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听评书吗

  • t
    tttroland
    小时候听评书是很大的一块娱乐内容,这是北方流行的文艺形式吗?
  • t
    tiens
    李伯清了解一下。另外苏州评弹之类也可以算一种广义的
  • z
    zhdphao
    三国演义之类的,全世界华人都可以听吧。

    到哪里都有拜关公的。



    问题是这个时代,评书内容陈腐单调,逐渐丧失了竞争力。
  • 马二甲
    苏州有评弹
  • s
    songco
    可能要先定义南方人....

    身边很多广东人真觉得浙江不算南方
  • 降温军
    小时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好像全国都能收听,评书好像每天都有,反正我爷爷收音机不离手
  • h
    hxly
    那几个老人的不喜欢。还有什么三国演义之类的名著,也就当年没什么可听时,凑合听听。
  • f
    frozengao
    回复3#zhdphao

    确实啊小时候听评书这个过瘾啊,现在基本没法听。
  • s
    slimx
    可以试试王玥波的水浒传,在酷我音乐.
  • x
    xxfsc
    粤语评书还是很有群众基础的 iOS fly ~
  • a
    ambition
    广东的电台每天中午都有“讲古”节目。
  • h
    hxly
    二十年前在央广听的《亮剑》《大雪无痕》就感觉不错,后来都拍了电视剧。
  • f
    fttod
    暑假怕儿子无聊,昨天给他在喜马拉雅上找西游记的有声听,结果发现凯叔什么的都要会员,翻了半天发现了单田芳的评书版,还是那个味道啊
  • h
    hxly
    珠江经济台当年的武侠评书,比如《楚留香》,还有郑达讲的《一枝梅》,较有印象。
  • z
    zzlbcy
    小时候娱乐之一,拿着广播听评书。坐标浙江
  • 木鱼虫
    刚听完西游 水浒 三国 封神
  • 摘掉眼镜
    黄俊英就是粤语讲古佬啊
  • 乔乔
    北方人听粤语歌吗?
  • c
    cdch414
    正在听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听两遍了。
  • t
    tonie
    以前跑步的时候听。。。

  • 龍桜
    南方叫讲古,用南方方言,不说普通话
  • T
    TITILEE
    湖北也有评书
  • 莫为
    苏州的叫评话
  • e
    eago
    87年就开始听了。。。
  • d
    doublefat
    郑达讲的黑鹰传奇…印象深刻
  • 让我燃烧
    GD也听 首选粤语,但是粤语不够全。外省那 几大家 的也听
  • t
    taboosean
    广东也听
  • t
    taboosean
    我去 童年的记忆。我都不知道是这个人讲的。
  • s
    sockban
    最出名应该是梁耀佳吧可惜死了
  • k
    kinco
    不听评书,不听相声 iOS fly ~
  • 摘掉眼镜
    张悦楷 黄俊英
  • s
    sockban
    好像是忘了,小时候中午吃饭爷爷奶奶会开着收音机听
  • 1
    1106524
    那时候的亮剑的后半部WG部分播了没?
  • 狡兔
    张悦楷(1925~1997)、林兆明(1928~2016)。

    林兆明的代表作应该是《西游记》、《虾球传》。“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林兆明的声音至今铭刻。
  • 电我
    扬州评话,评话说书这类还得听当地方,接地气,听的懂。单田芳这些北方味的总感觉有文化隔阂 iOS fly ~
  • f
    fushia
    小时候娱乐就是到隔壁大哥哥家蹭听收音机了
  • k
    kanxue
    凯叔D版有D版 iOS fly ~
  • 大十字
    粤语评书我听过。
    广州这边很多遛弯的老人有人听。
  • f
    fttod
    我估计也存过,不过无所谓了,单田芳挺好的
    而且现在不怎么想用百度网盘了
  • h
    handxb
    小时候的娱乐就是听说书,过年的时候看戏
  • s
    sterlu
    福州有评话,福州话讲的。当然评书我小时候也听的。
  • h
    hookit
    上学时候午餐定点节目就是听评书 fm985 946
  • h
    hxly
    没有听过。
  • k
    kony
    粤语叫 “讲古”,一般不会称为“评书”
  • h
    hxly
    有谁记得91年广东新闻台热播的《师姐》?之后还拍了电影,不过片名不同。
  • a
    amx_002

