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贞.吴三桂.李自成。。。。。。

  • 绝对和体
    这段时间一直在听评书,听到明朝末年这里让人产生了好多想法!!!
    1.崇贞皇帝如果不是那么婆婆妈妈的耽误了时间而迁都南京,而吴三桂也及时赶到北京来护驾,这明朝以后还会有多远的路可走?
    2.如果答应了李自成的划江而治,中国那个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新局面?
    3.陈园园木有被糟蹋,吴三桂而保了大顺,这以后又会是怎样的状况?
    4.明朝和满清朝合作了有200来年,是怎么一回事?
    5.吴三桂引清兵进关,偶觉得都是报复心理在做怪!
    6.偶觉得吴三桂是个值得同情的人物!!!
    偶小白,望各战神来解说下,偶顺便学习历史。。。。。。。。。。。。。。。。。
  • a
    asuka00
    袁崇焕最高,李自成次之,吴三桂再次之:D
  • 绝对和体
    抽楼上,,,,,,,,插楼上,,,,,,
  • 雄狮亨利
    袁居然准备用朝廷用银子雇来的雇佣军去辽东亦耕亦战可算是古今第一人
  • 绝对和体
    崇贞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政策,,袁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 雄狮亨利
    朝廷为了辽饷都快亏空死了袁却亦耕亦战,到处筑城搞壁垒合围,结果还总被人把碉堡群给拆咯
  • W
    WWF
    !@#$%^&*()_+

    合体都会打了吗?
  • 小天猪
    崇祯是生不缝时。丫的还是自认倒霉吧,明朝是毁在宦官手里的。李自成也好,清军也罢,只是在旁边推了把而已
  • 白死之二
    进来观摩,学习。
  • 雄狮亨利
    鄙人的观点少见您看了还烦呢,那鄙人要是重复主流见解您岂不是早就烦了
  • F
    FFFEI
    明末就是土匪头子抢夺地主头子家后被部落酋长所灭,没有第一个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

    中国在全世界个个山头势力爆发性进步的关键两百年里停滞不前,百年耻辱怨不得别人
  • 级替四
    明亡于清,便如一手好牌最后打输了。
  • 级替四
    威震绝域者,必需强大国力支撑。

    崇祯年间闯军势重皆因民不聊生,民不聊生皆因重赋,重赋的一个原因就是辽饷,各种问题并发出来滚雪球般越滚大。

    如此衰弱的国力对辽方针只可取一个“守”字,一个“和”字。以大清对大明,便如一域敌一国,明军若严守边塞不出,清军如何能有胜算?

    降赋抚贼,精减兵卒,先缓出一口气来,待国力强盛时,方可重用良将以解边患。无文帝之德,岂能扬武帝之威?
  • V
    Vassili
    迁都基本是不可能的,明朝的祖坟在北京呢,这是当年朱棣的主意嘛,叫天子守国门。也是为了守着自家的祖坟
  • 莎木
    每个人处的环境不同看事情也不同
    历史也是这样
    现在看过去能看到什么?
  • 绯雨流
    历史没有如果,后明王朝南渡只会是从宋室倾灭,于少保不在,没人再能匡扶危世了
  • 神秘的陌生人
    照lz的设想的话,现在中国的版图会小很多。
  • 特攻一番鬼
    陈园园有被糟蹋
  • s
    superpip33
    努尔哈赤确实在明朝打过工~
    大明那时候帮着朝鲜打日本,弄得自己后方空虚.
    李自成先给丫打了,之后满清又被吴三桂带进关来.
    那时候多尔衮大杀四方,相当厉害~
  • i
    iceliking
    明如果不亡清,我大明国土可能还不及现在一半大
  • 绝对和体
    历史不可更改,就此来看大明皇帝就是能跑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了。。。。。。看来满汉全席效果还是好!!!
  • u
    uc0093
    如果袁崇焕不死一直被重用抗清,结果会如何?
  • 雄狮亨利
    袁大人总督蓟辽那么多年,清军不但收拾了朝鲜还取道蒙古打到了北京城下,让袁大人继续守下去难道兵饷就能不征了?
  • 绝对和体
    个人感觉就算大顺朝能立,就李自成那点德行貌似也不会长久!!!
  • 雄狮亨利
    要是中国变成清\顺\南明互相攻打,并各自引进西洋装备出口国产,改革军制倒是挺好玩的:D
  • 绝对和体
    这个要赞!虽然全国木有统一,但说不定会产生更有利于中国发展状况!!!
  • 雄狮亨利
    日本战国时代列藩相继引入西洋装备改革军制,到战国末期的日本在战术上已经是和当时的欧洲同步了,都是长矛步兵加火枪的战术,只是没有火炮,而吾国地大物博,如果三国互相攻打,各自联结西洋,出售国产而引进装备战术,而且明末是17世纪比日本战国更接近军事变革的时代,结果将如何很值得YY啊
  • l
    literry1
    中国现在能在历经清末开始的战乱后保持相对完整的统一,已经是万幸了。
    不然像非洲那样又穷又小的国家,天天互掐内耗,那才真是倒霉呢。
  • u
    uc0093
    清还是怕袁的,如果袁当真无能的话,还需要煞废苦心的设计害死他,留着他不是更好.
    自袁死后,辽东的压力是比以前更大了吧.
  • f
    fuckmic
    没想到你专业人事也说这种话,看错你了!

