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寿险行业前1%从业人员来聊聊保险,可能比较长

  • y
    yujuhe0840
    老哥你作为非保险从业人员的消费者,能有这样的了解和理解,可以说是相对很了解两地保险产品差异的了。

    就保险产品而言,个人觉得香港最有优势的产品种类依次是终身寿险、美金储蓄和重疾险

    像定期寿险,原来HK确实是有价格优势,但是自从16、17年有内地保险公司(或者说是有保险创业团队)开始发力定期寿险这一个“冷门”但极其实用的市场之后,现在两地定期寿险之间的费率差异已经不大,基本上差不多(新加坡的定寿会更稍微便宜一点)。像意外险,个人觉得香港的意外险产品其实是很不错的,但是对于非港居民而言(不止是内地加价,其他地方也是一样),一般会有较高的加价,所以一下子就没有了原有的性价比。至于医疗险,其实香港的医疗险在条款上是优于内地的,因为其有医疗险里面最关键的条款——“保证终身续保”。在高端医疗险里面,香港的费用也会低的多,这主要是因为内地的高端医疗险保障太全面,很多都包括门诊、出国生孩子、牙医等,所以费率自然就很高。但是总体而言,我个人觉得香港的医疗险不适合非港居民,原因之一是内地的百万医疗险,性价比太高,在普通医疗险及中端医疗险的市场中几乎是吊打香港的普通医疗险。原因之二就是医疗险不像重疾险、终身寿险等,它可能会经常产生理赔,而理赔频率一旦上来,自己又不常住香港的话,那肯定是没有在当地购买的医疗险方便。
  • y
    yujuhe0840
    针对于监管机构这一块,我个人的看法和老哥你差不多,监管制度其实都差不多的,内地保险业发展很快的。同时因为内地的特殊情况,说保监会更偏向于民众/投保人,确实是有道理的,在香港这边,基本就是按法律法规合同来办事,不会偏向任何一方,毕竟纯法治社会。

    总的来讲,我个人觉得主要还是内地总有一些不守规矩的保险公司,影响到了整个监管和整个行业,所以。。。具体是哪些,我相信老哥你懂的,搜一搜就能出来。香港这边,肯定也有这种情况,不过总体上非常少。
  • f
    fimp
    谢谢楼主的专业解答,基本印证了我的assumption。内地自从去年底华贵人寿、弘康人寿等几家起了头,把定寿价格打到地板上之后,性价比真的很高了,唯一缺点是最高额度偏低。另外我很赞同你开篇说到的医疗险的问题,内地的医疗行业格局非常混乱,加上积累不足,医疗险又是新生事物,确实很难帮助精算师用合格的模型进行定价。HK毕竟地方小,市场成熟,很容易就形成一套适合的模型。加上内地监管机构的干预,现在内地的百万医疗险不能终身续保确实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话说回来,请楼主推荐值得买的香港的重疾险吧
  • y
    yujuhe0840
    朋友你好,不好意思这几天很忙,回复的特别慢,抱歉了。。。

    个人觉得重疾险是没必要买多份的,投保一份足额的合适自己的就可以了,买那么多重疾险干嘛呢。

    一份好医保(医疗险)+香港重疾(足额的话),基本上能够解决掉绝大部分的风险问题了。
  • y
    yujuhe0840
    传世金生一直有所耳闻。我自己觉得很安全稳定,但另一方面来讲,安全稳定的对应就是收益率略低。。
  • y
    yujuhe0840
    首期保费一般是刷信用卡,VISA/Master/Amex都行,没有手续费,另外还可以用现金(人民币、港币、美元)缴费。交完首期保费后,一般在当天就会给客户开好香港银行账户,后面续交保费、提取红利、理赔等都直接用香港账户操作。当然,在网上继续用信用卡缴费也行,只不过有少许手续费。或者也可以先开好香港银行账户,然后再用银行支票、本票,或者在网银上直接交保费。

