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为什么越来越少了?看看昨天科学网上沸沸扬扬的 “昨夜无眠”吧

  • x
    xuhan
    昨夜无眠,为了一个学生。

    五年前,他在清华大学数学系四年级。他可以保送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参加了我们所的入学考试后,研究室建议我考虑他。面谈后,我同意了。

    事情开始得非常顺利,他请我担任他大学毕业论文的导师,我给了他一个解矩阵半张量积方程的小题目。讨论了几次之后,他就做下去了。他很快进入角色,做了一些小的结果。他的毕业论文,我修改过。后来他告诉我,得了“优”。我也比较满意,觉得他赢在了起跑线上。

    硕博连读的第一年,他在研究生院上课,接触不多。第二年回所,我很快发现了他的优点。从素质上说,他数学基本功扎实,和他讨论数学问题是一种享受。一些需要细想或计算的问题,交给他就好了。少则数小时,多则一、两天,一定会给你一个“Yes”或“No”的解答。

    他在科研上的敏感性也很难得。例如在讨论布尔网络可控性时,他首先发现了控制传递矩阵的特性,我们一起,很快导致了一个很简洁的能控性公式。这个公式不久后被两个以色列人重新发现。碰巧我是他们文章的审稿人,我告诉他们:一模一样的公式我们已经发表了。这是一个比较深刻的结果,后续引用也很多。没有他,这就不是我们的了。

    他在实验室口碑很好,他负责研究生的一些组织工作,很负责,室领导也很满意。他被认为是室里最用功的学生,白天、黑夜都在实验室干活。虽然家在北京,但周末常不回家,有时回家看看,半天就回来了。

    他几乎是个无可挑剔的好学生,听话出活,对我的要求(现在反省可能有些过份了),从来不说:“No”。我渐渐地被他感动了,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我跟他说:“我是一个失败的运动员,当我成了教练员,就把全部希望放在了学生身上,但愿他们能实现自己当年的梦想。”

    当博二开始的时候,他的研究成果已经相当多了。为了他的成长,我对他提了个要求:30%时间做研究,70%时间念书。这一年,他主要上了微分几何以及相对论的课。另外,由于自己主要在确定性方向工作,我不希望他在随机方面有缺陷。

    我让他自学“随机过程”,每周报告一次,用的教材是Z. Brzezniak, T Zastawniak, Basic Stochastic Processes。我要他连每一道习题都要讲清楚。到了第二学期,听众只剩我一个人,我们还是一直坚持到讲完。事实证明,这些结果在他后面关于概率布尔网络及混合策略博弈的工作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我自己一生吃了英语的不少亏,因此,我一再强调他英语一定要过关。从博一开始,我每年都安排他出国开会至少一次。博三,在我的协助和支持下,安排他到英国、美国、新加坡等进行学术访问。上个暑假,他到英国Glasgow访问了两个半月,他明天就要去美国Texas Tech Univ.访问四个月。新加坡的Xie教授答应他什么时候去都可以。

    他有一张令人羡慕的成绩单。他已经发表了十几篇期刊论文、十几篇会议论文(至少一半是国际会议)。还有一本和我及我另一个毕业学生合写的专著:“Introduction to Semi-tensor Product of Matrices and Its Applications”,World Scientific (600 pages)。他的论文包括IEEE TAC的Regular Paper (第一作者),Automatica的Regular Paper (第二作者),Systems and Control Letters (第一作者),中国科学 (第一作者),等等。同行一看就知道这些文章的份量。

    他还有若干在审或待发表的文章。例如,他在Glasgow大学访问时写的一篇文章。他曾要求我参加,我要他把我名字去掉,给我道个谢就行。我就是希望培养他真正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这篇文章投IEEE TAC,最近编辑部来信,作为 Regular Paper,一次就接受了。IEEE TAC是IEEE CSS的旗舰杂志。

    他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获得若干种奖学金,今年得了数学院的院长特别奖。他还得过控制界很有影响的关肇直奖。他才二十五岁!我对他充满期待,也充满信心。他成了我对未来的一个梦!

