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寿险行业前1%从业人员来聊聊保险,可能比较长

  • y
    yujuhe0840
    我的看法是根据自己经济条件,对以下险种从前往后选择:
    1、18岁以前:医疗(住院)-意外-定期重疾-终身重疾
    2、18岁-35岁:医疗-终身重疾-意外-寿险
    3、36岁-60岁:医疗-终身重疾-寿险-意外
    4、60岁以上:意外-医疗

    个人觉得没问题,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60岁以上基本就告别医疗险了(如果前面没买好,在60岁才投保的话,如果前面已经投保了,后面只需要再续保,情况会好的多)。。

    做什么都得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来,能在自己承担的范围内把事情做好,就已经非常完美了。保险也是一样的。
  • r
    releiyu
    谢谢你~我兼职是因为我自己家庭原因~无法满足全职需要,还有我觉得内地保险门槛会越来越高,我提前拿到工号,也是为了以后做准备的。
  • y
    yujuhe0840
    买支付宝的相互保完全没问题,但是如果要把相互保当成主险,想要用它来替代重疾险的功能,那就不太现实了。

    个人觉得相互保本质上是一款保障年限只有1年的重疾险,同时也不保证续保,不保证费率,且在产品不停售的情况下,最高可连续投保至59周岁。同时,其健康申报条款极为宽松,很容易发生逆向选择,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即进来的很多身体不好的年龄较大的人,在他们发生了诸多的理赔之后,因为负担越来越多,所以身体好的年轻人会选择离开,但是身体不健康的容易理赔的人,肯定会留下来继续续保,然后继续发生高额赔付,持续发生恶性循环。最后,相互保也可能随时被停掉,详情可以看他们的保单条款。

    而重疾险,特别是终身重疾险,是实实在在的稳定保障。从投保开始,到保险公司将保单批核后,投保人就会受到费率保证的终身保障,像产品停售、产品无法续保、产品费率增加的诸多风险,也完全影响不到投保人的实际权益。另外,在长期保险中,也会有两年不可抗辩条例来保护投保人的实际权益。

    所以个人觉得相互保完全可以投保,但最好是作为副险来考虑,终身重疾险基本上是大多数人实实在在的主险。
  • x
    xmantj
    能给分析一下另一个帖子里推荐的2种重疾险吗?谢谢。

    第1位推荐:百年康惠保重大疾病保险


    第2位推荐:弘康健康一生重大疾病保险A款和附加轻症疾病保险产品组合
  • y
    ye9ok
    大病致贫的话,老百姓不是只能靠保险嘛?
  • y
    yujuhe0840
    那如果是这样兼职的话,我觉得完全OK的,只是需要稍微注意下自律的问题,不然很可能在家一天天就过去了。祝好运。
  • y
    yujuhe0840
    不客气,我觉得像你这种理解方式基本上都已经OK了。终身寿险的产品结构和产品设计本来也都很简单,它的复杂主要体现在法律适用上。比如说如何通过合理地设置投保人、受保人和受益人,来做到个人债务的相对隔离,再比如说如何设计保单的架构,用来打离婚官司,防止个人财产被分割,做好个人财产的相对保全,等等。在境外的话,终身寿险还会涉及到如何装进海外信托的事项。这些稍微复杂的事项,不需要自己来强行理解,完全可以让你接触的保险从业人员来讲解清楚。我相信内地AIA的从业人员,完全是有这个水平的。
  • y
    yujuhe0840
    金融领域开放也是现在的大趋势,未来肯定是会越来越好的。安盛暴雷的事情,个人觉得就是P2P暴雷香港版,其从基金管理公司,到第三方承销商,到实际购买的客户,基本上都是内地的。也就是同样的人,把同样的东西和同样的模式放在了香港,同时找了一个更强大的品牌来背书。个人觉得这根本上还是投资者对于风险认识不足造成的。
  • y
    yujuhe0840
    MIT的话,那在香港保险界也算是最TOP的学历了。
    关于培训,个人觉得主要还是资源的问题,香港这边毕竟金融法律体系成熟,商业环境比较开放,所以本身资源也就比较集中。现在大家在做的,也都是围绕着保险,来构建一个生态圈,所以自然会有医疗、海外信托、法商、和其他的投资品,等等。
  • 登顶ZX
    学习一下,感谢lz科普
  • M
    Meet1206
    马克一下稍后再看
  • l
    linkzero
    mark,看看
  • y
    yujuhe0840
    老哥这一双儿女,已经是人生赢家了啊。换作是我,我要做的第一件事肯定也是把整个家庭的保障做到最好。AIA中国区这几年发展的这么快,甚至说是独领风骚,一方面是打造了高质量从业人员招募体系和团队运营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他们也是真的需要谢谢你们这些客户为专业度和服务买单了。
  • D
    Doo
    楼主写了这么多,辛苦了。
  • y
    yujuhe0840
    TOP5的Agent那确实是很厉害,可以说是风云人物了。不过AIA确实是没有中资成分,大股东是JP摩根、黑石、美国资本等,连开在中国区的公司都是纯外资的,不像其他的都有合资在里面,比如中信保诚、工银安盛等。除了AIA以外,香港的保诚、安盛、宏利等,基本上都没有中资成分。汇丰现在倒是有了,第一大股东是平安。
  • m
    mikelcy
    辛苦辛苦,留个记号
  • 兰胡子
    谢谢楼主的文章
  • x
    xuran007
    学习了,30岁朝上越来越觉得有必要买一份保障了
  • y
    yujuhe0840
    不客气。个人觉得,保险意识的形成和发展,都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个人(家庭)的经历而发展的。社会进步到现在很复杂,每个人(家庭)的情况也都不一样,所以在什么时候才有保障意识,甚至说一直也没有保障意识,都是正常的。

