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下小孩教育的感想

  • b
    bbscube
    现在也在头痛小孩教育问题
    老婆典型的家长焦虑症患者。以前才1岁就火急火燎的想去报各种班。被我否了。
    现在小鬼3岁不到,已经是幼教班常客了。虽然她妈经常带去各种“试听课”,但是最终批准的就一个少年宫的“排队课”(为了以后有用的课占名额用)和一个美吉姆。


    自己以前一直觉得补习班没必要。但是现在不确定到时候能不能那么坚定。

    我家仔来说,非常喜欢上课。一和她说今天去上课,就高兴极了。而且在所有班上,都有点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别人家孩子”的那种类型(我和她妈都是这样的人)。上过的所有班的老师都对她印象深刻,而且是极其深刻那种。
    遇到的十来个老师了,基本都说她理解力强,听指令,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都不错,运动能力也高,胆子也很大,另外是戏精。我陪去上几次课,也都听到别的家长当面以及老师转述的对她的夸赞。打个比方,现在上的美吉姆来说,她是“跳级生”。基本上班里其他同学都要比她大3-8个月,但是基本上都没有表现的比她更好,或者不如说有些东西她表现的比大她半岁的同学更好。举个例,她带头在自我介绍环节说自己是“蝙蝠侠”(因为当天她穿了蝙蝠侠的衣服,其他小朋友不少连自己名字都说不明白或者害羞的不敢说),然后后面的课上其他一些小朋友都开始自我发挥角色扮演……她带头帮老师收拾教具,然后其他小朋友也开始有样学样,中间环节不玩了,都去帮老师收东西。


    我不觉得她是上了课才这样的,也不觉得现在这样以后也一定好————因为我和她妈都没那么“优秀”,“基因突变”总是小概率。
    就天赋来说,如果放在家里或者别的场合,她如果有天赋和能力也能发挥。现在上课了,那么她就是在课堂上先发挥了。
    但另一方面,她的性格和喜好也喜欢上课和社交,那我就不能否认上课可能对她是有好处的。所以现在我也是支持她去上现在上的这些课程的。

    我现在的一个想法就是,如果她想上,那么就带她上。但是超额的东西还是不上。例如英语课这样的技能型的,我不会带去。至于其他的例如乐高课。我觉得等到她更大一些可以让她去试试看。乐器类则要再缓缓。运动类的到是可以让她凭兴趣去体验一下。但是这部分她妈妈又有自己的意见,因为从滑雪到到独轮车到轮滑滑冰,潜水她妈都会,反而觉得自己教就可以。这部分暂时就冻结。

    但是再往后如何呢?孩子她妈是心比天高。想这样又想那样。(比方最近在想联系各国国外的亲戚,问能不能短期去国外幼儿园交流访问个一个月,可以的话就每年去一个国家的幼儿园“玩一个月”。)我则觉得脚踏实地好点,不要整这些幺蛾子。但是中长期又想不好路线。留在国内高考vs初高中就移民走海外路线。总体我是倾向于走出去的。即使我们不移民,未来对孩子来说,窝在这个国家里,不如拥有能有一只脚在外面的能力更好。

    如果是后者。那么补习一类的也就不重要了。但是外语和更宽阔的视野肯定变成了另一个重点。这就变成了另一种变相的“补习”。如果我们也移出去。那么应该问题不大。管她喜欢不喜欢,爹妈一直都在身边。但是问题是爹妈都是独生子女。真要移民可能不是3个人的事情。不是那么容易下决心的。

    所以事情就是得那么早的开始纠结。如果现在已经开始纠结5-15年的长期规划了。那么你说“补习”能拉下么?最后很可能变成一种“双保险”的措施。最终负担反而更大。适得其反。

