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下育儿老前辈们:关于小学学区房的价值以及子女教育观

  • 雾桑
    近期计划将老房子卖掉,置换套学区房。
    我初始想法也比较简单,我虽然是10线县城的,但是就读的当地最好学校。老婆虽然小学差点,后来就读的也是当地市区最好学校。那么,自己有能力的前提下,让自己子女尽量去好点学校呗。

    可前天老婆给我讲,不想买了。
    问其原因,答曰,N多同事家小孩在这小学入读,苦得一逼。例子比较多,例如一个假期在家练钢琴就为了考证。
    老婆不想让子女也这样。

    我能理解。
    我跟她一样,父母是放养式教育,从来没有强求学习成绩。该学的学,该玩的也不少。
    不过中学还是有差别,10线县城为了升学率,高中时不得不拼命学。苦逼到什么程度呢,每天晚自习到晚上9点半,一周只有半天休息,一月有一天月假。月考,排名次。
    而老婆所在高中,没有晚自习,没有补课,正常双休。
    可以说老婆比我在学习方面轻松了很多,然后我们进的同一大学。
    我把这种差异归根于平台的差异,所以倾向于买学区房。

    中国教育制度的傻逼,大家都懂。
    谎言成堆的历史课本,得让孩子先学着,长大后再让他洗回来。
    为了高考多拿几天,重复再重复地学习,学成傻逼了,以后绝大多数也都扔了。
    很多人说无奈,咱们人多啊,只能这样啊才能公平啊。
    可tmd真心不想让孩子学得跟傻子似的,自己都当过傻逼了就不愿意再让子女这么傻逼。宁愿让他有个自己的个人爱好,长期坚持,有良好的人格和价值观。

    操,打了一堆废话,有点毫无逻辑,我就想问问大家:
    1、你觉得现在这种重点小学,有必要么?主要优势在哪?
    2、老前辈们现在都怎么教育小孩的,逼小孩天天学习补课、练乐器么?

    [本帖最后由 雾桑 于 2014-7-3 16:21 编辑]
  • k
    kdscw
    现在多大?
    小朋友如果好强,有能力,不妨推一把。
    如果只是普通就不要逼太紧了。

    另外好学校出来人脉也牛逼。
  • N
    NoLife
    我未婚,但也曾在深夜思考过下一代的教育问题。

    听说去年春晚上的“小彩旗”至今没有上过学,家里就请了一个语文老师和一个数学老师来辅导生活必要的知识,能读能写,能算数,就行了,所以最近一个导演找她演连续剧的时候说她很特别,“没有受过教育的污染”,我一听这话就受不了,说得太好了。

    但不可能每个家长都有这种渠道让小孩以后学艺术,当艺人。

    所以对大多数家长来说,只有争着抢着,钞票大把花着把孩子送进TG的学校,接受所谓的教育(TG们自己的子女都在欧美接受优良的教育,享受不打折扣的童年和青春)

    我中学上的就是父母找关系的重点中学,差别还是有的,首先老师就不一样,一个有风度的老师对你的影响很大,甚至胜过他上课的内容,多年后内容不记得了,但特别好的风度你还是记得,这可以让一个人不至于轻易堕落。但如今的重点学校里师生关系是不是还像90年代那样相对纯洁我也不确定了,听说现在的中学生明显能感受到老师的嫌贫爱富,从小就知道要巴结老师,给老师送礼。

    还有就是同学,也就是孩子今后的“圈子”问题,上重点也有明显不同。

    总之,活在天朝,就是上当,买房买车生子无一不是上当。但既然选择在这块被诅咒的土地上继续活下去,也只能心甘情愿的上当。

    [本帖最后由 NoLife 于 2014-7-3 16:35 编辑]
  • 周笔畅
    郑亚旗也是他爹一手培养起来的,当然你要是牛逼也可以这么做
  • 华莱士
    中学还是要上好一点的 基础教育很重要
    至于大学 多赚点钱 送出去读算了 你看有权有钱的子女全都是海外上学回来的
  • f
    f90v
    帝都,初中,同晚自习到九点半,初三的时候多一节,不过周末是正常休的。这是我小时候。

    回到楼主的问题,补课也好练琴也好,主要的目的是给孩子更高的信心,这分很多方面,一一解释会很麻烦,夹杂一些预习复习的东西,但总之都是信心建设的范筹。有点类似题海战术提高考试成绩,并非是最佳的方式,但它是最简单有效易于实现的,所以用的比较普遍。如果你有其它方式来给你孩子建立各种信心,就不用上这些班。

