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别买高层,有人说楼层越高越好

  • l
    lanqo
    主要是现在不买高层,能选择的太少,城里别墅买得起吗?
  • l
    ldxquake
    土地是国有的,钢筋水泥是你们的,为什么拆不起,十年前市中心拆迁到二环以外的路过,没有原拆原迁的选项,现在拆迁安置基本三环以外
  • t
    tottlsun
    查一下你坐在城市最高的消防云梯是多少米,然后这算一下是多少层,不要超过就行。不然着火了只能跳楼。
  • M
    Mr.Dòu..
    我买的15层 一共30多层 恒大房子 也算市中心吧
  • M
    Metool
    对,之前我们就是这么选的,比如那时候只能到24层,不过后面技术及设备会更新的呀
  • t
    tottlsun
    会更新是肯定的,但是这种特种设备,一般来说一个城市只有一台,调度过来可能要超过半小时,这还是不堵车的理想状况。
  • M
    Metool
    恩,是的,毕竟安全问题最重要
  • v
    vanir
    然后看个病得坐1小时公交转地铁
  • 爱儿
    11层的买在7楼,33层的买在33楼,感觉住起来还是33楼舒服,视野宽广,窗子一开心态就好
  • 3
    370787887
    住房来说还是低层好,我家还好有一套5层跃6层的房子…以后但是不担心
  • 9
    911degrees
    差钱买的3楼。总高28楼。
    目前除了视野风景不行,其他也挺好,天天走楼梯上下。
    另外在家不是电脑就是床上或者电视,也没时间看风景
  • C
    CRAB
    机关事业单位宿舍区和大学老师家属区,实权机关和一本高校的这些房子,虽然老,但是不破也不小。6-8层的房子,面积动辄140以上,大点的180-200都有。如果能买到,自住的话,这些房子是最好的。

    虽然房源少,但是认真找总是找的到的。
  • s
    super_guess
    高层往高处买,多层往低处买
  • 百事极度
    房子是越高越貴,不用解釋了吧
  • 一日之雅
    感觉住太高难受,比较喜欢6-8的花园洋房或者12层的那种小高层。
  • m
    mty110
    旧的肯定是实在撑不住了才换的,30万愿换的凑一凑,然后刷卡用电梯,不愿换的那就爬楼吧。当然这得事先说好,不然肯定有人说原来电梯一年还能用半年的,他现在用的就是那半年。
  • q
    qianyeshu
    住高层的体验很大部分跟开发商的配套和物业服务有关系,我这几年住了19层后,就不想买高层了。
  • 離觴不醉
    顶楼装修前是不是自己做一下防水更好点?
  • 爱儿
    不需要,费用太高了,只需要仔细检查没有漏水就行

    此外,开发商的东西,如果先天没问题,就最好别去动它,不然出了问题说不清楚
  • y
    yaeric
    现在连六层楼都装电梯,一样要坏,摊到每户还是高层便宜呢,自己觉得合适就行了
  • L
    Lithium_Lee
    就是赌物业给不给力咯,100多W经费,20年,一般物业早就用完了吧,一年花几万
    有那么几个刺头哪有办法催收,法院都不一定搞的定
    香港是香港,一般香港旧楼的电梯看着就怕,还有自己拉闸的
    加装电梯的老房子多数是以前家属楼,都是老人家,户数也不多,一梯两户,六层居多,跟100多户不一样的
  • L
    Lithium_Lee
    没见过敢拆高层的,一栋楼算他占地500平,以前的这500平上面最多16户,现在120户,你怎么补偿?建200层的住宅么
  • 迷失的妖妖
    地段好怎么能成贫民窟? 看看三甲医院、重点学校的位置,郊区有吗? 国内医院学校才是重点。
  • 迷失的妖妖
    偷偷告诉你,029市区只能修多层,高层不批。
  • y
    yuchengao828
    我的意思是:你买高楼层中的低楼层没有问题。

