介于之间(比4强比5弱的都是4.5,不再细分到4.1 4.2 4.3 …… 4.9)

    说到马里奥奥德赛的话,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玩的,游戏时间比BOTW长,拿了999月亮(专门买了礼服库巴的amiibo找紫币)
    但平心而论,我认为马里奥奥德赛确实还达不到旷世神作的高度,但无疑是比鹤立鸡群强的,可以给个4.5
  • L
    Lunamos
    电影这方面是从及格线到90分的区别,我不清楚有没有电影只是因为新的摄影器材而得高分的例子,感觉应该不多。而你提到的发明一种新机器这种假设也是想说明这种技术突破的确会吸引眼球,这正是游戏的例子——游戏可以说就是一个不停地在推出这种新摄影机器的行业。

    刺客信条在技术层面上是一个能归到“I've seen better”或者“What's new”类的典型。评论者的刺激阈值会随着推出代数的增多而增加。评论者把年货的技术作为基础设施看待时心态更接近影评者。
  • n
    nemesia
    麻烦你自己去看看好吗,顺序就是从MC86排到MC97,只不过编辑没考虑小数点问题所以同整数的就随机排。
  • b
    bighand3714
    我觉得有一点你忽视的是现在评论的惊叹更多的还是“这游戏竟然能在PS4上做到如此好的画面”。我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就是我今年玩密特罗德Prime依旧会惊叹这游戏在NGC上的画面,并惊叹他们在Prime 2上对画面又更进一步

    —— 来自 OnePlus ONEPLUS A3000, Android 9上的S1Next-鹅版v2.2.2.1
  • L
    Lunamos
    这就把形式往内容里扩大了,比如一镜到底属于拍摄手法的表达范畴,还是基于成熟的摄影技术,不是磨镜片层次。要举技术的例子更好的可能是特效型的电影,比如复联之类。但特效这东西甚至也属于成熟技术——Kajiya的渲染方程是86年提出的,提出其实就已经完善了。Veach97年发展以后已经基本不动,理论上离线渲染已经多年没有变得肉眼可见的更强(只是逐渐算得更快),它们的“吓尿指数”和评价权重也跟游戏同样有阶段性的不同。
  • b
    bazingar
    我不觉得论坛沸沸扬扬的tlou2风波,,能代表多数玩家。事实上绝大多数都是沉默的。说媒体和玩家对立更是无稽之谈
  • L
    Lunamos
    游戏里因为画面和图形技术引起普遍赞誉的例子也太多了。你提到的也是特效技术(或者说CG技术),前面已经说到了。而且这里更多的是一种宏观理解,不是个例分析,例如控制、MC的光追,RDR2的技美等等都有太多例子可举。我不清楚你的观点是不是技术在游戏评价里的权重普遍低,在电影的评价里技术的权重普遍高?我感觉应该不会有根本的分歧。
  • w
    warjuggler
    看了几页楼基本上都是在钻牛角尖。等哪天游戏和电影一样在制作上无需考虑资源管理问题,在任何设备玩游戏就像放电影一样,游戏制作的时候就无需考虑运行设备的性能问题,那么游戏制作是可以和电影制作放到同一杆秤上进行比较。
  • l
    lucky95
    比起用电影,觉得用汽车来类比游戏更好

    哪怕TT能比Alfa的4C长得多时髦、性能快多少,TT永远都是工业品,而Alfa则是艺术品
    哪怕易用性差十条街

    但4C就是纯粹的好看,帅,摆在远超同级的法拉利和小牛旁边都不逊色。

    游戏也是如此,你能整出比同级好太多的作品,体验获得升华,那自然是艺术品(野炊便是,个人很喜欢的搁浅也是,电影也不少,昆丁、诺兰不少的作品都是艺术品)

    TLOU2这一坨多边形多得吓人,但实际体验就”那样”,加上一个为了满足不知所谓的追求(大可能为了大众政治)的剧情的东西,只配和同期的作品比,上不了艺术的殿堂。(当然这就能拉出去年的小丑及寄生虫来比,但这两部都好看啊w)

    所以拿艺术来洗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丑逼。

    — from HUAWEI ANA-NX9, Android 10 ofS1 Next Goosev2.2.2.1
  • L
    Lunamos
    确实立论比反驳要更容易理解如何交流。比如这里你终于提出了一个观点,而这个观点我从来都没否认过,只是说与游戏相比,技术侵入程度有明显的高下之分。游戏还在脚手架阶段,简单艺术表达意愿背后必须凝聚工业力量,而电影是普通人拿起手机就能拍的程度,表达能力受工业限制比游戏小。这是一个相对值问题,而非绝对值。
  • D
    DBMlover
    圣女贞德,德莱叶,布列松,吕克贝松各是几年的呢?大家猜影评人最喜欢哪个?
    再看看三大,甚至不拿三大来说,圣丹斯,平遥,洛嘉诺等等这些影节,技术占比多重要?服化道,打戏剧就有了,工业技术提升有无革新?
    每年东京学院奖评动画,都看看是什么类型拿奖?
    工业技术当然有用,颁布专门奖项也应该哦,至于纳入更严肃评奖内容,还是得看硬内容。
    至于地心引力,我觉得是不如索拉里斯的。