    最近比较忙,一直也没来得及腾出手再更新,预计后面会再更新一波,有兴趣的话可以持续关注。
  • y
    yujuhe0840
    个人觉得内地的高端医疗险还是挺不错的,像BUPA(号称高端医疗险中的爱马仕)、MSH(在中国高端医疗险领域搞了太多年了)等都很OK。

    我觉得内地高端医疗险唯二的缺点,一是价格贵,因为保障太全面了,像BUPA有的医疗险的保障范围,都延伸到了牙医。不过最近一两年,内地高端医疗险供应商也在做相应的调整,主要的方向是降低太过全面的保障范围,从而降低保费,提升性价比;另一个缺点就是没有保证续保的约束条款,不过从实际来看,高端医疗险的续保基本也没有问题。

    像你说的基本上没有能在1星期内帮你搞定你需要的医生和病房的。这个我个人认为看是在哪个地方吧,如果是在内地,想马上安排进大三甲医院,这个是真的难,买什么保险都没有用,必须得拼关系和社会资源。如果是境外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的话,这种情况会好的多,高端医疗险基本能解决这个问题,毕竟在资本主义有钱就能办事儿。

    话说简爱延续和充裕未来确实是挺不错的,我自己配置的都有,现在也是我业务主要的方向,毕竟大家的需求很强烈。至于会不会被查水表,个人认为还是很难的,远远没有那么严重。一方面是本身隐私性就很强;另一方面,像上面就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外面有多少东西,查也查不到我们。极端地来讲,如果真有那一天的话,那反而说明这个举动是正确的,至少这笔钱很安全,只能通过很间接的方式才能触碰到。
  • a
    assassin
    卖保险的会告诉你别买保险?
  • c
    calmire
    交了几十年保险后,保险公司倒闭了怎么算?
  • x
    xiaoze1388
    在当前的环境下,购买保险相对简单,一旦遇到保险承担范围内的问题,如何能够成功的申请到赔付,这个难度就比较大了,真是一言难尽啊。如果不能成功赔付或者只能赔付一小部分,那买保险又有什么用呢
  • y
    yujuhe0840
    “在当前的环境下,购买保险相对简单”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现阶段,买保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保障型保险,主要是医疗、重疾险和寿险。一方面是现在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本来就很一般,很多人工作压力大,也因为工作或者自己的原因很少锻炼身体,外部的空气、水、食品什么的都经常出问题;另一方面是现在国内过度体检很严重,很多体检机构本身不规范,加之有医保卡乱借用的现象等。所以综合导致我们反映在体检报告上的身体情况,普遍都很一般。在这种情况下,90后被拒保都是非常常见的现象。所以现在投保,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至于你说的理赔不了的情况,这种情况99.9%都是“健康申报”没有做好,其没做好的原因,99.9%也是因为保险从业人员本身就不专业及不靠谱。他们或者是没认识到客户的某种情况需要进行申报,又或是打着“两年不可抗辩”条款的旗号来诱导客户不申报,甚至是其本身都没有这个健康申报这个概念。在现阶段,保险公司拒赔的成本已经非常之高了,内地、香港或是欧美都是这种情况一是本身调查案件的费用很高,二是可能会引起较高额的公关费用,三是还可能面临吃官司。所以但凡是保险公司管理层脑子是正常的,都不会出现恶意理赔的情况。话又说回来,像内地平均一个重疾险Case的理赔额就是30多万人民币(去年的数据),而平安保险一年的净利润都破了千亿,何必卡着不赔。