    但是同一个楼、各项硬件老化的速率基本都是同步的。

    老旧楼房的电梯故障率高,这个除非你买1234楼,再往上的楼层,没有电梯或者电梯时不常出故障,那不跟高楼层一样嘛

    5楼和15楼,赶上电梯故障,无非就是少爬几层楼而已,其实区别并不是很大,真要有老人,该出不了门还是出不了门,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 y
    yuchengao828
    是啊,稍新或者全新的低密度住宅,要么位置很偏僻,地段好的大多贵的飞起,很多时候真的是没的选。要能随便选,谁愿意住高层
  • y
    yuchengao828
    那个。。你真确定是不用物管加压?
    我们这个小区,每9层一台泵,全楼都是物管加压的。。。
  • y
    yuchengao828
    别墅和联排,基本上都不是一般人玩的起的
    当然我的意思是真 别墅,不是那种一层几十平米的。。
  • y
    yuchengao828
    郊区搞两三栋楼,1套变2-3套
  • y
    yuchengao828
    我在帝都,10年前市级区级单位,家属就已经是住高层住宅了...
  • s
    seawinds
    是得。6楼及以下直接自来水公司供水自来水公司直接缴费,6楼以上物管增压供水,每吨加1毛增压供水费
  • l
    lmwl
    求灭火器和消防面罩地址,
  • y
    yuchengao828
    唉?那不一样,我们虽然全是增压泵,但是一律直接交费到自来水公司。。
  • C
    CRAB
    2000年之后就全是高层了,找90年代中后期的,还是有多层的。老破小多是70、80年代的房子,甚至更早。
    多层最大的好处是居住密度低,同样大小的院子,住的人比高层小区少的多得多。
    有钱肯定市中心大平层首选。
    没钱的情况下,90年代的市中心多层和外环新楼盘对比的话,我肯定是选前者。同样地段的二手多层和新高层小区,只要建筑质量不太差,物业过得去,哪怕是20年前的,我也愿意买旧的。
  • m
    magicat
    10-16差不多了?
  • j
    jj87626
    1楼用户没这么多烦扰
  • x
    xks07
    不懂别瞎说了。正规的小区,维修基金不能乱动的。需要业委会同意。日常保养修缮,都是靠物业费,不然你以为每户一年几千块物业费干什么的。
    刺头没办法。笑死人。照你这样说。刺头物业费都不交都没办法了。除非你房子不住也不卖。你去二手房交易,物业关系不转交成功,不把房子户口迁出,你看买家付尾款不。还会告你违约。你住小区,不交钱。对付你更容易。
  • x
    xks07
    拉倒吧。90年代的多层大部分就是垃圾,没有人车分流,没有地下车库,人车一起走,小孩子跑跑跳跳的担心死。这样的事故太多了。家长也好,车主也好,都麻烦。
    90年代大型品牌开发商也不多,基本都是单位福利房和小开发商,建筑质量,房型差的一逼,装修就是大改。无非就是公摊小点。有些老小区,光纤,天然气都是后铺的。因为那时候根本没普及这些。楼道看相差的要死。
    另外多层楼梯房一二楼潮气问题。防盗问题。五六七楼的爬楼问题,顶楼的漏水问题。只有金三银四可以。
  • l
    lzy651
    高了不接地气,总感觉会掉下去,风大了还会晃,3层以上,6层以下最好,房子总的楼层也不能太高,太高了就意味着小区密度太大,车位和电梯都会变成稀缺资源
  • x
    xks07
    真正的好房子是十多年楼龄的洋房小区,小高层。容积率不超过2最好。人车分流,,车位不能太少,起码车位比要有1比0.7。现在新建的洋房小区地段都不行。
    另外物业要好。一级资质必须的。口碑也要好。
  • L
    Liberty
    额,线下店面买的
  • l
    lkq123
    我来说个事:18年夏天广州那边台风还是风暴什么的,我一亲戚住18层,楼上好像30多层的一个朋友来他家住了好几晚。说楼上晃得厉害,不敢住了。
  • C
    CRAB
    同意你的观点!
    200x年这个阶段的多层小高层小区,也是极好的。只是这个时候的房子,已经没有太好的位置了。
  • l
    ldxquake
    所以楼上有位兄弟说的好,5环的高楼是没人拆的,因为没有十环,市中心的高楼给你拆到五环,会亏吗?
  • y
    yuchengao828
    但是90年代中后期的多层有个缺点,就是车位配比很不合理,很多还没有地库,小区停车乱停车难,人车不分流,这都是硬伤
  • y
    yuchengao828
    是的,我家的老房子是99年的房改房,6层那种
    人车分流 无
    地下车库 无
    房型优劣 差
    公摊面积 小
    光纤铺设 后装,从楼道走的,然后在入户门上方打洞,走明线进家
    1楼返潮,五六层爬楼崩溃,6层还要担心夏天晒和漏雨,烦的很,真的不建议新房买这个,除非赌拆迁
  • s
    sgdsh
    谁来换 怎么算钱 高层和底层一样钱吗
    到时候全是扯皮的
  • y
    yuchengao828
    给得差不多了,基本都会走,没人跟钱有仇

    坐标帝都,我们这边拆迁,最后有几个sb愿意当钉子户,后来发现先走的都爽了,自己苦逼呵呵守着一片废墟。后来求爷爷告奶奶,三天两头往拆迁办跑,送礼说好话,求着人家拆。。。
  • C
    CRAB
    所以我说只有机关单位和高校的大院才值得淘。
    这些院子占地比较大,虽然没有地库,但地面车位数量足够。人车不分流,不过大多自带球场和花园,马路机动车和人行道也是分开的,安全性相对混行的还是好一些。
    90年代的商品房小区,建筑密度贼大,停车都挤在路边,这种自然是不行的。

    我现在住的房子就是某机关单位的家属区,2000年建的多层楼梯房,面积120+,三房朝南,户型通透。楼下有专门的停车场,车位1:1,住户才能办停车,缺点是车不能停门口,需要走几步。物业是单位的后勤。
    还有一套房是2010年新建的高层小区,改善型的。人车分流。每天楼下熙熙攘攘吵的要死,上下班开个车出门还要排队。虽然是新房,但是居住品质差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