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无薪试岗”明显违法,监管部门不能听之任之

  • h
    hkagami
    半月谈微信公号6月5日消息,“免费试用11人,结果未录用1人。”“正式入职前说是无薪试岗五天,今天是第五天,正准备明天签约。结果临时告诉我不用我了。” “我以为签合同后会把工资补给我们,结果医院说试岗期间免费培训员工,试用工没给企业带来盈利,因此没有劳动报酬。”……疫情期间复工后,求职者开始行动起来,大量劳动力涌入人才市场,然而却遭遇一些企业苛刻的用人条件。据媒体报道,部分企业为了避开试用期用工成本,选择招非全日制员工、无薪培训轮岗、签短期无薪上岗协议等违法方式“试用”员工,通过“无薪试岗”的堂而皇之的方式,让本该拿到报酬的劳动者白干活。
    试用期,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后,为了相互了解而约定的考察期。劳动法中并不存在“试岗”概念,“无薪试岗”更是无稽之谈,试用期必须支付劳动报酬。但在现实中,把试用期偷换概念搞成“无薪试岗”的现象还真不少。企业之所以这么干,有的是为了节省选人成本,把企业不需要的人零成本地淘汰掉,留下可用的人,有的则是为了节省开支,盯上了试用期的劳动价值,对劳动者进行“割韭菜”式压榨。
    在企业和劳动者的关系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就业竞争大,大多数时候求职者不得不妥协。对求职者来说,3—7天的“无薪试岗”,给求职者带来太多的不安全感。即使在双方了解、留用可能性大的情况下,无薪且毫无主动权,也会让求职者有“未进门先被盘剥”的感觉,不利于企业留住人才。对企业来说,“无薪试岗”看似节省了几天的用工成本,其实加大了用工风险,长远来看更损失了企业的形象和品牌价值,对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不利,可谓得不偿失。
    “无薪试岗”显然是违法的,一些企业之所以明目张胆,就是利用了试岗期间不签订劳动合同这一点,让求职者有苦说不出。然而人社部2005年就发出《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当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时,劳动关系成立。对于一些企业的“无薪试岗”,监管部门应及时出手,制止这种错误做法。此外,“无薪试岗”现象的出现,也源于企业试用制度的不完善,企业应摒弃把劳动者简单视为“劳动力”的短视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更加健全的试用制度,给予求职者更多的尊重和诚意!
  • T
    Tobar
    老牌资本家大呼学习了
  • 蓝光大熊猫
    不奇怪,当年大学刚毕业,找工作,人家要我写个市场调查,我傻不啦机的调查写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人家白拿你辛苦弄来的数据,一个子不给。以后经济不行,这类事只会更多,不定哪天来个无薪管饭就行
  • 铁观音
    然而最后呼吁的是企业摒弃短视行为,良心发现,而不是呼吁人民举报起诉以及执法部门依法打击
  • 蓝光大熊猫
    大胆,你想干什么,你的思想很危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