    我仔细想了想。我觉得可能真的是“问题”本身出了问题。快乐童年?不要高强度负担?不要补习?可能对孩子教育的问题根本压根不在这些地方。快乐童年?这东西也许本身就不存在。就和电视剧里的古装剧一样。只是一个存在于幻想中的东西。也许有一些东西是那样的,但是背后可能还有更多的没看到没想到的坑。回溯到我们父母那代人,读不读书都无所谓的年代,当然快乐童年。但是他们的童年有“游戏机”么?有“电脑”么?有“各种大赛”么?有“出国游”么?有这样那样的物质的精神的东西么。统统没有。但是我们这代人就开始有了啊。到我们子女就更加是家常便饭了。那么你能以那个年代的条件得出的结果套用现在这个环境条件下么?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啊。时代都不一样了,还想着用旧有的一套去约束新条件。这是痴人说梦。

    而高强度的补习和学习负担。远的不说,就说我们这代人,有几个人觉得自己是真心实意喜欢读书上学的。但是又有多少人现在在懊悔当年不好好读书的。换句话说,教育这件事其实从来不以小孩子的喜好为前提的。换句话说,减负减负,其实也从来不是从小孩子的好恶出发的。纯粹是一群成年人在以自己的视角去衡量和判断而已。换句话说,真的减负,那就应该上孩子自己去选择。但是别说社会了,就是个人,又有多少人真的能自豪的说“我就敢让孩子有绝对的自由选择权,只要她/他自己将来认可就可以”呢。扳着手指你数不出几个来的。偶有几个名人有这样的事例,最后也都反而起了负面示范作用————真放纵孩子自我负责自我成长的案例几乎都是“不怎么成功”。当然这个“成功”是以社会的标准来说的。所以最后最好的结果也无非是“有限度”的自由。家长要在旁边把关。而这部分就逃不开责任和家长自己的意志的发挥。而家长自己又能多大程度做到“独立于社会大流”的自主自立呢?其实说到最后也不过是在挑一些“安全岛”,在选择一些小众群体认可。说到底不过是换了一个衡量尺度罢了————你们读书好是拼天赋 拼努力,我们读书不好就拼爹,拼钱,拼人脉,拼不和你们玩 等等。其实本质上仍然在玩同一个游戏。那么既然个体不可能真的独立出去,与世隔绝,那么对孩子来说就是无非是选用“哪个数值”去碾压别人而已。所以本质上来说就不存在那条路更好的问题了,唯一的问题就是你作为家长认为哪条路对你更有利,对孩子更有利。至于其他的都是假话。

    而泥潭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没能力就不要养孩子。其实这个话题想起来其实挺逗的。因为事实上,没孩子的人无法理解有孩子的感受。很多东西并不是没孩子的时候那样认为的。所以基于此,其实很多对于生养责任啊一类的看法里面,无孩党的言论其实完全可以忽略的————这有点皇帝的金扁担的意思————你可以评价习,但是不代表你理解习。所以你的评价仅仅是你的评价,而不能作为参考和指导实践的依据。那是另一码事。
    在古代的话,至少在中国应该没有这种问题。因为理论和实践是一致的。孩子是父母的血脉延续,孩子是从属于家长的。那么你要还是不要,就单纯的是一个个人意志行为。你对孩子如何生养也是自己的行为问题。正如你会对你不会对沙发产生“我家可能没有好好存放保养你的条件”的想法,而选择购买或不够卖一张沙发么。当且仅当现在赋予了孩子独立的人格,重新割裂孩子和父母家长的人格关系后才产生了“生养孩子看能力”这样的看法。按照现代一点的观点看。父母没有生育之恩。也许多少可能有点养育之恩(这点不同观点又异议)。对孩子而言就是“他人”。不扯责任。单纯的说,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在现代观念里究竟怎么确立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你很难和没有孩子的人去解释“有孩子”这种感觉。即使很现代的认为孩子不是自己的附属品,你也很难逃脱绝大多数人把孩子当作附属品看待的实际行为————因为婴儿和孩子确实不具备独立生存和生活在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上的能力,大人对孩子这部分缺失必然负担起来的责任就变成了一笔烂账。这是一种在现代很矛盾但是又很自然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部分,所以导致了“没能力就不要养孩子”这个论点的成立。因为这完全是站在事外看问题所得出的结论。但是当你站到事内的时候,这个问题就真的有股薛定谔的猫的感觉————问题并不是那么的单纯和简单的只有观测到的那一点。情感,本能,社会规则,人性,很多东西都在这里面掺合了一脚。你不能简单单纯的把问题归结到“能力”。站在这个角度,也许是负责任。站在另一个角度,这可能是一种逃避。还有的角度可能是不负责任。这非常的复杂。但是好在这件事没有对错。只有喜好。只是问题是喜好很多时候不能当饭吃,所以你也很难单纯的以喜好去决定所有事。

