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眼十万年薪招科研人才的,我感慨一下现在科研人员的待遇……

  • a
    aweiwei
    十万年薪是不是侮辱人呢?在北上广肯定是,这点钱,连学生物的都招不到硕士。
    在贵州是不是呢?我之前正好在贵州的保税区同管委会的领导聊过(有项目合作),他们的意思,HP的售后服务,那些学计算机的大专、本科生,也就三四千起薪,干得好的也就五六千而已。而那时候正在谈苹果的大数据中心(当时还不叫云上贵州,也没定下来把iCloud全放过来),人家甲方和这边的领导,都不担心人员成本的问题,因为贵州的人员成本就是便宜。当地招个普通的技术员,十万年薪真不少啊。

    但是,天眼要招的不是这种普通的人才啊,这种人才在贵州本地根本没有啊,都得从外地招过来、驻下、甚至这辈子在这里安家落户了,这点钱肯定太过于夸张或者玩笑了。

    这里就要喷一下国家的一些制度了。这种定岗定编的岗位,多少钱的待遇都是定死的,一个月6000的基本工资基本上全国都一样,岗位工资或者说补助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贵州那个地方应该也是尽力达到了能申请的上限了。所以,十万的年薪,就是全国各个研究所这个级别的研究人员的待遇了,可能北上广会多一点,但差别不大。

    以前,一些发达地区的科研机构,总能搞到不少横向课题,从企业拿一些经费作为奖金,另外也能从国家的纵向经费里抠出一些钱做奖金,这些钱不会太多,但其实也足够这些科研人员衣食无忧了,多了不知道,但每年小二十万总是有的。至于领导,奖金是一部分,但人家很多都有多个挂职,积少成多,每年算下来百八十万总是有的。

    注意,从前几年开始(你们知道是哪年吧),各种改革开始了,纵向的科研经费(就是申请的各种国家级、省部级、市局级的课题),已经严禁给有工资性收入的人发奖金或劳务费了(所以有编制的科研人员搞科研就没有那个科研项目的奖金了),只能从其他支出项里略微抠出一点作为绩效(可能一个三四年的项目总共能有二三十万吧,要所有参与者分,大概每个人每年能分四五千吧)。一个科研人员能参与的纵向课题也就两三个(挂名只能两个),可以想象这些钱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了。

    而横向的各种课题、项目现在已经禁止收费了,已经有的项目可以完成,但不允许新接了。有的地方可能有办法变通,但绝大部分纯事业编的科研机构是没法接项目的(有些人可能知道,现在很多计量、检测项目不让收费了,造成的后果就是,这些机构没有动力去做了,因为没钱买试剂,没钱出去做检测)。而且更加严酷的现实就是,就算有了额外的收入,科研机构是收支两条线的,收费收上来的和发钱完全没关系,按照国家要求,是不能有任何工资性收入之外的钱去发的,所以很多研究院所干脆连奖金和绩效也不发了,国家拨多少钱就发多少钱。有的研究人员跟我吐槽,逢年过节没有过节费(有的单位发过,结果被人举报了,把领导搞下台了)、没有年会聚餐、出去做常规的检测连路费都得自己掏。

    所以你们看看,其实事业编的研究人员从正规渠道能到手的钱,真的就这么点,多发了就算领导愿意,领导的对头总要去搞一搞事吧。

    有些地方的领导也知道这队伍确实不好带,所以尽可能的给手下的骨干去申请各种奖项、补贴、人才计划、挂名的兼职之类的。你看深圳如果是比较优秀的博士后,就能给10万每年的补助;如果在院士工作站挂名,每个月也有四千到一万二的补助;如果有其他的人才工程,每个月也能给两三千;如果企业能申请个技术中心(哪怕是市级),也能从市级科委、发改委拿到补助;如果领导在业内也比较有名气,把骨干弄成个青年领军人才之类的,能在市级的科委挂名到专家库,每年的评审费也不少。

