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学三年级的题,怎么才能给小孩讲清楚?

  • 爱旅行的安娜

    iOS fly ~
  • a
    alfawei
    画图。。。
  • c
    ccc_cq
    三年级是很多人数学噩梦的开始
  • 爱旅行的安娜
    回复3#ccc_cq
    感觉只能辅导到2年纪了,3年纪以后的题,难一点就辅导不了 iOS fly ~
  • 海底两万里
    前两天刚看了,还是得画图,第一次相遇两人合计走了一个AB段跃升,第二次相遇走了三倍。
  • w
    wilburt
    60:x=(2x+60-40):(60+40)

    答案,x50, 距离60+50=110
  • 爱旅行的安娜
    回复7#wilburt
    三年级娃没学过解方程吧 iOS fly ~
  • z
    zml5946
    这是奥数吧,为什么要强调小学三年级呢
  • 我是民工
    画图 iOS fly ~
  • a
    andyljc
    除了画图没有办法理解 iOS fly ~
  • t
    top121
    举一反三咯。例题是有说明的啊
  • z
    zml5946
  • z
    z16166
    即便画图,实际得到的也是二次方程啊
  • s
    shamorry
    不要紧,我家还有个弟弟能做人肉道具给姐姐演示这个题目。

    可以不用方程,那个方法叫等比还是啥的,我不记得名字了,公考行测题里头,部分数学题比如溶剂啥的,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求解。

    但是我确实没啥办法给女儿通俗地解释解法。虽然这题目就是我小时候的奥数题。也郁闷,没理由小时候会做现在不会了啊。

    想了半个钟头,想明白其实非常简单。三年级孩子有点悟性的绝对能听明白。

    甲车从A地出发,第一次相遇,甲车离A地60公里。两车走的距离合计为AB。

    两车第二次相遇,两车走的距离合计为3AB,画图给小朋友看能懂。此时,花费时间实际为第一次相遇的3倍。

    那么甲车跑了60×3=180

    看图又知第二次相遇,甲车距离A点为40公里。

    这里头有个很简单的东西,大部分人想复杂了,甲车再跑40公里,甲车就跑了2AB,180+40=220=2AB

    AB=110
  • l
    lolanve
    第一次相遇,甲走了60km,甲乙一共走了一个ab的距离,第二次相遇甲乙一共走了3个ab的距离,那么甲就走了3个60km,关键是这步,后面的就好算了 iOS fly ~
  • o
    obanshee1
    车速一样吗?一样不就直接60x2就好?
  • s
    shamorry
    回复17#lolanve

    对头,其实想明白这个180就很简单。
    3倍距离需要3倍时间,所以甲车第二次相遇走了180公里。然后看图就看出来甲车再跑40就等于2AB
  • 爱旅行的安娜
    回复18#obanshee1
    速度肯定不一样啊 iOS fly ~
  • 2
    2了吧唧的

    第二次相遇的时候,两车正好走了3个AB的距离。这个时候A车行驶了60*3=180。相遇地点距离A还有40,所以180+40=220就是两个全程。一个全程110HiPDA·NG
  • t
    taboosean

    a=50,
    全程=50+60=110
  • s
    shamorry
    回复23#taboosean

    你这个解法是公考培训班思路
  • 屋大维
    数学是反直觉的。这种题目要用一些巧妙的方法教,不然三年级小孩子不懂。

    大人不一样了,习惯了数学工具,答案直接就出来了
  • w
    wilburt
    受到楼上诸位启发,我来个小学终极版:

    只考察乙的运动:
    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走了60+40, 用了第一次相遇两倍的时间。所以第一次相遇乙走了50. 距离50+60=110
  • 爱旅行的安娜
    回复26#wilburt
    用了第一次相遇2倍时间,怎么来的? iOS fly ~
  • w
    wilburt
    回复27#爱旅行的安娜


    请参考16楼17楼。

    你可以脑补设想甲乙都以自己不变的速度,一起来玩涂抹一根棍子的游戏。第一次相遇,就是合作涂抹了一遍混子。第一次到第二次,就是合作涂抹了两遍棍子。
  • 爱旅行的安娜
    回复28#wilburt
    嗯,你这个应该是小学生能理解的解题思路,而且做起来也最简单 iOS fly ~
  • s
    shamorry
    回复26#wilburt

    昨天我只考察甲的运动(画图习惯性把甲和A放左边),当时就想起来应该还有反过来只考察乙的视角。没高兴再想。

    这两个思路是能给三年级小朋友讲清楚的。

    其他用到方程的对于掌握了数学工具的成年人来说没难度,但是给小朋友讲起来就太麻烦了。

    如果只讲究结果,不需要过程,我做这一类数值简单的行测题一般直接凑答案校验。

    回想自己小学奥数班,行程问题(还有所有同类能用等比法处理的题目)的基础还是画图,要注重培养小朋友画图的能力。

    我自己当年开始上奥数班是三年级,一开始老师讲方法我理解不了,后来同桌小姑娘画个图给我看看我就懂了。再后来那个小姑娘成了我初恋女友
  • n
    navyyang
    现在不少一年级的小孩就开始用方程的方式解题了,超纲的内容一直有。
    这个画图好象也可以
    iOS fly ~
  • s
    shamorry
    回复31#navyyang

    列方程从效率上讲最简单也最高效,不过对小朋友读题能力的思维培养不够。

    这种题目其实带着隐藏条件,二次相遇3倍路程。对于小朋友的读题能力是很好的锻炼。
  • n
    navyyang
    是的,还是前面那个涂棍子的方式好啊,容易理解 iOS fly ~
  • s
    shamorry
    回复33#navyyang

    对的,现在的小朋友从小各种训练,逻辑思维能力一般不会太差,缺的是把抽象的题目条件具象化的读题义的能力。

    换言之就是读懂题目,大家都会做,但是让他们能读懂要大人引导的。
  • a
    asasa
    为啥每次相遇花的时间是一样的?因为匀速?这个好像不太好解释清楚
  • x
    xyching
    我觉得题目默认了两车匀速行驶,否则理解上会有问题。
  • 爱旅行的安娜
    回复36#xyching
    嗯,隐含的假设,两车从一启动就开始一直匀速运动。 iOS fly ~
  • b
    blue889
    车速一样,那是幼儿园升小学一年级的题目。现在三年级了,肯定车速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