    我坚持要求,他毕业后到国外做两年博士后。他已经得到英国Glasgow Univ.和瑞典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博士后邀请(注意,不是“申请获准”,而是“邀请”)但我认为他应当到正在最前沿做最好的研究工作的地方去。半年前我和UCSB大学的一位当红教授联系,他当时口头同意接受他。不久前在日本见到该教授,确定在今年CDC两人见面一谈,算是Interview罢。

    这似乎是一个美丽的故事。然而,矛盾出现在半年前。一天,他突然跟我说,毕业后他想去银行,或者到中学当教师。他还告诉我,他已经考过会计师。我大吃一惊,但以为是年轻人一时头脑发热。几次争辩后,我甚至义正辞严地对他说:“你就死了这条心罢,我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后来,他同意了我这样的建议:先做两年博士后,两年后再做决定。我跟他明确说:“我既不要你跟我做,也不要你做与我有关的题目。但你天生就是做科研的材料,不能自暴自弃。”

    时间过得飞快,上周五,他突然对我说,北京某中学给他Offer,要在本周二(今天)前签约,而他明天就要到美国去了。我一下子急了,和他谈了两个钟头。好话坏话都说尽了。好话是:“你这样做,中国,甚至世界可能会失去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坏话是:“年轻人要有理想,有抱负,怎么可以向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我告诉他:“你一定会悔的。”可不管我怎么说,他就只重复一条理由:“做研究太累,没兴趣,不想做了。”最后,他答应再好好想一想,大家就不欢而散了。

    周一见了他,就问他想得如何。他说回了一趟河北老家,和父母以及老家亲戚都谈过,他们都支持他。我傻眼了,说他们不了解科研,也不了解你的情况,你应该和教授们谈谈。昨天,室里许多人跟他谈。我还搬兵找到陈老师,心想:“我的话你不听,老院士劝你,总该听罢?”陈老师是个爱才的人,一听这事也急了,立刻答应:“我可以找他。”可惜,陈老师似乎也没能动摇他的决心。

    昨天我们对他是连番轰炸,直到晚上,几位年轻人,还有一位来访的年轻教授,一起请他吃饭。准备在席间再劝劝他。


    昨晚我回到家里,饭后一个人发呆,欲哭无泪。我曾对他说过:“我的底线是:最后的决定权还是你的,我不会强迫你。”那位访问教授背后曾问我:“你明明是为他好,明明知道他的决定是错的,为什么不能强迫一下?”这勾起了我的心病,我告诉她:“因为强迫儿子按我的意志生话,我把他逼上了绝路。我不能再……”

    昨天晚上十点多,我实在忍不住,给一位年青同事打电话。他告诉我:他们的“鸿门宴”还在继续,只是仍无进展。现在,也许他正在签约……反省自己,我一直把他当着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总是像父母亲一样强行安排他的一切,很少了解和尊重他的意愿。我对这一切的解释就是:“我是为了你好!”可这够吗?

    现在的我,是又一次“哀莫大于心死”。可谁能告诉我:是我错了,还是他错了?

    程代展,2012年11月13日

    ==============================================================================
  • i
    ilovesea4
    哲学家笑了
    你也有这一天么
  • 火锅
    可以理解
  • 易水寒风
    压力大工资低。这就是现实
  • 无面
    看看这个人,天天看书学习,不时地出国几个月,有没有给他时间安排个人生活呢?情感和空闲。除了少数人,谁都想休闲一点啊,就算是爱因斯坦也不是只有一个老婆呢。
  • s
    shixn
    既然不喜欢干科研,这么多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 T
    TG春上春
    头脑这么聪明的人,留在中国可惜了。更何况中国那些煞笔中学。
  • a
    archevalier
    怎么都转到这里来了
  • t
    task
    外国也是这样么?
  • m
    mamania
    盯了10秒头像,直接撸下来看回帖了
  • 易水寒风
    相对于金融业的话确实也低…
  • i
    imwhatim
    这货出了国再转金融不行吗
  • w
    woodnymph
    纯傻逼。。属于没见过国外世面的人,估计是国内做研究苦怕了
  • O
    Ominislash
    直接想起心灵捕手勒...............
  • r
    rexlw
    解决方法,给他看生活大爆炸
  • m
    moody
    这货应该找小老虎取点精
  • 未定名
    醒醒,又一个回帖不看的?你倒是看看文章里关于出国访问的内容啊?
  • f
    ffcactus
    智商高,情商底的典型。
  • t
    tzenix
    强势的父亲往往酿成悲剧
  • t
    tzenix
    这个叫程代展的人心目中的好学生的标准是: 他几乎是个无可挑剔的好学生,听话出活,对我的要求(现在反省可能有些过份了),从来不说:“No”。
    看到这句我真的觉得可笑
  • 那一枪的风情
    一声叹息,也触动了我内心深处一些最柔软敏感的东西。
    先马克一下,有心情的时候,也写点东西讲讲类似的事情吧。
  • 那一枪的风情
    程代展不是一般人。
  • z
    zenodante
    本来进这行的就不是因为爱研究而进的,那自然研究的乐趣完全不能左右人的选择。
    中国科学界全被一群庸俗至极的人所占据,一点都没意思啊。眼看着科学界就被中国人做坏了。