    至于国外,人家的科研经费是可以给个人发奖金和劳务费的,比例一般能到40%左右吧。一些基础性的研究,比例会更高(因为本身就是不赚钱的项目,但不做又对不起国家乃至人类),我知道哈佛医学院的一些基础医学研究项目的劳务费比例能到70%(这些PI就得单独给自己雇助教、助理甚至秘书了)。如果是和企业的横向经费,那更是花的爽。所以我认识的几个哈弗医学院的朋友,人家作为PI每年轻轻松松拿40多万美刀,想买啥就买啥。哪怕是普通的学生,也能到手小十万美刀了,所以报他们的博士都特别多。当然如果没混上终身教授、申请不上课题、业内没人认可的,那过日子就比较惨了,每年就8万左右年薪,都得求着学生来报名。

    国内的科研经费,有时候不是科技部说了算的,项目申请人的预算报上去,立项评审的时候先得自砍一刀,然后科技部终审答辩的时候再砍一刀,给财政部做答辩的时候还要被砍一刀。而这些预算项又特别不人性化(举个例子,医院的实验室检测项,不让按检测项收费标准报预算做成测试化验加工费,必须要按照试剂成本报预算做成耗材费,合着医院检验科就得白干活),所以科研人员真的挺不容易的。最终结题的时候,又是科技部向他们的领导负责,预算执行情况也不与时俱进,逼的科研人员和做贼一样。
  • i
    imissrain
    一样,工科一流窝工大,博士非教学岗位五千块,哈哈,还不能晋升工程师高级,哈哈,去你马勒戈壁
  • b
    bigwizard
    科研行业总体收入,国内能排前3
    但总体还是偏低,现在内部分化也很大,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 j
    jackiehoo
    楼主居然这么短的时间写了这么多……

    为啥要为基础研究招不到人才痛心疾首呢?
    又没有强制人才必须要去。
    这种体制下,去的人肯定也不会是什么人才。

    就是一个正常的市场经济情况而已,
    做不出成绩,不会影响任何人。
    为啥要痛心疾首?
  • u
    unsword
    我同学清华数学系研究生毕业 去了个西安军工研究所上班 当时有外资银行的精算师的位置不如去 去西安 我跟他说不出五年肯定后悔 过了两年找我借钱在西安买房 我没借 说当时你去银行了估计就是我找你借钱了 把他说得罪了再也不联系了 后来听别的同学说自己拿钱解约 去复旦读博士 在复旦当老师了 也是 这样的人当大学老师估计是好出路 读个清华数学系研究生就只能值10万 谁还搞nm研究
  • 刀刀匠
    给编制应该能招到
  • 刁德一
    昨天我还提到我们副教授反应,和教授待遇差别太大,领导一拍大腿,把教授待遇给降了,这下差别不大了
  • d
    djkiller
    看地方 给北京户口大把去的
  • y
    yamiyama
    事业单位和国企就是这样,薪资不可能高于同一级别的公务员,也不允许高于上级领导
  • 罪恶台球师
    之前看介绍谢耳朵那群人好像基本上年薪是8W多美刀。。。。。

    所以佩妮和大波妹去了医药公司后收入秒杀几个宅男。。。大波妹的职位估计20W+了
  • w
    wwq
    小地方招这种高端人才,往往要比大城市更高薪资才能招到,楼主说的售后维护不算高端人才,可替代性高,所以根本不用担心薪资问题
  • 进击的坦克
    美国的教授收入也不高,也就7,8w刀
    去企业的收入高很多
    其实这样不好
  • b
    bigwizard
    鼠片应该是某所管机房的高工

    其实很好,压力不大,每月1狗,活的正逍遥,当然前提是有房
  • u
    u571
    具有天文学、物理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有天文基础,熟悉射电望远镜组成和工作原理;有射电望远镜实际观测和数据处理经验,掌握Linux操作系统和Python、IDL等编程语言者优先;能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能胜任夜间值班工作,等等。

