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的文物一般都比较有趣的把,

  • y
    yshbly
    一千多年前文字
  • r
    reeftian
  • z
    zlion
    请问楼主现在去上博要预约吗? iOS fly ~
  • 飞来飞去hipda
    君不见满街衣衫上的英文,可惜了我大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在他乡
  • 猫了个咪的
    回复3#reeftian

    惊呆了!
  • s
    swf
    比较容易约了
  • r
    rdzn
    中华文化在日本、台湾、韩国…
  • j
    jacob
    中华真正的文化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自强不息的精神,不在日本台湾韩国。
  • b
    bt4wang
    守着故纸堆的文明没有前途,谁爱首谁守着去吧。
  • h
    happy九拍
    我也看过这个展 iOS fly ~
  • s
    stevenflp
    马克 iOS fly ~
  • g
    guoqz
    非常同意,鲁迅问过,民族脊梁的问题。
  • 烂人村村民
    那时候南洋应该没什么购买力。应该就是经马六甲到到印度,再到阿曼,然后再到欧洲。不过中国人应该只到马六甲一带,之后可能由阿拉伯人接手,继续往后传递。
  • c
    chim
    随便写几个汉字凑数就当花纹, 原来这种事情历史这么悠久了。
  • s
    sswss
    唐朝,少有的盛世,文化氛围宽松的原因吧
  • 橡皮擦
    回复9#jacob

    说得太好了!
  • c
    chim
    以前的人审美还真好 看来是元朝开始完蛋的
  • P
    Pirouette
    推荐楼主阅读《撒马尔罕的金桃》

    讲述舶来品,也了解唐代的中国 iOS fly ~
  • s
    swf
    我擦,正好今天翻了翻这书,但也没能解惑啊,
  • s
    swf
    那时候中国人喝茶都还只是上流社会的风尚,就已经远播阿拉伯了?欧洲就更别提了,那时候还荒蛮的很
  • H
    Hijhon
    大开眼界啊。。
  • 麻爪
    回复1#swf


    泉州、广州唐代就已经是重要的通商口岸,尤其是泉州,阿拉伯商人云集。。。唐代长沙窑的东西带字是特色,而且便宜,所以外销瓷器里占比很大。
  • H
    Hijhon
    茶盏子,跟我们吴兴地区方言差不多。
  • s
    swf
    陆路的胡商肯定更成气候,关键是,那时外销瓷器这种产业也很成熟的,肯定已经比较有胡风了吧,也就是说带有西域文化风格,如果外销货和国货如此相似,你还不觉得奇怪吗
  • b
    bigbing
    船是波斯/阿拉伯商人的船,是把中国的东西运到国外卖的,写几个汉字给老外看个新鲜,也是正常操作。中国南洋联系一直不断,东晋时法显归国,就是跟商船走的这一路线。在这艘沉船前400年。
    5243fbf2b2119313f658d5ba65380cd791238da4.jpeg
  • x
    xuyn2003
    那个水盂是干嘛用的?
  • s
    swf
    问题在于这条海上商路中国人是怎么介入的,说通俗点吧,中国商人或者商团到底走了多远,其实这条贸易线很长一段时间都属于伊斯兰世界掌控,否则现在的东南亚也不会那么绿不是吗
  • 远山长慕

    晚唐的,漂亮吧
  • s
    swf
    研墨用的,舀水到砚里,然后制作墨汁,所以我不知道这东西在阿拉伯人手里干嘛用
  • 麻爪
    外销瓷,有些式样是客商定制,有些就是现成的民间瓷器式样,不能笼统的把这些外销瓷都认定为“胡风”。如果要整体评价唐代瓷器的器型,还是多看看各博物馆里的越青刑白,特别是官造器。
  • G
    Gameparkwing
    根据我的观察,国内印在衣服上的英文,主要作用是装饰,被当成符号 / 图形看待的,而不是表达意思的文字。
  • b
    bigbing
    没啥中国商人,有可能有,但数量绝对不多。海上贸易主要都是波斯/阿拉伯人,陆上唐代早期多是粟特人,后来也被阿拉伯人取代。唐末避黄巢之乱,倒有中国人避难去了南洋
  • 橡皮擦
    回复34#eos5000

    不知所谓
  • m
    mijuu
    早期远洋量应该不大,瓷器上的文化比瓷器本身要贵重,本土瓷器比定制要适合远洋销售。

    外销定制,应该是批量多次的近洋销售,针对东南亚的大量输送了
  • 脚下的小绵羊
    回复3#reeftian
    感叹一句:卧槽!真漂亮! iOS f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