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不负责任讲解(需求和供给曲线)

  • 数码眼
    微观经济不负责任讲解(弹性,边际交换率,预算线和经济剩余)2008-12-14 16:31 (分类:默认分类)
    弹性(Elasticity)


    弹性是衡量一个经济量对另一个经济量的敏感程度。可以分为价格需求弹性(Price Elasticities of Demand),价格供给弹性(Price Elasticities of Supply), 收入需求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和两种不同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价格需求弹性(Price Elasticities of Demand),


    价格需求弹性描述的是消费者对某种商品价格的敏感度,研究的是需求和价格的关系。举个例子:


    咖啡的价格上涨了很少,但需求却下降了非常多,消费者对价格很敏感。因此咖啡是一个弹性商品。


    实际中,价格需求弹性取决于商品的可替代性也就是重要性,如果一个商品不可替代那么它就是一种缺乏弹性的商品,比如水源。因为无论价格怎么变化,人类都是离不开的,什么不做也要先把生存问题解决掉。所以想挣钱就做低弹性的商品,然后华丽的提升价格吧^_^。


    需求弹性的计算
    需求弹性的数学基本表达式是
    ∈ = ΔQ% / ΔP%
    计算公式可分为两类:点计算和中点计算(Midpoint Formula)
    点计算实际使用较少,因为比较不精确,只在数据不足的情况下使用(考试中除非告诉你用点计算公式否则用中点公式计算)。
    公式为:∈ = (P/Q) * (1/Slope)
    中点计算也叫平均计算,数据充分情况下使用(一般情况),比较精确。
    公式为:∈ = ΔQ/[(Q1+Q2)/2] / ΔP /[(P1+P2)/2]

    = ΔQ/(Q1+Q2) / ΔP /(P1+P2)
    当∈ = 0时商品为极度无弹性(Perfectly Inelastic),无论价格怎么提升,消费量始终不变。
    ∈ < 1时商品表现为无弹性(Inelastic),价格提升很多,消费量减少很小。
    ∈ = 1时商品为单位弹性(Unit Elastic),价格提升一个单位,消费减少一个单位。

    ∈ > 1时商品表现为弹性(Elastic), 价格提升很少,消费量相对损失很多。
    ∈ = ∞时商品表现为极度敏感(Perfectly Elastic),只要价格一动,就没人要了。
    图为两种特殊弹性状态:


    所有商品在需求曲线上都会表现出3种不同的弹性属性,如图所示:


    收入需求弹性(Income Elasticity)
    收入需求弹性测量的是需求对收入的敏感度:收入增加一单位,需求增加多少。
    计算: ∈ = ΔQ% / ΔI%
    两种不同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两种不同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描述的是一种商品价格和另一种商品需求的敏感度。
    计算:
    ∈ = ΔQ1% / ΔP2%
    结果如果是正值,说明两种商品是替代品(Substitute)。因为价格上升,消费者就要选择替代品,所以替代品的需求量就增高,比如PS3和XBOX360。
    结果如果是负值,说明两种商品是互补品(Complementary)。价格上升,和我相关产业的需求量便下降,比如CD机和CD。

    ----------------分割线----------------------

    复习到效用这一章了,主要研究个人行为,其中包括一点点心理学的东西。

    效用(Utility)
    效用是衡量个人对一种事物的满意程度,换句话说就是有没有用,感觉爽不爽。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
    边际效用就是每一单个事物的效用。当你享用拥有的东西时,总效用在增加,你越来越爽。

    可是单个物品的效用却再减少,这东西对你来说越来越没用。

    举个例子:一个人在沙漠里,给他10瓶水。第一瓶水对他最有用,让他能站起来走。第二瓶水对他也很有用让他走的更快了,但它的效用不如第一瓶大,总效用是第一瓶水效用加第二瓶水效用。喝到第十瓶就喝死了...边际效用成为负值。这就是为什么一种同样的东西越多,就越不珍惜,失去后才知道珍惜。钱也可以算作是商品,有钱的人往往把钱看作数字游戏,因为钱太多了已经没有什么效用了。

    边际效用递减定律:当你使用的物品增多时,每一个物品的效用是递减的。


    市场篮子(Market Basket)
    市场篮子是集合一种或多种购买组合的容器,后面的无差别曲线和预算线都是在这个基础下的。

    无差别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
    无差别曲线表示的是使一个人拥有同样级别满足程度的所有消费组合。

    地球语: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可能购买组合都可以使一个人同样爽。无差别曲线为一条内凹曲线,原因是边际效应是递减的,后文提及。


