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寿险行业前1%从业人员来聊聊保险,可能比较长

  • l
    llss44
    现在大陆还能到香港买保险么?
  • s
    sweet12
    学习下保险相关知识
  • y
    yujuhe0840
    谢谢朋友指正。我并没有说过自己很“懂保险”,只是相比普通群众,我可能更了解一点。

    在专业方面,精算和我们agent,本来也是属于两条路线。按我自己的理解,精算的专业度更偏向于定价和评估。可能这就是你说的“懂保险”吧;我们的专业度,就是用最简单语言和客户把相应的保险讲清楚,并让整个过程轻松愉快,并做好整个服务。可能你不认为这是“懂保险”,但我认为可能是懂一点吧。。
  • y
    yujuhe0840
    一直都没有问题,我们很多人其实都是靠内地客户吃饭的。。如果真到了买不到的那一天,那其实有没有保险都无所谓了。。
  • l
    llss44
    之前说限制刷银联卡了,那怎么买?
  • b
    bangjingbaliang
    期待更新
  • y
    yujuhe0840
    谢谢大佬回复,我只是行业里的细佬。。
  • y
    yujuhe0840
    银行渠道是很厉害的一个销售渠道,利用好了能把业务规模做得很大。像香港的汇丰保险,产品和运营都很一般。但是架不住人家汇丰分行多,人多,所以在怎么样市场规模都不会小。
  • 我是大B哥
    小的时候,父母给买了一个保险 是人寿的,名称是“为了明天”。现在好像已经缴纳完两年左右了,开始返利了,金额也不多;我觉得雷人的是,我妈说 只有我去世了才能拿到一笔金额相对较大的钱,说是20来万,具体的也不清楚,本人现在30岁了
  • 内裤燃烧
    马克一下 日后学习
  • L
    LEVELover
    收藏吧,以后慢慢研究
  • x
    xg8869
    mark一下,明天看
  • y
    yujuhe0840
    香港一个MDRT大概是55万左右。不过我们的成本非常高,差旅费,秘书工作,办公室维护等等,都是我们自己掏钱。。
  • y
    yujuhe0840
    佣金会高一点,不过扣除成本、缴税、强积金,自己吃吃喝喝什么的,个人感觉好像没多少钱。。。香港这地方真的成本太高了。。
  • y
    yujuhe0840
    那这市场潜力巨大,说不定寿险马上就飞了。。。
  • y
    yujuhe0840
    谢谢支持。在国内保险业现在所处的阶段,老哥能考虑到终身寿险,这保障思维,保险理念和责任感已经超越99.9%的人了。作为从业人员,我个人也是最尊重来配置寿险的客户的。你说的建议,是指哪方面的建议呢,是产品方面,是需要注意的事项,还是其他什么内容呢?不好意思,最近两天有点忙,回复的特别晚。。
  • 骄阳
    看的是中国友邦的传世经典
  • f
    fxdgt
    内地的保险业务发展的比较晚,也比较混乱
    90年代以平安为代表的粗放型营销把这个行业的口碑给彻底做坏了
    而近十年的通货膨胀速度又使得保险公司推出的保险品种不符合市场需求
    个人认为买保险还是要量力而为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专业的、负责任的保险代理人
  • s
    slattern
    学习一下
  • p
    plyloveyou
    MARK 一下
  • y
    yujuhe0840
    老哥你好,针对第一个问题,我可能有点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我们公司总部在香港,经营地一直也很好,所以不存在破产这一说。另外,香港保险公司在内地和在其他地区也是没有任何分支机构的。这是一个保监的合规性问题。

    我试着理解你的话是,如果是在broker那里买了单,而他们机构破产的话,那这种就比较难搞,客户的保单基本上就会变成孤儿单了。没人能接手,除非有人收购这家broker。如果是在agent那里买的单,而这个agent离职的话,那其实基本没问题,因为在我们公司内部会有一个传承机制。一般的情况是,如果上任agent有指定的人接手,那么以后就是这个人为客户提供持续的服务。如果上任agent并没有指定的人接手,那么客户保单就会传递到上级经理那里去,以后就是上级经理为客户提供服务。

    可能你问的不是这个意思。如果不是的话,可以再交流。

    至于汇率风险,香港这边保单的货币计量单位都是美元,其本身就有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的作用。如果你的意思是想让汇率波动小一点,对于专业人士而言,可以去买一些衍生品来对冲,比如说是汇率掉期,货币期货等。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可以选择把交付保费的年限拉的长一些,这样就相当于把汇率水平拉到了一个平均线上;如果是已经交完了保费,到了提取保单价值的时候,那么可以选择每年提取一部分。一是性价比最高,每年也都能产生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二是也能将汇率风险平均掉。

    不过总的来说,如果主体资产都是人民币资产,我们能够做一部分美金资产来对冲持有单一货币的风险和人民币汇率的风险,增加资产总体的安全性和便利性的话,那么我个人觉得其实可以基本上忽略掉汇率的变动情况。

    最后非常不好意思,这段时间我特别忙,所以回复比较晚。抱歉抱歉。
  • 兒犮犮
    国内保险公司的老板是谁就不多说了。十几年前老妈给自己和我都买了那种分红型终身寿险,巨多细则和模棱两可的术语
    几年前仔细看了一下。发现居然还不错(抛开通货膨胀)都有点后悔买少了,以前没那么多细则,就怕一旦用上理赔就得扯皮
    国内车险理念还不错,寿险一般家庭,就不要想着进行资本操作了,合理避险才是真的。
  • h
    hubman
    提醒一下,内地推荐并销售境外保险,是严重违反保险从业监管要求的。

