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人不打脸~~【盲听实验】煲耳机真的有用吗? 啪啪啪啪啪啪

  • 马甲爵
    关于煲机是否管用

    建议你还是有好音源 好输出 后自己听听再决定你的意见,好多人 连一张发烧人声CD都木有 除了会人云亦云你还会干啥?




    别的不说 我只知道我家音响 开机播放30分钟后 机器稳定后 声音比刚开机好不少



    这就是为啥 音响展示会开始前 会把机器提前开机播放2小时以上并且一直让他一直开机不停的主要原因,

    可能我见识少不懂,接触器材少,以前开音响店的时候我只做过大昌的货,用过的机器也一般 ,音源功放也就金嗓子啥的不入门的日本货, 单元也一般 也就天朗帝国,还有比较廉价的皇家西敏寺,你们别笑我啊 。
  • z
    zmqzmqzmq
    科学根据:了解下电子管工作原理先,热机过程是必须的,非煲,概念不同。:D
  • T
    Tifa★月
    耳机确实不懂,不过不同品牌不同型号之间的差别还是满明显的
    只是听觉本来就是很主观的东西,主观的东西差别就大了去了
    同一个地点位置同一部照相机拍同样的风景,不同的人拍出来的都是千差万别的
    我不知道煲耳机这种事情是不是一定有用,但是有的人的耳朵就是能跟别人不一样的敏感,为什么一定要对自己理解不到感知不到的就一味批判是“玄学”
    每个人对高频和低频的声音刺激反应都是不同的,有人跟多数人的反应不一样他就一定是在装吗?世界万物的多样性在这里就不适用了。
  • c
    czc2004211
    果壳网采访过森海CEO:

    G:您是怎样看待煲耳机这个话题的?

    A:我们有在耳机生产线上有专门的检测人员,所以说耳机已经算是被煲了,这不像是我们需要播放特殊的音频文件上千次,每一款耳机在工厂里都会经历灵敏度测试,会播放我们测试用音频样本来确保声音的质量是完美的。

    声音经过煲机后会有所变化,这点我并不是非常了解,我肯定不会说大家必须去煲耳机,在耳机使用的第一秒它就应该是 优秀的。如果你在长期煲机后听到了不同,这可能你确实创造了变化,那就去煲吧,但这不意味着对于其他人来讲有任何的不同。如果你相信了,它就确实存在变化。

    [本帖最后由 czc2004211 于 2015-7-5 21:05 编辑]
  • l
    literry1
    说不定30分钟后音色是更糟了:D
  • z
    zmqzmqzmq
    找个音响店,找台最便宜的胆机,看看说明书。。。。:D
  • 马甲爵
    按照 科学 的计算来讲 确实有


    不过我还没遇见过开机热机以后 声音比起直接开机反而变坏的状况 无论是石机还是胆机
  • m
    mitsu
    打人不打脸啊,你看人家头像就知道也是器材党了,不要摧毁人家的信仰好不好?至于你扯什么双盲,咱没读过书!不懂!我就知道有区别!233333
  • d
    darkgame
    耳机厂的CEO就一定最了解耳机吗
  • i
    iamevil
    你仔细看看森海ceo说的话啊……他其实是个高级黑 :D
  • 马甲爵
    呵呵后 你的知识也就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 抬抬杠了

    建议你找你玩音响的朋友那里找些好点设备自己去听听 或者去音响实体店去听听也行 好了解下什么是用耳朵收货 比你在这里用你所谓的 科学 大谈纸面上的东西强1万倍

    差点忘了嘱咐你 去听的时候别选AV啊

    对了你知道AV是啥不 呵呵后
  • i
    iamevil
    你看你看,又祭出“用耳朵收货”的大绝招了 :D
  • z
    zerlier
    虽然玄学嘴炮不对

    但是口口声声科学双盲的,大哥人家明明说的只是盲听,双盲说的是有对照组和实验组,同时被试和研究者在试验时并不知道哪个是哪个(安慰剂/药物,煲过/未煲)的实验

    更可怕的也是这种态度,对着一个“科学概念”摇旗呐喊而自己并没有多清楚的了解
  • i
    iamevil
    没错,顶楼视频里面其实不是双盲,只是单盲。说双盲纯粹是我说顺了口。本来想了一下要不要改过来的,但是单盲还是双盲在这个例子中其实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区别,所以就顺着这么说了。
    我在这里郑重承认自己的错误。 :D
  • f
    fjwzht
    他又不是搞营销的职业经理人,搞研发的对这个话题还是有很大的发言权的吧

    G: 您目前在Sennheiser 和另一位CEO Daniel Sennheiser先生的分工是怎样的?

