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回应李桐豪“简体字毁中华文化”论 允诺会研究

  • f
    freeAlllllll
    支持繁体,喜欢繁体。
  • t
    tinnk
  • M
    MacBookAir
    简体挺好的

    繁体字一个字十几划,写个字把人累死
  • z
    zo
    繁简混用,我觉得没啥问题。
  • y
    yuiileo
    简体的确毁中华文化 不过各种原因也没办法 改回用繁体比较难 但还是应该学 不提都会写至少要认得
  • 1
    1986gem
    简体还毁中国文化……几千年前就有简体,那是不是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毁了?
    喜欢繁体那您就从写字开始呗。
  • D
    DVDRiP
    不用甲骨文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中华之正统?
  • l
    lindley007
    毁了他们大清文化
  • 苦中苦
    至少应该认得繁体字

    书法都是写的繁体,何来大清的文化?

    简体字方便,但是丢掉繁体绝对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 南极
    支持复古,要求一律用小篆外加刻竹子:D
  • t
    tgid
    繁体字在电脑面前苦苦挣扎干什么呢,继续保持发扬自己在传统领域的存在感就很好很和谐呀。
  • z
    zuccbtpig
    简体字古代就有
  • g
    goodsuperfoxj
    又引起毛的震怒了:D :D :D
  • l
    lindley007
    真的没文化,也不会让他们急得跳起来反文化入侵了
  • 神秘的陌生人
    单个的繁体字基本都认识,但组成一篇文章,看起来好累。
  • p
    ppigadvance
    用简识繁足够了,就简体字小学生还各种错别字,学繁体的话文盲率会更高吧?
  • 夢桜花吹雪
    简化本身不是坏事,但是交给一帮文化底蕴不足的人胡乱简化就有问题了
    举个简单例子比如“赵”里面本身是代表发音的“肖”换成一个叉算什么事儿?

    “汉字简化后,亲不见,爱无心,产不生,厰空空,面无麦,运无车,导无道,儿无首,飞单翼,涌无力,有云无雨,开関无门,乡里无郎,圣不能听也不能说,买成钩刀下有人头,轮下有匕首,进不是越来越佳而往井里走,可魔仍是魔,匪还是匪”,以此嘲讽大陆的简体字政策。

    大陆的诸多网友表示不服,也编写桥段回敬“用繁体字才能显示中华文化正统”的说法:“汉字简化后,党内无黑,团中有才,国含宝玉,爱因友存,美还是美,善还是善,虽丑无鬼,只不过台无吉,湾无言。”

    这段,也分别代表了两个极端,不是好就是坏,难道就不能在简化的一个度上做文章吗?

    另外,“汉字简化后,党内无黑……”这段话是什么人编的……

    [本帖最后由 夢桜花吹雪 于 2013-3-16 14:12 编辑]
  • a
    america
    文化底蕴不足
  • s
    shante
    为啥不结绳记事得了
  • A
    Akira
    我觉得这属于正常的文字演化,以后繁体字收录到博物馆也没什么不对的。
  • m
    manmanwan1
    继续去举报我,我发现香港人的特点之一:喜欢举报:D
  • S
    SUDOKU
    「讼棍茶水斋」的长微博早把什么亲不见、爱无心日得流翔了,鼓吹繁体的有多少传统文化知识及人家一二?
  • 香蕉一号
    会认繁体字还是有必要的,你真要我平时写字也用繁体字....
  • c
    csnlm
    从小就认识繁体字,虽然很多不会写
    估计是漫画看多了学会的,是不是要感谢日本漫画家?
  • 四手涂墨
    我觉得你应该感谢的是港台出版商。。。
  • k
    kives
    按这逻辑,白话文是不是毁了中国文化?现代人应该像古人一样满口之乎者也才对
  • w
    weff14
    简体字很早就有 我就知道宋代瓷器上就有简体字 记得一期鉴宝里就有 一个宋代瓶子上写了个简体的风字 底下观众说一看就是假的 宋代哪有这字 人家专家就说了 不管真假 但简体字当时就有 使用率还蛮高
  • G
    GAYBL
    繁化简是汉字发展的整体趋势。不过最好还是应该认得繁体字好。
  • h
    hnakata
    这个争论很有意思
  • 空间无极限
    不如都写甲骨文,那才是真文化!
  • s
    segachzh
    就是爱繁体 ,
  • l
    liuyicheng
    即便是古代人,也说白话,不说文言文。
  • m
    moyanljx
    古代的白话和现在也不一样,还有白话小说,是不是就摧毁中华文化了?经史子集何存?
  • 山海经
    古人因为竹简太重的原因,所以书面语使用了极度缩减的文言文,
    以后发明纸了,但是文言文的文风还是流传下来了。
    其实口头语还是比较正常的白话文。
    这也就出现了古人言书不一的现象。

    54运动之一就是推广白话文文章,做到言书一致。

    满嘴文言文的也就是孔乙己这类书呆子才会做的事情。
  • l
    lajiknight
    我敢说会简体的认识90%的繁体字,剩下的10%不是搞古籍研究的就算学的是繁体字也不会认识,比如你去台湾问周穆王的八骏,肯定很少有人会读会写。
  • 且听风语
    很奇怪
    基本上认识简体字 都认识繁体字
    而台湾人很多都读不懂简体字

    而且 这貌似还是天赋
  • j
    judas
    繁体会认就行了,平时写也要繁体,估计要疯掉大部分人
  • X
    XHWer
    就识别效果来说,认识简体字的基本能向下兼容繁体,明显是潮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