    银保监业绩压力也很大的。
  • m
    microsc
    保险公司倒闭了咋办
  • e
    epeb
    感谢。我的意思是对香港能否长期繁荣稳定存在疑虑。去香港购买保险的打前提是看到香港的差异性,不但体现在保险公司和产品不同,相关制度、保障都不一样。如果未来香港的基本盘比如法制、经贸政策发生变动,变得不适宜跨国公司经营,那他们是有可能会关闭HK的分支机构,届时已经购买的保单会如何处置?
  • a
    andymissu1999
    这类帖子还是很有营养的,不求精通,只求了解。赞楼主
  • s
    snowan
    马克一下细细看
  • b
    bzming
    2楼回复 真够到位
  • y
    yujuhe0840
    我们这一行真是神仙行业,里面有各路神仙。像你同学这种能留美回港做保险的,我个人觉得做的好也是应该的。我团队里也有好几个留美的朋友,密歇根,沃顿,西北,杜克的都有。
  • s
    stevebasso
    好象也是这种
  • c
    cody444
    你也太小看1%了,后面加个美金应该差不多了
  • y
    yujuhe0840
    想进入保险行业的内地留港毕业生,基本都会在两家保险公司里面选。AXA在香港市场份额很少,再加上AXA对内地人很不友好,所以很少人去AXA。我自己是AIA
  • E
    EvilStar
    看了楼的详细回复还是很感谢,简单易懂,有理有据

    感谢楼主
  • y
    yujuhe0840
    朋友你这思维层次就很高了,不愧是大恶魔。。我都不敢回复了
  • a
    ant43
    主要是保险资金运用上确实两地有很大差异,这些年已经逐步打开,但跟hk这种完全经济自由体还是比不了。

    其实有好有坏,这次安盛的事情也算给大陆人个教训,虽然不是安盛的问题,但也凸显了内地人在投资环境更宽泛的地方的不足,尤其是对协议的不重视。
  • y
    yujuhe0840
    现在在80、90后逐渐成为社会主力后,整个情况其实好得多了。整个保险行业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飞速发展。

    另外你说的第二个问题,确实是有保监的原因,因为它们有人为设定的预定利率。在93年到99年之间,因为当时社会上有较高的通胀率(国内一年期存款利率从最高10.98%一路下滑至2.25%),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又滞后于利率调整,所以在这个期间内,保险公司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利差损(预定利率与实际投资收益之间有较大差额,保险公司产生巨额营业损失)。于是在99年保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寿险保单预定利率的紧急通知》(保监发[1999]93号)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身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就被限制在年复利2.5%上。后来到了2013年,人身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后才把这个预定利率调整到了3.5%,同时一些产品可以小额上浮到4.025%。

    第二方面就是国内保险公司投资渠道受限,险资配置方式相对有限,比如只能在国内玩儿(人民币资产),各个资产的配置比例也受限制(保监也有规定,因为前面不按规矩来的人太多了),同时也受国内宏观市场严重影响,无法做到全球对冲,所以各个保险公司整体的投资收益率就很低。像四大保险公司(平安、中国人寿、太保、 新华)每年整体的投资收益率基本都在5%左右,所以在保单里就给不了多少收益率了。。
  • m
    mitnick_313
    她是MIT的,跟着她老公回的香港,她老公在港大教书,她机缘巧合去做了保险,也是好几年都是MDRT了,看她平时的分享,感觉香港保险行业的培训非常丰富,投资、保险、法律、医疗各类都有,也只有这样才能对应客户各类需求吧
  • 我是大B哥
    这么巧的吗
  • 陈老师
    儿子出生 我岳父给他买了平安的 1年交一次保费1万 交5年就搞定的(总共5万)……鑫添利还是啥的 没啥保障 像是个教育基金而已

    自己28岁买了内地的友邦 意外加重疾 买了两年了 额度不高 毕竟工薪族一年也没多少闲钱

    女儿出生也买了份友邦 跟我的差不多

    刚刚前两个月给老婆也来了一份友邦……

    算下来现在一年就4万左右的保费

    对平安还是比较……不太喜欢 偏向友邦这类 貌似比较专业
  • A
    Auki
    200-300万肯定没问题
  • j
    jingling
    我的看法是根据自己经济条件,对以下险种从前往后选择:
    1、18岁以前:医疗(住院)-意外-定期重疾-终身重疾
    2、18岁-35岁:医疗-终身重疾-意外-寿险
    3、36岁-60岁:医疗-终身重疾-寿险-意外
    4、60岁以上:意外-医疗
  • 一楼思绪
    问问我有必要停止购买重疾险,

    买支付宝的相互保可以吗?
  • 日三省
    mark,涨了不少见识。国内保险前几年太乱了,真不知道有几家是比较专业的。
  • m
    msqdttt
    说实话 所有的保险科普文 看起来都像广告
  • 搭桥未久
    涨姿势,和我预想情况比较想,我觉得企业本身不存在不想提供有竞争力产品的问题,一定是本身利润不多,所以给客户的就少了,毕竟企业也要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