    无差别图(Indifference Map)
    无差别图指的是n条无差别曲线的集合图

    越往右上角的无差别曲线代表着更高的满足组合(Higher Level Happiness),这是因为消费的东西越多总效用就越高(我想这里不考虑边际效用是负值)。图意:在A点比B点更哈皮。
    注意:两条无差别曲线不能相交。

    边际交换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边际交换率是指用多少东西去换另一种东西来得到同样的享受程度,也就是无差别曲线的平均斜率。举个例子:

    这是一个消费衣服和食物的例子。在这条无差别曲线上,所有的点都代表这一种消费组合,都可以使消费者获得同样的满足感(消费16件衣服吃1个食物,或者消费10件衣服再吃2个食物都可以让消费者同样爽)。如果以开始这个消费者买了16件衣服,边际效用告诉我们:最后几件衣服的效用对他来说就很低了,但他没有食物WHICH的边际效用对他就很高。所以他愿意用6件衣服去换1个食物,交换后同样使他获得相同的满足感。这样A点就到了B点。在B点他只愿意用4件衣服去换1个食物。随着交换的进行,衣服不断减少,食物不断增多,衣服的边际效用越来越大,食物的边际效用越来越小。也就是他越来越珍惜衣服,越来越不珍惜食物。这就是为什么无差别曲线是一个向内弯曲的曲线。

    边际替换率计算
    边际替换律可以表示为无差别曲线其中某两个点的平均斜率,也可以用边际效用来表示。如果在上面的例子中,边际替换率(MRS)为:


    好东西和坏东西(Goods and Bads)
    他们的区别就是Goods可以增加总效用,Bads减少总效用(比如空气污染)。

    预算线(Budget Line)
    预算线上的点代表的就是用消费者兜里的钱能做到的所有消费组合(消费结构),其为一次函数。
    继续上面衣服和食物的例子,如果消费者的预算是80刀,衣服的价格为2刀,食物的价格为1刀,那么他可以买:


    消费者满足最大化(Maximizing Cousumer Satisfaction)
    怎么花我们兜儿里仅有的钱才能让我们最爽(最大满足)呢?看下图:

    在预算线内(包括预算线)所有的结构都是可以达到的(比如C点和E点),但C点和E点都不能使消费者的满足感最大化,因为C点和E点的消费结构是在U1这条无差别曲线上的。只有A点(预算线和无差别曲线U2的切点)才可使我在有限资金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满足。
    因为在相切时两个点的斜率相同,满足感最大花用数学表达为:
    *MUf / Pf = MUc / Pc f=food c=clothing MU=Marginal Utility P=Price

    *MRS = -∆C/∆F = -MUf/MUc The slope of Budget line = -Qc/Qf = -Pf/Pc
    ∴When The slope of DC = The slope of BL
    MRS = -Pf/Pc
    ∴MUf/MUc = Pf/Pc
    ∴ MUf / Pf = MUc / Pc

    价格变化对普通商品的影响(The effect of Price Change for Normal good)
    价格变化对预算线有两种影响:其一是替代品影响(Substitution Effects),第二是收入影响(Income Effects)。预算线的移动相当于这两种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先让我们看一个简单一些的解释:

    食物的价格从2刀下降到1刀最后下降到0.5刀。这样看很好理解:因为食物的价格下降了,如果我用所有的钱去买食物就会买到比以前更多的食物,预算线也就移动了。
    其实这个移动是前面提到两个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1.替代品影响(Substitution Effects)

    没你想的那么复杂。首先蓝色实线为没有降价时的预算线与无差别曲线U1相切在A点。在食物价格下降后,第一个影响是替代品影响。因为食物价格下降了所以人们用以前购买衣服的钱去买食物,用食物去代替衣服。所以衣服的数量下降,食物的数量上升,形成新的预算线(图中潜紫色的那条线)交U1于D点无差别曲线没有移动是因为在这个影响中消费者只是食物去代替衣服,和以前是同等满足的。

    收入影响(Income Effects)

    第二个影响便是收入影响。因为价格下降了相当于收入便提高了,所以衣服和食物的消费结构(浅紫色预算线)在替代品影响的基础上同时上升到蓝色虚线(可能消费数量提升),同时满足感级别也上升到U2,由于消费者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买食物(便宜的东西),所以新预算线(蓝色虚线)交U2于B点,。

    这只是价格对普通商品(Normal Good)的影响,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两种不同的商品:低等商品(Inferior Good)和Giffen商品(Giffen Good)