    上好学校的意义,除了楼上提到哪些,还有一点,有些学校是有一定自主招生权限的,如果没有考试成绩,你作为中学招生者,现在两个学生资料摆在你面前,两者都是全优三年三好学生有学校推荐,一个来自你城市最好的小学,一个来自普通小学,两个只能选一个的话,你更倾向于要哪一个呢
  • f
    fanti
    我还以为只有北京有学区房这个概念,其他地方的好小学哪个能保证80%的学生到清华北大这种等级的高校?
  • 狗娃
    客户有2儿子,上的不同小学,牛逼小学出来的就是不一样,他做了很多对比。包括性格等等。

    最后告诉我结论,小学非常重要...................................
  • n
    norush
    妈蛋 深圳的学区房都是5W往上
  • a
    applegreentea
    我们也很矛盾
    我和老婆也是一般学校出来的,最后一个研究生一个双学位
    从目前来看儿子学习应该没啥问题,但是就怕万一啊,这种事情不好后悔的
  • i
    inafford
    我还没小孩,但是单就我自己的经历而言,小学,初中没必要上太好的学校,但是高中一定要进一流的高中。
  • 南极
    1,重点小学必须的。小升初的压力也很大,我这里就是这样,必考奥数。学校的知识相当简单,语数英300满分很容易考,奥数一筛选马上就见分晓。
    2,乐器引导的好也没什么,小学的时间太多,学乐器可以减少孩子上网和看电视的时间。我小孩学了钢琴吉他口琴,都是我引诱主动要求去学的,也没去考什么级,纯粹玩。


    =================补=====================
    忘记说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自己得会要好些。钢琴我不会,但学琴时我也在认真听老师讲,回家可以变相监督一下

    本帖最后由 南极 于 2014-7-3 17:05 通过手机版编辑
  • 南极
    你这是几百年前的老黄历了。
    我这城市小学应届5000学生考本地重点初中900个名额,其中大概300个关系户,实际名额600。
    而这重点初中能升上地区重点高中也就120左右

    你觉得普通中学能有几人能进一流高中
  • f
    fisher_sj
    我小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由于自己也是懒散的性格,所以一直打算散养。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和我自己的一些对生活的领悟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还是让我有点 小感悟...

    1, 小孩子小的时候压根别指望他能自己很有计划的很规矩很自觉的去做一些事情,因为小孩子完全没有自制力的,一些特别的除外,也别指望你跟他讲一些大道理比如说什么坚持到底就能胜利,失败是成功之母啊之类的。所以,我认为的结论就是:小孩子还是要大人去逼的。很多技能都是逼出来的,尽管他不愿意,但是能逼住他让他养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习惯也是一种。哪怕是填鸭式,哪怕是硬性规定。

    2,自己也一直是懒散的人,直到我看到一句话,或者说某个朋友跟我说的一句话,大致的意思是这样的:
    努力呢,就是你刚开始越来越努力,到后来比如说到40岁,到退休,就会越来越努力的少,生活会越来越轻松,压力越来越小..
    而刚开始混啊混啊,可能刚开始很开心,无压力,但是等长大了或者退休了,反之,同样获得相同的东西,就要付出越来越多的努力和越来越大的压力,反而会越来越艰难....
    总之有人说,小孩子那时候是最能抗住压力,最能被填鸭式灌输进东西的时候,最能够接受东西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就尽量给他MAX的input ,不管他能不能吸收,终归会有被吸收的东西的,等越来越长大,就看他造化和发展,这用很小的input,就能有很大的output出来。
    这个道理就跟我领悟到的一个语文老师跟我说的: 别规定他看什么书,反正就是一知半解,难得糊涂,不求甚解的让他去看书,只要他喜欢看,涉猎广了,看的多了,眼界开阔了,养成习惯了,那接下来的那些只是,该记住的就会被记住,该忘记的也会被忘记,该要去钻研的他自然会主动去钻研,该偷看AV的自然会去偷看,哈哈哈...

    3, 的确,努力还是会有结果的,我一向散人,习惯宁静,上上网,看看归真,但是到我们这个岁数了,小孩子长大了,我也有升官发财的欲望,看着朋友们一如既往努力的人或者他们不管用光明正大的努力或者靠着背景混上去或者卑劣的手段混上去,或者天天喝酒,天天加班的,混的都比我好,30几岁了,努力和不努力的差距真的出来了...,哈,所以说总体来说平时努力的人,都比我混的好...可能财务方面比我牛逼。。。但是我不觉得他们活得比我轻松......但是我性格也努力不起来,所以我觉得还是从小要给小孩子一个灌输就是; 很多东西真的要自己努力一点,无论大人的工作,还是小孩子的读书,时间长了,努力和不努力,差距就会被拉出来....虽然短时间内看不出来..但是时间拉长到10年,15年,很清晰。

    所以我的观点是,小孩子真的不要散养,在小学,初中,最容易塑造的时候,一定要逼他形成适合小孩子的努力观和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待人接物的方式。现在我加一条,一定要养成从小健身的好习惯。:)...