    长篇评话《三国》源远流长,早在北宋年间就出现了“说三分”(专说三国故事的“说话”),到元代至治年间,说话人的脚本《全相三国志平话》便刊印于世,至元末明初,罗贯中在广集有关三国的史书、传记、说话、平话以及金院本、元杂剧等为材料的基础上,撰成《三国演义》。此后,又经民间艺人的再创作,逐步形成了南北几个不同风格的评话、评书,长期演出于书尝茶楼,流传于人民群众之中。
    清光绪年间,苏州评弹界中曾一度出现了争说长篇弹词《描金凤》的热潮,有的说《锦袍归》,有的学《双凤奇》,有的传四十六回绣像本,有的照搬当时的滩簧、戏曲等等;与此相反,对长篇评话《三国》却出现了无人说,无人学,无人续的状况。因为当时苏州评话的《三国》基本上只说建安十三年的事,总是博望、新野、赤壁三蓬火,多年来停滞不前,没有发展与创新,听众听来听去总是老一套,久而生厌。因此,营业每况愈下,场方少有问津,演员只得改行或换书。苏州评话的《三国》竟中断一时。
    许文安觉得《三国》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好书。许文安是早在夏荷生之前弹唱《描金凤》的知名艺人,他见《三国》的境遇如此之惨,深感不安,就有意钩沉磨洗,将它重新搬上书台。于是,他在每天演唱《描金凤》之余,利用散场后至深夜的时间,对《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等进行研究。经过一年多的缜密考虑和准备,毅然决然抛下三弦,改碰醒木,放弃了已经说得很熟练、很有影响的热门长篇弹词《描金凤》,改说同行们视作畏途的长篇评话《三国》。他先是基本上“照黑而断”(即照演义本说),在实践中不断创造、丰富,然后再整理出自已所说的脚本。
    黄兆麟于1900年左右拜许文安为师,拜师时年仅十三岁,许刚好是三十岁。数年之后,唐再良也拜许文安为师。黄兆麟出身于艺人世家,其父黄永年是擅说《五义图》《绿牡丹》的著名评话演员。他学了不到三年就满师了,然后再随父学艺。
    黄兆麟登台之后,感到《三国》的开卷书比较松散、沉闷,不容易一下子就抓住听众。于是,就改从“屯土山约法三章”开始,将前面几回书中有用的情节分别插于后书内,直至潼关战马超结束。使书情更加紧凑、精炼,更有艺术感染力。他的表演艺术特佳,尤其善脚色、手面和表演开打,台风稳重,衷气充沛,动作豁达,八技精湛,风格与众迥异,面貌焕然一新,誉满苏南一带,有“活赵云”之称。他独特的书路和表演,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黄派《三国》。当时,苏州评话灌制唱片者唯其一人,后收张玉书为徒。
    张玉书博览群籍,看了许多有关《三国》的书,除了《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另外还读了《草庐记》、《刘玄德三顾茅庐》、《赤壁记》、《赤壁赋》、《征蛮记》、《诸葛出师》等,还广泛搜集有关三国的民间传说。《三国》之外的书籍,他也参阅了不少,其中如《东周列国志》、《两汉演义》、《水浒》等。他看得很熟,汲取其中有用的东西,借鉴溶化到《三国》中来。
    在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和知识后,张玉书边说书,边攻书,边编书,他考虑到,苏州评话的《三国》只说“三蓬火”实在可惜,大有发展余地。于是,他以《三国演义》中原有的西川书为骨架,参考了诸葛出师表与《圣迹图》等材料,经过反复研究之后,创作了苏州评话中所特有的一百回西川书。接着,又创作了东川书、荆州书、彝陵之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后《三国》书。
    1942年,张国良开始向父亲学习《三国》,在1983年开始整理《三国》的文本,共出版十四册。
  • 芥末西粉
    我小时候跟我爷爷听过苏州话版的三国演义
    那时候曲艺电台先播半小时普通话版评书,再播1小时苏州话版评书。

    评弹我也能听懂,但是欣赏不来
  • l
    luojiahe
    苏州评话不错,曾经听过金殿比武,两个人搭档说很有味道。
  • s
    singsingchow
    这类传统戏曲艺术准确的说是农村最多城乡结合部流行的娱乐形式,城市人有电视看有流行歌曲听,更不用说别的娱乐形式大把,家人没有特殊爱好的可能都接触不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