    S:因为我们是联合CEO所以我们其实共同分担所有的责任,然而因为我的工程背景,所以我对于研发制造等着力较多,而我的弟弟Daniel Sennheiser他则有着设计以及营销等背景,他之前曾在宝洁任职多年。所以我们互相能在对方的专长中了解不同的专业知识,但我们没有个别负责的分工。
  • l
    lindley007
    回到家了,还是数据说话吧,免得真成玄学嘴炮了

    http://www.nohi-nofi.org/bbs/?/article/2

    http://nwavguy.blogspot.com/2011/06/sennheiser-hd-650.html

    我只能说

    1.煲机前后的区别是数据能支撑的

    2.这种细微的区别能不能听出来,感觉区别大不大,是你自己作为单独个体的事。就算是群体的事情,也和顶楼这种样本有限而且不严谨的调查无关。

    3.我从未听说过双盲实验一定要夹杂实际相同的样本,这样夹杂之后得出的数据要怎么用?我也遵循楼上大大的要求百度过了,没百度到,如果百度规定了双盲实验一定要夹杂相同样本实验,还请给出相关的引用页面,谢谢
  • 马甲爵
    其实也不怪你们这些 年轻的 科学党 这么讲究理论

    大约有20年了吧 音响从vcd流行到电脑开始进入家庭就开始慢慢走向没落

    现在的年轻人好多从小就没接触过这些东西 我们同事看我现在还经常买CD都不理解 网上这么多MP3你随便下点当你手机上听就足够了
    我只会跟他呵呵后


    科学党只会从理论上讨论一个
    科学的 音频方面的东西 比如看频谱仪

    音乐这种东西不是直观的 这就能造成个体听感上的差异 并且 你接触越多越有感触 这就是乐感了 乐感不是说有就有 好多需要后期培养

    这就是为啥同样的谱子和维也纳爱乐乐团 卡拉扬指挥的贝多芬和施特劳斯要强过小泽征尔指挥的

    请你用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下在专业乐手演奏谱子不会出错的情况下大家都喜欢听老卡

    还有同样是梁祝 喜欢俞丽拿演奏的要多过闵惠芬的呢?这是为什么呢?

    是不是也要我 必须 科学的 提供出详实的数据你才能根据数据做出判断?

    所以说 你想要批判某些东西 请你深入接触后 自己了解了 再来讲
  • R
    Running82
    煲机什么的 你说一点都没区别那也是不可能的
    任何机械,振膜等等肯定都有更加磨合

    但问题在于这种区别能否被人感知

    如果某些人可以感知,那么假定这些人是存在的,那么在这个实验里就应该可以很明显的分辨出来。

    这种人应该是存在的,但肯定不是视频里的这些人。

    所以我觉得视频里口口声声说7,8分的人。。。呵呵呵

    我的观点是,煲机肯定有影响,哪怕动铁也有影响。但我本人是感知不出来的。所以我从不刻意的煲机,拿来就听,听上一段时间就可以了。

    如果那视频来找我,我肯定说出以上的话,然后你来测我吧~反正结果不管怎么样,对得起我说出的话和感受就可以了。
  • z
    zerlier
    不错,中国人最大的毛病就是,遇到一个事情,他往往先站队,然后攻讦,不管不顾的,究竟事情是怎么回事,应该如何去认识,没人关心

    回到这件事上,问题还是,怎么样才能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才能判别“煲过的耳机是否有不同”?