    拉拉杂杂写了一堆。其实也不知道在写啥了。大致上当作最近一段时间的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看法的总结。不接受辩论。谢谢。
  • O
    OpEth
    “没能力者生养孩子是不负责任”这种说法纯属放屁的,生育权高过天,是身为动物与生俱来的权力,何况没人有资格评价别人是否具备能力。。。。。
  • j
    jsczp
    没能力养就生,那和野猫野狗有什么区别
  • z
    zuccbtpig
    关生不管养,还真不如不生。
  • 级替四
    3岁写这么多?
  • R
    Redofish
    你要移民的话要趁早,出去以后还要有一段适应期的。
  • c
    clockworkjian
    差距挺大的 我们家也是3岁不到 别说上课啥 除了爸妈爷爷奶奶几样吃的 别的都不会说

    看到生人 倒也不怕 就是当成背景板 理也不理
  • A
    Anima
    谁规定生下来的小孩就不能当野猫野狗养了?敢情全国14亿人都是中产鹅了?你还让不让底层鹅活?就连你匪都不敢说这话。。。
  • 级替四
    野猫野狗是生了不管,并不是有没有能力养。
  • r
    readone
    观念需要变了, 如果走体制外,你更需要的是课外活动的扩展与交流,英语更需要超前。 参加暑期夏令营和国外小朋友一起度过。重点的重点是多阅读,特别小时候培养出阅读习惯。会一生受益。
  • a
    adds
    我女儿上半年生了一次不大不小的病,折腾了几个月,现在也不敢说完全康复。从此之后就觉得,只要身体健康,其他都不是事儿。
  • c
    clockworkjian
    社交跟阅读两样其实有点抵触的 特别是对小孩子来说
    阅读要坐的住 社交要打的开 性格上来说很难两全
    当然文武双全的不算 我就说一般小孩
  • O
    OpEth
    野猫野狗都能生养,穷人倒不行?人不如狗?

    何况别人有没有能力生养你说了算?
  • 秃猫
    来看一张图


    一个是孩子要跃层需要拼爹,第二个是没爹拼的只能先把自己拼上去,这就是为啥每个人都活的这么辛苦的原因。自己拼到个中产阶级拼不上去了,那就会想尽办法鸡娃拼下一代,为了让自己的社会地位不至于下滑。如果孩子脑子好,还有机会再上一层,但是不拼的话,只能祈求自己撞大运了,这个买彩票没啥区别。
  • O
    OpEth
    -300牛逼。。。。。
  • l
    lvcha
    小孩喜欢就上不喜欢就不上。
    真的分人,没有一定之规
    我儿子就喜欢在家睡觉什么都不想学。我闺女学什么都兴高采烈的。
  • 总是注册不成功
    我觉得早教都没用,正常上幼儿园,正常上小学即可。幼儿园中或大班的时候开始学一个兴趣班,画画跳舞钢琴之类的,一直坚持下来就行了。
  • w
    wind
    我家也在上,我是这么理解的,早教么其实就是去玩的,跟同龄人互动下,总好过在家看电视吧,至于能学到什么真无所谓。所以如果负担的起,我觉得去上早教没啥坏处。
  • 推土机
    我家5岁,吃饭还喂,报的火花思维,中国式教育就是基础教育超前,高等教育放养
  • y
    yang_yii
    国内重小孩教育的风气其实思路是对的,教育能改变人生这话放任何时代都不错。
    但是国内幼教的问题在于教育顺序反了以及侧重点错了。
    国外正常顺序是先教生存技能和礼仪再教知识,国内现在是只教知识。国内的方式还有个严重问题是,小孩正是身体发育的时候让其拼命刷题,算是典型的丢了西瓜捡芝麻。
  • c
    clockworkjian
    我也是这么理解的 就是恨没钱 不然随便上个什么班 跟其他大人小孩互动总也是好的
    比窝在家里长辈带着 总要强 只要不是特别奇怪的班就行了
    但很多人不是理解成比xx强就行了 而是怎么把这些时间的功效最大化 比如lz的老婆。。。
  • c
    clockworkjian
    我家唯一的强项就是吃 只要给他吃 别的都好说 2岁就自己拿着调羹碗自己吃了根本不要喂 什么都吃永远吃不饱
  • s
    scheme
    唯一必须要学的是英语,最好能上有全职外教的幼儿园,这样幼儿园阶段可以不上英语课外班了