    不好意思,这段时间特别忙,所以回复的很慢,抱歉抱歉。
  • y
    yujuhe0840
    这样的话,只能仔细看一下保单条款才能够讨论一波了。

    不过你们当时买的保险,很有可能是赚了的。因为90年代很特殊,当时有一阵恶性通胀,所以在一段时间内的利率都特别高。比如说像93到99年,一年存款利率就从最高的10.98%一路下滑到了2.25%。而保险公司开发保险产品,始终是滞后于利率调整的,所以你们当时有可能是买到了一个预定利率较高的保险产品。如果是这样,按现在的利率水平来看的话,你们真有可能是赚了的。当然,这肯定和拿钱买房没法比。
  • y
    yujuhe0840
    传世经典我觉得OK的。另外友邦中国在调整了运营战略之后,这几年发展非常快,可以说是独领风骚了。他们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也基本上是所有保险公司里面最顶尖的,我相信他们应该能把终身寿险的各个方面和你讲清楚的。在现代保险业,碰到一个专业靠谱的人,往往比产品、公司什么的更为重要和关键。举个例子,可能我费了很大的心血,在一堆大同小异的产品中挑到了我认为最好的产品,但是在投保过程中却碰到了一个不专业靠谱的保险从业人员(在以前是大概率事件,现在好太多了,整个行业都在积极发展),这个人没有帮我解决好投保相关事项,比如说没有帮我处理好在保障型保险里面最重要的“健康申报”,那我这份保险在以后可能就会碰到很大的麻烦,比如因为遗漏了申报,导致拒赔。
  • 骄阳
    多谢,不是太懂,
    我只是换算成我懂得收益率(保障之外的)这样好理解,保障+收益两部分构成,觉得还行
  • m
    magicalboy
    我买的是AXA的,我的经济全港前五位,只能说是遇到了一个好经济吧。不选择AIA,说到底还是有中资成分在里面啊
  • l
    larry97
    学习了,Mark下
  • 刚开始CH
    曾经的从业人员来仰望一下
  • J
    Jimny2010
    谢谢LZ回复,香港重疾选了80W,目前按照每年通胀5%提升,快到100W了。
  • y
    yujuhe0840
    老哥客气,回复的慢了,抱歉。不得不说,你考虑的相当全面了,因为每年按5%通胀递增已经相当可观,而且香港重疾本来就有分红加在保额上。现在大多数人也基本上不会考虑递增保障权益这个条款,可以说老哥你的保障意识那真的是很到位了。
  • 击水三千
    lz是哪一家保险公司的
  • J
    Jimny2010
    其实我也是完全的门外汉,只能从自身的经济条件和需求出发找个平衡吧。因为之前在国内买过8年期的意外险(第一次买保险产品),当时完全不懂,也算是交过一点学费吧。
    不过能得到您这样的专业人士的肯定,很开心呢
  • 我是大B哥
    谢谢您的解惑
  • y
    yujuhe0840
    您客气了。有什么疑问或者想了解的地方,随时交流。
  • y
    yujuhe0840
    老哥过奖,我们本质上还是销售顾问,算不上“专业人士”。

    不过我个人真的觉得你的保障意识是相当强了,主要体现是在保险里面比较保守(实际上本来就在“该保守的地方保守”),考虑的较为长远,在本来就有分红的情况下,还依然考虑保额递增条款。

    另外你提到的意外险,它的具体保单条款是怎么样我不清楚,所以没办法给一个很准确的评价。但是意外险的产品设计和结构非常简单,同质化程度也非常高,所以即便是你觉得吃亏了,那也吃亏不到哪里去的。
  • a
    ant43
    hk基本都是外资保险公司,在欧美的经验都是超过百年的,生命周期表是非常完整而且有借鉴性的

    大陆的保险公司最早也就30多年,生命周期表借鉴台湾,但我国平均寿命和疾病种类、概率和台湾又不一样,导致产品定价混论。

    10年前一位30岁男性买10万重疾要4k左右保费,但随着大陆保险市场成熟,各家公司都有自己一套生命周期表计算规则(部分借鉴平安和国寿),现在30岁买20万也就4k,等于保额增加了一倍。可能再过5年或者10年,同保费下保额和保障会更全面,而且奔着与国际接轨,重疾康复3年后还有购买的机会等这类政策也会相应增加。

