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今天的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不喜欢听京剧呢?

  • s
    sam66
    为什么今天的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不喜欢听京剧呢?





    讨论的好热烈 400多个回答
    http://zhi.hu/VOO6

    [本帖最后由 sam66 于 2014-9-4 11:57 编辑]
  • 踹狐狸
    咿咿呀呀的真欣赏不了,同样嗷嗷吼吼的歌剧也一样。
  • 喜剧之王
    时代的产物,那年头要是有现在的娱乐方式京剧一样没那么多人看。
  • j
    jgl2046
    为什么今天的绝大多数的中老年人都不喜欢看动漫呢?
  • s
    saiya0
    已阅,赞,顶。
  • 拳人类
    因为不好听。

    宁可听黄梅戏,豫剧和粤剧。
  • b
    brianbo
    让我想到了 忐忑
  • 岩波书店
    我一直觉得京剧是通俗版昆曲不过可能这个印象是错的
  • c
    clockworkjian
    太吵
  • a
    asarato
    我觉得和日本那种咿咿呀呀的的古典表演差不多
    属于古代人吃饱了撑的没事干想出来的乐子
  • e
    enfonius
    艺术形式有很多,不可能所有的都对你胃口
  • a
    aironline
    看这文之前我以为曲艺必须是唱呢,没想到相声也算啊。
  • 错乱僧
    落后于时代了,现在需要冰雪奇缘那种歌唱形式了。人家百老汇没被观众抛弃吧。
  • v
    virusG
    时代的淘汰产品。。。。

    如果是话剧还有兴趣,京剧?话剧10分钟的故事京剧能唱半小时。。。。
  • l
    lyt777
    把京剧的没落归罪于政府实在是太没遛了…………
  • 脾气不太好
    个人经历来看

    我接触过的绝大部分上一辈、上上辈的人也不怎么喜欢戏剧

    不要说现在

    重庆人没有京剧,本地当初主要流行川剧

    在80年代川剧馆还在解放碑八一路时,就没多少人看,若大一个场子,400多座,打小经常路过,一眼望去,永远就那么三五十看客,倒是街角放电影时,人满为患。那还是80年代没几家有电视,也没多少娱乐的时候。
  • r
    radiata01
    没有超过传统剧目的新作问世,作品断层,没有像梅兰芳一样的灵魂人物,说实话是在吃老本。
  • 脾气不太好
    我认为是其表演的本质,方式,落后于时代了。

    与推什么新作无关。
  • t
    tobewind
    太装了, 能写的简练点么?
  • j
    jazzgao
    别的剧日子也不好过啊,又不光是京剧
  • j
    jingly1
    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压力这么大
    短平快,车枪球慢慢取代了中二的日式rpg,同理
  • j
    jinye2001
    听不懂唱些啥
  • j
    jidatui
    看看美剧就知道答案了
    无论何种娱乐方式,都要迅速的获得快感,也就是节奏要快,效率要高。
  • 岩波书店
    相声是全堂八角鼓的一部分,原本就要说学逗唱谢谢
  • W
    Wbird
    爱情公寓里面那段《加勒比海盗》还不错
  • 现在新编的京剧真是。。。

    看了一段是央4台的赤壁大战,竟然是周瑜和诸葛亮两个人草船借箭,简单要喷饭了。
  • V
    VODKA
    如果清朝时候有电影和电视剧看,京剧估计也发展不起来。。。。。