    首先这个实验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对照组,也就是前面有人提到的,不是同一个耳机,当然这个没法做到理想化,所以理应是有两组同批次的4个耳机,一个煲过/没煲过作为实验组,另一组都是没煲过作为对照组

    抛砖引玉,认真面对问题而不是玩攻讦游戏
  • 马甲爵
    有人会表示看不懂 呵呵后

    此处顺便插一句:由于人体结构不是百分百相同 人和人之间的耳朵也不会相同 所以会造成声音敏感度的差距 比如我们乐队的大鼓 钢琴最右边高音他听不见 那个键 无论你用多大劲敲下去 他都听不见这个c8发出的声音

    所以天生敏感的人就能听出很细腻的声音变化 所以说买音响设备还是用耳朵收货 所谓的 科学 数据只能当做参考而已
  • z
    zmqzmqzmq
    吹牛…我都听不出8块光纤和700同轴的区别嘛…笑

    本帖最后由 zmqzmqzmq 于 2015-7-5 22:15 通过手机版编辑
  • 马甲爵
    确实这样

    尤其是评测 想要盲听必须找自己非常熟悉的片段 比如 你的眼神 听听老蔡口齿出气的毛躁声 对于录音好并且熟悉的片段 正常来讲设备有差异能听出来算正常的

    对于视频中的测试是否也这样我持疑问态度
  • 马甲爵
    你换个电脑城8块耳机立马 大呼 超值啊

    哈哈
  • 马甲爵
    打死你这器材党:绿脸贱笑:


    反正你留着也没啥用 把那50ES处理给我吧 我接PC给他当解码器用
    :绿脸贱笑:
  • 飞翔的天空
    煲耳机不就是煲耳朵嘛,我以为这是常识,结果还这么多人拿玄学当真理
  • f
    floweryc
    挺简单的

    玄学党们来做一次盲测不就完了呗
  • 快乐猪头
    视频仅仅说明某几个耳机爱好者为了展示自己在这方面高人一筹,死吹牛皮然后被当面打脸。

    这几个人不能代表全部耳机爱好者,但确实可以代表那些爱这么吹牛的玄学党。故此,本测试不足以推翻耳机煲过之后音色进步的说法,但可以反应出玄学党里面吹牛的比例。
  • 雾桑
    讲真,碰到那种一提及HIFI、耳机、耳塞,立马就抛出火电水电高呼玄学的,我只能说,等你预算够了买个好的体验下吧。。。

    回到顶楼这个话题,我自己接触过一些耳塞,都没刻意褒过,但其中一些耳塞在长期使用之后的听感确实比刚入手时好不少。线材断了后,换了根线材,也能听出差别。
  • a
    allensakura
    Q701煲前煲後差别0.4分贝,你听的出来?
    那张HD650是说煲前煲後抗阻曲线出现了几欧姆的变化,对一个300多欧姆的耳机说穿了就是换保险丝有分别的差距

    [本帖最后由 allensakura 于 2015-7-5 23:14 编辑]
  • l
    lindley007
    不不不,这只是Q701的情况,我没听过全新的Q701,不知道听不听得出来,

    第二个链接提到某些耳机设计师会为了加强玩味刻意强化煲机带来的影响,我很认同这一点,比如我觉得CK100煲前煲后区别很大,但是新买的W40我就前后听不出区别来。对于国内而言,E888大概是煲耳塞这个概念的推广者,也许日本厂商更喜欢搞这些玄学的东西也说不定。
  • 快乐猪头
    火电水电之类说法的最初起源可能是谁?
    a.不吹牛的耳机爱好者
    b.吹牛的耳机爱好者
    c.不吹牛也不了解耳机的人
    d.不了解耳机但爱吹牛的人
  • a
    allensakura
    动铁煲机全都假的,煲耳朵才是真的,偏刺激的调音容易对听觉造成疲劳
  • z
    zmqzmqzmq
    其实最早是爱好者们的自我调侃…到了一些不明真相人那里成了喷点,发烧友也挺接受这种自家产的善意调侃罢了。
  • a
    allensakura
    当然是吹牛耳机爱好者,这种SB一抓一大把,什麽听起来缺乏精气之类的一看就吐
  • l
    lindley007
    动铁的发声也是振膜发声,从本质上和动圈并没有区别,过大音量一样会造成结构性损伤,怎么就一口咬定是假的了?

