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确定中国电影不是制度的问题,也不是编剧导演演员的问题

  • h
    handsomeken
    因果成我提的了?
    好定赞。
  • a
    aironline
    原帖由 handsomeken 于 2016-10-5 00:0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嗯嗯没人看因为质量太好了,一定是的。


    赞个屁。
  • h
    handsomeken
    你没看引用的那个帖子么?233
  • l
    laciel
    电影工业水平与拿欧洲奖毫无关系,《一次别离》和《聂隐娘》也横扫,但是你不能说伊朗电影或台湾电影从此站起来了

    艺术电影是金字塔尖,无论拿多少奖,底层干活的人素质稀烂也做不到持续产出。那个奖就永远是特例。一部《霸王别姬》用来撑了多少年门面了。国片稍微有些可取,大家就欣喜若狂奔走相告,本身就说明底线已经低到什么地方了

    事实是不提剧本,在最体现业界素质的中小成本的商业片上,韩国确实比国内甩出几条街。
    中国导演韩国班底拍出了《惊天大逆转》,韩国导演加中国剧组都拍了些什么玩意儿
  • K
    Kain
    我即是世界的典型。
    其实你的三观连你父母都说服不了',拿什么说服观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 a
    ailiketian
    喷了,楼主一年看几部韩国电影?
  • a
    all730
    审查只是一部分
    更多的是市场,你TM烂片都有人看
    那全拍烂片了
    要知道当初香港电影最火的时候,首映场很关键,看首映的人不喜欢,骂你是小事,有的还会殴打制作团队,你还只能忍
    而且淘汰率是非常高,一部没拍好,直接滚蛋,所以才会跟风,热门题材跟风至少不怕暴死
    会想着法子的逗乐观众,所以那时候香港电影的娱乐性是最高
    大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行情会不好,所以拍摄周期都很紧张,能赚一点是一点。周星驰2年拍了十几部,好像是16还是14部片子来的。。就是这个原因

    现在大陆的电影环境是垃圾都能卖座,只要宣传好,只要排片好
    所以都不花功夫在拍电影上,把功夫花在其他方面
    这电影能拍好才有鬼

    [本帖最后由 all730 于 2016-10-6 00:03 编辑]
  • G
    Guycc
    韩国片撑门面的……是啥……
  • l
    leyoung
    要奖项没奖项,要票房没票房,就靠精神韩国人的口碑撑门面呗
  • z
    zxcv0467
    我觉得杨幂之流能火纯粹的都是没对象的小年轻捧臭脚。
    国内最傻逼群体其实还是观众,羊群一样。
  • 一根火材
    夏洛特烦恼和捉妖记的烂度不相上下
  • z
    zilad
    霸王别姬吊打韩国电影一百年,这就够了!
  • w
    wanghe2kk4
    大决战能吊打韩国电影100年你信不信?
  • h
    handsomeken
    原来片子好不好在于敢不敢拍。
  • o
    oversleep
    说实在的,就是审查制度的问题,不怕烂片多,就怕好片也不敢拍,大家没的选择。
  • h
    handsomeken
    好片跟审查有什么关系?
    只要审查在,锅永远是光腚的。跟我没关系?
  • t
    tommyshy
    又开始捧杀韩国电影了
  • w
    wpang
    下女-李沧东-醉画仙-03年及其后某些朴、奉、金

