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惑,为什么古文没有标点符号

  • 网上的final
    我想了一下,大概有2个原因:
    1.古代没发明纸之前,文字都记载在甲骨,丝绢,竹片上,于是存储空间吃紧--另外,古文讲究精悍,句子都非常短小-----如果再加上标点符号,会大大的加大传输成本。

    2.古代的写字的人喜欢装b,和现在论坛上的窄范围流行的网络语言一样,,orz,233.等等。自己人看的很开心,外面的人 来了一头雾水 完全不明白啥意思 。古代发帖的人为了达到装13的目的,故意把句子全部连起来写,
    不写标点符号 是故意的

    请TG的古文 高手 解惑 ~~~~
  • O
    OpEth
    俺觉得应该还是有的吧。。。。。
  • x
    xfiori
    没事好练习断句的本事
  • o
    otz
    即使现代有了标点符号,楼主还是不怎么会用嘛
    ps 为什么古代没有纸古人就不擦屁股了呢
  • 倚天奸剑
    楼主,“句读”是什么意思?“读”在这里发什么音?
  • K
    Kuzuryuusen
    这帖真的是为了印证中国语文教育的失败么
  • s
    sonic910623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之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句读(dou三声)就是古代的标点符号,用点表示断句的位置
  • l
    lawson
    嗯…………没标点符号有时候真的不知道咋搞,不过那时候的人,基本不需要吧?都是内部交流用的。对外需要么?
  • 绯雨流
    中国古代标点符号的萌芽期在先秦,发展于两汉,至宋元明日臻成熟,现代意义的标点符号的拓展期是清代:D
  • 绯雨流
    我在故宫珍宝馆里看到的先秦石鼓文上就有用来表示断句的符号存在: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