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分类进行时:水平很高,维持有挑战

  • h
    hkagami
    从去年7月开始,上海进入了垃圾分类的强制推行阶段。一时间,垃圾分类几乎成为上海,乃至中国最热门的话题。澎湃研究所一直关注垃圾分类议题,市政厅栏目从2015年陆续发布了六七十篇关于垃圾议题的文章。又在今年8月的上海书展上,推出了历时9个月编辑完成的《垃圾分类的全球经验与上海实践》一书。
    借着本书的出版契机,在9月4号的澎湃下午茶上,澎湃研究所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的曾刚主任、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宣传处的朱锦处长、爱芬环保的联合创始人郝丽琼,以及上海文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厂长吕长红,一起就垃圾分类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 h
    hkagami
    纵观中国垃圾分类推进工作的历程,可以发现行政色彩较为浓厚。早在2000年6月,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被确定为全国首批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2014年,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商务部五部委又联合推进了新一轮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区)的试点工作,确立了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区)26个。2018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7〕26号),加快推进北京、天津、上海等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要求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而在实施过程中,有些被点名或列入计划的城市没有开始实施垃圾分类,而另外一些名单外的城市却自愿加入,比如无锡、扬州等城市。
    据此,曾刚教授团队通过使用Probit模型,对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进行计量分析,精准识别出了影响中国城市实行垃圾分类选取的五大关键因子,即城市规模、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资源效率及创新绩效。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梯队(38座城市)开展垃圾分类的条件是最好的,应立即实施垃圾分类;第二梯队(53座城市)条件基本具备但还不是特别好,建议在“十四五”期间逐步推广实施;第三梯队(75座城市)可暂缓到“十五五”期间再实施垃圾分类工作。另外,还有将近一半的城市,为了实现成本和效益的平衡,在未来十年内还不适应立刻上马垃圾分类工作。
    曾刚认为,垃圾分类的推进,应当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分布实施,分类指导。在未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以下三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要。
    首先,重视垃圾分类的顶层设计。不同国家垃圾分类的模式侧重有所不同。日本基本依靠国民素质。日本街头的垃圾箱不多,当地执行非常严格的垃圾分类,对垃圾分类的最终管控做得很严苛,处罚很重;德国重在管理企业。如果生产企业或商业企业做得不好,着重处罚企业。譬如顾客在店铺里挑选了生鸡后,商店宰杀后再交付顾客,垃圾留在店家进行处理;而中国则以社区为主,基层党建工作以及城市社区组织的强有力,为中国城市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提供了核心竞争力。
    其次,分步骤实施城市垃圾分类工作。从空间格局来看,城市密集的长三角地区最适合推广垃圾分类。在某种程度上,长三角的垃圾分类一体化比交通一体化更易于推进。珠三角地区及京津冀地区也可以先行先试,再带动周边地区。同时,遵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梯度水平,从东部到西部渐次展开,并与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衔接。发达大城市先行,发达中小城市逐步跟进。尊重市场规律,科学有序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工作。
    最后,发展经济,为垃圾分类创造条件。如果没有经济基础,垃圾分类工作就没有实施的可行性。强推只会对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福利产生负面影响。应该通过垃圾分类工作,开创中国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局面。日本通过垃圾分类及综合处置再利用的过程,减少了日本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相较之下,中国南方城市的资源禀赋并不好,当前经济安全也存在很大的隐患。垃圾分类恰恰可以很好地缓解和弥补这一矛盾。
  • a
    aironline小号
    操,之前小区还留了一个24小时投放口,现在没了。我就想问问,限制投放时间到底有什么好处?