    成就递减 整个影史就这些东西
  • g
    ghsyterry
    噗,夏洛特除了唯一一个缺点是像小品合集,但是能带领观众情绪这点,算是近2年最值得看的电影之一,还烂度不相上下。。
  • g
    ghsyterry
    你不看不等于别人不看,欧洲电影也就那样,水平差美国一大截了。。。
    全世界电影水平美国远超其他国家,然后是法国,韩国,印度~~
  • g
    ghsyterry
    看了苏联的战争与和平吊打美国的战争与和平100年,所以苏联电影吊打美国电影?
    人家每年能看的电影几十部,苏联有几部能看的?
    同理韩国的优秀电影能不胜枚举,每年都有大量能看的,中国有几部?
  • l
    laciel
    都说了是业界整体水平了,言必称《活着》和《霸王别姬》就好像拿我和马云算平均年收入一样。事实是那股气没了,我们再也拍不出来了。
    一样是顶级大导,朴赞郁李沧东金基德每部新片
    都依然令人期待。《复仇三部曲》《密阳》看几遍都觉得牛逼。而这二位在二十一世纪都拍了些什么,《金陵十三钗》和《山楂树之恋》《道士下山》只让我想抽自己…
  • w
    wpang
    说苏联电影吊打美国电影也就属于稍稍言过其实
    你要觉得好莱坞每年能看的电影有几十部 那苏联几乎每部都能看了

    还现在欧洲差美国一大截呢
    你看过几部欧洲电影啊
    喷了
  • 呕吐啊
    什么叫专业电影演员?
    小李子还是电视剧出身呢,小李子算不算专业演员?
  • a
    anonym
    别再吹韩国电影行么。本来还觉得有几部还能看,吹捧这么高恶心不恶心。
  • h
    handsomeken
    很显然影响是有的,但是在这种影响无法消除的时候是不是就可以躺在那里说反正但凡卖不好的电影都是因为光腚呢?
    我们主要是在讲商业片吧?商业片是一个标准化产品,还真不是什么艺术品,整个产品的配置,受众,故事的结构,结局,演员的选择,台词都是产品设计的一部分。一个要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的设计思路不是只有一个品类一个受众。如果整体水平都不行(虽然我并不这么认为),那应该是有其他原因了。
    你能不能拍成什么样在讨论时很重要,为什么呢?因为说明题材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否则的话显然给你一个盲井的剧本你应该也能拿奖吧。
  • s
    skycn111
    你还是在偷换概念的洗,我说的是,审查制度的存在,造成题材受限,台词受限甚至很多细节都受限制的大背景,对整个电影创作和电影行业都有着巨大的不良影响。你跟我说题材并不是唯一因素。这种洗地方式是不合格的。废话,谁都知道一部电影好不好,题材不是唯一因素。编剧,导演,摄像,演员的优劣活着搭配是否适合等等等等都是直接相关因素。但是这贴是在说某一部电影么。是以整个大环境来论,现行审查制度对于包括题材的大规模限制,对创作的伤害大的不可想象。有多少创意剧本阶段就给毙了,有多少创意因为审查的存在,在人的脑子里就被毙了,甚至没写成剧本。有多少好导演,根本没办法拍摄自己看好的剧本,你敢说《鬼子来了》没过审对姜文后面的创作没有不良影响?
