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家住小区,如何跑步

  • x
    xiening1521
    家住小区里,周围都是大马路,基本上没有什么适合跑步的地方,现在跑步要么去公园,要么去大学里,很麻烦,大家看这种情况怎么办,或者是有什么适合的健身运动。不打算办健身卡。
  • W
    Winder07
    买个椭圆机家里跑
  • n
    ntxdz
    骑车过去,然后跑完回来,这根本不是问题
  • s
    somesun
    新小区直接跑圈, 老下区一般车停的走路都难,而且不是环形, 只能附近公园跑跑了
  • 不是他
    大马路边跑,有路就能跑
  • b
    blizzffee
    真心喜欢跑步,都不是问题.
  • s
    stevetin
    摸隔壁少妇的屁股然后开跑!
  • 冲锋衣
    空气不太差的话就出去跑吧,跑柏油路面对膝盖伤害小一些,比水泥地和硬地砖好
  • 腚眼冒热气
    艾德惠特洛克與他的’極簡主義’
    Ed Whitlock and the Age of Simplicity
    ~ 世界最佳高齡跑者如何的專注根本,跑出卓越 ~





    任何有關艾德惠特洛克(Ed Whitlock)的討論都要從墓園開始. 米爾頓(Milton)長青公墓園區內的路徑與景觀讓它成為一個城市中心的小綠洲,也是惠特洛克故事中最經典的維多利亞式場景. 園區內棋盤式的道路,讓人可有多重路線的選擇. 其中,有些路段兩旁都高大的樹木植立著. 此場景讓人彷彿置身十九世紀,當時的風尚之一就是舉家到郊外踏青野餐. 然而,隨著時空移轉,多倫多市郊的高級住宅區不斷擴張. 隨著鄰近的401號高速公路,以及新開張的沃爾瑪量販店(Walmart Plaza)而來的噪音,除了偶而會被工作中之吹葉機或從上空掠過螺旋槳飛機的引擎吼聲掩蓋過,整日不斷.




    惠特洛克的家離墓園只有兩條半街的距離. 他所有的跑步訓練都在墓園進行--包括速度練習,每日基本練習,乃至長達三小時的長跑,都是以那’一圈不到五分鐘’的繞圈跑來累積完成. 他每天出門時就先決定要跑多久,然後就在墓園裡繞圈跑到時間到為止. 他不會刻意計算跑的圈數或速度. 不過,還是會常看手錶,嘴裡唸唸有詞:「時間怎麼還沒到?」 他繞圈的路線偶而會因管理員或墓地工人的活動而調整,不過他從來沒有跑過最外圈. 園區內棋盤式的道路的最外圈會經過西南端,可多跑約一分鐘,但是其中包括了一段約50碼,如無障礙走道般坡度的小上坡. 惠特洛克說:「我寧可選擇不跑外圈. 我不喜歡跑上下坡.」
    在他馬拉松賽前練習的高峰期,惠特洛克每天要在墓園裡跑上三小時. 他沒有在練那些所謂漸速跑,進階跑或配速跑. 他甚至沒有停下來喝水,就是每天三小時--套句他自己的用語—‘龜速跑’或’慢跑’.
    當他在作他所謂的’龜速跑’時,惠特洛克的右肩略高,背部稍駝,偶爾環視四周,但是多數時間眼睛盯著前方地面. 他的一身裝備歷史悠久,從1990年代中期用到現在. 他鞋跟磨到中底都可被看到. 他的臉滄桑瘦嶙,一頭白髮,體重僅115磅. 所以,如果墓園管理員看到他時興起「老先生,保重啊!不然,可能很快的您也會長住在此的…」的想法,應該也是不足為奇.