    此外多运动,不一定要报班
  • 秃猫
    上课其实比带在外面玩省钱,一家三个人,外面玩一天加吃个两顿饭至少五百,多的话一千,上个课才多少,还能学东西,大人还轻松。
  • c
    clockworkjian
    不省。。我们家边上有个xx美语幼儿园 我看着它从几年前啥都没有 半年功夫就造起来的
    老婆研究了下 他有个试听课 一星期才两节课 一个月三四千。。。这比一家人出去玩也省不了啊
    这一搞我整个人都焦虑了 喷了 这要是正式读他家幼儿园 一个月得多少
  • O
    OpEth
    的确,小孩身体发育是第一要素,但这也确实看基因,俺家从幼儿园开始就只报体育课外班,家里恩格尔系数爆表,牛排羊排管饱的喂,但小孩总也养不胖,都穿43码鞋了才七十多斤。。。。。
  • d
    duke3dgod
    写东西尽量精简点儿吧,关于幼教,我觉得

    1,习惯养成最重要,惯性和积累的正面作用你根本想象不到。上学习班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记住什么,而是提前灌输和养成好习惯,省的以后费力气纠偏

    2,完整有效率的表达,在有经验的高效机构还是比自己“自学成才”强很多

    3,买一本教育部《3到6岁儿童教育与发展指南》看下

    4,快乐童年,不是放羊,18岁之前你能管,18岁以后孩子任何一样欲望你都没能力去帮他实现。教育的目的就是思维和执行力塑形,而不是简单的分数。

    5,孩子是父母优缺点的无限放大器,自己先找找自己的问题。这个社会很现实,阶级是客观存在的,回避不是办法,要和孩子共同成长。
  • b
    b0207191
    楼主以后和老婆有的吵
  • 风不行
    学龄前儿童以能力培养为主,语言艺术、逻辑思维训练、唱歌跳舞画画、运动项目都可以,知识性的课程就不要上了。
  • 秃猫
    一个月八节课,再怎么也不会要三四千的,又不是初中升学名师,一般这么小一节课150-200最多了。
    但是如果是幼儿园那就价格不一样了。
  • G
    Geatt
    说难听点学的再多,最后可能还只是月薪不过万的渣渣工作
  • 道克斯
    野猫野狗还知道想办法尽力去喂养后代,有的人连猫狗都不如

    人类的下限比动物低多了
  • h
    haihai6
    上英语班省钱方法,所有能去的班都报个试听课,报试听课的时候不用要孩子的真名和自己的常用电话,用备用电话号码
    试听了之后不去,还会联系你再试听,听两三次都可以,然后有的销售看卖不出去就可能卖给你便宜的,比如100元4次课的。
    发现哪家好但是贵,可以去咸鱼,搜转课的,反正你孩子没留真名和真正的电话,允许转课的就能去。
  • d
    djkiller
    并不是生了不管,起码猫狗给幼崽喂奶,相比现在生完孩子直接扔给老一辈的感觉还略升一点