    —— 来自 OPPO PACM00, Android 9上的S1Next-鹅版v2.2.2.1
  • D
    DBMlover
    别评论文学、音乐、电影和雷电一样,三十岁听崔健看莫言好么。。。

    —— 来自 OPPO PACM00, Android 9上的S1Next-鹅版v2.2.2.1
  • w
    warjuggler
    我用手机一样可以看阿凡达、比利林恩中场战事,只不过损失了3d和120帧的体验,或者我去imax影院享受这种体验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也不过一张门票钱。而同时电影制作者也无需迁就大部分人的观看设备就降低影片的画面质量。
  • m
    miu255
    说起来这个我最喜欢布列松那部,但是评价最高是德莱叶来着。举例子我感觉宾虚更合适。
  • j
    jimclack
    同意你的一点就是,现在太多媒体把优秀的游戏都给了满分,那么优秀游戏之间的差距又怎么区分呢,毕竟游戏评分也有战斗力膨胀之嫌,但棚顶已经定好了。。。只能说服自己,文无第一,是好游戏就好
  • L
    Lunamos
    关键还是表达的层次足够基本,但却没有表达的自由。比如过渡帧的AI Infer,抛绳子的刚体计算,水面的流体仿真,如果你想表达得足够好,及格线以上,就需要工业力量——这导致独立游戏除了部分极简手段缺少选择。现在大多数独立游戏形式选择(像素,卡牌,抽象,lowpoly)其实更多的是无奈的结果(即便这种无奈,也是研磨镜片一般的工作啊)。而独立电影要到少数的独特类型和高阶表达技巧才会对工业力有需求,导演的创作自由一般来说不会因为自己的AI和CG技术不足而损失创意展现和艺术表达的能力。
  • L
    Lunamos
    仍然要注意我们的前提,这是比较层次的,而不是绝对值。普通人拿手机拍电影可行,因为手机摄像头有足够的分辨率和帧数,填充像素利用的是自然界和人脸,所表达的基本甚至中阶以上的内容,所依靠的是他自己的创意和艺术能力。而独立游戏会遇到前面说的,想表现人弯腰遇到IK问题,想表现格斗遇到过渡帧Infer问题,想扔个绳子遇到刚体计算问题,想淌个水遇到流体仿真问题,最后选择像素和lowpoly很可能并非本意,表达自由被技术的限制比用手机拍电影要多。
  • n
    nage560
    给游戏地位提高,吸引资本家投资。
  • L
    Lunamos
    对,这里可能确实有点歧义。我说的表达自由指的一直都是某种媒介反应创意的难易度、自由度,跟政府/社会的言论规制那个“自由”没有任何关系。
  • L
    Lunamos
    实在有点对不起LZ,从我这里引开的一系列讨论其实跟LZ的话题离题很远,后面还是围绕题目来吧
  • 语文j教师
    钱来自: iPhone客户端
  • k
    kingrowing
    游戏圈子比电影,文学小的多吧,我总觉得圈子越小,越喜欢造神
  • 藤井紫
    说到底还是游戏评论媒体不够自信,还处于喜欢跪着玩游戏的水平
    相比起来,像乐评就傲慢多了
    敢对着一个新乐团的第二张专辑喊曲风固化
    至于影评
    同样是索尼,美国影评人敢喷到索尼把《像素大战》所有评论限流
    游戏评论也配?

    —— 来自 Xiaomi MI 8, Android 10上的S1Next-鹅版v2.2.2.1
  • 苏格拉底
    索尼PS2的封笔之作,SE倾尽数年心血打造,代表当时游戏工业的最高水平,这能不是神作?能不给满分?
    游戏媒体评测人本身也应该是玩家,整个游戏体验过程中还就是找不出一点漏洞整个剧情还就是没有一点不合理之处就愣是找不出一个扣分点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只是当年还没有言必称政治正确
    从与他人的思想碰撞中找不到乐趣得不到成长的人,一个沉浸于自我世界但凡别人说点不一样的观点就一味排斥的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只是历史总还是要在这样的撕拉扯拽中前进的
  • h
    hshiki
    神不代表所有人都要信,基督教也没做到啊
  • 萩原组土狼p
    我感觉还是玩家喜欢造神,看看电竞游戏,表现好两次就被叫做xx神,现在各种神都快赶上800w神明了

    -- 来自 有消息提醒的 Stage1官方 iOS客户端
  • k
    kayoubi
    在我心里,只有制作者才是神,主宰了游戏世界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