    然而,這位79歲的老先生卻是史上最佳中高齡跑者之一. 當’起飛’時,他驅幹挺直,四肢調和,下額微揚,輕快的翱翔過大地. 他在75歲時還創下一英哩5:41的世界新猷. 更早,在他七十初頭時,他還能以每英哩六分鐘的配速完跑5K. 在因膝關節炎而沉寂了一年後,惠特洛克在2009年九月復出,以1:37完跑半馬,在3411名完賽者中名列304. 另外,不能不提的是惠特洛克到目前為止的最完美演出:以73高齡創下馬拉松分齡世界紀錄--2:54. 這個成績是絕大多數他年紀一半都不到的跑者夢寐以求的的成就.


    當惠特洛克還是他現在一半年紀時,他想他的比賽生涯已經結束了. 他出生於英格蘭,高中時一英哩最佳成績4:31,還曾經在越野賽中贏過後來中長距離世界記錄保持者高爾登徘里(Gordon Pirie). 然而,至今仍伴隨著他的腳跟腱(或稱阿基里斯腱,Achilles)舊傷,卻讓他提早結束在大學時代的比賽生涯.為了學以致用,大學主修礦業工程的惠特洛克在21歲時到加拿大安大略省(Ontario)的北部工作. 惠特洛克回憶:「雖然我所處的新故鄉環境相當優美,但是那時候還沒有什麼跑步比賽,而以我的跑步風格,我不可能去當什麼運動的推廣先鋒. 我跑步的最主要目的是要比賽,不是因為健康或其他目的.」 所以,跑步生涯算是結束了.





    惠特洛克在加拿大定居後認識了布蘭達--他結縭過半世紀的妻子,並育有兩個兒子. 惠特洛克在二次大戰末期正值青少年時期,也曾在德軍轟炸下的倫敦住了幾個星期. 這些’如何熬過逆境’的年少體驗,對他後來的工作也有幫助. 他以兩句話簡單的總結自己的職場生涯:「我將資料從桌子的一端移到另一端,然後去開我的會.」
    惠特洛克41歲的時候住在魁北克市. 有一天剛好是學校的運動日,有一位同學跟布蘭達說他們的跑步社正在為找不到教練而發愁. 布蘭達立刻回說:「我先生以前曾經是跑步選手,他對跑步很內行.」 惠特洛克笑著說:「其實,那時候我根本不懂跑步,也沒有要當教練的企圖心. 但是我太太已經答應人家了,我只好硬著頭皮接下這份差事….但是,當我出現在跑步社的練習活動時,沒有一個人對我的出現感到有興趣….我只能靠在圍欄邊看著. 這時,我忽然想到:我何不也在跑道上慢跑幾圈?這可是會相當引人注目….,當時,四十幾歲的’老人’還在跑步是相當罕見的….就這樣,我持續在跑道上出現,練習. 最後,竟然又開始參加比賽,這一切就是這樣巧妙的發生了.」



    說完他復出故事第一集後,惠特洛克眉毛一揚,眼神似乎在問我:「您覺得如何?」 在他敘述過程中,惠特洛克經常會穿插非常豐富的肢體語言.他是典型法國人所形容的犬儒先生(Monsieur Le Cynic),但是也會讓人很容易就聯想到’頑皮搗蛋的青少年’以及’冷面笑匠’. 他隨手給了我一本刊有他的專訪報導的加拿大的跑步雜誌,並且說:「這裡,看看我對他們撒了什麼謊?」
    然而,事實上是:惠特洛克的復出比賽適逢世界中高齡運動即將開始風起雲湧,競爭性升高的的前夕. 由於他所屬的俱樂部專長在田徑場內的中距離,惠特洛克在四十幾歲復出後都是專注在800公尺與1500公尺(其實,他也沒有撒什麼謊--惠特洛克後來在48歲時創下馬拉松PB 2:31:23). 1975年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的第一屆世界中高齡錦標賽,惠特洛克800M獲得第五名,1500M獲得第四名,並創PB 4:02.5. 兩年後在瑞典的哥登堡,他800M的名次進到第三,並創PB 1:59.9,1500M名次則進步到第二. 1979年在德國的漢諾瓦,惠特洛克終於拿到1500M第一.







