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概念——【比较优势】 扫盲

  • s
    springer
    一、比较优势的误读

    作为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比较优势这一概念本身虽然足够浅显,却始终在经济学学术领域外被不停误用。一个最常见的误读就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比较优势通常被用来描述衡量不同区域间在同一产品或生产要素存在着的生产优势,而事实上,这正是比较的相对概念——绝对优势的定义。
    1776年,亚当.斯密在其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首次系统阐述了绝对优势的概念。绝对优势概念揭示,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绝对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总量。
    1817年,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经济实体间除了可能存在绝对的生产优势,还可能存在着基于生产的机会成本不等造成的比较优势。由于每个经济实体在生产各种产品时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差异这个内部的相对差异,在各个经济实体间又存在着外部的相对差异,因此对不同经济实体而言,生产不同产品所需支付的机会成本是不同的。所以,各个实体都应当集中力量生产机会成本较低,也即占据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来提高总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总量。也正因此,即便对于一个在各个产品生产上都占据绝对优势(或劣势)的国家,和其他国家进行自由贸易也存在着增加生产、消费总量的空间和可能。
    举例而言,设美国和中国同时生产服装和食品这两种物品,在全部投入时,美国的产量为每月10单位服装或20单位粮食,中国的产量为每月8单位服装或30单位粮食,无贸易时各国自己自足必须同时生产两种产品,在取平均值时,生产总量为5+4=9单位服装和10+15=25单位粮食。然而根据绝对优势原理,美国在服装生产上占据绝对优势,中国在粮食生产上占据绝对优势,双方应当各自击中力量生产优势产品然后交易,这时生产总量就等于10单位服装和30单位粮食,显然超过无贸易时的生产总量,只要贸易能够保证各国的交易获取超过自己在无贸易时的收获,专业化分工和贸易就能够实现双赢。
    然而,在某些时候,一国相对另一国可能在全部产品上都占有绝对优势。比如:假设同样是生产服装和粮食,现在的产能变为,在全部投入时,美国的产量为每月10单位服装或20单位粮食,中国的产量为每月8单位服装或8单位粮食。这时,美国在每个产品上就都占据绝对优势,那么,交易还有必要吗?同样,无贸易时各国自己自足必须同时生产两种产品,在取平均值时,生产总量为5+4=9单位服装和10+4=14单位粮食。然而根据相对优势原理,美国每生产1单位服装的机会成本是2单位粮食,而中国每生产1单位服装的机会成本则只是1单位粮食,二者相较,显然美国生产的服装的机会成本高于中国,中国在服装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如果中国全部投入力量生产服装,而美国将其生产比例配置为只生产2单位服装,同时集中力量生产16单位粮食,则财富生产总量就上升为10单位服装和16单位粮食,同样,只要贸易能够保证各国的交易获取超过自己在无贸易时的收获,专业化分工和贸易就能够实现双赢,毫无疑问,财富上升了。

    二、比较优势与产业的选择

    比较优势为个人、地区乃至国家间发展贸易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由于比较优势的存在,不同经济实体间通过贸易行为增加生产和消费总量,从而实现福利上升就成为可能,但是,比较优势贸易理论下对社会分工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又产生了其他一些问题。
    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由于比较优势贸易理论要求不同经济实体间有较高程度的专业化分工,这就使得对于处于竞争性关系的经济实体而言,如果简单服从于相对优势和增加经济总量的要求,放弃了对高科技产业,甚至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产业的发展,则在经济竞争中,这种“比较优势陷阱”将使得这些经济实体(尤其是国家)在生产要素在行业的动态分配与产业扶持发展方向上产生重大缺失,处于严重的发展劣势,甚至,在发生贸易战威胁时无力反抗受制于人。
    乍一看,这种批判合情合理,如果只着眼于相对优势的应用和财富总量的增加,忽视甚至是放弃对本区域相对劣势产业(尤其是高科技行业)的发展,必将使本区域在竞争中逐渐滑向发展速度和结构的劣势。然而事实上,比较优势并不是这种不良走向的根本原因。从根本上说,比较优势并没有凭空创造出财富,比较优势在贸易中得到应用使得社会财富总量增加的部分,其实质是生产者业已存在的生产能力,贸易和比较优势只不过是通过合理组合和分配的方式使得这种已经存在的生产能力最大化,比较优势原理并不能使经济总量超过所有经济实体的生产上限之和。也就是说,决定社会财富总量上限并不是比较优势,而是各实体本身的劳动生产能力。比较优势的应用,是对静态生产效能的最大化,而不是对动态生产效能的最终确定,它并不必然要求放弃一国(区域)对处于相对劣势的产业进行发展和研究。由于政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能动地改变要素总量、质量和结构变化范围、方式和程度这些“静态要素”,因此即便在贸易中一国(区域)处于选择了相对落后产业的不利境地,仍然可以通过以大力发展科技适当改变产业结构的战略贸易策略来扭转这种局面,而对于这样的经济实体,发展的良势表现就是既有效地利用了比较优势实现总量增长,又在战略贸易策略中实现产业结构的稳步调成,人为地将比较优势与产业调整对立显然过于偏颇。
    其次,对于以城市(或都市)为载体的区域经济而言,由于国家内部的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的相对稳定性,非正当性竞争威胁(如贸易封锁)发生的可能要比国际竞争空间中低得多,这也使得防御性的发展策略的必要性降低,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的作用成为可能。