    其实这只是我的感觉,至于我的教育方法,老是被老婆和老人粗暴的打断,我也懒得计较,但是总的方针不会变。打个比方,就是跟大人一样,对待AV , 要涉猎要广,什么都要尝试一遍,n年以后,然后才能终结出最适合你自己的口味...........不过基本上已经定型了。哈

    下班了,有空再写。
  • l
    loyntar45
    我好奇这种不算违法义务教育法么
  • a
    abiao
    和垃圾场一样,无菌室里也培养不出参天大树。

    供参考。
  • W
    Wbird
    雾桑你这阶层没必要学区房啊
    直接国际学校,小孩自然享受优质教育和快乐生活
  • 雾桑
    两个小孩,搞套学区房,分摊下来就觉得成本还好了。
    国际学校的话,两个小孩的学费负担不起啊...
  • a
    abiao
    顺其自然,说说容易,我看在当下社会未必人人做的来。

    一年赚百万的,小孩送私立学校,工薪阶层的,多花点时间陪孩子出去走走,本质并无不同,尽力而为而已。

    都说小孩是父母的影印本,父母改变下习惯表达出社会抱有负面的焦虑感,比选学校买学区房更容易做到吧。

    尽管这个世界确实不怎么美好。
  • a
    abiao
    包玉刚实验学校,小学,学费1万2一个月,其他另算。

    毕业校长的英文答谢词确实水平高。

    年薪百万我也选择啊。
  • 雾桑
    问题是我、我老婆的父母对我们都是顺其自然地引导教育出来的,而我俩也都比较省心,身边圈子里,抛开富二代,属于不错的了。
    所以,让我、我老婆对自己孩子用填鸭式教育,我们自觉没资格,也不觉得有必要。
    但是,我们也不保证我们的经历就能在子女身上再现,所以我有时会纠结。
  • a
    abiao
    嘿嘿,你觉得你“成功”了,小孩就要复制你的“成功”。

    所以我说顺其自然不容易做到啊。
  • 阿俊浮云
    学乐器可以减少孩子上网和看动画片的时间 太赞同了
  • a
    abiao
    那你能保证减少的不是体育锻炼和看杂书的时间吗:D
  • a
    abiao
    我蛮好奇的是,你们能不能接受孩子没有你那么“成功”?
  • h
    heven2004
    北京小升初是要考的?我小时候都是统一按户口片区读,现在是统一电脑编排。
  • 雾桑
    我对比过中日教育制度、我、一堆日本朋友的发展历程。
    有时不得不感慨现行教育体系下的低效。

    首先是职业尊卑理念。这在中国“尊”的职业相对有限,而大量的人挤向有限的职业,导致残酷的竞争。而日本的职业尊卑远不如中国,不同行业的分流,也降低了竞争程度。

    其次是未来职业规划。我们的学生都在学习,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想得太少,或者说受畸形教育体制的影响,容易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比如,小学时我们立志当科学家当老师... 基础教育与未来职业规划不应该脱离。诚然每个学科有他的必要性,但我回头看看,当年我真没必要为了数学物理化学多考那么一分两分投入那么多的精力。如果那一分两分的精力放到某项体育运动里那该多好。
  • 哈娜桑
    买套国宾一号的房子不就解决了,教育幼儿园和金鸡湖学校都是一流的。翰林小学据说一般般。
  • a
    abiao
    “我们也不保证我们的经历就能在子女身上再现……”

    是不是我的理解能力有问题?为什么一定要再现你的经历呢?

    好学校,出来变成个艺术痞子,只要他喜欢,过他自己的人生,也不错。差学校,社会上谋份正当差使,自食其力,难道不好吗。

    何必一定是社会公认的精英?以结果去强求过程,未必是好的选择。

    个人的想法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孩子创造最多的可能性,至于将来走哪条路,变数太多,不如顺其自然。
  • s
    sakerping
    你现在说的这些都太具体,思维方式跳出来一下,从大的方面去想一下,因为眼前你很多事情无法改变。最简单的,国内学校就是烂,因为整个教育体制就烂,这是真的,但你有本事现在就安排孩子出国啊,你现在生活条件已经不差了都做不到。那就换个角度想问题。别纠结这个教育质量了。马未都的孩子如果现在上小学他也发愁,他小时候还能到叶圣陶家里玩呢,现在有几个真才实学的学者啊。

    顺其自然,在原则上去控制。我猜lz应该没经过什么大的人生变故。人生没经历过大挫折就会容易追求完美,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说起来吧也都不是过分的要求,(让孩子读个好点的学校,又不是贵族学校,又没想让孩子拿世界冠军,这算是过分要求么?)但实际上已经要了很多了。经历几次大变故才能知道什么叫顺其自然,当然这种变故最好不要发生。