  • B
    BB8310
    先了解下,感谢分享
  • x
    xiaoze1388
    从大数据上看都是非常漂亮,保险行业闭眼睛想也是稳赚不赔的,像你说的保险人员不专业,这本身就是当前大环境下的普遍问题,卖保险基本上什么学校毕业都可以没有任何专业学历要求,多数去大城市打工的人首选行业就是卖房子、卖保险。平安、人保这些知名大企业先不说、国内现在保险公司有多少家,在售卖和理赔的过程中会出现多少问题,可能没有遇到过事情的人根本不了解,就像前段时间西安奔驰事件,这种是消费者本人太出色又有智慧才能曝光出来。遇到问题被商家坑惨的人有多少谁又知道呢
  • y
    yujuhe0840
    保险行业真不一定是稳赚不赔的,你可以去搜索一下有多少财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超过100%的,像众安的综合成本率就在120%左右,这意味着在业务层面上,他们卖1块的保险,要赔2毛钱。像寿险公司的话,赔钱的也很多,去年起码就有30家,像幸福人寿一年就赔了68个亿。虽然寿险公司前期的利润并不是一个最重要的指标,但是要说稳赚不赔,那还是很夸张了。

    现在的内地保险行业,也已经不是以前的内地保险行业了,大环境改善非常之明显,其中一个就是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非常之快。像友邦中国区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大多数从业人员的学历都是985/211,海外名校起跳,很多人也都是从券商,基金,律所和医院等转行过来的。我个人虽然不是内地从业人员,但是很客观地讲,很多东西我还是能明显感受到的。

    总的来说,如果我们觉得不能接受保险这个东西的话,担心以后风险的话,那么也完全可以把它放弃了,毕竟也不是非要这个东西不可。
  • 人生已老天难老
    目前保险行业的给我的印象就是:

    买保险前,甜言蜜语,你就是一个篮球
    买保险后,不理不睬,你就是一个排球
    要理赔时,人去楼空,你就是一个足球
  • y
    yujuhe0840
    那就不买呗,如此简单。
  • 人生已老天难老
    没上过当受过骗就不会有如此深刻的认识
  • y
    yujuhe0840
    那老哥的运气真是太差了,帮你谴责一下,祝好运。
  • y
    yujuhe0840
    保险公司前有再保险公司帮助其分散风险,后有保监监管体系时刻监督其偿付能力和整体运营,所以现在保险公司倒闭的可能性太小了,几乎为0。极端来看,如果保险公司都倒闭了的话,整个现代金融体系就完蛋了,那什么都没得玩儿了,这种情况在现代社会完全就不可能出现。如果真出现个别保险公司倒闭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会有别的保险公司来接收其原有的业务,如果没有保险公司主动接收的话(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该保险公司资产太差,没人愿意通过市场行为接收合并),那么保监会强行安排其他一家保险公司或者几家保险公司来接盘。无论是哪种情况,投保人都享有正常的保单权益。
  • c
    cylboy
    OK,谢谢
  • y
    yujuhe0840
    不客气。
  • y
    yujuhe0840
    重新更新一下这个话题