    价格影响对低等商品的影响(The effect of Price Change for Normal good)

    同样,价格改变对低等商品也是替代品影响和收入影响两个作用共同作用。上图的食物为低等商品,图中替代品影响的作用和普通商品一样,食物价格下降引起食物消费替代衣物消费。在收入影响发挥作用的时候,预算线整体上移,因为可能消费的食物和衣物增多。但是在无差别曲线移动时却发生了差别,上图它与新的预算线交于B点,原因是收入上升引起低等商品消费量的下降:消费者更愿意拿由于价格下降所剩余的资金去消费更高级的物品。(想想如果自己挣很多钱就不想每天啃土豆了)

    Giffen商品(Giffen good)
    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经济现象。1845年爱尔兰饥荒中,Giffen发现随着土豆价格的增长土豆需求量没有下降反而在不断的增长(爱尔兰饥民这么喜欢土豆?)。这种现象发生在一些特殊的低等商品上。这是因为在当时土豆是一种必需品,也就是极度缺乏弹性的商品。当土豆价格下降的时候,人们就会抛弃一些低等商品拿多余的钱买一些更奢侈的商品,比如以前的收入总共只够买10个土豆,现在土豆便宜了,就可以买8个土豆外加一块肉,满足感上升了。一旦土豆价格上涨,消费者立刻回到以前的消费结构。如果土豆价格上涨幅度非常大,那么消费者就会多买一些作为储备以防以后花掉更多的钱。这就是为什么Giffen商品价格越高销量越大。
    介个不是重点,知道就好。

    ---------------------------------------割了-----------------------------------------------------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
    这又有些心理学的影子:消费者感觉从中得到了多少便宜(实惠)

    在需求供给图中,消费者剩余就是价格线以上被需求和价格线圈起来的那块三角形。以上图为例,需求从2.50刀开始出现,这就是消费者预估的最高价格。因为市场交易价格为1.50刀,所以消费者就感觉自己赚了,也就是消费者剩余。

    无数香烟可乐堆积而成,作为回报,请阅后分享
    未完待续....
  • 数码眼
    微观经济不负责任讲解(N种成本的关系,无谓损失,长期成本平均线)2008-12-25 00:02 (分类:默认分类) 继续上一章

    平均成本(Average Cost)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平均总成本(Average Total Cost)
    ATC=Total Cost/Q
    2.平均变动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AVC=VC/Q
    3.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 Fixed Cost)
    AFC=FC/Q

    让我们回顾下(3)里面所提到的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
    边际成本是总称本增长的速度, 短期中固定成本是不变的,所以增长的只是变动成本。因此如果有边际变动成本(变动成本增加的速度)那么就应该等于边际成本。

    好了我们继续,下面来看看MC,ATC,AVC和AFC这些曲线是这么关系。

    小改了一下讲义的内容,加了一条ATC曲线以便解释这些曲线之间的关系(ATC曲线有可能不是很精确,但根据函数关系大改形状是这样的)
    解释下这看似复杂的线线。从MC看起,MC是TC的变化速度
    当MC<ATC时,ATC下降
    当MC>ATC时,ATC上升
    当MC=ATC时,ATC在最低点
    因为短期中ATC变化的只是因为VC,所以MC也是VC的变化速度。因为MC先下降后上升,所以将AVC拉成先下降后上升的形状。因为TC=FC+VC,所以ATC的变化也取决于AFC和AVC的变化,AVC变化趋势已经知道,而FC在短期内是不变的,所以AFC是一直下降的。ATC的形状也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因为生产初期AVC下降,AFC也下降,所以ATC也就下降。中期AFC下降速度减慢,AVC速度开始由下降转入上升,所以ATC开始转入上升。后期AFC下降速度继续减慢,AVC上升速度加快,ATC上升速度加快。

    下面来看看利润最大化(Profit Maximisation)是如何在成本图中表述的。

    利润最大化的产量QMAX在MC=MR时,但利润是多少呢?