    书归正传,我的意见是,学区房,换,因为不换只能更差。但别去想什么换了房子上了好学校对孩子就一定好还是不好。
  • 雾桑
    金鸡湖学校和星海小学哪个好?
  • 兰州
    亚琪的教材是量身定做的,特级教师教学。
  • a
    abiao
    郑亚旗是郑亚旗,孩子为何要做第二个郑亚旗呢

    即使郑亚旗做了地球大统领,他没有和其他普通孩子的经历就是他无法挽回的遗憾,其他孩子的财富他再也不会得到
  • a
    abiao
    另外我真心没觉得郑家父子牛逼到哪里去
  • 雾桑
    这也我头疼的地方。
    说白了,星海好,因此周边楼盘是园区最早的一批优质楼盘。
    现在星湾小学起来了,也是因为周边楼盘牛逼起来。

    我家两小孩要5、6年后才入学,想早点布局,又怕布错地点,苦逼。
  • b
    bigbigsmallstar
    留名学习
  • 深蓝色的海
    留名学习。
  • l
    luestone
    其实园区的其他小学看起来都差不多,我没孩子 但学区这块定的金鸡湖,图硬件,另外听说星海调了个校长去也不知真假。

    星海超过市里的老牌学校花了好几年的。能押中靠前的学校就行,毕竟只是小学,后面的选择挺多的。

    另外真心觉得放养小孩要有家底兜养歪的风险的。传统方法算是相对经济稳妥。
  • 雾桑
    我在海德公园有套房子,今年底搬过去。
    要是金鸡湖学校很牛逼的话,在这学区内买套挺好的,毕竟两套房子离得近。
  • 小虫A
    我现在海外外派,身边很多同事直接把孩子送美式英式学校读书,我挺羡慕同事小孩满嘴英文的感觉,但是我老婆不同意,说如果没移民打算,将来孩子再回国就麻烦了,国内的课肯定跟不上,娃说不定就废了
  • s
    shouldbai
    其实没有意义,虽然我现在一炮污。
    但是以前也是小地方风光过的,镇上XX小学,武汉市三好学生,小学初中基本考试都是全镇前二,有一段时间玩游戏逃学,考了全镇前二十,被批评了大半年。以后转地下继续玩,能维持在前二家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然我们镇大概十几万人~~一届学生大概2000人还是有吧。
    高中省重点,玩玩打打勉强维持个学校前50左右吧,高三继续玩玩打打,被周围同学陆续超越考个985里面很一般大学。
    大学玩玩打打,大三下觉得不行了,挑了个好考的专业,混了个P大研究生。
    研究生玩玩打打混了个事业单位看了几年机房~~

    ---------------------------------------------------------------------------------------------
    我经常思考,我以后会希望我的小孩怎么样,我小学一年级开始搞奥数,三年级开始每年参加省里的作文比赛,5年级开始练毛笔书法(现在还是一炮污),6年级搞华罗庚金杯赛,初中物理竞赛准备了之后拿全国一等奖,数学完全没准备全国二等奖等等等等事情,其实大部分现在除了吹牛之外没有半点用。
    到长大之后还能真正受用的,其实是一种认真的态度,专注的做事情的态度,小学时自己会为了一个奥数题冥思苦想到12点,用各种自创的傻逼方法解决问题,初中为了练西游释厄传里面的连招,找了个表面有洞的桌子插根笔画几个按钮练习连招,那种专注的态度,到高中就少了,大学更是没了。
    以前我认真,能做好很多事。现在不认真,生活一炮污。
    无论何种教育方式,教会孩子专注与认真,生活就会给他回报。

    扯得有点远了~~~
  • e
    elia
    学区房根本不贵啊,读完书转手还赚钱,为什么不买?
  • s
    sw2sw2
    Mark斯洛伐克
  • y
    yang_yii
    在我看来中国教育算是精英教育了,日本教育更加平凡一些。相比之下中国教育可以说是很高效的了,同样年龄的中国学生一般都比日本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
  • a
    asurada2022
    不知道其他人 我将来的子女一定要入较好的学校 学习成绩无所谓 哪怕天天玩儿 关键是一班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你就不担心?
    倒不是瞧不起他们 问题是习惯太差 从小孩子就一口脏话 你受得了?

    简单的例子 中关村那边原有一所小学 傍边的123小也就那么回事 海龙那时候还是一片平房 附近居民都是就近入学 无所谓的 都是院里的孩子
    10来年一过,鼎好海龙都盖起来了 里面商户的孩子都划片在那个学校 你只要4点来钟过去 就能看见一帮那个小学的孩子 穿着校服在市场里摸爬滚打
    满嘴脏话 你觉得附近的老居民愿意让孩子去那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