    三、比较优势的再误读

    虽然比较优势为贸易发展描绘了一副美好的蓝图,但在贸易实践中,由于对比较优势的分析失当以及各种浅视的发展策略,仍然可能导致比较优势无法发挥,甚至是导致经济总量的下降。外部性考量的缺失正是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一个人从事着一种影响旁观者福利的活动,而对这种影响既不付出报酬也得不到任何报酬的时候,就产生了外部性。根据这种外部性是增加还是降低了受影响者的福利的不同,又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那么,为什么外部性考量的缺失会影响到比较优势的正确分析呢?
    分析一个经济实体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比较优势,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衡量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当一个经济实体表现为企业或个人的时候,成本核算是不包括外部性这种存在的。举例而言,如果一个排污企业不需要为排污造成的环境损害这种实实在在的影响支付对价,那么,该企业生产其产品的成本相对其他需要支付排污费用的同类企业要占优势,而事实上,由于这个企业造成的不需支付代价的污染行为最终要求社会和政府来承担,因此其经营在所在地带来的最终社会利益要低于其财务信息反馈的结果;与此相反,一个基础性行业或者教育性行业,如果不能因为它们对社会发展带来的长期的不易观察的良好促进作用(正外部性)获得额外报偿,那么相对于其他可以由此得到报偿(一般表现为财政补贴或奖励)的同类实体,就处于劣势,同样,由于这些机构和行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潜在的结构和智力支持,因此其运作带来的最终利益又要大于其财务信息反馈的结果。
    然而,当经济实体表现为区域甚至是国家的时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任何该区域内所属生产实体所造成的外部性就都必须进行考虑,如果简单地将企业或个人的成本计入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成本,就可能存在忽略负外部性错误地高估诸如污染企业之类实体的比较优势,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将不可再生资源开采业当作比较优势行业(这个例子中还存在另一个错误),同时错误地低估诸如民营教育机构之类实体的比较优势,比如忽视对教育行业(含民营)的促进和保护,最终使得区域经济发展在大环境中不能正确应用自身比较优势,反而导致经济总量下降。

    四、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质疑

    尽管比较优势理论甚至被有的经济学家称作是“经济学中唯一经得起考验的理论”,经济学家们还是对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各种质疑。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反例是迪克特-罗曼(Dixit and Norman, 1980, pp. 95-96)的模型。简述这个质疑就是,他们认为,比较优势只在贸易参与者之间只有一个生产要素两种产品时容易成立,一旦产品上升至三个或以上,比较优势现象就很有可能消失。
    复杂严谨的理论质疑应当用复杂严谨的数学推导做回应,本文不打算从数学角度反驳迪克特-罗曼模型,但迪克特-罗曼模型却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对比较优势理论思考的方向,这就是比较优势在潜在的贸易对象间生产水平达到均衡时的应用可能。
    虽然和绝对优势不同,贸易参加者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可能在所有产品生产上同时占有比较优势,但是,贸易各方在各个产品生产上机会成本相同却是可能的,这时如何安排贸易分工就成了难题。一般来说,比较优势是对静态生产要素和生产水平的分析,因此,静态地看后者被视为是一定的,不变的,比较优势的结论并不会因为对分工假设的不同而产生区别;但实际上,即使是以静态的眼光,当不同的经济实体被赋予了不同的分工安排后,其比较优势也可能发生变化。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第一部分的例中,当一个经济实体同时生产服装和食品取均值时,其生产总量很可能是低于集中生产服装和食品时总量的1/2的,这是因为,单纯生产一个产品时,其技术投入生产设施投入都可能要低于同时生产2个产品,更重要的时,规模经济现象的出现要早于后者,这就使得即使在未分工时尚未出现以外显方式存在的比较优势,分工后也可能会将这种内在的比较优势现象凸显出来从而实现贸易利益。然而,这种随着分工而出现的比较优势却难于在事前得到有效的分析,因此成为了比较优势理论支持者的一个困境。