    Profit = Total Revenue - Total cost

    0经济利润点(Break-Even Point)

    Profit
    当企业的收入可以覆盖总成本(以前说过这里总称本包括机会成本)并且还有剩余,那么企业拥有经济利润。
    Break-Even
    当企业的收入仅够覆盖总称本但没有剩余时,那么企业的收入在0经济利润点上并拥有普通成本。
    Loss
    当企业的收入不足以覆盖总称本,那这时企业就会有经济亏损。

    停产点(Shutdown Point)

    Continue
    当总收入大于变动成本(也就是运行花销)时,即使已经有经济亏损,企业也会拥有普通利润。虽然没有第二个选择的利益大,但企业还是可以继续运行下去的。
    Shutdown point
    当总收入仅仅够覆盖运行成本时,企业没有任何利润。
    Shut Down
    当总收入连运行成本都覆盖不了,那么企业已经亏损,破产关门,洗洗睡吧。

    ----------------------------------------大家加油吧------------------------------------

    这章来看供给者的长期行为。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一切因素都是变量,所以资本增长就成为可能。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

    等产量的曲线(Isoquant)

    等产量曲线所用的经济模型和无差别曲线所用的是一样的。在等产量曲线中,同一条曲线不同的点表达的是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每一种使用人力和资本的组合。每一条不同的曲线都代表这一个产量级别,右边曲线的产量级别比左边的大(Q2>Q1,Q3>Q2)。

    而曲线向内弯曲是因为人力和资本不是完全搭配(不是1:1交换)。我们知道,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人员的效率也越来越低,也就是说如果想增长一单位的产量那么就需要比增长上一单位时所用的人力还多的人力。这是因为人力过剩,资本(可以看成机器)分配不均运,产生了拥挤。现在情况是一样的,当人力过剩的时候,资本的效率就高了,就可以用很少的资本代替很多人力。随着资本代替人力,资本过剩,没人操控机器了,资本的效率加速降低,也就是需要用更多的资本代替人力来维持产量。这时很少的人力就可以代替很多资本。
    这就是递减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等成本曲线(ISOCOSTS)

    上面的定义很明确:等成本曲线表述的是理智的投资者将固定的资金投入后可以得到的人力和资本的所有组合。人力的投资就是工资(Wage),资本的投入就是租金(Rental).


    上图是等成本曲线,有点眼熟?是的,它和预算线的模型是一样的。

    输入价格变化的影响(The Effect of Changing in Input Price)
    如价格变化对等成本的影响和商品的价格变化对预算线的影响结果是相同的,但形成的原因不同。商品价格变化对预算线的影响是两个原因共同的作用而输入价格变化对等成本曲线原因只有一个。

    此图所示的是当人力价格降低时对等成本线的影响。当固定人力价格下降时使用的人力便可能增多但可使用的资本数量没有改变。

    相同产量下可以做到的最少花费(Producing a Given Output at Minimum Cost)

    这幅图中Q1的所有所有人工和资本的组合都可以达到相同的产量,但只有C点花费最小,A和B点的花费都比C点高。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在相同产量的情况下如何配置人工和资本可以把降到最低:

    当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等于等产量曲线某一点的斜率时(相切)成本是最低的。

    短期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Short-run and Long-run Average Cost Curves)

    上图三个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组成了长期平均称本曲线。

    其实长期平均线是有无数个短期成本线组成的,由于现实中重叠的部分(图中虚线部分)是不存在的,所以将他们略去,最后我们就得到了长期品均曲线的形状: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三个不同的阶段我们叫做经济规模(Economies of Scale)

    第一个阶段(Economies of Scale)是随着产量的增加从高成本逐渐走低。这是因为这时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产量还不是很多,初期投资平摊到每一个产品后平均成本自然就高了。
    第一阶段的产量和总称本走势图:

    由于随着产量的增大成本逐渐减少,等产量曲线不是等距里移动,也就是说总称本没有产量增加的那么多,平均成本下降。

    第二个阶段(Constant Average Cost)的平均称本不在随着产量增加而变动。这是因为这时企业已经发展到中型规模,运行称本逐渐增高,整体效率逐渐下降,最后导致总成本上升速度反弹。
    第二阶段产量和总称本走势图:

    总称本和产量上升的比值是相等的。

    第三阶段(Diseconomies)的平均称本随着产量的上涨而增高,这时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大型企业,更多的部门和更多的资源消耗外加效率下降导致大型企业的平均称本逐渐增高。
    第三阶段产量和总称本走势图:

    这幅图说明总成本增长速度加快:花相同的钱已经不能将产量推到下一级去了(玩魔兽的想想魔兽升级,大型企业发展是一个意思)

    -----------------------------------------耶稣生了--------------------------------------------
    这章研究的是竞争市场的模型

    帕雷托最优(Pareto Efficiency)
    帕雷托最优是帕雷托设想的一种理想环境,即当分配资源的时候,直到没有可能在不损害其中一个人的利益的情况下使其他人收益。就是说我的就是我的,你不能拿我的来享受。所有社会成员绝对均等,整个市场绝对公平。