    京剧这种高度形式化的表演方式是比较古老原始的,人其实还是想看更真实的东西,举个例子,记得以前看曲艺节目,有个老先生谈京剧,说民国时候京剧有很多创新,比如有一出戏有一头牛,以前都是用假牛,有一次一个戏班牵了头真牛上台,结果大受好评,还有像连续剧一样的连台本戏,可以连着演好几个月,也很受欢迎,可见其实观众要的东西即便在一百年前就已经很明确了,只是当时条件所限无法提供而已,形式化的东西只能吸引技术流的票友,对一般大众而言,肥皂剧才是他们的需求。。。。。
  • b
    birdie
    被时代的车轮碾得粉碎了呗。拉拉杂杂说一大串废话,典型知乎风格的回答。
  • z
    zhaojw92518
    谁说相声没有唱的
  • 雾桑
    我儿子喜欢,但他不告诉我为什么他喜欢,因为他还不会说话。
  • 億万千
    不好听呗…
    京剧这个东西和相声不能完全类比
    因为京剧除了内容,还是要唱的,唱和剧是两大部分,内容懂了,唱的不爱听也不行
    相声呢就是大白话,是个人都能听懂,吸引人的就靠个人风格和内容,电视剧电影都一个道理
    这样就有即使京剧内容上去了,表演形式也有很多人不喜欢
    主贴里说锁麟囊没看过,不过按里面的形容,改编成电视剧一定比京剧看的人多,对吧
    本身的艺术形式就落后于时代了,也别怪什么政治问题了,简单就是,你们被淘汰啦

    本帖最后由 億万千 于 2014-9-4 13:19 通过手机版编辑
  • F
    Fiorella
    现在的生活节奏不允许京剧像过去演了,用大探二举例子吧。
    现在演的话,大探二一晚上就演完了,但是这戏放到民国,就得联排本戏演两天,大保国,探皇陵中间还加了内院接信,赵飞搬兵,在二进宫后面加了小登殿。
    这个十全结构的大探二如今已经失传了,但是这并不影响舞台剧本身,大探二,把故事说清楚了,让人看明白了,去掉不影响主线的冗繁部分,我觉得蛮好的。
  • G
    Gillian_Chung
    因为京剧不说普通话!
    快!推!普!
  • 小飞侠彼德胖
    因为门槛高呗。无论是自己唱着玩还是纯赏析门槛都比现在一众主流流行文化要高深的多。
  • V
    VODKA
    你和俺说的不是一个方向,俺说的是脸谱穿戴布景唱腔这些。。。。。

    实际上这种表演方式就是很原始的,脸谱和面具在原始的部落舞蹈里面很常见,因为没有高级的表演技术,所以才通过这些形式化的东西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样貌,观众一看角色画的什么脸就知道这角色是好人还是坏人,是什么性格的人。方便观众的理解。

    但是现代电影电视的表演技术的和京剧比起来就很高了,可以直接依靠角色的表情动作语言语气等来表现人物,这和京剧那种脸谱化的表演不是一个层次的,当然电影里面形式化的东西还是有一些,但是已经很少了,你看黑白时期的美国电影和现在的美国电影比起来,那时候的表演就要拿腔拿调一些,不那么自然,一看就知道在演戏,而现在的电影演员的表演就要自然得多,这是一种发展的趋势。

    说到底,按照现代的表演规则来说,一切的表演都应该为剧情服务,但京剧不是,京剧的剧情是为表演服务的,这就是它被历史车轮碾压的原因。。。。。

    [本帖最后由 VODKA 于 2014-9-4 13:23 编辑]
  • 娇生冠养
    老年人要是看过H动画,也不会喜欢京剧,也成动漫迷了
  • F
    Fiorella
    歌舞伎问题也一样,去看歌舞伎的基本看不到什么年轻人。
    而且歌舞伎的门槛也不低,和京剧一样,不该叫好的地方如果有人喝彩,会被认为很失礼。
    这个对于观众的束缚太大,相反电影电视就更自由不是。
  • p
    pangeng
    有新故事吗?
  • s
    sarion
    毫无看点
  • t
    tit
    句尾的谢谢是想表达什么?
  • p
    pacman
    哎,父母怎么部喜欢听摇滚。。。
  • V
    VODKA
    在网络小说和肥皂剧盛行的今天,剧情已经是普通大众绝对的观赏核心了,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剧,剧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重要过,文笔再烂都不要紧,只要剧情能吸引人就有大批的读者和观众。。。。。

    所以说古代戏剧没落是一个趋势,因为这个世界已经改变了,或者说观众的需求已经改变了,当然也可能观众的需求一直都是这样的,但只是古代限于条件无法满足而已。。。。。

    其实就算在晚清民国,那时候一般的贩夫走卒家庭妇女也看京剧,但他们主要看的还是剧情,否则连台本戏就不会那么流行,关注表演的始终还是少数票友而已,而现代影视只不过充分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而已。。。。。

    [本帖最后由 VODKA 于 2014-9-4 13:54 编辑]
  • c
    clockworkjian
    京剧:因为难懂,所以“值钱”!