    世界科学两大毒瘤,美国,中国。一个在高层次上急功近利,把路子带歪,一个在低层次上急功近利,把路子做烂
  • p
    potus
    看上高中数学老师补课费了
  • p
    pangeng
    钱少,玩命,运气不好碰到勾心斗角的实验室。想想就吐
  • T
    Tiaros
    我认识许多现在还留在实验室的混得都很屌丝,给导师老板做廉价乖顺的助手科研民工
    他们大多是本科毕业后下不了决心转行找工作于是读研,结果研究生毕业后发现工作更难找又继续读博,最后万年博士后
    有门路的早就跳走了
  • 大手
    应用研究?

    西门子有个TTB部门,对这类非常有兴趣。
  • 一起去桑拿
    如果配个美女助手给他学生呢?
  • c
    cloudian
    所以还是个激励机制的问题,在国内研究型大学的附属医院里,医生都是上杆子地搞科研,是这块料也搞,不是这块料也搞,有空搞,没空也要搞。为啥?搞了科研可以拿基金和文章,就能晋升,就能赚大钱……当然,搞出来的科研水平就一般般了,但是至少不用像楼主转载索说害怕人才流失了,搞医的发一百篇烂文章,总能出一篇好文章吧?所以还是得想想办法怎么提高待遇,功利一点都无所谓,谁让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呢。
  • m
    mmaff
    于是教授使出了大慈大悲千叶掌,
  • 无敌廖冬瓜
    这货明显是要出国,曲线救国。我觉得这水平当大学教授都够了
  • d
    dream123
    给房给车给钱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 t
    task
    问题是他回绝的是去国外搞科研
  • n
    newshadow08
    我觉得他也是拐个大弯搞出国移民之类的事情爸,一个教师绝对不能吸引人,更何况一个攒钱或者祖国园丁这类教师压力都一样不小。这事怎么看都别有隐情。
  • t
    task
    怎么看都是去国外搞科研移民更快吧
  • 老魔
    国内的研究生就是老师的廉价劳动力。搞研究既没乐趣也没钱。靠什么吸引人?
  • w
    woodnymph
    出国访问拿国外薪水么?享受国外福利么,能国外买房退税么?
  • t
    task
    已经是博士后邀请了 不仅仅是出国访问了 真如文中这么优秀 拿国外薪水么 享受国外福利么 国外买房退税 还不就是个程序问题?
  • t
    task
    问题是他回绝的是去国外搞科研
  • t
    task
    首先人家已经是邀请了 如何不认?
    其次肯定比国内当老师强啊 从移民角度也是更快
  • t
    task
    可是这是要去国外啊

    当教师捞钱移民容易快 还是外国当博士后移民容易快啊

    [本帖最后由 task 于 2012-11-18 11:47 编辑]
  • t
    task
    posted by wap移民再说到时候想搞学问就搞学问 想赚钱就赚钱
    显然最划算

    而且还可以照样回来当既得利益

    本帖最后由 task 于 2012-11-18 12:04 通过手机版编辑
  • t
    task
    posted by wap是邀请他来当博士后
    谢谢
  • t
    task
    那也比当教师强啊

    难道教师进既得利益团里就很简单了?
    可比科研难多了
  • a
    aeiou2008
    高强度压迫式地搞研究导致失去兴趣,为了完成学业,为了自我成就,搞不断地自我逼迫,最后产生逆反心里。恶心一切搞研究,再也不能忍受了,就这么回事。所以说逼得那么辛苦,到头来一场空啊。
  • 猫又又
    国外比国内不好吗
  • f
    fanile
    肿么觉得我能理解。。。虽然只是个普通人远远比不上这种大牛。。。
    但是当年毕业那年我说不考博士而是在某公司找了个(听起来很低级的)工作时候,我们院长那种痛心疾首的表情现在都忘不掉。。。
    但是点都不后悔啊。
    几年过去了
    加班是苦逼了点,待遇福利却比还在苦苦读博的同学好多了。
    最重要的是现在看专业书依然满满都是爱,比被逼着写论文发表的时候更能单纯享受自己热爱的学科所带来的乐趣。(文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