    结语

    不论新贸易理论或旧贸易理论中,比较优势理论始终占据重要地位,而且,正是比较优势理论作为一个重大原因使得大多数经济学家在区域经济发展策略上坚定地站在了支持自由贸易的一边。比较优势理论虽然不能内生出财富,却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各个经济实体的潜在生产效能,从而实现经济总量上升。在区域发展工作中,如何正确地分析和确定本地区的实际比较优势所在,并由此制定产业策略获得贸易利益,同时能动地引导本地区的比较优势向高级产业、战略产业发展,将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永恒话题。
  • k
    kelaredbull
    前排赞科普,其实俺看不懂
  • 大卫李嘉图
    俺的成名作
  • 国产宝宝
    机会成本是第三世界国家开展国际贸易的尚方宝剑~~
  • 任黑
    LS
  • 1
    1945III
    发这个目的是什么?

    是说2000万和两把半应该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吗?
  • s
    springer
    是的,双方应当进行充分合作。

    设你有1把半,2000w,
    他有2把半,1500w,

    你把所有精力用来展示1把半,可以骗得6个mm;把所有精力用来经营2000w,可以赚得100w,取均值时,你骗了3个mm,赚了50万;
    他把所有精力用来展示2把半,可以骗得12个mm;把所有精力用来经营1500w,可以赚得500w,取均值时,他骗了6个mm,赚了25万;


    因此无贸易时你们的收入总和是3+6=9个mm和50+25=75w,

    但是,如果你们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其实这里是绝对优势),
    你全力赚钱,他全力骗mm,你们的总量就有12个mm+100w,这样只要分成时保证公平,你们就都赚了。

    懂了吗?

    [本帖最后由 springer 于 2009-8-26 16:44 编辑]
  • s
    springer


    智商再高,一砖撂倒,武功再好,也怕菜刀
  • E
    Erin
    这个概念初看上去确实就是为所谓全球化量身定制的理论基础,以中国越南印尼为实例等都好像能验证觉得这个理论的掠夺本质;

    但是再看台湾韩国的话你又会发现,其实一个经济实体是完全可能通过这样的模式获得发展,然后靠局部优势累计的力量来获得全面成功的。
  • 大卫李嘉图
    楼上水星又在喷粪了
  • s
    springer
    可见对许多人来说看不懂并不是不能喷的理由
  • 上海狗狗
    比较优势理论很难么? 是不是只有你懂啊?
  • s
    springer
    看得懂还喷那就更可怜了...


    比较优势理论只不过是针对贸易实体间静态产品生产机会成本进行衡量,得出的最优化生产力布局的一个可能性方案,这种理论下的贸易使得贸易各方都增加了无贸易时的财富生产总量,一个使得某实体增加了财富生产产能和获得总量的方案是怎么又在同时对其进行了剥削的?你懂你倒是说说啊?

    我赌1块钱,正文你要么没看,要么看不懂。:D
  • 上海狗狗
    其实就是一个一句话的理论,国际经济学第一课吧好像,后来为了拉高这个理论的深度加入了一些粗浅的图形和公式。 开始只是一个两国模型,后来才有人扩展成多国。

    LZ一有经济贴就挺爱现得,发现不同意见就敲桌子砸地板的, 不知道在经济理论界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 我拿ARIMA模型分析上海楼市并从中获利的时候LZ不知道人在哪里
  • s
    springer
    嗯,佩服你的实际操作和盈利能力,不过,有一点要说说清,赚钱可不是你所谓的“理论界”的成绩,这可是两码事:D
  • 上海狗狗
    真的,你都能理解的东西,你说说能有多难?