  • h
    hkagami
    2019年7月1日,上海强制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后,受到了始料未及的国际性关注。朱锦表示,仅仅2019年7月,就有20多家国际媒体进行了48篇报道,包括BBC、法新社、俄罗斯国家电台等。从去年7月1日到今年的7月1日的一年间,关于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的报道多达2.8万篇,平均每天70多篇。
    上海生活垃圾分类之所以受到如此多的关注,也在于上海在全球范围内能做出的贡献及表率左右。朱锦分析了背后的几个原因。
    首先,上海有资格代表中国展示中国垃圾分类的形象。同时上海背后依托长三角,在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可回收处置等方面都能实现自给自足的闭环全过程管理和组织。
    第二,上海作为世界级城市,人口众多,情况复杂。上海在垃圾分类和治理上的经验教训,可以传递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方法和途径。
    第三,上海是开放的城市。在生活垃圾分类方案推出之前,上海相关职能部门系统性学习了世界各国的经验。在前期,有关部门对标最高标准,才形成了去年以来的工作方案。
    第四,上海是改革的城市,历来是改革的先行者、排头兵。上海在解决全球性难题中也会迎难而上,可能会有一些独特性的贡献。
    最后,上海是文明的城市。上海居民的素质很高。
    然而,上海若想成为真正的全球表率,朱锦认为,上海仍面临以下三大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上海自身生活垃圾资源化的处置能力相对不足。
    第二个挑战,是试点方案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需要不断取长补短和相互促进。
    第三个挑战,是社会动员。从社会动员的广度深度,包括全行业、全覆盖的层面来看,还没有做到尽善尽美。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朱锦也提出了三个想法。
    首先,由高层出面推动组建“上海生活垃圾分类专业研究院”,可以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种种问题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研究,通过全球视野进行观察、归纳、总结和研究创新。
    其次,上海必须要从更广的区域,特别是站在长三角,甚至全国范围内,考虑建立健全的可回收资源利用体系。
    最后,希望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的社会动员的专项工作。
  • h
    hkagami
    郝利琼:社区垃圾分类实践的下一步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郝利琼从2011年开始进入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一直在静安区4个街道推进相关工作。对于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接下来的方向,郝利琼认为“水平很高,维持很难”。
    2019年之前,她的机构竭尽全力在小区里推进垃圾分类,也只能达80%的达标率。但2019年政府强力推进之后,成效显著,确实能观察到基层力量被动员起来,非常用力地推进垃圾分类。对不同小区的不同诉求,有不同的应对。有的规模小的小区在成功实现定时定点后,甚至可以回到24小时投放的状态。
    在几天前,郝利琼拜访了自家小区的物业经理,对一年来的垃圾分类历程进行了畅谈。这个物业经理先表示,自己非常累,在一年中曾三次打辞职报告,但未获批准。和胸牌上一年前的照片相比,原本乌黑一片的头发已经变得稀疏。
    物业经理表示,有双重的压力,一方面是上面的打分考核,另一方面是商品房小区没有垃圾厢房的天然劣势。他们的压力和艰辛,最终换来的是一个普通小区里85%的人可以做到垃圾分类。
    她的小区的垃圾分类,可能这在上海是中等偏上水平,但在全中国是顶尖水平,这些所有成绩的取得,都基于基层工作者、社区管理者长期艰苦的工作,以及对这份成果的不懈坚守。她认为,上海的经验具有普适性,基本上适用于中国其他城市。
