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发?柴静PK丁仲礼,柴女神被吊打

  • f
    feimagine
    科学是真理的判断。
  • f
    feimagine
    林微因挺好,你们不要黑她。
  • l
    literry1
    因为科学家的影响力、传播能力不如大众明星。
    而且科学家过于内行的说辞,大众更加难以接受。
    其实公众需要的是一个让他们乐于接受的结论,专业论证过程没人看得懂的。
    所以媒体传播的重点都是如何把一个观点打扮得令人喜爱,不论是通过装可怜、卖萌、还是义正言辞。
    至于观点本身对不对那就不是媒体能证明的事情了。
  • a
    aironline
    其实这个采访的重点和柴静没什么关系 ,关键是大国博弈,碳排放的标准不是按人均的而是按照对发达国家有利的标准来制定的,这个等于发达国家吸我们的血。
  • b
    bigwizard
    老丁在采访时,因为张信宝的前车之鉴,防备心应该是有的。

    柴静早先阴了张信宝一道,了解内情的都很同情张。这次挖坑让老丁跳,被收拾了
  • w
    wohaihao
    你说的要求其实并不困难,困难的是你有没有勇气去实现,光嘴上叫两句是没用的,很多人都是这样,一方面享受着现代化的便利,一方面憧憬着田园生活,你让他们去深山老林过一个月试试
  • 弟弟等等
    看了柴静 那个 纪录片我 蛮疑惑的
    生产一吨钢才赚 一个鸡蛋 的钱 ,生产一吨煤才赚一瓶 可乐
    污染 又那么大
    为什么还要拼命的 生产。。。。。。。。。。。。。。
  • c
    cold
    所谓赚,是要刨去成本的,也包括人工成本,也就是说生产这些的工人有饭吃了。
  • s
    ssas
    还事先沟通 张信宝那次已经坑人坑惨了
    柴犬们省省吧
  • 雾桑
    你这种想法的地方官员不少,结果陷入了恶性循环。
    任由发展,价格低于变动成本时,资本家的选择就是直接停工了
  • V
    VEVAN
    无立场飘过 就随便说说 丁某人在下面几个回答上 实在是有欠风度和无赖

    丁仲礼:许多人都把它理解为是一个科学的结论,这个二度是怎么来呢?二度是计算机模拟出来的, 计算机算相当于算命先生的水晶球,
    他不会去考察地质历史时期时候的升温降温时候的变化,他就计算机算,算完以后,出一个结论,假如升温两度,就会产生多少多少物种的灭亡,这是英国有一个研究做的,这个结论就是马上很流行了。流行以后,慢慢变成一个价值判断了,我们不能让它再增温了。

    记者:如果它模拟计算机这一切是可信的话,那不是一个依据吗?
    丁仲礼:你怎么知道它可信。

    记者:我们几乎是信仰实验室里所有的数据?
    丁仲礼:它不是实验室,它是计算机,你怎么知道它是可信是不可信?

    记者:丁院士,我们当然知道科学界有反对和怀疑的声音,但是给我们的印象是,因为IPCC这样一个研究的组织,它也是各国的科学家在一起,拿出一份报告,而且也是因为有这个报告作基础,全世界的国家会到那里去一开个气候的大会,所以给我们的印象,它是得到主流科学界的认同的。
    丁仲礼:科学家有主流吗?
  • f
    feimagine
    科学家有主流吗?
    这句反问很好啊!有些人就是信权威,不信科学。
    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哦对了,利益也是。
  • s
    sakerping
    如果是追求真理,问题就不是柴静这么问的。应该这么问:

    丁仲礼:许多人都把它理解为是一个科学的结论,这个二度是怎么来呢?二度是计算机模拟出来的, 计算机算相当于算命先生的水晶球,他不会去考察地质历史时期时候的升温降温时候的变化,他就计算机算,算完以后,出一个结论,假如升温两度,就会产生多少多少物种的灭亡,这是英国有一个研究做的,这个结论就是马上很流行了。流行以后,慢慢变成一个价值判断了,我们不能让它再增温了。

    记者:考察地质历史时期时候的升温降温时候的变化能够影响这个结论可信度吗?这个水晶球得到这个结论的计算依据是什么呢?

    [本帖最后由 sakerping 于 2015-3-4 17:14 编辑]
  • s
    sakerping
    还没发现么?柴静就是在问各种纯外行的问题,各种充斥感情化的煽情的问题,如果对方顺着她的问题方向走,无论是认可她还是反驳她,都会让自己成为被她利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