    国内市场太大,监管机构也在逐渐成熟,现在市场上还在乱作的公司较几年前少了太多,我是看好未来中国保险市场的。
  • a
    ant43
    其实,有没有可能单独开个帮大家做核保的贴子呢?或投保解惑

    目前我身边的客户基本很难有标体过的了,基本不是加费就是除外,严重的就是延期和拒保。但因为每家公司核保政策不同,虽然被一家下了问题件,但也还有投保机会。

    作为hk代理人,这块经验也是非常丰富的吧,有没有可能在这块给大家一些建议。主要我自己对hk保险完全不了解,也可以借机学习下,以便身边朋友需要的时候也可以给建议。
  • y
    yujuhe0840
    朋友理解的相当透彻了。

    平安引进和一直发展的代理人制度,虽然一度给市场带来了混乱(个人觉得当时的大环境,本来也就很混乱),但也是现在平安做大做强的根本,这个制度的引进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即使是产生了一些问题。另外个人觉得现在产品不符合市场的要求不仅仅是因为通胀速度,从根本上讲,我觉得主要是金融体系和法律制度的原因。不过从客观角度来讲,内地保险行业在13年银保监会费改之后,发展非常快,未来是相当有潜力的。

    买保险本质上是为了保障家庭生活质量,转移家庭未来潜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保险肯定是需要做足的。但是每个家庭的情况和需求都不一样,所以从根本上来讲,还是得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去做一个相对合理的配置。不然我强行去做一个超出自己负担能力之外的事情,影响到了我家庭原有的生活质量,这其实就本末倒置了。

    最后无比赞同你说的“更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专业的、负责人的保险代理人”。现在及以后的趋势,肯定都是市场越来越趋向于完全竞争,保险公司、保险产品越来越同质化,所以现在和以后的重点,无疑是会越来越聚焦在人的身上。比如能否帮助客户提前解决好保险里面以后的潜在麻烦(比如说理赔,提前完整地做好健康申报,就不会产生理赔上的纠纷),用简单的话讲解清楚较为复杂的保险细则,提供良好的投保体验和持续的售后服务。这些将会是保险行业的根本。
  • y
    yujuhe0840
    朋友你好,现在各个地区,各个公司的核保标准,其实大体上都是相同的(当然,少部分的不同肯定也是存在的)。

    核保本质上是保险公司对风险进行厘定,从而进行风险吸收和转移至再保险公司分散风险。其基础是临床医学,但又和临床医学有不同,所以衍生出来的就是核保医学。举个例子,像我得了一个甲状腺结节,TI-RADS评级为2级,那么医生多半会说“注意身体,保持运动,持续观察”,因为实际情况并不算严重,根本也不需要手术住院治疗。但是在保险公司这边,如果是投保重疾险或者医疗险的话,这个结果多半是会被除外甲状腺原位癌和甲状腺癌不保,甚至有可能会被直接拒保,比如说如果超声波里显示有“结节边界不清”字眼的话。总的来说,其区别就是,临床医学看重病患现状,核保医学看重现在及以后恶化的概率。

    完整的逻辑的就是,核保医学基于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基于实际病患。而在各个地区,大家身体实际出问题的情况都差不多,所以自然核保医学也都差不多,基本是一个标准上。不过,小部分出现偏差是正常的,一方面各个地区的情况确实是有差异,比如东亚三国的甲状腺。另一方面是可能保险公司在业务上比较激进;最后也可能是再保险公司在业务上比较激进。


    具体你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直接讨论。最近半年结,有点忙,这个贴感觉都回不过来了,重开一贴估计有难度了。。
  • a
    ant43
    收到,感谢回复