    [本帖最后由 djkiller 于 2019-12-26 22:19 编辑]
  • b
    bbscube
    如果是男孩那就正常。男孩这方面发育普遍低于女孩。
    去上的班上,相比女孩则都明显清楚自己在干啥,所有同龄的男孩都看起来“蠢蠢”的不知道自己是来干啥的。
  • b
    bbscube
    这点是真的。我不让太早去外面上课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健康。小盆友之间交叉感染什么。
    另外一个就是安全。各种危险的物品,危险的动作,危险的场所。意外伤害遭不住。
  • b
    bbscube
    想法一样。
    互动社交运动。基本就这样。不打算学知识性技能型的东西。
  • l
    lobydenk
    3岁不到 还没上幼儿园吧, 因为经常在家 家人照顾 所以出外上学习班新鲜 有兴趣, 等上了幼儿园 上小学了 天天对着老师同学, 那些学习班就不再新鲜了,
    我觉得那些老师都是套路,没有多少新鲜本事,孩子喜欢就去去, 不喜欢在家或出外玩 也没什么吃亏 落后的,
  • O
    OpEth
    和同龄人互动还需要交钱去上课?在小区楼下和其他小孩一起玩不就得了,俺儿子就这么长大的,小时候每天就在楼下和其他小孩玩。。。。。
  • b
    bbscube
    你别说这点还真的是比较那啥的。

    说白了还是花钱筛选同价值观同档次的人群吧。

    这点感受深刻啊。孩子3岁不到住过2个小区。周边娃和家长的环境和氛围真的天差地别。

    前一个郊区小区,it和美院相关的人居多,都是外来人口。连带爷爷奶奶的素质都感觉高很多。
    后一个市区里的小区,本地的拆迁户,外地土豪居多。感觉素质简直了。家长不是晒炫,就是拆迁户爷爷奶奶们随地吐痰,出口成脏打骂教育仔。

    对了,就是花钱也不一样。
    平价摇号的少年宫的班,明显感觉就差很多。课堂上居然有个外婆会直接对不听话的孙子骂脏话,连老师都觉得不堪。
    上万报的班家长素质至少表面上看起来都很好,交流也很礼貌,孩子的行为和习惯总体也都比较得体。

    [本帖最后由 bbscube 于 2019-12-27 08:40 编辑]
  • O
    OpEth
    话是这么说,可要真开一个纯玩的班,你们多半又不愿意去交钱了。。。。。
  • b
    bbscube
    是这样啊。但是这没啥问题啊。

    人类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引用一下这句话。做任何事情不就是找一个意义么。

    另外如果和你抬杠的话,我先请你定义什么叫“纯玩班”。丢一堆玩具让小孩随便玩就算?那丢滑梯秋千和乐高积木是一样的么?男孩向玩具和女孩向玩具一样么?其实都不一样吧。就算丢一堆玩具,你也会看看是什么玩具才会决定去不去玩吧。所以 纯玩班 这种概念本身就是虚指罢了。真的落实到实处即使你不想去编织意义,客户自己也会编织出来意义的。所以真的“纯玩班”未必不见得没市场。事实上现在很多各种 xx城 xx堡 xx王国 这样的针对1-7岁学龄前孩子的收费游乐场所不要太多。但凡大点的综合体都会弄一个这种玩意。一次1小时几十上百的都有。办个年卡大几千。没市场么?我看也很多人爆满的。
  • 象拔蚌
    这么小的年纪不用想太多,让孩子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吧,等上了小学再来操心这些。
  • Z
    ZHAOJING123
    简单地说就是花多少钱享受多少服务
    没有花钱的不是
    有那个钱花了不亏,没有自己用心效果也不差就是累
  • h
    hsd
    很多早教、辅导班教的都是以后能拿的出去炫耀的东西,琴棋书画英文奥数什么的,也不是不对。而是从小比这些更重要的是做人的礼仪,通俗地讲就是“家教”。啥都会,做人一泡污,不懂人情世故,不懂礼貌,这样的“”小天才”要来何用?
  • h
    hsd
    认为这个世界是围着自己转的孩子,长大一遇到不顺意就会钻牛角尖,觉得所有人都针对他。反而经不起一点考验。给各位有孩子的提个醒吧。
  • n
    nero_dante
    能读书的,天生就能读

    就是运气

    不过老天为了开了门,肯定会关上窗
  • 皮埃罗幻想
    思路清晰,习惯确实是一个人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