    保险公司的拒赔逻辑。

    在重疾险、医疗险、定期寿险等保障型保险部分,全球各地产生的拒赔case,可以说是多不胜数。毕竟现代保险行业都已经发展了一两百年了,全球各地的投保基数本身又很大。

    拒赔或是由于投保人故意隐瞒现时健康状况,或是由于不专业靠谱的保险顾问误导销售,等等。其根本原因都是我们在进行投保时,没有将“健康申报”处理好。而又在后面真正发生保险事故,在进行理赔申请的时候,被保险公司抽中,列为可疑case,需要进行保单调查,最后经过和调查获得的资料比对,发现了与之前明显不实的申报信息。


    影响一个保单是否是可疑Case,是否会被保险公司抽中进行保单调查的最大影响因素是理赔时间。最最常见的可疑case的情况是,刚投保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产生理赔申请。比如说我投保了一份重疾险,在过完冷静期之后,就马上申请理赔。这种情况一般就是可疑case,大概率是会被抽中调查了。如果被调查到有明显不实的申报信息,那么大概率就是会拒赔了(除非自己的保险顾问有力挽狂澜的能力,比如说他是保险公司营业部门的绝对大佬,可以对理赔部门施加影响。但是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如果他有这个本事的话,那么肯定就会在前面把健康申报处理好,直接把拒赔扼杀在摇篮里了)


    这个临界时间点一般是2年,即投保2年以上的理赔申请,被列为可疑case和被抽中调查的概率会飞速地呈直线般降低。这其中也有2年不可抗辩条款的作用。


    综合来看,被抽中调查的保单,占总共保单的比例一般不会太高,主要的原因还是现在聘请调查公司的费用太高。我所知道在香港,这个比例一般是10%左右,即10个保单才会抽中1个来调查,其余的就直接赔了。内地这块的情况不太清楚,不过应该也差不多。另外具体的比例,在不同险种中也会有所不一样,一般的情况是寿险和意外险的比例最低,重疾险其次,医疗险最高。


    但总的来讲,赔出来的保单才是占绝大多数的,不然保险这一行早就完蛋了。恶意拒赔对每个人也都没好处,只要是保险公司的人智力都正常,基本上是不会出现恶意拒赔的情况。对于投保人来讲,没及时拿到钱,可能耽误治疗,影响他及周围人对保险的看法;对于保险公司来讲,因为一个恶意拒赔吃官司,砸自己招牌,上媒体,被相关部门调查,成本非常之高。而且内地保险行业现在的情况是,很多保险公司利润非常之高,比如平安去年净利润1000亿;平均每个理赔的金额又并不高,比如一般都是在20-30万。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也没必要去无故的拒赔。

    所以在考虑保障型保险(健康险,诸如重疾险、医疗险、定期寿险)的过程中,相对于做好“健康申报”而言,选择什么保险公司、什么保险产品等等,都是不重要的浮云。赔不出来的保险,最多只是买回来了一张废纸。
  • l
    liu8866543
    战略mark先。。。
  • y
    yujuhe0840
    谢谢关注了。
  • y
    yujuhe0840
    再次更新一波。。
  • p
    popoto
    想问问国内的第三方保险平台可信吗?如中民、慧择
  • D
    Dux.Solitude
    现在考SOA还是条好路子吗,TOP30本科生
  • y
    yujuhe0840
    精算这一块我不是太熟,不过原来有和精算的朋友聊到过,他说现在行业本身不需要太多的精算师,精算拿的钱也不多。他们现在做精算主要靠写自媒体和帮别人推保险赚钱。另外朋友你说的是美本TOP30吗?
  • y
    yujuhe0840
    你主要说的是投保还是从业呢?
  • D
    Dux.Solitude
    是的
  • p
    popoto
    投保,看了楼主的关于保险的介绍,觉得定期寿险真的是一不错的险种,但只有那些保险中介才有的销售
  • 失意的游子
    你估计少说了一个零
  • y
    yujuhe0840
    所以如果考虑SOA的话,可以搞搞别的渠道。。。毕竟在中国,大家还是很认精算师这个牌子的。
  • z
    zwb320
    有没统计过,业务内地占了多少?80%+?
    PS,住在西贡啊,自己开车上班?
  • D
    Dux.Solitude
    好的谢谢
  • y
    yujuhe0840
    客气。随时交流了。