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位机的3D显示原理和现在的游戏机不一样吧?

  • 佟菊花
    想起了当年电软那帮sb小编一直黑ps2,说dc性能高于ps2。
  • M
    Macro
    2003年新春装机推荐

    XBOX>PS2>NGC

    看的我满脸黑线
  • t
    thanatos
    且言必vga box+彩监
  • m
    ms006z
    土星多边形不是一直传说基本接近但小于20万/秒么
  • 鸡蛋灌饼
    书记在后面跟俩Ray tracing的介绍干啥
    SS那代再歪也歪不到Ray tracing上吧
  • B
    Baelnorn
    早期ps2的游戏确实不堪入目,对比DC明快的色彩和清晰的贴图,直到后来GT3开始才和DC拉开差距
    我发小来玩GT3和F355,告诉我这分明没区别嘛,我也无话可说,除非把车卡在路基上才能看出贴图材质有区别
  • 月咏
    原理都是一样的……目前3D渲染就3种基本技术:光线跟踪、光栅化和直接体绘制,那些游戏机,都是光栅化的系统,区别最多就是CPU运算还是GPU运算还是什么硬件运算吧。
  • 铅笔
    那PSP和PS3呢?
  • 月咏
    那,Sprite是怎么绘制到屏幕的呢?
    还是光栅化。
    看起来正确的说法是这样的:
    SS没有3D功能,但是可以通过2D变形来近似模拟3D的效果。
  • 月咏
    然后PS2的技术也没什么特殊的啊,无非是刚刚说的用特殊的硬件进行计算。那篇文章中所说的“走的不同的路子”是指发展的道路不同,没说技术不同啊——实际上和现在的显卡技术完全没有区别嘛。
  • c
    chenke
    就“DC完美支持480P VGA输出,而PS2大多数游戏在关闭过扫描情况下四周都有黑边,实际分辨率大多只有512*448”这一事实来说,我觉得PS2的机能真的很渣
  • o
    oz01
    512*448这是视频输出制式所决定的
  • 以色列国防军
    恩,dc整体的表现水准很高。 樱大战的3d战斗场景确实很华丽。 不过cpu 是个悲剧。
  • q
    quifi
    3D显示的理论好像几十年前就成熟了,区别只在速度,把CPU的工作交给GPU了
  • 卖哥
    土星可能真的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多边形能力
    它是直接在空间坐标系中放置经过变形的整张贴图的
  • 6
    66666
    卖兄,别什么都黑NV好不,NV和世家开始合作的时候SS都快完蛋了。
  • 福原爱
  • 卖哥
    苹果上自家设计的A4也就今年的事情……而A4的CPU正是ARM的。
    而诺基亚除了采购TI的方案外,也一直都在定制芯片,N-Gage、5800、N8,当然应该不止这些。
  • 卖哥
    对不起,似乎搞错了,我一直以为土星用的N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