    要知道,那时侯的火枪没有弓弩好用,就大炮还成,不过是实心的.

    要是太子不死就好了,南明也不会乱成那样.
  • 级替四
    西方火器起核心作用的还是炮兵,这一点到20世纪50年代都没改变.

    PS:说白了清兵就是骑射对骑射也扛不过明军.就算是康雍乾也不得不承认汉将的能力.
  • 绝对和体
    那个时代的大炮只是用来攻城的?元末那个时候喊的那么厉害的什么红夷大炮也没看出来能解决多大问题,,,,,,,,,,,,到明朝好象也只是相对进步,还是刀马抢互捅最高啊。。。
  • a
    abiao
    在太平军起事前,中国打仗就是一个字“人”。大炮云云,只是某个战场上派点用场而已。宋金间有所谓铁浮屠,元明有佛狼机大炮,甚至吴三桂起事亦有炮军,结果如何?如卫戍得力,防务不废,哪里有外族的流袭的空间?所以,自孙承宗督师起,看清了国家没有直捣黄龙的实力,采法军屯,部部为营,关外流骑无立足之地,即无源之水。再待中原荡平流寇,外族国中有变(这个机会是有的,豪格多尔衮之辈岂是安于人臣的),结朝鲜以总攻之,此时军屯士卒经过多年戍边已为精兵,何愁大事不成?

    这个战略,其实是很高明的。但有几个条件:1、皇帝的信任 2、主事者有十年的耐心 3、宫、朝内有奥援。这样就要求皇帝宁可慵懒不可深刻,主事者不仅是大军事家,还必须是大政治家。所以其事不成,即出于此!
  • a
    abiao
    不尽然,北朝的文物制度,即是隋唐盛世的渊源。取北齐的律法而言,开名例律统率诸法,之后各朝无不如此。陈寅恪有《隋唐制度考》一书,极为详尽,可以参考之。
  • 绅士刑警
    袁老板赞一个,史可法就是一XXX,别被丫那套宁死不屈的忠君思想迷惑了,砍了这厮脑袋不要紧,白白搭上扬州满城百姓尽为齑粉,这陪葬大礼也过于隆重了吧,此人身为大学士领兵部尚书衔,麾下十万大军,不知率众拼死抗敌,却一心只求一死已成其节,不知运筹帷幄,调兵遣将,却几次召集众将安排自己后事,最后虽然背着忠臣烈士的光环慨然赴死,但我看来,其情可悯,其心可诛,可怜千万扬州百姓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这责任难道咱们这位史忠烈公没有一点责任么?说到底,中国文人就是感慨国事、扼腕叹息比谁都牛B,真到动刀子的时候,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本色就暴露无遗,还“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呢,我呸~~~

    [本帖最后由 绅士刑警 于 2006-12-3 11:49 编辑]
  • M
    Mufasa
    袁督师被杀固然可惜
    不过毛文龙被袁督师所诛也同样可惜
    个人认为毛文龙比袁督师更牛逼一些>.<
  • r
    redemption
    你以为袁督师是像你一样打游戏机玩三国志么??

    当时的情况当然是持久战有利于大明

    明朝的财政危机属于周转问题,满清光靠打野山猪,野兔子为生那才是经不起久拖。

    没看到每次满清打了胜仗提的要求不外是拿鹿皮多换些粮食,政治上的要求也只是请求承认其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