    不过随便。。。假设网上找不到数据那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的,还是听歌吧
  • 旧瓒的眼睛
    这算什么,一会就有人来告诉你usb线之间还有区别,那种上万一根的声音就是好
  • r
    reg-neo
    我没条件做大样本测试,但简单对比评测我自己还是做过的,两条shuffle原配小白,开封后一条shuffle最大音量下煲12钟头,一条不煲,低音差距那完全是一耳朵,煲过的低音好多了

    再一条AKG 512mkii,入手就跟垃圾没区别,iPhone5s最大音量煲了100多钟头,声场不紧绷了,高音齿音极大减少,低音下潜好多了,而且宽松

    别跟我说什么耳朵适应,我煲耳机都是打开设备锁抽屉完事,完全没听,最大音量我耳朵可受不了
  • r
    reg-neo
    玩儿西洋器乐的我不知道,玩儿民乐的,都知道乐器开声和稳定使用一段时间后声音是不同的,这期间发生部的细微振动打磨效用很明显
  • j
    jameslxy
    人的心理作用影响很大,煲耳机大部分情况都是安慰剂效应起的作用
  • j
    jianghutong
    我听的歌曲不是金属,就是摇滚,要么说唱,都是极度嘈杂的音乐
    感觉煲不煲区别不大
  • b
    bubugamer
    马克回家看~
  • L
    LCL
    煲耳机会有不易察觉的变化,因为物理结构细微变化啦
    换个保险丝或者音箱上边放张纸,声音翻天覆地,那是扯淡,因为你空气开关,漏电开关全是短板何必还在乎那个保险丝呢
  • D
    Demitry
    新车和开过5w公里的车子会一样么?

    任何机器,崭新的状态和大量使用过的状态肯定是不一样的。

    不一样的机器得到相同的结果,这才叫玄学。

    说到醋和酱油的例子,一碟酱油里放3滴醋,一碟酱油里放6滴醋,然后给这些叫嚣能够吃出区别的人做双盲测试,也是保证打脸的。
  • 快乐猪头
    问题是谁会叫嚣能吃出酱油里有三滴醋和六滴醋的区别?相反叫嚣能听出耳机是否煲过的大有人在,比如测试中被打脸的这些。
  • D
    Demitry
    吃饭讲究的人多了去了,吃油泼面最后必须滴几滴醋的老饕大有人在, 号称多一滴也能够吃出来。
  • 快乐猪头
    不知道有没人给这些老饕做打脸测试?如果有,而且结果同样是打脸,那么就同样会有很多人嘲笑几滴醋玄学。
  • D
    Demitry
    如果你连续十次尝带3滴醋的酱油碟子,然后换一次带6滴醋的酱油碟子,估计不要说老饕,很多正常人也能够吃出来。

    如果随机一次吃这个,一次吃那个,那么基本没有人能够吃出来,除非是训练过的大厨。

    但是如果自己家里一直听堡过的耳机,突然听没有堡过的耳机,那几乎90%以上的人都可以辨别出来,尤其是自己熟悉的歌曲,因为你的大脑已经记忆了所有的细节,所以细节差异很容易对比出来。

    简单说,类似主楼的双盲测试,是有问题的,感觉是需要积累加强记忆的,积累不形成的话,能够辨别出来的几乎不可能,按照人类的器官灵敏程度,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所谓双盲就是伪科学。

    类似这种对比测试,该用仪器的就要用仪器,听觉是主观的,但是机器测试出来的细节就是客观的。

    就好像新车,司机可以觉得首保后明显动力上去了,但是这可能是错觉,但是如果用测量结果说话,一个加速到100km需要11秒,一个只需要10秒,结果就是不容辩驳且非常科学合理。

    [本帖最后由 Demitry 于 2015-7-6 15:27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