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要不要负责呢

  • 枫的旋律
    米粉太惨了,,
    买手机被耍猴
    买理财遇到雷
  • 枫的旋律
    根据记者的最新观察,目前小米已将这些理财平台下架。据李先生介绍,6月25日,他还从小米推介的一家P2P平台购买了产品,但在此之后他再想找相关产品,就发现已经全部下架了。“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出事了,等到6月29日我买的小灰熊金服产品提不了现,才知道问题大了。”
    心急的李先生曾多次联系小米金融客服,但显然没有得到令他满意的答案,“客服让我们自己去报案,其他的就再没提什么有效措施。难道只能认倒霉了?”
    谁来承担责任?
    在采访过程中,李先生多次反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小米为什么要给我们推荐这些P2P平台?他们到底有没有把关?出了问题我们应该找谁?
    我们无法直接回答他的这些问题,但或许从小米近期公布的公开材料中,可以窥到一些蛛丝马迹。

    在6月7日小米提交给监管机构的公开发行存托凭证招股说明书中,该公司关于“米粉”规模有这样的表述: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拥有5个以上小米互联产品(还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的“米粉”数量超过140万。
    这其中,应该有李先生的位置。而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可以为小米做什么呢?
    来看看小米的营收构成,或许能找到答案。该文件显示,小米的主营业务主要分为三大块,智能手机、IoT和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在这其中,“广告推广”又是互联网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一季度为小米带来了18.74亿元的收入,占互联网服务业务的58%,甚至超过了2015全年广告收入的总和。而在过去三年,这一业务的收入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米粉”的给力和活跃功不可没。
    除了为小米的广告业务出力,“米粉”们的另一大贡献则是在金融领域。按照招股说明书所说,2015年小米开始涉足互联网金融业务,涵盖供应链融资业务、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支付业务、理财产品分销业务、互联网保险服务等。关于理财产品分销,该公司是这么定义的:公司通过应用程序推广知名金融机构的优质理财产品,加强产品筛选程序,确保仅向消费者推广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产品。

    既然如此,那通过小米推介购买的P2P产品爆了“雷”,小米应不应该承担责任?
    在微博、知乎等社交平台上,目前已有大量帖子讨论这一话题。大家将其与“百度、莆田系医院”“联璧金融、斐讯和京东”等话题联系起来,做出了大量有益的探讨。目前知乎“如何评价小米推荐的P2P平台相继暴雷?”话题的关注者已有1161名、被浏览了47万余次。
  • d
    death5343
    要负责
  • a
    achen126
    雷军应该暂时不会现身了,小米这次可别扯进去
  • U
    Uranus
    还不是自己贪,怪谁……
  • z
    zuccbtpig
    年轻人的第一次踩雷
  • t
    tommyshy
    年轻人的第一次投资失败
  • 冬年斯基
    和在京都买斐讯不差不多的道理嘛
  • 红叶
    年轻人第一次破产
  • C
    Crusher
    年轻人第一次,吃点亏没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