    惠特洛克還保有他大學時代所穿,手工打造的釘鞋
    惠特洛克說:「達到世界第一的成就後,我更加清楚參加比賽的誘因. 由於我的腳跟腱舊傷一直因為速度練習而長期未癒,加上工作忙碌,我沒參加接下來在紐西蘭舉行的世界中高齡錦標賽. 在50-60歲這段期間也跑得不多. 直到退休後時間比較多,才開始再認真的計劃復出比賽.」
    惠特洛克退休時已經在他距離多倫多市中心30英哩,位於米爾頓的現居住了十年. 他說:「城裡的環境不太適合跑步,跑在路上總覺的會被那個粗心的駕駛撞上. 近幾年來城裡人口從一萬膨脹到七萬人,購物中心與各項便利設施不斷冒出,整個環境發展更不利於跑步活動. 一開始我曾經往郊外方向,跑到尼亞加拉絕壁(Niagara Escarpment),但一路上有許多狗,我受夠了. 後來顧及安全便利,就轉到墓園練習.」
    同時,他也轉向馬拉松發展. 惠特洛克說:「我第二次再重回跑道時,開使感覺到我腳跟腱的狀況已經不適合再做速度練習. 但是,長距離的練習似乎沒問題….」 另外,由於他對年齡成績調整表(Age-grading Table)的極度著迷,惠特洛克在快70歲時發現了一個新的--他自嘲為’愚蠢的’--個人目標:成為史上第一位70歲以後馬拉松還能跑進三小時內者. 他覺得這個目標應該不是太困難,早就應該有人要做得到. 所以,他就開始更為專注的在馬拉松這個領域來練習準備.
    2000年在加拿大的哥倫巴士馬拉松(Columbus Marathon)惠特洛克以69歲過6個月的高齡跑出了2:54. 他回憶著當時完賽後的心路歷程:「現在離我的七十歲生日只有六個月,這看起來有點愚蠢--不過,我在’七十歲後還能馬拉松破三小時’的這個目標上,應該是大有可為.」
    他繼續說著:「我七十歲以後參加的第一場馬拉松是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倫敦市(London,非英國倫敦)舉行. 這場比賽只有300人參加,在後半程我可說是自己一個人獨跑,最後以3:00:23完跑,數秒之差飲恨. 然後,我的膝蓋又開始有問題了. 在接下來的一年中,我幾乎都在休息. 我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能達到這個目標. 同時,也理解到它的難度,以及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人做得到….就這樣,經過長期的休息後,我終於又能慢慢的重回練習.」 在每天兩到三小時,日復一日的紮實練習後,在2003年的多倫多馬拉松,高齡72的惠特洛克終於以2:59:09成為有史以來’七十歲以上馬拉松破三小時’的第一人. 一年後,惠特洛克再回到多倫多,這次他更是有備而來,飆出2:54:48. 關於這場賽事,對自己的豐功偉業一向是輕描淡寫的惠特洛克說:「那天狀況特佳,跑起來很順.」
    看到這裡,也許您會開始懷疑:惠特洛克的成就要歸功於他異於常人的長跑基因--坐在他的廚房,聽他下樓梯的聲音,會讓您覺得彷彿是一個十幾歲的小毛頭要跑下來跟您喝下午茶一樣. 他說:「我對醫生敬而遠之. 我上一次作體檢是在四十歲時(1971年)….我上一次服用阿斯匹靈是在孩提的二次大戰期間.」 他的叔叔亞瑟(Arthur Whitlock)在2000年過世,得年108,是當時全英國活的最久的人.
    當然,傑出的跑者多少都有好的遺傳基因. 但是,惠特洛克成功的秘密是什麼呢? 他一定有獨到之處的,不是嗎?
    「我成功的秘密就是’沒有秘密’」,惠特洛克說:「我非常願意分享我的經驗與作法,但是我不知道這些分享是不是對每一個人都有效. 每一個人都應該要自己去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想知道惠特洛克是怎麼做到的嗎? 他說:「很簡單,我把一般人視為’應該避免的事’做到極致--我不作那些’一般教練都會開給頂尖跑者’的課表,如速度跑等等….我的練習主要是’慢跑’(jogging),而關鍵在於我練習的時間很長. 我也不碰那些諸如,按摩,冰敷,門檻跑,心跳表之類的玩意兒….我個人不是反對這些發明與設計,而是我自覺得跑個步需要弄這麼多的行頭與安排,那就太累了. 你花越多時間搞這個弄那個,你就越沒有時間練習. 回過頭來,還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
    惠特洛克對於’跑步應該要回歸其單純面’有他自己一套哲理. 他說:「運動--不管是跑步或其他--應該是一種休閒活動(pastime),不應該有現今到處充斥的所謂’職業運動’的現象….我相信寶拉雷德克里芙(Paula Radcliffe)沒有用禁藥,不過我猜她應該有被’職業運動員’這一套逼過了頭. 我不是要特別點名她,但是我相信她的生活’不是很真實的’--她總是不能待在家,可能還要經常睡在缺氧艙(altitude chamber)當作訓練….她身邊有一票人,隨時都會給她這裡提醒一下,那裡出個主意,這樣的生活與我所想要的--也就是我現在過的--相差太大了. 過度的耽溺於單一的事物,往往會導致不好的結果.」
    「我個人很喜歡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這部電影,其中所展現當代的業餘精神(amateurism),正是我所嚮往追求的. 但是,現在我有時候會違反自己的理想,」他抬起頭,靦腆的笑著說:「因為我跑步有人會因而付我錢. 然而,‘領取比賽獎金’我還覺得比較坦然,’應邀演講並收取酬勞’,才是讓我覺得最不自在的. 我喜歡與人交談,但是五分鐘後我就忘掉對方的名字或我們談了那些東西….我不知道要如何’啟發激勵’他人. 當有人向我說: ’您是我的標竿’或’您給了我很多啟發’,我不知道要如何回應,因為我自知自己從來就不是一個能激發他人的人啊.」
    還有,如果您能用惠特洛克的速度每天出去’慢跑’三個小時,您的週練習量會在140英哩以上.