    是的,最近我也遇到几个这样的情况,广东地区甲状腺结节太常见了,医生告知客户没啥事,做不做手术都行,但投保过程中这个问题保险公司看的比较重,之前一个客户配置重疾险就除外了这个责任,投另一家直接被拒保.......搞得我压力也很大,摸不清到底投哪家能更好。目前就是一起投多家,哪家结果更好买哪家。但这种工作量太大了~~~
  • D
    Desovampire
    朋友圈里每个卖保险的都是全球前1%的MDRT。。。不知道剩下的99%去哪儿了
  • b
    brok
    学习了,多谢分享
  • y
    yujuhe0840
    甲状腺问题在东北亚三国太泛滥了,同时也是高发性的疾病,理赔概率大,风险系数高,保险公司自然比较看重。碰到你说的这种情况,提前和客户讲清楚,然后把能做的都做好,这就已经非常OK了。
  • y
    yujuhe0840
    这个很简单,就是被淘汰了。毕竟销售行业不是请客吃饭,做不下去自然会走人。保险行业的典型特征就是幸存者偏差和马太效应。
  • y
    yujuhe0840
    “合理避险”这个说的很好啊,本质上就是“保险姓保”

    十几年前买的保险,真有可能是赚了的。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在保险定价方面最重要的一个指标——“预定利率”,其和现在的利率差异巨大。因为90年代很特殊,当时有一阵恶性通胀,所以在一段时间内的利率都特别高。像93到99年,一年存款利率就从最高的10.98%一路下滑到了2.25%。而保险公司开发保险产品,始终是滞后于利率调整的,所以你们当时有可能是买到了一个预定利率较高的保险产品。这样推断,同时按现在的利率水平来看的话,你们真有可能是赚了的。
  • D
    Desovampire
    所以说宣传前1%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有98%已经是inactive了。。。
  • J
    Jimny2010
    保额递增条款主要是我的销售跟我说只能用三年,三年以后想增加都不行了(这点我没查证过)。国内意外险让我感觉亏的地方主要是时间太长,但收益太小(8年一共增加5%),当然了,本来意外险就不应该拿增值部分来考虑的,毕竟保障的范围不太一样。可能是被其他理财的百分点给惯坏了
  • s
    sammicc
    内地好的高端消费医疗险基本没有,之前咨询过一些。基本上没有能在1星期内帮你搞定你需要的医生和病房的。你司的产品简爱延续和充裕未来我觉得避险还是不错,就是不知道买多了会不会被查水表。
  • z
    zhangzhai
    MARK一下...学习下.
    另请教一下楼主,我,在AXA买了两份类似教育基金,每份1w刀/年,交5年....应该没问题吧?
    当初经理人推荐5w刀/年的,考虑到第一次买香港的保险没敢下手.
  • y
    yujuhe0840
    层主你是因为最近AXA的暴雷新闻,所以比较担心吗?如果是的话,个人觉得完全不用担心。虽然我不是AXA的,但是很客观的讲,这个暴雷的项目(一个没有在香港金管局注册的,借用AXA名号的“高收益”野鸡基金,且全部产品都是由一家野鸡第三方经纪机构销售)本身和你投保的项目,和AXA资金的投资运营,和AXA香港本身,都没有太大的关系。当然,AXA肯定是有一些附带责任的,个人觉得主要是在“尽职调查不力“上面。

    从描述来看,你做的是现在香港保险业内非常主流的美金储蓄,目测大概率是安进系列。这种能在未来中长期提供长期安全且稳定现金流的美金储蓄,天然就适合用来解决家庭未来需要面临的刚性消费需求,比如像你说的孩子的教育金,还有就是养老金等。因为教育金、养老金等都是未来肯定会用到的钱,而且在未来只会多不会少,且资金不能承受太高的风险,需要较高的灵活性,所以需要一项中长期安全稳定的资产。

    美金储蓄本身就是纯粹的传统保险,属于终身寿险行列,完全适用终身寿险的法律应用,比如说安全私密地做定向的财富传承(传承给想传承的人),比如说可以通过合理设置,来相对性地隔离债务,避免或者递延税务,再比如说用来打离婚官司保全资产,等等。不过它又和一般的终身寿险有所区别,主要的差异体现在美金储蓄没有终身寿险杠杆。因为它主要的功能就是做中长期的家庭储蓄,或者说是安全稳定隐私的境外资产配置,所以从产品设计上来讲,就完全没有设计人寿杠杆的必要,而且多了寿险杠杆的话,它的收益率必定也会下降,肯定也就达不到现在这么好的效果了。

