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学区房重要,也没有那么重要

  • y
    yunyun
    教育资源就像一块蛋糕,理想的切分当然是均衡化,但均衡是个长期过程,想要吃到蛋糕,眼下还得买房。
    优质资源都想要,学区房应运而生
    学区房并非中国独有,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当下的病毒一样遍布全球。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教育资源都很难完全平均分配,优质教育资源总是相对稀缺,你想要,我也想要。至于到底谁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进入好学校,通行的方法大概有3种:考试录取、抽签(摇号)、划分学区。
    抽签(摇号)全凭运气,是一种概率事件,伴随着不确定性,且容易让人心生惰性,产生听天由命的感觉。考试,看起来是一种相对公平的方法,但在实践中逐渐变味,出现了推优、特长、点招、定向等10多种招生方式,一些暗箱操作如影随形。而且“拼孩子”导致孩子课业压力加剧,社会各界对“减负”呼声越来越高,一些择校方式不断被“叫停”。
    划分学区成了一种简单且相对公平的解决方案。学区房,自然也成为众人争抢的稀缺资源、唯一的主动选择通道。围绕学区房出台的相关政策,总能引起家长圈、房产圈的强烈反应。
    新政改革为“降温”,奈何家长更“理智”
    今年上海全面实施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民办学校报名超额则100%摇号。北京推行的“六年一学位”“就近入学”,以及“多校划片”等政策,今年将实现全覆盖。这些一线城市的学区政策变化,对全国学区房而言,更像是一种信号,具有示范意义。
    有意思的是,新政没有让学区房迅速“降温”,反而短期内刺激了二手房交易。
    北京西城区坐拥大量名校,新政出台后,短期内反而出现了二手房交易火热的现象。一方面,家长急于在新政落地前完成过户;另一方面,部分房主因为担忧降价开始抛售。
    3月份上海成交房源中,市中心一套不足30平方米、对口某第一梯队小学的老房子,每平方米均价超16万元。“政策年年变,谁都不知道等自家孩子到了上学年纪,对口的是哪个学校。”不少上海家长坦言,一旦某个小区被划进名校招生范围,它的房价就会显著提升,而一旦被划出,它的升值空间就会受到影响。
    原本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不搞重点学校、不搞重点班级,让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如今,没有了民办学校的“竞争”,没有了“精准”对应的名校学区,家长们择校更加“理智”,结果公办学校得到更多青睐,“学区房”的热度依然不低。
    可以说,新政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区房的优势,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其附加价值。在整体教育资源较好的学区,甚至会因为家长的避险心理,学区房价格再度被推高。
    “像我们这样的普通市民,未来只能拼孩子。”在一些家长看来,为了争抢名校资源,必须买学区房。只不过,现在买要做好房子“套牢”甚至“砸在手里”的准备,也要做好上不了名校的准备。毕竟,新政之下,一套房子对应一所学校的格局被打破,投资学区房将出现不确定性。
    解铃还须系铃人,缓解教育焦虑还需“更好的自己”
    那么,学区房还要不要买?

    从房产投资角度看,学区房的流动性比其他二手房要好很多。即便学区的划分存在不确定性,只要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没有变,学区房溢价依然会是房地产投资分化的重要原则。
    但如果把学区房看作“赌上孩子未来”的教育投资,性价比可能就没有那么高了。在当下的中国,购买学区房的家庭一般具备两方面条件:有一定的财力,以及对教育非常重视。重视教育,中国很多家庭都如此,但如果没有那么好的经济条件,对学区房过度投资,作为孤注一掷的赌注,风险未免太大。
    前几年,一条“清华北大博士夫妇买不起学区房”的新闻,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与讨论。近来,一条题为“单亲妈妈为女儿读名校卖掉祖宅换学区房,靠租房陪读”的社会新闻,令人唏嘘不已。
    学区房,用市场化的方式,网罗了一批相对来说能力突出的人,从人际资源看,对孩子成长无疑助力良多,但这只是增加了孩子“学有所成”的几率,不是教育的全部,也承载不了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全部祝福与期待。
    从根本上说,学区房也并不是缓解教育焦虑的一味良药。多数家长教育焦虑的根本原因,不是买不起学区房,而是无法确定孩子学有所成的愿望会不会实现——
    “我们俩清华北大毕业,孩子怎么能只上个二本?”
    “为了娃住在厕所大小的单间,什么时候是个头?”
    “多校划片,我的学区房白买了吗?”
    从一系列对学区房的控诉中可以看出,对孩子未来发展无法把控的无力感,才是家长焦虑的根源。简单来看,解决之道无非两种,一种是放弃不切实际的执念,另一种则是提高成功率和可行性。但无论是哪一种方式,解锁之法放在孩子身上,不如放在自己身上。对孩子的未来患得患失,不如对“更好的自己”的求索来得更有把握。
    父母是孩子最长久的老师,是孩子最初的世界。父母对孩子成长给予必要的支持——物质的支持、信任的支持以及视野的支持。父母的身体力行,可以让孩子从父母身上看到一种不断奋发向上的精神。日日夜夜的言传身教,让孩子耳濡目染,获得了潜移默化的品格教育。
    学区房,也许可解一时之忧,却解不开孩子人生中遇到的每一道难题。从更大的格局来看,教育是为一个人一生的品行、一辈子的人格打基础,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区房,只是这个环节中的一种可能性,是锦上添花的一笔——重要,也没有那么重要。
  • 仲晓萌
    钱很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
  • c
    cloudian
    就是我大清自有国情在此咯
  • w
    wanghujin
    第一,中国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出人头地的思想根深蒂固。
    第二,流水线和扫大街确实买不起房。
  • j
    johentai
    很简单,孩子的天资基本上就就是正态分布,真的不行和真的行的,你义务教育阶段怎么样没什么太大影响。
    但是大部分孩子都是普普通通,你压一压榨一榨,弄去好点的学校就有点起色,北上这样大学多的,读个重点高中,考个一本还是可以的。放一放松一松,可能初中就滑到分流去或者普通高中,那就考二本是天花板大专去了。
    可能大部分家长也没这么想,就是要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又会有太高的期待,大小一齐焦虑。
  • 睡睡平安
    这个半月t是不是就是那个40多岁的女编辑妹妹公号给X站gg打榜那个半月t啊?