    就算是沒有秘密,還是很詭異--惠特洛克為何要選擇墓園作為練習的路線? 離他家五英哩處就是克爾索運動休閒區(Kelso Recreation Area)的停車場,從那裡可選擇延著尼亞加拉絕壁,或進入森林,交織其間的許多寬廣路徑其中之一是長達800公里的Bruce Trail等許多練習路線. 在城內也有一條單車專用道通過他家附近. 所以,惠特洛克為何要選擇墓園練習?
    「開車去練跑? 那太麻煩了,也太花時間了--我還得先確定能找到我的車鑰匙--我不會這麼做的.」 惠特洛克抬頭,面帶微笑的說. 我不放棄的追問: 那他整天還作那些事--在我們採訪的這三天當中,他不是一再的提到在墓園的練習有多無趣難捱嗎? 為什麼不作一些安排,讓練習更有趣些--在森林的芬多精中三個小時的練習,不是會比在墓園裡每圈四分鐘的繞圈跑來得愉快嗎? 他說:「我每天除了跑步外,也看看報紙與上上跑步網路留言版,或透過我的線上帳戶了解一下股市狀況. 不過,當我在跑步時,’享受自然美景’從來不是我的主要考量--就算有令人愉悅的場景,我還是得練兩個小時,時間不會比較短. 當然,如果有選擇,我也希望不要每天在同一個地方繞圈子. 但是,考量到所有層面,這是最適合我的練習路線安排: 風大時,我不用一路頂風跑太久;如果有什麼事,我可以很快就回到家….世間事沒有完美的,現實生活中總要適時妥協. 看看迪娜卡斯特(Deena Kastor)與那些在馬默湖(Mammoth Lakes)練習的傢伙們--住在8000英呎的高地上可能不是完美的,但是對他們來說,那是最好的安排.」
    您也許會開始了解到,這位史上最佳中高齡跑者,其實並不是那麼享受跑步. 我問惠特洛克,如果去年他的膝關節傷害沒有恢復而導致他不能再參加比賽的話,他還會再繼續跑下去嗎? 他回答:「這樣的話,我應該不會再跑了--我跑步就是為了要比賽.」
    所以,是什麼力量促使一位79歲的退休老人,每天花幾個小時在其實他自己也不是很享受的跑步過程上--這不是跟在上班或工作一樣無趣了嗎?難道比賽真的跑步的唯一的理由嗎?
    「年齡成績調整表(Age Grading Tables)是我練習的最大動力. 我對於自己是不是能維持比年齡成績調整表更好的表現有極高的興趣.” 他慧黠的眨眨眼,接著又說:「不過,它還不是完美的. 我懷疑高齡組的標準似乎過於容易達到--應該要更困難一些才對….」 他嘆了口氣,為自己加些茶,然後開始談起如何維持健康,以挑戰80歲組的馬拉松世界記錄3:39:18….
    最後,讓我以惠特洛克的話來總結:「所有的人都有其獨特,異於他人之處(All people are strange in different ways).”
    惠特洛克保持的記錄The Whitlock Record
    惠特洛克保有從1500m到馬拉松距離,室內與室外,田徑場與路跑的多項高齡世界紀錄如下表.



