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竞赛的成绩出来了

  • 好好人
  • 猪流感
    中国队包揽前三名是因为只能报三个人参加?
  • 屋大维
    可以申请美国数学博士了
  • 莲尖
    回复2#猪流感
    你看看很多 中国姓 iOS fly ~
  • o
    onehoo
    还有个并列第四的
  • 莲尖
    微博 女拳师 又要忙活了,一个女的也没有 iOS fly ~
  • 猪流感
    第四名里也有个中国人
  • M
    Marlowee
    美国的两个人都是华裔 iOS fly ~
  • j
    jesse_yu
    看美国和加拿大更有意思
  • w
    winhoo
    请问有没有一个数据,将这么多届奥林匹克的获奖者的成就统计出来
    尤其想看中国的数据
  • 跳跳猪
    之前不是有个研究说黄种人智商最高,这算不算证据之一? iOS sucks ~
  • b
    bingdunan
    平均。。
  • a
    apex100
    每队六个人

  • l
    lifeorange
    华人还很少像杨李那样的大科学家。等这些种子发芽吧
  • H
    Hodgen
  • b
    bingdunan
    栽哪里呢,哪里能发芽呢?高中同班就有物理奥赛金牌,这也几十年了。
  • l
    lingcheung
    为什么都是gold metal Send from VAIO ~
  • u
    ufxy
    第四名加拿大那个是华裔吗?
  • 3
    3dlong
    这一次好强
  • z
    zhdphao
    期待小镇做题家们开辟新的数学领域和方向。
  • a
    apex100
    大家拿这三个金牌名字看上去都是华裔
  • H
    Hodgen
    拉开第二名30分了
  • j
    jesse_yu
    现在奥赛金牌已经不仅仅是天赋了,是天赋加家庭教育加专业师资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 费小弟
    女的拉分了
  • 猫知道
    回复26#费小弟

    这个女的之前cmo是第一还是前几名。。。。今年的金银牌含金量有限,因为不是线下赛,我国部分人也是佛系对待(甚至有的科目出现了报名征求意向的)。
  • 费小弟
    反正都是小怪物,好好发展都是人才
  • 费小弟
    哎,咋办啊,今天辅导孩子作业,真是受不了,各种虐心
  • q
    qibing9
    厉害了,李金珉才高二拿第一,名校打破头抢着要
  • H
    Hodgen
    CMO第一,满分,做了队长,没想到IMO拉胯了...
  • l
    lycheejet
    美加的看名字也是华裔呀。
    白人高中生去玩橄榄球,黑人去玩篮球,玩数学是吸引不到女生的;他们眼里,花费宝贵青春去学这么无聊的功课都是nerd
  • 猫知道
    回复33#apex100

    我记得是第一,只是记不太清了所以这么说
  • 猫知道
    回复32#Hodgen

    很正常,今年的决赛很多国家估计不太认,场外因素也多,选拔的时候国家队已经有心理预期了,肯定是全力以赴。
    毕竟imo上次非并列第一还是2014了,去年虽然重回第一但是并列,而且跟韩国差距就在咫尺,今年中午第一了。

    期待明年线下拿第一,否则真的是有毒,某些外国势力肯定又会冷嘲热讽。
  • r
    roffee
    然后祖国一个真正意义的诺奖也没有,日本倒有几个
  • 猫知道
    回复34#lycheejet

    加拿大有一个基本不会被破掉的记录(除非拿到6金或者5金1银的同时完成至少一次世界第一),imo名人堂官方认证的目前第一宋卓群。。。。。
    Hi_200928_0000.jpg
    我尼玛。。。。。。
    初一铜牌,之后5年金牌,3次世界前十

    这是官方的个人榜排名

    请注意,排名11的那个人。。。。。已经获得了菲尔茨奖,30多岁已经没有对手了。。。。风头盖过了很多人(包括陶神)

    不过中国学生受制于国家队规则和基数竞争白热化,两次金牌已经是极限了。

    中国目前最传奇和没有争议的第一还是挺稳的,应该就是韦东奕了。


    彩蛋环节:

    世界第一五枚金牌的天才的照片
  • 猫知道
    回复38#roffee

    日本可不是几个,人家近十几年低调每年大概平均一两个,光是2000年到现在的19年,日本就得了27个(排除现在的美籍日本人,也有25个)。


    真正意义,应该指的是物理化学吧,和平奖不说也罢,文学家高行健得奖了的时候说他已经是法国的,也对,莫言得奖了,很多人说文学家含金量不足。屠呦呦获得医学生理学奖,还是有人说含金量不足。
    的确,中国人还是需要两枚物理化学来来打气,希望那一天早日到来吧。

    黄种人也包括日本人,而且诺贝尔奖不止看基础累积,还要看顶尖人才的积累,而且具备20年到30年的延迟周期,比如诺贝尔奖一般就有10到30年的成果考验期,人才38岁做成果,有可能50岁才被认可。

    加上60年代到80年代我国顶尖人才并没有很好的释放出潜力,高等教育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相对竞争力下降,而不是绝对实力和选拔机制不奏效了)。

    即便得不了诺贝尔奖,基础教育和竞赛也不能落下,否则差距越拉越大。其它的制度不合理不会因为我们放弃基础教育和高端竞赛就反而药到病除。
  • z
    zhdphao
    回复40#猫知道


    “ 顶尖人才”,你是在说笑话吧?做题家和顶尖人才有一毛钱关系?
  • 猫知道
    回复41#zhdphao

    顶尖人才是多方面的,做题只是筛选出一部分人才,不是全部,但肯定不是你说的这么绝对,做题肯定是可以筛选出一部分人才并且是逐级筛选出各个级别的人才的,关键取决于题目的合理性和选拔制度。

    道理很简单,能做题的不一定是人才或者不一定够高端人才,只是进入了下一轮门槛。但是连做题这种基本门槛都进不了的人,大概率(注意,我说的是大概率)更不可能成为普遍意义上的人才。这就是筛选机制,不完美,但是大家都要去尽可能地适应规则。

    所谓做题,最终只是一种选拔机制,考试的方法也是可以进一步进化和合理的,更好的考量人才。做题只是形式,选拔才是本质。如果没有一定的选拔机制,真的纯粹靠父母身份和各种门槛更高的科创素质竞赛和特长去竞争,无疑会让更多的有才者失去更公平竞争的机会。
    做题也分高低的,比如高考,600分也就是个中端人才,能考700分的不可能是平庸之辈。
    再比如市级数学竞赛,含金量很低不一定合理,但是cmo甚至是世界级的imo,筛选出的肯定是最顶尖的那批,或许有漏网之鱼,但是晒出来的不会是泛泛之辈,或许以千万分之一为标准没达到,相对标准不如预期而已,难道百万分之一的不也是人才么?

    再看我39楼的图,imo总榜第11名,就是菲尔茨奖获得者。近20年来不乏imo获得者成为菲尔茨奖获得者(陶哲轩 吴宝珠等),相关性进一步提高。至少在某些领域,选拔制度正在凸显出人为干预和筛选的威力。菲尔茨奖和沃尔夫奖已经是数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就像图灵机之于计算机行业一样,等同于诺贝尔奖至于理化,得奖就是最高肯定,这就是这个领域最高级别的人才了。

    如果你觉得做题筛选人才不完美,很正常,大家都知道,连3岁小孩也知道。问题是不完美的东西还在用,是因为没人想出更完美而且可操作性强的方案,而不是因为大家不知道这玩意儿并不完美。

    如果你对做题深恶痛绝,或许你有你自己的看法,我也无意强加于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请你不要这么绝对地去评判别人。
  • z
    zhdphao
    回复42#猫知道


    “深恶痛绝”、“绝对评判”,你是在说笑话吧?



    我的原话,
    回复40#猫知道


    “ 顶尖人才”,你是在说笑话吧?做题家和顶尖人才有一毛钱关系?

    不过就是两个问号,仅此而已。
  • c
    citizena

    右二: Thomas Guo

  • r
    ralf2999
    回复25#marnes

    你这个是种族歧视哦
  • q
    qinghe1987
    回复42#猫知道

    你还真回复他。纯粹就是自己树个靶子然后打的起劲儿。别浪费时间。
  • f
    fryrice
    回复44#citizena

    差点看成左二
  • c
    china_jian
    听说阿三精英很牛,但是他们也太低调了吧
  • 阿一
    回复39#猫知道
    排名第一的小伙毕业去华尔街了 iOS fly ~
  • c
    cohors
    以前不是6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