    所以总结就是,这个暴雷的项目本身就和AXA没太大关系,属于很野鸡的东西;你投保的是整个香港保险行业最主流的美金储蓄,属于传统保险终身寿险。其特征就是安全稳定,风险较低,用时间换收益,适合家庭未来中长期的刚性消费需求。所以基本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觉得现有的保额解决不了家庭未来长期需求的话,也可以放心地加。如果实在担心,也可以换一家保险公司再投保。
  • l
    lijian19911014
    找个时间来仔细研究下
  • z
    zhangzhai
    如果爆雷项目不涉及香港安盛就没多大担心的了,谢谢楼主
  • y
    ye9ok
    欢迎专业人士,这么说不是必需品呢?
    没有这个,出意外或者发生了大病需要话费上百万,怎么办?
  • a
    alredstone
    全球top 1%,好厉害!膜拜!
    辛苦码这么多字,很赞的科普。感谢!
  • y
    yujuhe0840
    不客气,这本身基本是不涉及安盛的。涉及到安盛的主要就是前面说的,安盛尽职调查不力的事项。因为按理说这种底层资产相当于P2P的野鸡基金根本就没有机会进入到安盛,或者说是任何一家香港正规保险公司的投连险挂钩序列中。但是事情就是这样发生了,所以AXA肯定是有一些轻微附带责任的,主体责任肯定在这家基金和销售中介,多半涉及到诈骗了。

    最近几年AXA业绩出现了较大的滑坡,这可能导致前面业务开展较为激进,所以才有了现在暴雷的事情。个人认为这不一定是件坏事,给他们及时提了一个醒吧。
  • y
    yujuhe0840
    是不是必需品,个人觉得完全看自己。有别的能解决风险的方法,完全也可以不用保险。
  • y
    yujuhe0840
    谢谢老哥提醒。身边就有同事被投诉停牌过,我们一直也都很怂。不过银保监会现在的业绩压力不在我们这儿,我自己有银保监的客户,偶尔聊到过。。
  • 4
    459633561
    mark一个。这个还是要了解一下。
  • 皮蛋煎饼
    mark一下 回头看
  • l
    lin_up
    慢慢看 学习下
  • n
    noiza
    这是高手
    自从一个朋友去了大都会之后,还是对保险行业有较大的改观
  • y
    yujuhe0840
    朋友你是在上海吧?大都会在上海地区比较活跃一些。
  • y
    yujuhe0840
    老哥客气了,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交流
  • n
    noiza
    杭州的
  • y
    yujuhe0840
    江浙沪,这也很合理了。他们主要就是做这一块的。
  • y
    yujuhe0840
    朋友你好。

    兼职的话,我自己认为是很难做好的。在我们这边,一般都是不推荐做兼职的,因为在现在一个人真的很难兼顾过来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兼职。我们招募做兼职的同事的唯一逻辑就是,身边有较丰富的资源,可以以合伙人的身份来开展业务。

    怎么做好保险这个事情,真的也很难讲。一方面是有的内容太理论了,不一定能用在实际工作上面去,比如说很多保险公司培训说,练好话术就行了,但实际上,对吧,你懂的。另一方面是每个人的方法可能都不一样,自己也可能学不了别人的东西。比如说我们原来有同事去香港各个大学敲教授的门卖保险,这换成我自己就肯定做不到。

    我觉得唯一能讲的就是,做一个真诚的人(可以有一些小技巧,但不误导他人),然后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坚持下去。销售行业不是请客吃饭,实际上要向别人卖一个东西是很难的。做一个真诚的人,决定了别人愿不愿意和你谈,谈完愿不愿意介绍朋友给你。能不能坚持下去,又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欢迎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