    <譯註> 作者史考特道格拉斯於1992年加入Running Times的編輯群. 他本身也是跑者,自1979年開始接觸跑步至今,已經跑了超過90,000英哩

    [本帖最后由 腚眼冒热气 于 2015-6-14 19:16 编辑]
  • x
    xiening1521
    惠特洛克的家離墓園只有兩條半街的距離. 他所有的跑步訓練都在墓園進行--包括速度練習,每日基本練習,乃至長達三小時的長跑,都是以那’一圈不到五分鐘’的繞圈跑來累積完成. 他每天出門時就先決定要跑多久,然後就在墓園裡繞圈跑到時間到為止. 他不會刻意計算跑的圈數或速度. 不過,還是會常看手錶,嘴裡唸唸有詞:「時間怎麼還沒到?」 他繞圈的路線偶而會因管理員或墓地工人的活動而調整,不過他從來沒有跑過最外圈. 園區內棋盤式的道路的最外圈會經過西南端,可多跑約一分鐘,但是其中包括了一段約50碼,如無障礙走道般坡度的小上坡. 惠特洛克說:「我寧可選擇不跑外圈. 我不喜歡跑上下坡.」
    在他馬拉松賽前練習的高峰期,惠特洛克每天要在墓園裡跑上三小時. 他沒有在練那些所謂漸速跑,進階跑或配速跑. 他甚至沒有停下來喝水,就是每天三小時--套句他自己的用語—‘龜速跑’或’慢跑’.




    當我在跑步時,’享受自然美景’從來不是我的主要考量--就算有令人愉悅的場景,我還是得練兩個小時,時間不會比較短. 當然,如果有選擇,我也希望不要每天在同一個地方繞圈子. 但是,考量到所有層面,這是最適合我的練習路線安排: 風大時,我不用一路頂風跑太久;如果有什麼事,我可以很快就回到家….世間事沒有完美的,現實生活中總要適時妥協



    文章的重点在这里:坚持就好
  • s
    supermaneverbk
    每天早上拿块抹布每幢楼的楼梯扶手抹一遍~~~
  • k
    kcle
    每天带耳机院里25圈,只要能跑都不是问题
  • w
    walker00
    只要你想跑,哪里都能跑
    你不想跑,在哪里都不会跑
  • p
    pi1006
    我想跑步,怎么办?
    我想跑步没场地,怎么办?
    我想跑步没跑鞋,怎么办?
    我想跑步没服装,怎么办?
    我想跑步没手表,怎么办?
    我想跑步没汗衣,怎么办?
    我想跑步没耳机,怎么办?
  • l
    lzyvstotti
    换跑步机,椭圆机上面放不了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