    你们大学教授在宏观经济学第一课的时候没告诉你经济学原理不是直接能往当代经济上套的吗? 现在哪里还有封闭的经济体系给你套比较优势模型? 这个理论在近年来有什么样的进步? 你能不能说一个比较优势理论在现代经济的成功案例?
  • s
    springer
    顺道说一句,没有抬杠拌嘴的意思,纯讨论,我觉得ARIMA模型的理论基础太过薄弱,纯粹和从彩票号码历史走势分析预测下期结果的彩票理论基础是一样的...不要生气...
  • 上海狗狗
    你看你又犯形而上学的错误,比较优势理论告诉发展中国家,你别生产我们在生产的东西,你人口多,你就生产就行了,你千万别模仿,你模仿了大家不赚钱。 事实上呢?的确大家都赚钱了,当然赚钱,但结果是什么,发展中国家越生产越穷,发达国家福利越来越好, 这是什么原因? 我下班了来不及长篇大论,你要正儿八经和我讨论经济理论,我很有兴趣, 留个思考题给你, 比较优势理论和宏观经济学中另一理论有着无法自圆其说的矛盾,你知道是什么码?
  • 上海狗狗
    你又错了,ARIMA模型不是EXCEL里面的简单ARIMA, 如果你用过EVIEW就会知道这里面有多么的错综复杂博大精深,整个数据挖掘的核心价值全都在里面了,这点我不适合多讲,你让卷毛进来说几句就明白了
  • 水星的爱
    老子忙,懒得喷,但是蜜蜂,正是因为有太多人信奉这种达尔文主义的吃人的经济学,才会有那么多在难以想象的经济困境下,满足着这种所谓的比较优势。
  • 我爱非电解质
    比较优势是国内买办和外资联合掠夺国内劳动资本的最常工具之一。
  • 雾桑
    狗狗有认真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么?在美国保守派高喊贸易保护,拒绝中国制造时,曼昆当时作为美国的官方顾问,力撑中美自由贸易的主要理由就是比较优势理论。

    不客气的说,你的那套剥削说法是很典型的狭隘观点。我的国际经济学老师每逢讲到这个比较优势理论时就会拿出来狠狠批判一下
    [手机3G坛发帖]
  • s
    springer
    不管具体分析模型复杂到什么地步,纯经验形态分析这一本质没有变吧?从经验中归纳出内在因果规律,然后再运用到个案具体分析,这才是科学的分析方法;从经验的外在形态出发,总结出一套经验的样子来然后照套...就是彩票号码预测那一套啊...



    这不科学啊:D
  • 雾桑
    你能说劳方没有受益?
    [手机3G坛发帖]
  • s
    springer
    我说...你学一点文化又不会死...
  • 水星的爱
    哪怕比较优势真的是一个基本正确的理论,但太多罪恶借这个理论的幌子在实行了,普及这样的经济学常识,一点也不利于真正帮助这些经济地位被分配,被鱼肉的国家获得真正的发展和富强。
  • 我爱非电解质
    就说一点,我朝的情况是企业竞争力在逐年下降的。出口品价格一直在降,进口品在涨。这是竞争力下降的最明显特征。更可怕的是在机械和计算机等高技术领域已经逐渐形成外资垄断的形势
  • 水星的爱
    我又不是这点最基本的东西没看过。这个理论的假设和前提并没有考虑比较优势扩展到国家层面,而导致制的该国的经济多样性匮乏,所造成更大的潜在弊端,尤其是对于那些在生产低级产品有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而言。
  • s
    springer
    两个概念你需要掌握:
    第一,非自愿自主进行的贸易,不是我讨论的范畴。非自愿自主的贸易,本身已经不平等了,巧取豪夺就不用说了,更何况,即便在费自愿自主的贸易下,仍然可能共赢。
    第二,穷和富是相对概念,要看参照物的狗狗。举个例子帮助你理解:

    设a穷b富,
    在无贸易时,a、b都在发展,但a的发展速度是10%,b是50%,增幅是1比5;
    贸易发生后,a的发展速度提高到25%,而b的发展速度提高到200%!现在的增幅比是1比8!单论发展速度比,a在贸易发生后比贸易发生前还降低了1倍,
    现在问:
    贸易对a到底是不是有利的?

    供你思考。


    另外你说的那个题我不知道答案,要求放公鸡:D
  • 我爱非电解质
    珠三角曾经十年农民工工资未涨。更徨论屡见的职业病和高工作时间。如果不是无耻的把人当资源不当人看。提高工资,给予保障。我朝所谓的比较优势还有多少?
  • 雾桑
    这是个非常基本的理论和原则,毫不夸张的说,现代绝大多数经济理论和理财理论都是基于这个前提。

    普及这个经济学常识很有必要。
    就像人的自利原则,从道德层面来看是不好的,但也是诸多经济理论的基础。很有必要普及啊,难道一定要被社会操翻了才告诉他这个残酷的真理么?
    [手机3G坛发帖]
  • s
    springer
    这是国家产业政策和科技投入政策的问题,不是比较优势的问题,正确地利用比较优势获得财富生产的增值,然后利用财富增值部分投入到存在比较劣势但附加值高的产业发展中去,这才是王道。