    要不是那个新闻
    这个媒体我早就遗忘了
  • 睡睡平安
    半月谭:学区房重要(对你们),也没有那么重要(对我们)
  • 推土机
    病毒再来一次,全体在家上网课你们就觉得公平了
  • e
    elia
    Posted by Vivo NEX S
    这个不是考公务员必看的那个半月谈?TGFC·NG
  • a
    ayxgaly
    写的这么好,还冷嘲热讽
    学区房是保障下限和增加考学成功的外因,上限需要孩子自身资质和努力,而且内因永远是决定因素。学区房相当于给孩子高考,资质高的加3分,资质低的加10分。
    不差钱就为了这3分上,差钱,为了这3分就得不偿失,投入太多。
  • r
    runtge
    干掉民办当然学区房更重要啦,房子就更贵啦。傻子都知道这逻辑吧
  • a
    aweiwei
    理论上来说,成绩好、有钱、有权这三样以前在北京有哪一样都能上好学校,但这三样一样都没有的还是大多数。所以现在的政策就是把成绩好和有钱的都牺牲掉,只保留有权的暗箱操作,其他都摇号。
  • h
    hnasus
    以前资源不够就鼓励民办学校,现在民办热门了,开始各种下绊子弄死民办,让你们去摇号还锁区搞得学区房价格节节高升,只能呵呵
  • zhao
    民办才是竞争力,现在国进民退一碗水端平,其实也是一种不公平。
  • i
    iceliking
    看怎么比了,同样资质的孩子,在不同学校的差别可能不是三分而是30分,特别是对有天分的孩子,这个差距甚至有100分以上,去到一些烂学校,周围环境和师资都比较弱的话,一个学校的孩子能上重点的只有1%-2%,还只是擦边进

    这其实有点像城市和农村孩子的教育差距,环境是决定性的,天分反而是次要因素了
  • p
    prowander
    摆正做电池的心态,便觉得心下泰然舒畅
  • w
    wanghujin
    不一定,你一个没有学区的老破小去考民办,除了万分之一的天赋异禀,一般来说是不会收的。
    民办里很多学生其实都是有学区房的,不去而已。
  • 米海牛
    摆正做哪种电池的心态?本论坛狗狗这种电池的心态,还是三和大神这种电池的心态?
  • h
    hsd
    摘录:“从一系列对学区房的控诉中可以看出,对孩子未来发展无法把控的无力感,才是家长焦虑的根源。简单来看,解决之道无非两种,一种是放弃不切实际的执念,另一种则是提高成功率和可行性。但无论是哪一种方式,解锁之法放在孩子身上,不如放在自己身上。”


    就差没直接说开了。什么阶层做什么阶层的事情,没钱就别捣鼓学区房,有钱学区房就像买菜。
    这次说的有点直接了。

    本帖最后由 hsd 于 2020-6-27 07:56 通过手机版编辑
  • k
    kidthief
    解铃还须系铃人,缓解教育焦虑还需“更好的自己”
    不如放在自己身上。对孩子的未来患得患失,不如对“更好的自己”的求索来得更有把握。

    意思就是你靠爹妈,你儿子也得靠爹妈
    你废物就别怪孩子了
  • M
    MacPhisto
    存天理,灭人欲
  • H
    HDE
    这种标题虚伪至极,这也不重要那也不重要,实际上就是事不关己,真和自己有关,马上就是一头牛了,全都重要。
  • f
    foxandfox
    优质教育资源,肯定稀缺,有娃的还是给娃争取一下吧。

    或者除非有很多钱,上不上都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