    打个比方好了,就算电影从业和创作人员不变,去掉审查制度,就同样这批人,能多出很多水准之上的好片你信不信。这还是暂且不论,因为这种制度的存在,一些影片被毙,导致一些人员放弃的继续拍摄,一些影片不得不大幅度修改自己的剧本以通过审查,出来的结果根本不是导演和编剧最初追求的样子,也就是对行业人员本身造成的不良影响。
    既然主贴提到了韩国电影,就不得不提《熔炉》和《辩护人》,同样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甚至像《恐怖直播》本身其实就是商业片。事实上,IMDB排名前面的那些,绝大多数也不是什么纯艺术片,票房大多极为可观。
    呵呵,你为什么要纠结我拿不拿奖呢,这贴是在讨论在下我的导演能力么,跟你有关么。
    当然这种没货拿别人反问的方式,就是你一贯的抬杠模式这个大家都知道了。
    但还是要抽你脸说,《盲井》《鬼子来了》《活着》这些影片如果能在大陆上映,对电影行业一定会有更多的好的意义。我不拍电影,但是我相信去掉审查制度,电影人能更好的施展卷脚,再各个题材上更自由的发挥,带来更好的东西。
    P.S 其实《活着》这片,张艺谋自己还觉得一定能过审的,结果好像是因为没个总局审先去国外参奖就给毙了,呵呵。
  • g
    ghsyterry
    欧洲能打的太少,法国每年有几部吧,英德少的可怜啊,另外很多欧洲拍的好的也要找美国人帮忙,没办法电影工业太落后~
    苏联你说说一年有几部能看的吧,全国之力拍那么几部,叫部部能看喷了。。
  • g
    ghsyterry
    所以小李子开始也是个愣头青,后来成为专业电影演员才牛B了,这不拿了奥斯卡么,算是给个鼓励了。。
  • h
    handsomeken
    卡梅隆和爆炸贝拍的片哪个国内拍不了的或者哪几个在国内没放的您给说道说道?
  • f
    finalx
    别着急转移话题啊,咱还是先说清楚题材对电影重要不重要。你赵光腚部什么的因为题材问题枪毙电影是否对中国电影有影响,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 s
    skycn111
    谁提的盲井?是我么。
    另外你知道不能公映是什么意思么?鬼子来了现在也能网上看到,卵用啊,能取消当年对姜文那个团队的伤害了?电影投资巨大,出现拍完不过审不能上映是什么后果,对创作团队是什么影响你就不谈了?
    你知道被毙掉的案子有多少么,还有多少被自我阉割的案子,你了解多少电影人被捆绑手脚做创作的难处,大言不惭唯一因素不唯一因素。
    《解救吾先生》如果最后不是表现公安机关各种雷厉风行,就绝对不过审,而如果安排个其他结局,故事会更震撼。当然不是说一定不要大团圆结局,而是说,这是电影创作者的事。体会出差别了么,这就是同类型的《追击者》不可能在天朝被拍出来,因为拍出来绝对地上映不了。《追击者》甩《解救吾先生》N个身位,其中创作团队的差距存在,但你敢说这种恶劣的审查制度,对创作团队的创作本身影响不大?捆着手脚用嘴也许也能画出好画,但拿来给捆手捆脚洗地就很扯淡了。
    《无人区》被禁四年,到重见天日,制作人员的苦无法简单用言语表达,无数人猜测它为什么被禁又如何开禁,可是有人能说清楚吗?没有。宁浩再拍一部电影,他有把握一定过审吗?也没有。怎么办?拍最安全的——于是我们看到了《黄金大劫案》。这就是为什么这种审查制度对创作是极大的伤害。当然,你可以继续“唯一”不“唯一”的车轱辘话,然后否认这种制度对创作无比恶劣的影响,然后轻巧的说你看XXX不是过审了么,呵呵呵。