    市场最优经济产出的条件(Conditions for Efficient Economic Outcomes)
    1.所有供给者生产的生产的最后一个产品绝对是在MB=MC时的(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2.所有供给者生产的边际成本都相等
    3.所有供给者的边际收入都想等
    而市场最优的情况只会在绝对竞争的市场下才会出现。

    最优市场(Efficiency of the Market)

    此图为最优市场。交易数量在D点时,市场还远远未得到满足,供给者和消费者都可以在不损害对方利益的条件下从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交易数量在E点时(平衡点)市场最优
    交易数量超过E点时,供给者供给太多浪费资源。

    对市场价格的干涉(Interference with Market Prices)

    政府干涉价格的方式有价格上限,价格下限和税收。

    价格上限(Price Ceilings)

    此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可是人为干涉价格就会给整个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有时某种商品的需求量极大,商家看准了就增加产量并提高价格。政府出面干预,设置价格上限,一但价格上线被提出,一部分的供给者就会被挡在市场外,这时供给量仅仅能满足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市场本来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供给者也可以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剩余,可是因为人为干涉这些经济剩余便消失了,这就是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
    科学家证明过人死的时候体重会无缘无故消失21克,这种现象被称为Deadweight Loss, 用在经济中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经济剩余的无故消失。
    这是价格上限所带来的无谓损失,本来红色区域可以由市场分配(可以在不损失其他人的利益的情况下得利),但现在由于人为干涉消失了。

    好,现在政府又说话了,供给者你们给我大大的产,偶来拿税补。

    上图就是政府拿税收补贴供给者后出现的价格移动,注意此图忽略了供给者剩余。举个例子,牛奶市场。市场价格在2刀一桶可政府希望市民多喝牛奶,所以希望市场价格下降到1刀。政府利用税收补贴使消费者剩余增加,现在价格下降到一刀,以前的消费者剩余是4000刀,现在价格下降后为9000刀,消费者剩余增加了5000刀,但政府为这5000刀补贴了6000刀的税,而税收又是市民交给政府的,所以政府浪费了资源导致整个经济体损失了1000刀。

    价格下限(Price Floors)

    此政策的目的在于保护供给者,同样人为干预市场就会带来经济剩余的损失。
    有时因为市场竞争商品的价格下降非常快,像前一段时间中国电视价格大战。这时政府出面干涉希望能救供给者于水深火热之中。一但设置价格下限,一部分消费者就会被排除在市场之外,而供给者生产过剩造成浪费。

    上图是生产过剩是造成的经济损失。

    销售税造成的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 from a Sales Tax)
    销售税是在供给者销售商品时征收的税种。当政府征税时就形成了人为干预,无谓损失就在所难免了。

    政府向供给者收税,供给者就把税收加入到价格里,这样就形成了新的供给曲线Snew,与供求曲线新的交点后就出现新的共计价格和供给数量。消费者在消费的时候是在新的供给价格,消费数量也减少了,而供给者的真正收入价格是在旧的供给曲线上的新的供给数量,新的供给曲线只不过是税收的作用,供给者并没有得到税收的那部分提价。而政府收税(蓝色部分)后就产生了无谓损失(红色区域)。
    所以消费税是消费者和供给者共同承担的。可是各应承担多少税收呢?
    这就要看需求和供给弹性了。

    税收和需求弹性(Tax and Elasticities of Demand)

    当销售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时,消费者就要承担大部分消费税。
    当销售具有需求弹性的商品时,供给者就要承担大部分消费税。
    也就是谁的承受力大(不明感)税就往谁身上加。

    税收和供给弹性(Tax and Elasticities of Supply)

    这幅图其实和上一幅图说明的是同一个问题:谁承受力大税就往谁身上加。

    税收对人才市场的影响
    收入税和人力供给(Income Tax & Labour Supply)

    政府向雇工收取收入税,人力供给曲线便向上移动,供给减少。

    发薪税和人力需求(Payroll Tax & Labour Demand)

    政府向企业收取发薪税,人力需求曲线下移,因为人力贵了便不再需要那么多人力,需求减少。

    无数香烟可乐堆积而成,作为回报,请阅后分享
    待续....
    平安夜
  • 张随便
    楼主对不起 我完全没有看
  • 郎心够肥
    妈的,这么短~不够细
  • b
    bbok
    笔记?楼主有心人啊
  • 水星的爱
    发贴辛苦了,不过微观经济学的适用范围太狭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