    郝利琼还观察到,中国的不同城市之间,垃圾分类有很大的差异,因为她同时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这三个中国最发达的地区开展工作。上海的垃圾分类工作水平较高,是因为上海的基层治理能力全国顶尖,而基层治理能力又决定了垃圾分类的水平。
    比如,北京基本靠行政力量和物业推动,今年又遇到两拨疫情,受到了延误。虽然北京有很多环保组织,但很少有能深入社区做垃圾分类的机构。而在中国,除了一些高端物业外,大部分的物业能力有限,无法调配社区资源去承担垃圾分类这个繁重的任务,也没有能力进行社会动员。
    而另一个大城市深圳,也基本靠物业来推动。深圳这个城市的特点是年轻人多,居民权利意识强。由于缺乏一个社区主体去凝聚共识,在整个推进过程中都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基于对国外和国内的观察,郝利琼认为,在上海当然有社区堆肥的可能性。因为堆肥是一件充满生命力、欢乐和趣味的事情。可以通过设计堆肥,做社区营造工作,激发居民分类—做堆肥—种菜种花—社区分享,建立更丰富的社区联结,推动垃圾分类更持续地进行。
    吕长红:湿垃圾回收利用的现状和未来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吕长红的工厂主要负责上海闵行区的厨余垃圾处理工作。此前,澎湃新闻也介绍过他们“从餐桌来,到餐桌去”的湿垃圾处理方式。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从2017年4月到2020年7月,吕长红的工厂处理厨余垃圾的总量达21万吨。他们采用“好氧+厌氧”的处理模式将厨余垃圾转化为资源化产品,包括5万余吨的土壤调理剂、6000余吨的餐厨废弃油脂和300万方的沼气。
    从去年垃圾分类开始,工厂的处理量直线上升,而餐厨垃圾的纯度也可以达到85%以上,相比从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到去年年底左右,随着工厂二期项目的稳定运行,每天可以收到约400吨左右的餐厨垃圾。去年12月是高峰,处理了约1万吨餐厨垃圾。但今年年初的疫情暴发期,工厂收到的餐厨垃圾量有所下降,2月、3月时,大概每天处理100吨餐厨垃圾。
    吕长红认为,垃圾分类的未来依旧困难,但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高消耗的发展注定不可持续。他引用了一位专家的观点:“垃圾分类是以法制化为基础,以社会化为保证,以产业化为支撑,以价格机制为导向。”
    当下他的公司在做资源化产品,处理垃圾享受政府补贴。但今后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市场化和经济化。他的工厂在确保产品品效和功能的条件下,还需要不断优化自身产品。未来才能减少对政府补贴的依赖。
    而对于近期备受关注的食物浪费问题,也能从吕长红的工厂窥见一斑。由于学校食堂是他们工厂的餐厨垃圾来源之一,往年开学后,他们往往每天会多收到几十吨餐厨垃圾,但最近几天发现只多了十吨左右,远低于之前的水平。
    最后,吕长红表示,餐厨垃圾变少了,他们的工作压力也变小了,每多一吨餐厨垃圾,就意味着浪费了一吨粮食,而处理这些垃圾需要花钱,要比生产这些粮食贵多了。
  • 《环球时报》
    每多一吨餐厨垃圾,就意味着浪费了一吨粮食 ? 来人 给它喂骨头菜皮
  • 墨凡
    餐厨垃圾变少了? 那是因为懒得分都扔干垃圾桶了
  • k
    knightchl
    中国的专家们,尤其是这种有机关职务的(区别于科研机构的),全部枪毙是有冤枉的,两个枪毙一个肯定有漏网的
  • 大晶
    其他倒没啥,最不爽的是湿垃圾破袋,家里人车分流绿色环绕的小区硬生生弄出一个臭气熏天的角落,真不知道图的啥。
  • S
    Smilebit:)
    日本处罚重你个头,故意大批量违规排放垃圾才有重罚,不太懂的人一不小心把垃圾分错类了难道还能给出上万日元的罚单不成,人家可不是野蛮国家,不过就是垃圾处理的后进典范而已,毫无必要的垃圾分类政策劳民伤财还没收到任何好处,和泥国是半斤八两
  • c
    casiosushi
    帝都厨余垃圾也要破袋,肯定没法施行
  • C
    Chuoqi
    我那里已经没人管了...
    除了早上会把垃圾桶收走以外,晚上随便你几时下去丢,毕竟半夜不会来检查
    我是自觉分类的,但破袋就算了吧
  • 他喵的
    是上海么?
  • 怎么说呢
    不分,直接扔
  • a
    asdqwe
    没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