    本帖最后由 skycn111 于 2016-10-6 20:09 通过手机版编辑
  • C
    Chuoqi
    某些人的意思是只要你还能看到就不算体制的锅,至于你是什么途径看到、多少年后可以看到…
    拍出来的片子被大剪特剪、甚至不能上映对制片方是最大打击
    而烂片也能赚钱,何必让体制找我麻烦的想法自然就生根发芽了
  • h
    handsomeken
    我觉得能推测出这样的意思也是蛮不易的?
  • h
    handsomeken
    所以就是刘德华被崩了才是好电影?既然不是,这样不错的作品不也出来了。还有烈日灼心,火锅不都拍得很好。审查当然不是应该有的东西,但自己拍个垃圾然后就怪审查,这个不是偷懒就是耍滑。再不济拍商业片纯爆米花,一样有好有烂。有兴趣你观察下好莱坞的商业片,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团队怎么组合,哪个人会说什么,黑的白的女权lgbt天主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诸如此类全部四平八稳没有任何意识形态,人家照样做出全球大卖的产品,这个就是牛逼,至少在这个品类里,完全可以做。

    我喷的就是那些明明自己弄不出来像样东西最后全甩给别人的人,明白了吗?

    本帖最后由 handsomeken 于 2016-10-6 21:57 通过手机版编辑
  • s
    skycn111
    又玩宏观的事情谈微观是吧,我们是谈的是,现行的审查制度,是不是会对电影行业的创作人员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是不是一种捆手捆脚。这种制度,是不是整个电影行业甚至可以延伸到很多文化艺术领域的毒瘤。
    你开始转移话题是,审查下的是不是都是烂片,废话,当然有能看的片,但更多的好片,更多的创意就被扼杀了。
    其中的道理我说了,实例我也给了你很多,再给你具体说说这是怎么摧残创作人员的。

    审查制度并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样,是辽阔平原上星罗棋布着一些雷区,除去那些不可触碰的领域,还有许多地方可以踏足,好的电影人总还是能在这些区域里大展宏图的。
    这种想法是很幼稚的。

    1 雷区不固定。
    随机出现,位置有变动,大小也有变动,有时候不痛不痒过去了,有时候一碰死。结果怎么样?人们越来越不敢探足那些不知是否安全的区域,曾出现过地雷爆炸的区域更是绝对回避,活动范围被人们主动地局限于安全而狭窄的一个小区域。现在看剧本已经不再是抱着黑名单——哪些不能碰,而是白名单——哪些很好过。
    为什么最近都市爱情喜剧甚至抗日神片这种烂俗题材频频撞车?不仅仅是票房考虑,它是当今白榜状元。

    2 方向有限制。
    只给雷区,那还是仁慈的,大胆的闯一闯,关系硬气的趟一趟。
    最恶心的是审查制度在立意上有要求,举最常见的“邪不压正”为例,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无限可能的世界,有时候好人赢,有时候坏人赢,审查制度只要求一种看似正义终得伸张的结果,这就不仅仅是雷区,而是把一块题材大蛋糕横切一刀,留下一半,你的区域只剩下50%。另外要真是邪不胜正也就算了,有些矛盾激烈有抗争的剧本,可以说正邪也不是那么明显,照样该毙毙,为什么,因为“正邪”与否,怎么定义,怎么算“邪不压正”还是他们自己定义的,比如写个公安局的局长,跟流氓黑社会等沆瀣一气,最终被市民弄下台,怎么样,是不是绝对的邪不胜正。然后,对不起,百分百得毙了。
    这样的横切一刀不只“邪不压正”,还有什么“积极向上”、“遵循公俗良序”、“贴合人民生活”云云,都是常见的隐性标准,不欢迎违背大众道德的爱情,不欢迎过于离经叛道的人群,以及那些没有明确标准,就是看上去让他们气不顺的东西。
    一块经过无数次二分余一的蛋糕,上面还星罗棋布着一些位置不固定的雷区,这就是中国电影题材所能活动的真实区域。

    审查制度想呈现给观众一个撒了糖霜和奶油的世界,归根结底,它真正所做的是反对真实。这一点与电影的本质就是违背的。但中国的电影市场始终存在,要在这个市场上生存,就得适应这个制度带给你的劣化。宁浩就是一个好例子,不管大家对无人区评价如何,至少是一部有尝试有心血的电影,在被审查制度苦苦耽搁后,宁浩最终学聪明了,拍出了抗日剧剧场版黄金大劫案。你觉得这是进化还是退化呢?
    宁浩就是妥协了,然后你还觉得,他没被这个审查制度恶心和耽误以至于创作受限是么。这样的导演还是个例是么。
    「审查制度」百分之一千万,一定会伤害一个国家的电影产业。
    而且,不止是电影,是包括全部的文化产业,无一能够幸免。


    “但自己拍个垃圾然后就怪审查,这个不是偷懒就是耍滑。”
    “我喷的就是那些明明自己弄不出来像样东西最后全甩给别人的人,明白了吗?”
    谁说的请你找谁去,尽管这贴我没发现哪个是制片人和导演自己的作品被毙等而抱怨的,虽然我认为他们有充分的理由骂街。
    不要引用我的帖子然后自己树个靶子自己打,喷别人没说过的东西。

    本帖最后由 skycn111 于 2016-10-6 22:15 通过手机版编辑
  • h
    handsomeken
    这样的横切一刀不只“邪不压正”,还有什么“积极向上”、“遵循公俗良序”、“贴合人民生活”云云

