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tb卖到今天也就45万,格斗游戏现在行不行也就看欧美了吧

  • l
    lazycat233
    现在除了DQ什么游戏大头不是看欧美?
  • m
    morale
    很多游戏销量靠海外正常,毕竟海外市场比本土大太多了
  • 绿
    绿冰
    可这两个爆卖的不就是上手简单……龙珠和火影一样是上手简单
  • 寒风
    格斗游戏应该是起源于日本街机厅,然后发扬光大到全球。
    结果现在一个个街机版都可能不出了,日本市场甚至可以无视。
    要不是日本有很多高手,几乎都没什么注意力了

    挺令人感慨的
  • 寒风
    龙珠跟火影是两种游戏。
    龙珠是正儿八经的格斗游戏,火影只是个粉丝游戏。

    龙珠只是简化了部分输入,其他和传统格斗游戏一样。不是火影那样全招式几乎都可以一键的。
    而且龙珠这种简化输入,本世代其他那些格斗游戏游戏多多少少都有。
  • 雪菜碧池
    奶粉作卖45万还嫌少?
  • 寒风
    我觉得ARC是把这作当成主力推的。比赛上是这样,更新也是这样。

    新角色,2.0版本更新,街机版。如果不是有意推,这些不会花钱做的。加入各种作品角色,也是想借此提高知名度吧。
  • m
    melting
    ftg和stg还有mug这类游戏,虽然小众,但是还是有一撮稳定受众的,销量应该有个下限
    而且身边统计学一下,我周围基本都是买了bbcf和gbvs,没买bbctb…
  • n
    nage560
    格斗游戏开发成本很低吧,毕竟那么多同人都能做格斗游戏。即使是街霸5,开发成本也远低于鬼泣5吧,销量却比鬼泣高多了,而且一作能出N个加强版还能卖衣服和角色。算是暴利的一种游戏类型?ACT比起来就惨多了。
  • 石中剑二
    日本市场还是那么大,国民游戏仍然卖三百多万,和三十年前一样,不过海外市场是一天比一天大了,从90年代末开始的吧
  • 寒风
    日本市场整体收入是变化不大,但是传统游戏市场是越来越少,也就只剩国民游戏能卖那么多。其他大部分游戏都缩水严重。差的那部分是被手游补回来的。。。
    可以认为是,本来用来买中小型传统游戏的人,现在不买了,花手游上了。。。
  • 红多泥
    凌晨五点吧 还算友好
  • 雪菜碧池
    素材复用写在脸上,如果不是联动角色的人气,卖不到10万
  • 皆月镜
    可能是我玩的格斗比较少,不过就我个人而言玩过的欧美和日本格斗游戏来说,在操作逻辑方面就有所区别了,反正我个人非常不适应玩欧美的格斗游戏,另外ip确实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很多人玩格斗只是恰好他是个格斗。
  • L
    Limpidity
    bbctb这作就是明摆着的奶粉试水作,顺便联动拉拢一下海外人气
    素材基本全复用,以往bb的卖点之一网战外丰富的单人内容被砍了半截
    2.0和加新角色都是bb传统艺能了,这次改出后续这么多角色dlc简直就是在榨干死忠粉,不继续玩EX版商法也是这套确实不好搞了,Rev2、BBCF、龙珠一路下来明显早就放弃了,最爱这商法的光荣现在都收敛了
    街机版延后就能看出arc对这代的态度了,bbcf可是街机act1act2act3三个版本剧情新角色连续推进炒热后才推出的家用机版
  • K
    KYO(T)
    https://tieba.baidu.com/p/6695376334
    GG按照VG的数字SIGN+R1+R2共75万,但是根据回帖说vg不如gamstat准确,gamstat的数字是128万
    虽然总数还行,但是三个版本加起来,只能说:就这……
  • l
    lbb3313725
    人物造型就没吸引力阿
  • 寒风
    gamstat统计的是运行过这游戏的“账号数量”。