    我说,你不肯看主贴啊...
  • 我爱非电解质
    三十六楼请看我二十五楼的回复。我的论点那此。并非喷该理论本身。更何况抛开国家的政治制度讨论经济理论是可笑的
  • 水星的爱
    好啊,你让美国爸爸解除对我国的科技出口限制啊,不要控告中国倾销啥的。产业政策在GDP和失业率面前,不都是个P……,有多少发展中国家,有能力有坚持,能够做到“利用财富增值部分投入到存在比较劣势但附加值高的产业发展中去”而不被美国爸爸认定你是在搞军备竞赛,电脑黑客啥的?
  • s
    springer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现代科学方法(归纳分析)你是反对的:D
  • 雾桑
    水星的脑补和被害妄想真严重。
    [手机3G坛发帖]
  • 大卫李嘉图
    比较优势是在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下的国际贸易的探讨,一开始是李嘉图的简单两国模型,再到后来扩展到多国模型,也有了很多争论。完全竞争市场,具体地说就是交易双方都有完整的信息,都有相同的议价能力,所以这种交易是“公平”的
    然而,放到现实中,情况就比较复杂了。这里用中美为例,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美国的比较优势是资本(人力资本也算上),两国的贸易可以简化为劳动力和资本的交换。再考察劳动力价格和资本价格,这里面存在两个价格,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和美国的劳动力价格,很显然,在现实中,美国购买中国的劳动力,用的是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比如那些在中国开的那些厂。然后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一方面是劳动力供给充裕,另一方面是资方与政府的勾结等各方面因素 ,降低了劳动力的议价能力,因此,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是非常低。然后,考虑到资本的流动性,各国的资本价格差别相对较小,在全球现在随着中国、印度和东欧这些资本稀缺劳动力充裕国家进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资本变得相对稀缺,从而资本的价格更高。劳动力价格和资本的价格一个很低,一个很高,很容易就让人觉得这是一种剥削。
    非洲那边也一样,那边的原材料,由于买方就那么几个发达国家,然后本国又没有能力利用这些原材料,因此买方的议价能力相对较高,看起来,也很象是剥削。
    然而,这些其实是跟比较优势没什么关系,比较优势理论本来就只是一种理论探讨,至于用的人怎么用是另外一回事,李嘉图当年的经济理论其实也就是一种自我娱乐,他当选议员的时候的行为很多都和他的理论是反着来的。李嘉图等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再说一句题外话,现在国内经济学这个样子,让俺这个经济学饭看得有点儿寒心,一方面一些御用文人披着经济学家的外衣在为这个威权政府辩护,另一方面,公众由于对这门学科本身的不理解,使得这门学科现在有点儿被妖魔化。其实,俺觉得,经济学走到现在这份上,虽然和现实有点儿关联,但其实还是一门学术上的探讨,很多理论未必和现实有太多联系,说到底只是政客们利用其为工具构筑自己的一套体系而已。
  • 水星的爱
    事实如此啊,不如你找一个最近几十年,确实靠“利用财富增值部分投入到存在比较劣势但附加值高的产业发展中去”这样的模式独立发展起来的国家啊。
  • s
    springer
    你自己不投入你怪谁啊你不服气拿石头打天啊
  • 大卫李嘉图
    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并不只是劳动力的名义价格,还有质量、供给持续时间等多方面的考虑因素
    所以经济学有个分支叫劳动力经济学
  • 水星的爱
    经济学的大部分研究都是经济现象的马后炮,而且大部分经济现象的特殊性,又不在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架设框架内,因此被主流意志用来选择性的解释经济现象,令一些不合理的经济现实看上合理了。
  • h
    handsomeken
    收了,回头慢慢看。
  • 大卫李嘉图
    其实对中国的发展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有兴趣地可以看看
    林毅夫的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里面有重点讲述中国的发展路径
    其实两国的比较优势本身就是可变的
    日本在二战刚结束那一二十年的比较优势是其劳动力的低价
    但是几十年后的比较优势逐渐转变为资本
    现在日本是最大的债权国,还有其人力资本在某些方面也不逊于美国
    考察一个国家的发展,通常以十年来计算,有时候甚至要上百年
  • s
    springer
    说穿了,反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无非就是以下几种中的一种或几种:
    1、反对通过贸易增加财富总量;
    2、反对通过贸易的方式实现贸易各方共赢;
    3、虽然不反对共赢,但是反对在共赢的局面下别人比自己的发展速度快,宁肯大家都不通过贸易共赢,也不愿意你发展比我快,否则你就是剥削我,虽然我收入增加了
    仅此而已

    其中以3居多

    :D :D :D

    [本帖最后由 springer 于 2009-8-26 18:27 编辑]
  • 易水寒风
    经济学这破玩意就是一帮人自己构建了一个世界自己玩,其实狗P不是,什么价值也不创造.

    我承认这是昨天听说某金融男年收入过百万而犯得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