    好莱坞的电影九成九大概都符合这个标准。。。

    你说电影要反映真实,为什么?电影里反映真实只是一部分类型的需求,兰博,终结者,星际穿越,黑客帝国,拜见岳父,博物馆奇妙夜,纳尼亚,哈利波特,空军一号,电锯狂人哪个是反映真实的?电影是一种娱乐产品,它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通过性,暴力,温情,家庭,斗争等等各种满足大家在生活外娱乐上的需求,为什么说来说去到最后都是纠结于这个反映真实?也许你没有直接说过,但你从前到后要表达的不都是因为不符合伟光正价值观的都会被毙掉才出不了好作品么。
  • s
    skycn111
    另外转一贴,说说这种审查会带来的更可怕的情况,就是自我审查


    只要有审查,就一定有伤害。

    很简单,有一种玩意儿,叫「压力递增」,打个比方好了,省府说每户农地要收五元钱的税,到了市府,为了种种原因,一定变成五元五分钱(这是打的比方),到了乡镇,到了村上,一定还会用各种名堂,「加成」。

    原来的五元钱,最後加上各级政府的过手,防拖延欠费,增加手续人力……等等等等原因,各级单位,定会想方变法地超收,原来的那个单纯的价格,绝对不可能存在。

    (这也是政府要一口气将农村所有的税费全免,唯一的原因。因为收束不了。)

    同理,审查也是。

    原来中国的影视产品,立案也好,报批也好,全送中央。後来应付不来了,下放到省上去管。省府一级,对於影视立案或报批,难道会比中央来的容易过关?

    别傻了,不可能的,它只会更难,更刁,更蛮横不讲理。因为他怕踩红线。
    红线在哪?谁又能知道?那些审核人员,只能尽情放任自己的想像力。

    但,千万别以为省府的省查机制是最难搞的,错矣。

    真正审查最严的,是你的合作报批对象,一般的民营公司,不到甲级评证的,不能自己报批,你只能找有资质的合作对象,比如某个省的电影制片厂。说审查,那厂方的办事人员才夸张,什么名堂都能想得出来,一方面,他们不想送了不好的内容,叫上级领导下条子批评,另方面,他们定会给你生点事,就为了你给送红包。

    但,别错怪了电影厂,他们真不是最难面对的,他们还是「第二严格」。

    真正「第一严格」的,其实是你的投资商,你的老板。他怕死了,怕你拍的片子被枪毙,怕你里面给他夹生饭,剧本他自己又看不懂,又懒得看,於是找了一堆阿猫阿狗,替他「把关」。

    到最後,跟省上的命令,到了村长手上一样,一根小鸡毛,也能长成大令箭。

    那个过程,层层压力增加下来,最後,就是该死的「自我审查」。
    全世界,所有「官方审查」,都没有「自我审查」来的恐怖恶心,吓人荒谬,出格无序……。

    是的,请相信我,「审查制度」百分之一千万,一定会伤害一个国家的电影产业。
    作者:yolfilm
    来源:知乎

    可怕的自我审查的源头,就是这种没有任何具体规则的层层下压的审查制度,如果还认为这种东西不会对电影创作人员产生类似捆手捆脚的,非常恶劣的影响,那要么没有常识,要么没有良心。
  • s
    skycn111
    兰博,终结者,黑客帝国,星际穿越,空军一号,电锯狂人
    这些片子,主要人物替换成天朝人,发生地点发生在天朝,百分之一百被毙,要么改的妈都不认得。
    其他几个,也存在很大被剪得面目全非的可能。
    你以为天朝的审查是有清晰的具体规则的审查?对不起,比如张艺谋的《活着》,自信很懂上面的意思,结果先拿到国外去参展,就这个理由就能毙了。此外,各种奇奇怪怪的理由改台词,改剧本更是不胜枚举。

    本帖最后由 skycn111 于 2016-10-6 22:32 通过手机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