    一个人几个号都运行了这游戏,或者出二手,实际上只卖出一份,但是数字就增加了几。。。

    所以是不能拿来当销量数据的。
  • l
    lolozp
    本来想买的,但没剧情模式
  • 新庄運切
    日本街机厅萎缩的比较快,就去过的那几个大一点街机厅大部分都是抓娃娃机,格斗游戏机台特别少。可能去的时间不对,本来想打几把gg,打了二十多分钟ai都没人来
  • 绿
    绿冰
    虽然龙珠确实正儿八经的格斗游戏,但花了大心思做漫画还原和剧情模式,思路上其实挺不格斗游戏的
    而思路上很传统格斗游戏的都不行,简化也只是多多少少,大多数并不彻底
  • 寒风
    龙珠这个动作还原是不错,但是剧情模式就是一坨。。。不仅流程非常无聊枯燥,剧情也是流水账,除了打通开启一个角色使用权之外没有玩的价值。这个角色豪华版默认开启,现在也能直接游戏币开启了。

    而我上面提到的GG和BB,前者的剧情模式就跟看了几小时的长篇动画一样,后者文字量长到跟小说一样以至于有那么一批不玩格斗但是买回来看剧情的粉丝。就剧情模式来说它们某种意义上才更加不格斗游戏。

    至于输入简化,现在市面上格斗游戏已经极少有什么难的输入了,就操作难度来看说觉得并不比大乱斗的小跳前后空a速降难了。手速可能大乱斗要求还更高一点。
  • L
    Limpidity
    森利道曾经表示过新作开发遇到瓶颈,很可能是蓝组折腾了一圈实在搞不出新东西,只能回去折腾个ctb2.0
    bb一向都是街机先行,CPCF甚至比前两作移植家用机时间更晚,不存在什么运营不长的说法,这次目标是向海外推广没错,但根本看不出是当主力,P4U和夜下都是完全现成的内容,rwby内容少的可怜,和红组亲儿子待遇差太多了
    要是主力作品早就拿红组3渲2模式开搞了,而不是这一套2d从初代缝补到现在,只做了些半吊子3d背景
  • 吉田美和
    做BBTAG可能是当时森利道察觉到BB在欧美底子薄,BBCF在真·BB2.0出来之前很容易从EVO这样的地方退热度,就临时起意搞了一个,从结果来看,虽然还是离开了EVO的主舞台,但在欧美玩家里的尝试比BBCF好,另外GGXrd作为日式先行者的故事演出也比稍晚的不义联盟2与真人快打11要差一截,这可能才是ASW想要游戏卖好,在欧美地区卖好的瓶颈之一,GGS体验版里的那些临时测试政策(伤害,大厅)都不是啥大问题
  • 大叶饺子
    是的,刀魂6本来算是做完本体就终结系列了,结果靠美帝粉丝能撑到出第二季dlc,夜下降生这种6年前的老游戏,能两度登上evo正赛舞台,都是靠美帝游戏社团的支持跟热情

    —— 来自 Essential Products PH-1, Android 8.1.0上的S1Next-鹅版v2.2.2.1
  • y
    yym
    编辑
  • 寒风
    日厂本来就在掌机上出游戏,NS并不特殊。

    目前为止,也没有什么日本小厂在NS出了什么续命作品,倒是往steam上跑的多了。
  • y
    yym
    现在有了个switch,对小厂来说是手游之外的一条路了
  • y
    yym
    那是历史的偶然,日本一亿人,欧美十亿人(广义的还不止),市场常态什么样应该很显而易见的,即便如此,日本人均依旧是世界第一,总量也并没有被美国拉开太多,很难得了(日本主机占比其实跟欧美差不多的,主要是缺pc这块)
  • y
    yym
    对不起,刚刚引用错了

    ns好歹本身有前途吧,而且steam也是一条路嘛,欧美小厂靠steam的也很多吧(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带动一下日本国内的pc市场)
  • y
    yym
    https://bbs.saraba1st.com/2b/thread-1936819-1-1.html
    另外这贴里面讨论了挺多了
  • 寒风
    然而现实是并没有多少日厂出ns独占游戏。也没有证据表明那些跨了一大堆平台的游戏是靠NS版救活的。
  • y
    yym
    这个另说,只是从客观角度来看,ns挺适合它们,而且ns很有前途(尤其在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