    这种要求肯定不能拿贵州当地收入水平来比了,相对来说现在科研人员收入水平跟10年前比已经提升非常大,但牵涉到部分行业确实有很大贫富差距,所以某些事业想改企业就是这个原因,改企业股份制之后同样研究院同样职位之前连10万都拿不到改完以后就是30万
  • y
    yang_yii
    我来说点不一样的声音。
    从管理角度来说,薪酬低才留得住人才。以前看过一本讲管理得书讲过这个理论。
    薪资开高了,几年就有车有房移民欧美了。而且就像楼上说过的例子,别的单位只要薪资开高点,立马就跳槽了。
    国内这个体制就是这样,不能完全用欧美的那一套管理方式。
  • V
    VEVAN
    一眼看成月薪了卧槽,才这么点
  • a
    aweiwei
    高级工程师,这个不是熬出来的,是得有真材实料的,各种评分标准非常严苛,你的文章、专著、专利、获奖等都要有硬实力,该多少分就多少分。而且还要看单位的推荐指标,你一个辅助性的支持岗位,要和科研技术部门拼硬实力和硬指标,太难了。况且,凭高级职称是要答辩的,同行专家你不熟(人家都是技术出身的)、上级领导不打招呼,能过审么?
  • M
    MacPhisto
    技术人才可以通过留学工签移民。不需要通过薪资积累财富来移民。
    低工资只会增加移民的动力。
  • 华莱士
    助理教授ap以下的才这个收入吧 正教授full Professor 起码10w起了
    一些名校教授15-16w起跳
  • g
    gwuoww
    薯片是正高?我不信,正高一天到晚吃麦当劳玩塑料人的没见过
  • d
    dragong
    招不到人就关张,很正常的市场经济
  • a
    alfredo
    当领导哪需要能力,只需要政治斗争
  • a
    ayxgaly
    看来市场调节真是太重要了
  • a
    aweiwei
    別逗了。

    沒能力,述職的時候上級問問題你答不上來就完了。哪個技術職能部門的領導不是專業出身的……
  • d
    doctorad
    纸上谈兵。
    薪酬低根本就招不到人才,还谈什么留不留得住。
    现在的人才可不是活在只知道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年代了。
  • c
    chain416
    工程师序列真的不难,随便搞搞,人灵活点就行了。
    难得是研究院序列,那才是真正搞科研的。
  • a
    aweiwei
    難的是能輪到你……
  • A
    Anima
    这位还是活在上个世纪中,与时俱进啊,同志。不说技术出身的领导,哪怕是政工领导,人家肯定也在某方面有过人之处,能在政治斗争中脱颖而出的出来做个传销头子也可以混得比90%的普通人好。
  • z
    zuccbtpig
    有钱才有理想,找工作当然是为了赚钱拉
  • k
    kalarrd
    那就别老喷航空发动机弄不出来什么的,那材料不就是基础研究吗
  • a
    aweiwei
    美国搞基础研究也不赚钱,那些搞基础医学的也很苦逼,只不过一般各大药厂都好歹投点保护费性质的课题经费,搞不好出点什么成果就可以把那个课题组收了。
  • 四轮驱动
    本地人来说下,这个地方远离城市,开车四个小时山路也还是小县城,进去以后是禁区,手机都不让带,不知道科研人员让不让带啊,这个工资条件想招天文博士,不知道怎么招,不过贵州也正常,反正全靠茅台
  • s
    sw121
    去的大多也不是人才,大多只是会忽悠会抄袭会拍马屁的垃圾,抄个皮毛忽悠更上面的傻逼骗钱即可。
  • l
    lewx
    需要所有的岗位都低工资,但是企业的待遇和事业单位的有很大差别,不给编制还想用低工资留人?
  • a
    aweiwei
    这种目的性很强的国之重器,各个课题组的目标都很明确了吧,混文章可绝逼没可能的,你以为是三流大学混核心期刊么?
  • O
    OpEth
    对外接项目还是有的吧,俺有朋友在中测院,对外监测项目奖金杠杠的发。。。。。
  • O
    OpEth
    副高好混,俺都是副高,资历够了随便评,正高难,如果不在研究所系统就是特别难。。。。。
  • 真TMD是个粪青
    哈哈,同感,感觉像看机房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