    ——重读鲁迅先生《社戏》的启示

    以下为节选

    从以上的情况和分析来看,坦率地说不论是个人不喜欢,还是接触机会不多,更或是不屑于接触京剧,总之,学贯中西的鲁迅先生对于京剧的了解程度是很有限的,也可以狭义地说是不懂戏的,而因为不了解或是看不懂所发表的评论则往往也是表面和感性的。在此笔者无意评论鲁迅先生因个人好恶等其它原因造成的对于我国戏曲艺术的偏见或是批评,而是只是想再换一个角度来审视戏曲或京剧这门艺术。由于千百年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等诸多因素的积淀,使得京剧艺术厚积勃发,在清末的“花雅之争”中脱颖而出并迅速地占领了戏曲舞台。对于这样一个具有综合与深厚文化含量的艺术门类,不要说是深谙精通,即便是管中窥豹,作为要想看懂它的观众,恐怕也需要具备相应的文化“积淀”才行,假释不遵守这样对等的游戏规则,那么即便社会身分是贵为大学教授的鲁迅先生,也必将注定与它“无缘”(然而同为“五四旗手”的胡适乃至郁达夫、俞平伯先生却似乎在这个问题上有着他们相近的另一面)。我们通常会说,舞剧的《天鹅湖》、歌剧的《茶花女》和话剧的《哈姆雷特》不是简单只要能买得起票,并且走进剧场的所有观众就都能看懂的,尽管我们可能看不懂它们,然我们却不能在走出剧场后说“这是一种没落的艺术,必将或迟早被淘汰的艺术”——也许有人还会违心或附庸风雅地说“不错!真好!”既然如此,那么对待京剧我们是否也应当报有同样的心态来审视和评判呢?如果只是因为《天鹅湖》、《茶花女》和《哈姆雷特》是西方的、进步的,而《目连救母》是我国的、封建的(请注意,《哈姆雷特》中也有所谓“显圣”的内容和情节),我们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对其进行“真心”地批评和指责,我觉得尽管已经不太流行的那顶“民族虚无主义”的桂冠,仍然适合我们中间的部分国人;而对于那些积极倡导京剧艺术“话剧化”乃至“西方化”的实验者来说,我以为“弄潮儿”的这个头衔对他们则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记得有一位前辈学者曾经对笔者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在一个半天把京戏了解通透了,那京戏也就不值钱啦!”如今,对此我还想尝试着补充一点,那就是我们的京剧艺术还需要善待和尊重!
  • V
    VODKA
    在网络小说和肥皂剧盛行的今天,剧情已经是普通大众绝对的观赏核心了,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剧,剧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重要过,文笔再烂都不要紧,只要剧情能吸引人就有大批的读者和观众。。。。。

    所以说古代戏剧没落是一个趋势,因为这个世界已经改变了,或者说观众的需求已经改变了,当然也可能观众的需求一直都是这样的,但只是古代限于条件无法满足而已。。。。。

    其实就算在晚清民国,那时候一般的贩夫走卒家庭妇女也看京剧,但他们主要看的还是剧情,否则连台本戏就不会那么流行,关注表演的始终还是少数票友而已,而现代影视只不过充分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而已。。。。。
  • 慢悠悠
    古代农业社会水平的的北方文化产物

    现在还能被人接受才有鬼呢
  • V
    VODKA
    京剧不仅仅是北方文化。。。。。

    南方很多戏曲的表演形式和京剧都类似,当然命运也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